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842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自2013年起,我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已经连续四年同比增速超过10%,并且增速逐年走高。

这是因为随着财富水平的积累,居民保险意识逐步增强,更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提升自身对抗风险的能力。

因此,虽然今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下降和保险监管趋严会对明年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认为行业的保费收入将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们预计明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将在20%左右。

寿险方面,寿险保费收入在经过1月的“开门红”后,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逐渐放缓,截止到10月份,2016年寿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15703.97亿元,同比增速为35.06%。

监管层面,今年保监会加强了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力度,于3月和9月分别颁布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

监管层的一系列政策对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有着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和购买热情,这也是寿险保费收入增长率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层面,由于在过去一年,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金融机构借此机会通过加大杠杆进行投机投资,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因此,我们预计明年央行有意通过货币政策将利率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

但利率水平提高,将导致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保险产品的吸引力将有所下降。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2017年的保险产品已经进行预售。

近年以来,保险公司都在增强寿险产品的节点式营销以抢占市场份额,新年伊始的“开门红”更是保险公司必争之地。

根据12月份四大保险公司的预售情况来看,明年寿险产品的保费收入依然会在年初迎来高增速。

在此之后,监管的抑制和利率水平提升的效果将会逐渐显现。

因此,我们认为,2017年寿险原保费收入的增长将依然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整体增速将低于今年。

健康险方面,自2013年以来,健康险的保费收入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几乎一直占据所有险种的增速第一的位置。

截止到10月份,2016年健康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3647.74亿元,同比增速为79.94%。

虽然自今年1月1日起,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31个城市进行试点,但是受到宣传力度不足和保险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团险等因素的限制,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险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截止到今年11月,16家具备业务资质的保险公司,税优型商业健康险的总保费规模不足1亿元。

因此,健康险保费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居民对医疗风险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并且乐于通过支付保费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但是,我们看好税优型商业健康险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销售渠道的扩张,我们认为税优型健康险将会在未来几年带动商业健康险产品的保费增长。

产险方面,产险业务今年以来增速较为稳定,保持在8%左右,作为产险市场上的主要产品,随着车险改革的推进,车险费率有所下降。

车险费率市场化虽然促进保险公司优化服务和产品创新,但是短时间内增量客户无法弥补因保险费率下降而带来的保费收入减少。

此外,2016年末爆发的浙商财险履约保证保险风波,也让诸多财险公司开始回查此前承保的履约保证保险,并且在今后承保此类保险时将更加谨慎。

因此,我们认为在明年,产险保费收入仍将停留在低速增长的水平。

具体到上市保险公司来看,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有两家是寿险公司,两家是综合型的保险集团。

单从寿险业务来看,四家上市公司的保费收入基本与行业保持一致,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但增速下降的速度相比行业更为缓慢。

截止到2016年10月,三家保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而新华保险作为唯一一家保费收入下降的上市寿险公司,前10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0.30%,今年以来降幅在不断收窄。

整体来看,上市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速低于行业水平,但受市场波动的敏感性也小于行业,这和规模险企经营策略谨慎稳健相一致。

目前,上市保险公司都在市场占有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转变增长模式,积极改善公司销售渠道,调整业务结构,设计和销售更符合消费者保险需求的产品,与较为激进的中小型寿险公司形成差异化经营。

二、投资端:

保险公司举牌风暴卷土重来,野蛮人还是财务投资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速逐年提升,特别是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飞速崛起,更是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

相应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在逐年提升。

截止到2016年10月,保险资金运用额度为129111.12亿元,较2013年末的76873.41亿元,增幅达到67.95%。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资产配置压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银行一年期基本存款利率由2015年年初的2.5%经由五次降息下降到1.5%,利率的下降虽然带来了债券的牛市,但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率却跟随利率的下降一路走低。

如此庞大的资金将投向何处成为众多保险公司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过观察这两年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1)银行存款、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下滑,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由2014年初的28.46%下降到2016年10月的18.00%,债券的配置比例由2014年初的43.59%下降到2016年10月的33.66%。

