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893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笔记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17、休眠效果:

低可信度的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影响,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显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18、意见领袖:

在传播学中,活跃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19、把关人:

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

20、选择性接触假说: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信息时,并不是不加以选择,而是更愿意选择与自己既有的主张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一、填空选择

传播学的五种类型

人际传播、群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自我传播

1、人类传播发展阶段的优势和不足

口语传播时代

优势:

能够超越时空,能够表达现在、过去和将来

它在内容上没有限制,具有灵活性,它可以表达具体抽象甚至虚构的事物

以简驭繁,发音的经济性

具大地能动性和创造性

局限:

属于近距离传播,受到限制

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文学传播时代

克服转瞬即逝性,把信息长久保存,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贮存不在单纯依赖人脑有限的记忆力。

文字能够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距离限制,拓展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在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和传说,而且有确切可靠地资料和文献依据。

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

印刷时代

借助于机器,可以迅速大量生产报纸

容纳的信息多,内容广

读者可以自由决定阅读的时间、地点、速度和方式

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反复研读

能适应不同读者不同兴趣和需求,报纸杂志书籍日益向小众化方向发展

文化程度低,识字少得人无法充分使用信息

电子传播时代

体外化声音系统化和影像系统化

网络传播时代

高度的综合性,既包含印刷时代信息也包含了电子时代的新鲜性、即时性,同时也包含图文阅读性和音效试听性

充分的交互性

方便性和快捷性

3、信号和象征符(出选择题)

信号是物理变化;

象征符是人类的产物

4、符号意义的分类

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

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5、象征性互动理论是GH米德在20世纪初在《精神社会与自我》提出的

6、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7、反馈的分类

正反馈,负反馈,延时反馈,并时反馈

8、模式的功能

构造功能——揭示系统内部之间的性质

解释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观察对象,解决问题

启发功能——能够启发我们来发现关注核心

预测功能——对事物的过程或结果进行预测或提供估测得依据

9、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库利镜中我、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10、人际传播的特点

情境性强、互动性强、传递和接收地渠道多方法多、非制度化的传播

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中,他们彼此熟悉时有往来

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为主

信息的交流性强,信息反馈直接、快速、及时集中,因此传授双方都可以现场握

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清晰度、准确度

适用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

11、群体的本质特征

目标取向的共同性

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12、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

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传播系统减弱

13、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群体模仿和匿名性

14、组织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15、言论传播的两种方式

新闻评论

受众反馈

16、言论信息的来源

媒介组织

社会成员的个人

党政要人

17、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新闻与自由》、《舆论》中提出的。

拟态环境:

也称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在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供的环境。

人与客观环境的四个要素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认知

信息环境化的理解?

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使信息环境越来越环境化。

18、传播媒介的偏向性

任何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

易于长久保存但却难于运输的称为“偏向时间的媒介”

易于远距离传送但长久保存性差的称为“偏向空间的媒介”

就这两种媒介同权利结构的关系而言,“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对立权威,从而有利于形成等级森严功能的社会体制;

而“偏向空间的媒介”有助于远距离管理和广阔地域中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的扩张,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性不强的社会体制。

19、麦克卢汉的四个媒介理论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

冷媒介和热媒介

“地球村”的概念

20、冷媒介和热媒介(与受众的参与程度有关)

热媒介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度清晰度扩张的一类传播媒介(如照片、拼音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

冷媒介则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的一类媒介(如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视电话、口语)

21、梅落维茨媒介情境理论的基础

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戈夫曼的情境理论

22、传播制度的六种规范理论

集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论

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集权主义的特点:

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自由主义的特点:

媒介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社会责任论的特点:

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公众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对自由主义

的修正。

民主参与媒介理论的特点:

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助参与,媒介应该多元化、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型和平等性。

2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与直线模式的不同

在这个模式中没有一个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收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这个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24、传播模式的六大种类

拉斯韦尔模式

申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赖利夫妇系统传播模式

25、大众传播的诞生标志

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播的出现

26、新闻传播是告知性传播也是大众传播信息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传播内容

27、广告传播是劝服性传播

28、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自己看笔记)

29、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少数意见或个人意见的产生压力,个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妥协和让步,否则将被视为个人主义。

30、趋同心理:

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认为,多数人提供的意见和信息,正确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样的信念,个人希望和多数人保持一致,避免孤立。

