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413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20各数的认识Word文档格式.docx

怎么排列比较好?

1.整理加法表。

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

(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

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2.研究加法表。

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

3.计算

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五、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完成减法表

在屏幕上出现不完整的减法表。

2-1

3-1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他的减法算式写出来。

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

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

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六、巩固提升,发散思维

教科书第70页第3、4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可以适当提示。

七、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5.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7.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认识数位及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6~10的各数。

那么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些新的伙伴。

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

教师展示教科书第73页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力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学生:

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1~20各数。

(板书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

(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教师问:

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

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问:

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

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1……20,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教师出示直尺图。

(1)观察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

(先学生自由地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2)问:

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

12、16、17、20

(要求:

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四第5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

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说给你的同桌听?

第2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教科书第75页内容)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

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还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

几个一?

1捆加1根;

1捆加3根;

2捆。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

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

(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

讨论:

“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

为什么?

(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1115171620

3.给小马虎找错误:

十一写成101十八写成81二十写成2。

第3课时

10及十几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科书第78页内容)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扮演卡通人物汤姆:

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

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

汤姆讲述。

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

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8+110+12+64+107-38+10

老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教科书第78页主题图: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幅图,桌子上有多少小棒?

你是怎样知道的?

算一算,说出这些算式!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拿一些小棒,在课桌上自己摆一摆,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2.算式如下:

10+3=1313-3=1013-10=3

3.老师小结

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13的十位数和个位数。

13就是在十位数上1个1,个位数上1个3。

2.同学们想一想,根据上图,13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如果把十位数上的一位数(绿色珠子)和个位数上的一位数(红色珠子)加起来再加上个位数上的两个数(白色珠子),是不是等于13?

所以13还可以这样列算式:

11+2=13。

其中11和2叫做加数,13叫做和。

同样的,在算式13-2=11中,13叫做被减数,2叫做减数,11叫做差。

3.教师引导学生做教科书第78页“做一做”第1、2、3题。

可以小组内讨论。

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指导。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科书第79页内容)

1.通过读图,让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通过读图,让学生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电脑课件、主题图等。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我是第几?

教师找两组学生(要15人以上)站成一列,然后报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

然后让另外的几组学生闭上眼睛后,提问:

谁排在第1位?

谁排在第2位?

……谁排在第10位?

……谁排在第15位?

……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挣开眼睛,看看对错。

同学们已经知道谁排在第1位、谁排在第2位,谁排在第10位,谁排在第15位了,那么我们现在看看第10和第15同学之间有几位学生呢?

学生数数:

1、2、3、4,共有4人。

你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吗?

明确:

15-10=4。

2.我们看看这幅图画中是什么意思?

出示教科书第79页主题图。

学生看图,述说:

在一个晴朗的天中,小丽和小宇去参观动物园。

小丽排在第10位,小宇排在第15位。

你知道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吗?

学生从图画中不能查出有几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照游戏列出算式。

三、巩固深化

教科书第79页“做一做”。

让学生模仿例6,说说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

通过“做一做”,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进一步明晰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教案B

(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一、复习导入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

(出示课题:

1.电脑出示教科书第73页主题图。

这幅图中各有什么?

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试着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试着数一数,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基础上数出图中各种物品的数量)

明晰:

苹果2个、桃子2个、梨1个、香蕉2个、橘子1个、菠萝1个、石榴2个。

同学们数的很好,那么谁知道立方体有多少个?

小球有多少个?

小棒有多少个呢?

图中的物品散乱的放置,不能看清有多少,怎样能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呢?

(学生思考、讨论)

同学们,假如把小棒十个为一捆的扎起来,看看有几捆?

(2捆)

2.数一数。

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

再接着数一数,摆一摆。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十二;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四十三;

…;

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20。

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

全班齐读:

20。

3.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

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

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

……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4.练习。

出示:

14、16、19、20。

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

提问:

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出示直尺图。

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3比15大还是小?

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1.完成教科书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

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出示数字卡片,完成教科书第74页“做一做”第2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书写和读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能利用计数器正确书写和读11~20各数。

理解数位的概念,了解“十位”和“个位”。

教学用具

计数器、磁性数字卡片等。

1.读一读、说一说。

(说出下面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4、17、16、19

2.想一想。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2)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3)20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它里面有几个十?

3.看图写数。

()()()

说一说:

每一堆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引入:

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还要学会写数,这一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

(一)认识数位

出示问题:

数一数小棒有多少根?

请你将这个数写出来。

引导学生用1个1来表示左边的一捆小棒,用4来表示右边的四根小棒,将两个数合在一起,表示十四根小棒,写作:

14;

读的时候,左边的1读作十,右边的4读作四,合起来读作:

十四。

思考:

14的左边是几?

表示什么?

右边是几?

小结:

在数字王国中,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数字宝宝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14的4在右边,表示4个一,我们把它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1在左边,表示1个十,我们就把它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二)认识计数器

1.出示计数器,认识计数器。

教师出示计数器,请学生观察后介绍: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你能根据数位的名称想一想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几?

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几?

总结: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一,有几颗珠子就表示几;

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十,有几颗珠子就表示几十。

请学生读两遍总结之后,提问:

不看计数器,谁知道计数器从右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是什么位?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

2.看计数器写数。

(1)写数

在计数器中拨出14,请学生说出这个数,并写出该数。

注:

写数的时候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有几颗珠子也在个位写几。

用小棒表示的话,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根小棒?

个位上的四颗珠子表示多少根小棒?

在计数器中再拨出17、19,请学生写出这个数

(2)20的写法。

(计数器上已拨出19)想一想:

在个位上再添上一颗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

如何将个位上的10颗珠子在十位中表示出来?

十位上再拨1颗珠子后,个位的珠子怎么办?

你能写出计数器上现在表示的数吗?

(20)个位上的0能不能省去不写?

20中的0很重要,它起到一个占位作用,不能省去不写。

3.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出示15,请学生在计数器中表示,并说出每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多少根小棒。

看数拨珠子的时候,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是几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颗珠子;

再看个位,个位上的数是几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几颗珠子。

做一做:

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自己喜欢的11~20以内的数,请另外一名同学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

然后请同学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数,请其余同学写出这个数。

三、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读一读。

2.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3.按顺序填数。

11131619

20181512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一堂课你认识了什么新的朋友,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观察、归纳和想象能力。

1.正确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2.发现计算规律,帮助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数字卡。

一、常规训练,复习旧知

1.口算。

(算出得数20道)

4-27-65+58-29-5

3+74+410-23+47-5

6-32+610-78-49+1

4+510-67+210-57-3

2.读读说说。

(生读题然后说出答案)

1个十和8个一组成()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7个一和1个十组成()

1个十和3个一去掉1个十是()

1个十和6个一去掉1个十是()

1个十和3个一去掉3个一是()

1个十和9个一去掉9个一是()

二、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教学案例4

(1)出示卡片13。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3=

10+3等于多少?

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2)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教师板书)13-3=13-10=

这两道算式怎样算?

(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教学案例5。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2=

教师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

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边介绍边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