2)其他投资的规模扩大。

受政策影响,2014年债权投资比例上限调高,其他投资品种投资比重进一步走高,在2015年攀升至28.65%,首次超过债券和银行存款类投资资产,成为第二大投资品种。

截至2016年10月,其他投资类资产占比为33.93%,成为第一大投资品种;

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比不断波动,稳中有升。

随着2015年股市的走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随着市场的繁荣而扩大投资,在2015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占比从2014年的11.06%提高到15.18%。

但是在随后股票市场的调整中,股票和投资基金的占比并没有减少,目前其占比基本维持在14%的水平。

从全球环境来看,美联储在2016年12月加息,欧央行预计明年开始缩减QE,全球货币政策拐点将至。

而国内方面,今年年中以来黑色系价格大幅上涨,PPI快速回升,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边际趋紧,年底债券收益率明显提升,而明年则有望延续至信贷、理财、储蓄等利率的上行,显示中国或已进入一轮加息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何时启动实质性加息预计会成为明年经济的主要博弈点。

而对债券市场来说,在加息周期中,预计明年债券收益率将整体趋于上行,债市转熊风险显著提升。

而监管层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虽然逐步扩大,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没有缓解的情况下,其他投资的风险将有所提升。

在偿二代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出现下降。

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保险资金将进一步减少对债券类资产的配置,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的投资比例也将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将继续提升。

但是,保险资金对股票的投资却在近日受到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主要原因为保险资金对上市公司的举牌风暴在今年下半年卷土重来。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鲜有的激烈言辞批驳资产管理者,虽没有明确指出,但市场大都解读其讲话是在影射近来活动频繁的保险资金。

保监会的监管措施也迅速跟进,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在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中颇为活跃的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并在随后宣布决定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

事实上,在两三年之前,保险资金就开始举牌上市公司,低估值的蓝筹股备受险资青睐。

随后在资产荒、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快速增长,保费获取成本有所提高和2015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的牛市等众多因素的作用下,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体量不断提升,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数目也有所增加。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增量资金的进入本是可以盘活股票市场的好事,保险资金购买低估值,业绩增长稳定的上市公司股票以做长期投资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对其他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正向引导。

但是本是双赢的美事却在个别保险公司的疯狂行为下带来恶果。

我们认为险资举牌之所以引发监管层的新一轮监管风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对保监会而言,部分保险公司通过保险资金以高杠杆举牌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因资本市场动荡而出现剧烈回调的现象,其过高的资金杠杆将引发保险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若保单不能如期兑付或者保险理赔不能及时支付,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失。

同时,由于近年来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社会资本企图通过保险公司的现金流以高风险博得高收益,这不仅严重危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违背了保险公司的设立初衷。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保证保险公司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损害投保人的利益是监管层的监管基础,这也是保监会一直强调的“保险姓保”的重要原因。

对证监会而言,则是需要考虑保险资金干预上市公司管理和快进快出的大资金炒作对资本市场的危害。

从去年宝万之争开始,保险资金试图通过股权投资而干预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初见端倪。

如果说宝万之争对万科控制权的争夺还未见分晓,那前海人寿控股南玻A,并最终导致南玻A高管集团离职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如此强硬的风格,也让很多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心有余悸,阳光保险首次举牌伊利股份和前海人寿增持格力电器股份以后,两家被投资的股市都立刻心生警惕,积极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控股权之争。

部分保险资金的疯狂行为已经激化了金融资本同产业资本之间的矛盾,有违保险资金财务投资的初衷,也让监管层不能放任自由。

宝万之争尚未分晓,安邦、恒大也先后加入这场混战,随后带动险资举牌概念股和恒大概念股集体上涨。

回顾险资举牌概念股一年以来的走势,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股价大都发生了剧烈波动。

作为代表的万科A,一年以来虽然股票价格翻了一倍,但是流通股稀少,已经严重影响了其他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险资举牌概念股的集体上涨虽然帮助部分低估值的公司进行了估值修复,但是炒作的意味已经远远高于价值投资。

