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0265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育学Word格式.docx

英国纽曼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文雅教育)¡

°

象牙之塔¡

±

观点:

用古典学术与文化来造就新人

大学要与社会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

(2)科学教育:

高等教育的近代转向

斯宾塞:

近代自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观点:

古典人文教育对人的生活没有直接用处,是花哨摆设和虚文华饰。

人文学科应放在学校课程的最底层,科学课程应该居于所有课程之首。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教育在传统的大学里站稳了脚跟。

(四)完善阶段

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

1、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

1810年柏林大学¡

洪堡理念¡

¡

通过研究进行教学¡

、¡

教学与科研统一¡

独立与自由统一¡

的办学原则。

提倡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强调教学与科研统一,突破了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影响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2、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

19世纪20年代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注重把科研成果推广到社会上应用

威斯康星思想:

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

20世纪后期美国的¡

赠地学院¡

、(社区学院)

3、1898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985工程¡

三、高等教育价值(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主要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

主要观点:

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代表人物:

纽曼《大学的理想》

教育要培养人的心智和理智(终身受益的品质)

永恒主义派的代表人物:

赫钦斯

(1)提出培养“完人”的教育观

大学教育的目的有切近的和最终的之分。

切近的目的是发展智性美德;

最终目的是形成睿智、达于至善、成为完人

(2)提倡通才教育

大学教育本质上应是通才教育。

他反对大学过早专业化,要求专业化的教育必须建立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

(3)主张学习¡

永恒学科¡

,编制¡

名著课程¡

2、大学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

大学的功能主要是促进知识传播而不是知识的创新

《大学的理想》:

大学的功能不是研究,研究应该在其他的地方进行。

赫钦斯永恒学科

3、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古希腊:

自由教育¡

七艺¡

近代:

人文教育

现代:

普通教育普通高校

(二)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威斯康星思想¡

的创始人范·

海斯提出:

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

美国高等教育家克拉克¡

¤

克尔在其《大学的功用》一书中提出了¡

多元巨型大学观¡

,他认为,未来的大学,教学的地位逐步下降,科研的地位不断上升,多元巨型大学将全方位地服务于社会,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前哈佛大学校长博克,也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

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就是关于大学的社会使命。

他主张大学要走出¡

象牙塔¡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2、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专业教育,即大学活动按专业划分,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四、高等教育目的

(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法)

“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自由教育目的

指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

最早由亚里斯多德提出

忠实捍卫者纽曼强调智力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

自由教育不是为了某一特定的或偶然的目的,不是为了某种特定的职业或专业,也不是为了研究或科学,而是为了智力而训练智力,为了最高级的文化.

局限性:

过分强调理性发展,较少顾及社会发展需要

2、职业教育目的

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的教育目的

欧洲中世纪大学

片面强调人的职业适应性,使人工具化

3、普通教育目的(GeneralEducation)

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态度、知识和技能。

(是以培养人的独特品质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美国《耶鲁报告》博雅教育理念

把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但很难实现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人文教育教人做人,科学教育(专业教育)教人做事,做人与做事同时并举。

美国有些高校如哈佛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不分院系,自由选课,三年级定专业、定方向。

五、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高教法》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培养目标的不同指导思想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模式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

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学科:

地球信息科学

高校合并增加学科点的覆盖率

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增加任选课的比例(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3、不分专业模式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一、二年级不分院系和专业,三、四年级选专业和院系。

4、产学研结合模式

六、高等学校职能

(一)大学社会职能的发展历程

1、培养人才:

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

中世纪大学:

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医生

2、发展科学:

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柏林大学

1809年由德国思想家威廉姆斯-洪堡筹建。

1810年正式成立。

¡

,¡

教学与研究统一¡

教师讲授自己的创造性思想和第一手研究资料,并兼有学术研究方法的指导,首创¡

研究生班¡

科学研究正式进入大学,开始了大学的现代化进程。

3、直接服务社会:

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1)莫里尔法案

1862年由美国总统林肯签署的一份法案。

法案规定凡有国会议员一名的州可以获得三万英亩的土地或土地期票,以兴办农业、机械工程学院。

从1862年至1922年,美国各州共兴办了69所此类学院。

美国历史上把这些学院统称为¡

(2)康奈尔大学

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中产生的一所著名大学。

其办学思想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提出要把康奈尔大学办成¡

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学任何学科的地方¡

提出了¡

适用于所有目标¡

的课程计划,开出了从旅店管理到数理逻辑的12500门课程。

(3)威斯康星思想

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中产生的一所著名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指出大学的基本任务为:

培养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服务于广大民众。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

培养人才是根本使命,

中心地位

重要职能

关系人才质量,学术水平

高校职能的延伸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职能体系。

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任何高校都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

(三)高等学校职能的新发展

1、引导社会的职能

预警功能:

前瞻意识、批判精神

超女现象¡

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

知识经济:

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职业

3、国际合作的职能

二级外交机构

台湾学生在大陆享受奖学金、就业的同等待遇

七、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不同观点

1、教师中心论

德国的赫尔巴特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

(注入式)

缺陷: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2、学生中心论

美国的杜威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只是一名指导者或看守者(仆人)。

完全排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

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作了分析和批判,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

不同范畴的概念,违反了逻辑律,¡

主导作用¡

并没有揭示出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的全部内涵,主导作用仅是主体作用的一个方面。

4、双主体论(主体间性)

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和学生就是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体的关系。

(我与你的关系;

我与它的关系)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二)不同的学生观

1、外烁论(外塑论)

学生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任人随意描绘或捏塑。

“训猴”

洛克的“白板说”,赫尔巴特把教师与学生比作舵与航船的关系,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被动状态。

2、内生论(内发论)

把教育看作学生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

杜威: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上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三)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

1、角色定位

(1)匠人论:

教书匠

(2)艺人论:

教师是艺人或艺术家,教学是一门艺术

(3)医者论

教师是临床医生,发现诊断学生学习中的一切问题

(4)学者论:

教师是研究者,学科专家;

(5)决策者论:

教师是学生未来成长的决策者

(6)工程师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四)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四)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现状

(1)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

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2)师生关系比较淡薄

2000年《当代青年研究》第2期涂敏霞的论文数据:

对于情绪问题,51%的学生找朋友帮助,自己解决的占14.1%,找老师解决的仅占1%。

对于家庭问题,22.1%的学生依靠自己解决,找朋友帮助的占19.9%,找老师帮助的仅占3%。

对于交友问题,23.5%的学生自己解决,其次是找朋友帮助,占21.3%,找老师的仅占8.4%。

对于恋爱问题,更多的学生(占31.4%)是找朋友帮助,找老师的很少,仅占1.8%。

(3)虚假交往:

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

占有式的交往

对抗式的交往

偏爱式的交往

表演式的交往

2、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

1、民主与平等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人格、真理、法律

UNESCO《学会生存¡

ª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2、自由与宽容

兼容并蓄¡

对话是基础,理解是核心,欣赏是艺术,¡

皮格马利翁效应¡

七、高等学校教学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1、概念

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2、本质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主要是系统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间接性、简约性、引导性、交往性

(2)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3)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典型环节

备课¡

课堂教学¡

考核评定

(1)备课的基本要求

第一,钻研教材

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

教材范围;

知识结构(感性材料;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应用材料;

内在联系。

);

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

第二,了解学生

第三,设计教法

教案的基本要素:

目的、重点、难点、教法、课时、教学过程、思考题、参考文献

(2)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上课)

第一,目的明确

第二,内容正确(保证科学性、前沿性)

第三,要体现思想性

第四,要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方法合适(启发式教学)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涵义

指教师既要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又要结合科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

经师¡

人师¡

(2)运用要求

提高学术水平(科学性)

提高思想水平(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

为人师表(人格力量)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高效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成功的基本条件,二者不可偏废。

仓库理论¡

学生¡

知识容器(灌输、注入、呆读死记);

蜜蜂理论¡

学生:

生命体、主人、探求者(主动学、理解学、学会学、创造学)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第二,善于提问,启发思维(八只鸟的故事)

