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873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下册实验研究题集Word下载.docx

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小明也设计了实验,研究后得到如下数据:

斜面的状况

直接提起

A斜面

B斜面

C斜面

D斜面

铅笔盒

3.0牛

1.7牛

1.35牛

1.25牛

1.0牛

一盒钩码

11.5牛

8.0牛

7.1牛

5.3牛

3.8牛

一本书

4.8牛

3.3牛

2.9牛

2.1牛

1.4牛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

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

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

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

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

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 

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

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

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①20圈;

②40圈;

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

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 

关系的研究计划。

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关系吗?

电流越强,磁力越大;

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①一节电池;

②两节电池;

③三节电池。

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六、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

1、实验问题: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是否有关?

2、变量:

电池正负极的方向。

3、常量:

线圈缠绕方向、指南针、铁钉

4、实验过程:

①把线圈缠绕在铁钉上,接上电池后,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

②交换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方向;

③比较两次实验中钉尖的磁极方向,得出结论。

七、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

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系吗?

我的假设:

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系。

我不改变的条件:

“桥墩”间的距离、纸的宽度

我改变的条件:

纸的厚度。

分别为1倍厚、2倍厚、4倍厚。

实验材料:

用打印纸裁成的20×

6㎝纸条、2个同样的小木块、曲别针、尺子等。

实验方法:

①把木块相隔10㎝做桥墩,把1倍厚的纸条搭在桥墩上做桥面。

往桥面的中间放曲别针,到桥面垮下为止,记下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②移开1倍厚纸条,分别换成2倍厚纸条、4倍厚纸条做桥面,同上进行实验,分别记下纸桥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③比较三次实验的数据。

实验现象:

1倍厚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少,4倍厚的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多。

实验结论:

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研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只需要把宽度和厚度换一下,材料中的纸条变成:

20㎝长,3㎝、6㎝、9㎝宽就可以了。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改变的是纸桥形状。

其它不变)

八、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加热前

加热后的变化

结论

白糖

白色晶体颗粒

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

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

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化学变化。

九、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

白醋的特点:

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探究的问题: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

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十、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

光泽

空隙

手感

敲击

导电

磁铁

铁片

灰白色

光滑

较韧

能导电

能吸引

铁锈

红褐色

粗糙

较脆

不导电

不能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

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十一、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盘子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盘子

水变色

生锈

锈多了

绣更多了

菜油盘子

实验结果:

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

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

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十二、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有关吗?

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

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会生锈,在潮湿地方的铁钉容易生锈。

三个同样大小的试管,三枚同样的铁钉,水、干燥剂、棉花

1、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2、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3、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

(说明:

在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而在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水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空气溶解到水中。

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空气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一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丙和丁两个试管中的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十三、填埋垃圾模拟实验

1、填埋模拟实验,它模拟的是( 

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污染地下水 

)。

实验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层)、清水代表(地下水 

)。

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被填埋的垃圾 

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观察到的现象是(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原来瓶底的清水弄弄成墨水色了 

),实验说明:

(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

2、除了污染地下水,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

滋生蚊蝇,引发疾病;

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

3、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在建垃圾处理场时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1)用不透水的衬垫把垃圾屋与周围土层隔开;

(2)建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把从地面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

(3)安装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4)建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十四、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是一种(置换反应),所以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

其反应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了(红褐色)。

十五、模拟月相变化

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

随着“月球”的运动,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方向不同。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

月相变化的规律: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面;

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面。

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

十六、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环形山的直径大小、环形山的深浅与什么因素有关

我的推测:

因为目前公认的“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的痕迹。

所以我推测,环形山直径大小与撞击物体的大小有关,环形山的深浅与撞击的速度有关。

泥沙、大小不同的皮球或其它圆球。

1、用大小不同的撞击球以相同的速度撞击泥沙,观察撞击结果。

要让撞击以相同速度撞击泥沙可以让撞击球从相同高度自由落下。

2、用大小相同撞击球以不同的速度撞击泥沙,观察撞击结果。

我的结论:

环形山的直径大小环形山的深浅与(撞击球的大小)(撞击的速度)有关,它们对环形山的影响:

撞击球大,环形山的直径较大,撞击球小,环形山的直径相对较小;

撞击速度快,环形山相对较深,撞击速度慢,环形山相对较浅。

十七、日食、月食成因模拟实验

探究的问题:

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当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但月球转到地球的后面背着太阳,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手电筒、玻璃球、乒乓球

(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用玻璃球绕乒乓球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实验过程:

在电筒光的照射下让玻璃球围绕乒乓球逆时针方向转动。

注意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观察发生的现象。

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我看得到“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

2、当“月球”转到“地球”后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我还看到了“月球”上有“地球”的影子。

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3、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后面背着太阳,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于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