保险概念股的强势也让游资看到了获利的机会,很多可能被保险资金举牌的股票也受到了游资的热炒,梅雁吉祥被恒大买入到接近举牌线附近,险资和游资的联合炒作推高股价,可随后恒大迅速卖掉梅雁吉祥,令其股价快速回调。

恒大赚了一笔快钱,可很多中小投资者却因此被套牢。

这一系列的投资行为已经改变了保险资金原有的财务投资本质,在证监会颁布一系列监管举措决心稳定资本市场的关键时刻,保险资金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这明显的触碰到了证监会的监管底线。

监管层的监管行动还将继续深入,但就整个保险行业而言,保险资金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距离监管界限还有很大的距离。

如我们前文的分析,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和金融背景下,保险资金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在未来仍会进一步提升。

而无论是前海人寿还是恒大人寿都只是资产驱动型保险公司的极端代表,不能每一次都等到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已经造成市场波动后,监管层再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因此,我们认为还需要监管层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双轮驱动的监管引导,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根本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行为进行细化监管,以达到在事前就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的目的。

只有这样,保险资金对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才能回归到最初的双赢局面。

三、监管层:

万能险监管趋严,保险公司开始产品结构调整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自此保险行业的“新国十条”落地。

相比之前有保险“国十条”之称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颁布),“新国十条”提出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在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人的发展目标。

此外,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也做出了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导,自此我国保险行业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快车道。

2014年全年的保费收入为20234.81亿元,而截止到2016年10月,2016年的保费收入已经达到27010.38亿元,同比增长30.44%。

由于受到早期保险代理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保险消费者对寿险的保险产品需求更加强烈。

再加上近十年,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居民财富的飞快累积,都让寿险产品产生了庞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保险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小型保险公司如何在品牌效应微弱,渠道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快速的完成初期保费收入的积累呢?

将保险产品同投资收益挂钩,但又享有最低收益保证的万能险再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万能险是一款保障账户+投资资金账户的组合,在提供基本的人寿保险功能之外,也能兼顾投资收益和其相关保障。

消费者所缴纳的万能险保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

保险合同所规定的保费缴纳金额和期限均比较灵活,有较大弹性,可满足客户不同时期的不同保障需求,确保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使有限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使资金有保障并收益最大化。

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管理,投资收益上不封顶,又享有最低利率保证。

弹性的保费制度和可调整的收益保障,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2013年以来,保监会又陆续出台政策,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投资创业板、优先股等,推动保险资金活力和收益率。

再加上,中小保险公司希望通过万能险,以较高的收益率在较短时间内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抢占寿险市场。

因此,万能险产品再次进入发展快车道,尤其是中小型保险公司的高现价万能险。

2015年2月,保监会出台对万能保险费率措施改革,再加上银行存款利率在一年内连续五次降息,消费者也开始重新规划个人投资计划。

2015年的股债双牛,让保险公司和万能险产品的持有者都获利颇丰。

保险公司较为激进的投资做法却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让许多保险公司认可并且坚持这种商业模式,也让其他保险公司纷纷效仿。

进而导致万能险结算利率居高不下,消费者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万能险保费规模加速上升。

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为3916.75亿元,占规模保费收入的16.03%。

而截止到2016年10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已经达到10463.73亿元,同比增长73.70%,占规模保费收入的27.34%。

在经过2015年,股债双牛带来的投资收益率高增长之后,保险资金在2016年的投资收益率出现明显回调,可万能险结算利率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大型保险公司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有明显回调,投资风格较为稳健。

四大上市保险公司的70款万能险中,56款产品的结算利率低于5%,占比80%,其中最高的一款为5.38%。

而中小型寿险公司,我们选取以富德生命人寿为代表的6家中小公司,其208款保险产品中,结算利率高于等于5%以上的万能险有137款,占比66%。

对比行业的普遍投资收益率,我们认为这些中小型寿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利用较高的风险博弈配置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其负债端的产品。