31、四种报刊理论

32、控制研究

控制研究是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33、怀特的把关公式

把关过滤掉得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34、受众的权利

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触权

35、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

预期、非预期、长期、短期

36、传播效果的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一、20世纪初——30年代

二、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

37、既有政治倾向假说

IPP指数

38、子弹论出现的理论来源

当时的本能心理学刺激

大众社会论

39、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评价

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选择和使用能力。

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发布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众在等待着接受它,其间别无他物,随着传播效果的深入,这种观点必会被大众抛弃。

40、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41、信息流

42、传播流研究的三步曲

《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

43、1960年克拉怕在《大众传播效果》中总结了五项基本定理

44、说服性传播效果

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着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变化。

45、信源的可信性效果提出者是霍夫兰

46、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成为传播学当中两个重要的研究和方法。

三、简答题

1、传播的特点

信息共享活动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表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行为

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

传递功能

表述和理解功能

思考功能

3、语言符号的暧昧性

语言符号本身具有模糊性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4、申农——韦弗模式的优点

导入了噪音概念,表明传播不是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传播过程中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

这个模式对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识,这个模式为文理结合的方法来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

5、施拉姆大众模式的优点

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模式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接性和交支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特点。

6、赖利夫妇模式的评价

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到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中观、宏观系统。

每个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它系统处于普通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体现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7、人际传播的作用

自我认知功能

建立和谐的关系

认知和控制周围的环境

交流和获得人生经验

满足人的情感需要

8、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9、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

环境监督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2)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功能

(3)施拉姆功能说

政治功能

一般功能

经济功能

(4)拉扎斯菲尔德

社会地位富裕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麻醉功能

10、拉斯韦尔模式的构成、缺陷、意义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效果

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反馈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意义: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传播活动,明确表达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不足:

是一个单向的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受传者的反应,却没有提供一个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1、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认知、态度、行为

12、中介因素

选择性接触机制

媒介本身的特点

讯息内容

受众本身的性质

13、意见领袖的特征

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阶层,而是均匀的社会中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他们与被影响者保持恒向传播关系。

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接触频率高,接触量大。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大众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系统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的多数的一般的社会成员

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和内部传播活动

反馈延迟,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干预能力

所以说,大众传媒既是社会互动系统,也是一种社会管理和控制系统

2、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信息传播的需要,是媒介进化发展的动力。

从文字到网络媒体的发展,每一次的飞跃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更高的信息传播需求促进的结果。

从原始经济到近代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而逐渐转变为全国性、世界性的格局。

这一过程,伴随人们对更广泛的信息传播的需求,而正是这种需求促进了传播媒介的发展,驱动了媒介的进化。

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应的信息传播基础之上的,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媒介系统的支持,需借助媒体进行社会信息传递。

从而使社会传统得以继承,文化得以发展,经济信息得以扩散,政治统治得以维持,社会发展成为可能。

总之,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史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不能把两者分裂开来。

3、如何理解媒介即讯息

这是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这个观点的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换言之,即人类有了某种传播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活动。

这个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有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认为传统上把媒介与讯息区分开来是十分勉强的。

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

因此说“媒介即讯息”。

4、论述:

符号本身具有意义,但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

不能用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能是清晰地意义,只能说是模糊地意义和意义的胚芽。

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多变性。

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达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在日常传播活动中出现辞不达意的状况。

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由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组成的意义。

5、媒介组织在舆论传播中的功能或作用

一方面传递社会政治组织意识形态,反映诱导舆论,既反映表达意识形又监督政治活动,具有双重使命。

6、影响传播者的社会因素

7、把关过程的实质

因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加工活动。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卖家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更容易优先得到传播。

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8、受众即市场

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大众传媒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换句话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传媒活动既然是市场活动,各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积累的竞争关系,竞争的对象必然是消费者。

五、材料题

1、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他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兴趣和要求来决定的。

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和愿望。

换言之,效果的衡量和确立应围绕受传者。

使用与满足理论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传播媒介各种行为的效果,如传播信息,说服宣传。

所有大众传播信息都必须有接受对象,因而都有一个受众的使用与满足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时一个整体,各种信息的效果作用是交互的和同时存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试图将他们全都包容起来。

评价:

使用与满足理论只是对受传者接受媒介信息活动的描述,但仍然没有涉及满足对受传者的影响和效果。

正如施拉姆所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不是一种理论,也不能算是对一种理论的概括。

因为他的研究大多从受传者个人的角度出发,围绕个人的需求和动机。

但他强调了传播过程有一个活跃的受传者的观点,这已成为考虑传播效果时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2、“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