第三,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

本原则要求教师认识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既存在不同的规律,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一,讲课中注意调动学生的认识能力

第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培养自学能力

第四,改革考试方法,突出能力考核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涵义

保证既能按大纲规定培养合格人才,又能促使优秀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运用要求

第一,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

第二,在教学制度上提供多种选修课

第三,了解每个学生特点,针对性指导学习方法

第四,对特长生和差生重点指导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与真理的关系,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适当安排实践环节

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1、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由注重“教法”转向更加注重“学法”

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增强;

“筛子读书法”、评估要求:

考核学生找出教师的代表作

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教¡

(2)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相互渗透和结合。

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3)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几种教学方法介绍

1、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教育过程》

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

2、问题教学法

前苏联洛尼洛夫

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求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讨式教学法

源于德国大学,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4、学导式教学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特朗普制”:

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20%)、个人自学(40%)

八、高校科学研究

(一)高校科研活动的一般流程

1、科研准备阶段:

选题;

申请课题

2、科研实施阶段

3、研究成果结题评审、报奖阶段

4、推广应用阶段

(二)高等学校科研课题申报

1、科研选题

科研选题的方法:

(1)问题法

(2)移植法

(3)交叉法

(4)追踪法

(二)项目设计

1、申报项目的命题

构思一个好的题目(题目是项目的灵魂、核心和主题,应简明扼要)

2、项目组成人员的组合(结构合理)

3、合作单位的选择

4、项目研究的基础(研究成果、资料准备、实验条件)

5、项目立论的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6、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7、项目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三)注意事项

1、注意特色

(1)题目的特色

(2)视角的特色

(3)研究方法的特色

2、论证到位

(1)内容把握准确

(2)研究的意义、现状要言简意赅

从动态的角度大致有几种观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切忌讲套话。

观点鲜明准确,意义和价值要体现在内容上。

(3)两种论证方法:

提纲式:

可以把提纲放上去,但要作文字说明。

问题式:

要解决几个问题,问题鲜明。

(4)研究的价值

要结合研究内容的重点、难点来讲,引申其研究价值和意义。

3、全面理解,注意策略

(1)前期成果

a、课题主持人总体成果(整体学术水平)

b、引申的成果

c、直接相关的成果

(2)参考文献

a、列权威性、代表性的文献,不能随便填

b、外文文献

(3)申报的策略问题

讲话要有分寸、不引起反感。

“很、极大地”

不讲过头话,但要讲到位,争取支持。

九、高等学校管理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

1、1995年以后为“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即中央与省人民政府(含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以省人民政府(含自治区、直辖市)统筹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

2、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要综合考虑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个方面

(1)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两级管理、分级负责、以省级统筹为主

(2)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

a、建立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

b、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C、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机制

(3)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自主招生、专业设置、人事配备、职务评聘、津贴分配

(二)高等学校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伯顿¡

克拉克理论:

高等教育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工作的表达和安排方式,即根据知识特性而展开劳动分工;

信念,指组织的主要规范和价值观念;

权力,主要指学术权力。

1、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

(1)组织结构上的学科性和国际性

内部分工与学科结构相关,结构相似性

(2)组织目标上的多样性和模糊性

多重社会职能、很难量化

(3)组织成员活动上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

2、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

校——系——教研室三级结构;

校——学院——系三级结构

3、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依据结构设置合理、权力和责任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队伍精干等原则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体现在:

(1)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

(2)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

蔡元培教授治校(教代会)教授会、评议会、理事会

(3)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

人格规范和学术规范(工作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保健激励、自激励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

4、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1)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

这是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出

兼顾公平与效率

(2)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

这是针对高校与教师的关系提出

教育应该对个人、社会负责,在负责任的基础上,提供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源于洪堡理念

(3)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

这是针对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

学术自治:

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指在行政方面享受充分的独立权和自主权。

三层含义:

一是高等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二是一定的学术自由;

三是办学中的民主管理。

十、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

1、按照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说而提出的,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受中学后教育的适龄人口达到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第二种看法认为,高等教育大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