这种资产驱动的经营模式极大的依赖资产端的高收益配置和负债端的持续资金流入。

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极容易出现资产端无法覆盖负债端成本现象,进而造成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因此,这一经营模式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保监会在今年数次下发文件加大对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特别是对中短存续期的万能险的监管力度。

并在今年5-8月,组织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的9家公司展开专项检查。

此外,保监会还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

监督力度的加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之前以万能险产品占主导的保险公司大都开始进行业务转型,保险公司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和业务结构优化。

从行业整体来看,万能险过快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收入的同比增速由2016年2月的205.20%下降到2016年10月的73.70%,其占规模保费收入的比例也由2016年2月的30.48%下降到2016年10月的27.34%。

万能险的占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部分保险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却不降反升。

以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为代表,这两家公司2016年10月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规模保费收入的比例不仅比2016年2月的比例有所提高,而且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

而上市四大保险公司,平均15.21%的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则体现了其更加优化的产品结构。

在监管层对于万能险监管收紧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大型保险公司显露出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在万能险产品占比出现下降后,保监会对万能险产品的监管开始进一步细化。

12月28日,保监会指出因华夏人寿、东吴人寿整改不到位,仍然存在互联网保险业务客户信息不真实问题,暂停两家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同时三个月内禁止两家公司申报新产品。

归根到底,两家保险公司被查的原因还是万能险。

相比于其他寿险产品,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对万能险更加重要。

但是,当保险公司将万能险产品放在网络平台,特别是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时,就难免会出现销售误导、恶性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保险公司无法获得消费者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其风险偏好,而互联网平台可能没有向消费者如实告知投资账户资金的投资去向,而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和销售时的承诺收益都有可能造成消费者因结算利率低于收益或者无法承受损失而产生纠纷。

而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整改互联网客户信息不真实的问题,虽然不利于保险公司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但是长远上看,互联网客户信息制度的健全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纠纷,还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详实的客户资料达到客户资源和客户数据积累的目的,有利于对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

明年保监会关于万能险监管将进一步收紧,但是考虑到上市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占比较低,监管的收紧对上市保险公司影响较小。

四、相关企业简况

推荐积极优化保费收入价格,增厚内含价值效果初显的新华保险、全牌照金控平台,集团优势进一步显现的中国平安和寿险、财险改革同步发力,保险全牌照经营促进协同发展的中国太保。

1、新华保险:

积极优化保费收入价格,增厚内含价值效果初显

公司以“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两大主题在2016和2017年主动转型,公司通过控制保费规模、发展个险渠道以及增加期缴保费的占比来优化保费收入结构,增厚内含价值。

而且公司的万能险占比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保监会加强中短存续期保险的监管中,公司受到的影响较小。

同时,公司积极增厚死差,大力推进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抓住健康养老行业发展机会。

我们认为公司的转型效果将在未来逐步释放,长期发展可期。

2、中国平安:

全牌照金控平台,集团优势进一步显现

在2016年保险行业整体出现利润下降的背景下,公司上市保险公司唯一一家实现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金控平台盈利能力在稳步提供。

作为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拥有6家金融牌照的全牌照金融平台,公司的业务协同效应不断深化。

其中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投资收益也优于同业。

银行业务的不良资产率得到有效控制,证券业务的相关行业排名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明年公司的集团优势和协同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而金控平台的概念有利于公司进行估值修复。

3、中国太保:

寿险、财险改革同步发力,保险全牌照经营促进协同发展

寿险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大个险战略布局,效果初步显现,截止2016年三季度末,公司寿险新保期缴业务保费收入占新保业务保费比例的80%,实现新业务价值434.83亿元。

在产险方面,公司通过改善承保质量,借助新技术、互联网等手段,以应对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巩固并扩展在车险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在保证现有保险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保险等新兴保险领域也积极探索,完善公司在保险领域的全牌照经营。

公司未来在各保险领域的转型将同步推进,促进业务协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