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823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四学生学习心态研究以学习怠倦心态为例Word下载.docx

目前普遍认为,倦怠现象不仅存在于职业人士之中,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也非常严重。

通过对几所大学进行现场的访谈和调查,认为学习倦怠心态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绪耗竭;

(2)学习的低效能感;

(3)师生疏离,主要反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生疏关系;

(4)生理耗竭。

面对这种情况,本文就选题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概述,结合国内外现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调整大学生学习心态的对策,对于寻找促进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学习心态及心理特征的概述

(一)学习心态的概念

学习心态通常是指学习心境、学习心情。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一种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扩散弥漫式情绪状态。

好的学习心态不仅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去克服困难,还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反之,消极不良的学习心态则使学生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暴躁、意志消沉、思路阻塞、思维迟缓,创造性的学习受到抑制,学习气氛压抑而沉闷,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大幅度下降,并可能导致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形成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心理特征的概述

大学生是一特殊人群,尤其是大四学生,其客观环境、社会地位、人际关系、青春期生理发育的成熟等等,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别急剧。

首先,大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突出增强,随着身高体重的增长及性成熟,大学生们不仅从体态上觉得自已像个大人,而且从内心体验上也加强了这种感觉,因而他们强烈地要求社会把他们当作成人看待,极力想摆脱成人对他们的约束和干涉,强烈要求独立自主;

其次,大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使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对他人的意见不轻信和盲从,不唯上唯书,遇事问“为什么”“是否有道理”,喜欢怀疑和争论,敢于大胆的提出独立见解,对自已的思考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还有,进入大学,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依赖老师到独立自主,在转变过程中,部分人迷失了方向,对学习不再有压力,过于放松自己,以致发展为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性,产生倦怠心态。

二、大四学生学习现状

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指大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和目标所持的基本心理倾向,主要反映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

情绪耗竭;

学习的低成就感;

师生疏离;

生理耗竭。

具体如下:

(一)情绪耗竭

情绪耗竭是源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面临的一些夸大的要求,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

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失眠、情绪低落,自认为无法专心于学习,对学习有着负向的情感体验,上课时常常产生恐惧感,不能专心学习。

(二)师生疏离

大四学生的本科学业主修专业的课程已经基本完成,除论文导师外,其他导师的授课时间大大减少。

辅导员要忙着准备学生的毕业档案,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四学生已经开始为下一步的道路做准备。

使得本身就趋向于开放式教育的大学生活模式更为自由。

也使得原本就难以用亲密来形容的师生关系更加疏远。

当然导师和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就更无从谈起啦。

(三)低成就感

多数大学生在学业中体验到挫败感,认为学业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可以接受的程度,伴随着这种认知产生精神上的紧张、消沉感以及对学习消极的自我体验和评价。

对自己的学习常看不到进步,对取得的进步也不会向一般的同学那样兴奋和激动。

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不愿意去努力克服,常常产生“破罐破摔”的消极念头,这是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另外,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

2010年对西安某大学的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学习动机内容

个人成就

害怕失败

小群体取向

求知进取

社会取向

物质追求

样本量

434

均数

3.43

3.65

4.52

4.65

4.70

5.76

标准差

0.93

1.31

1.16

1.02

0.96

表-1学生学习动机内容的描述统计

根据上表分析,在将学习动机内容分为六个方面,该校学生学习动机内容平均值由低到高依次为个人成就、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求知取向、社会取向和物质追求。

在六分制的测评中,物质追求的平均分数达到了5.16分,而个人成就和害怕失败仅为3.43分和3.65分,其余三项分值较为接近,均达到4.5分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该校中职学生目前更注重的是物质追求,即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个人成就却成为了最后一位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对学习动机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方面,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在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流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以掌握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

然而,从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价值取向上看,当前大四学生在明显受社会的影响,学习上追求“实惠”和短期目标的比例不低,而且往往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

具体来说,现在大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较强,学习动力大都来自想今后寻找一个理想的职业,即使新入学的大学生对此也非常关心。

因此可以说,对职业的充分关注并以此作为主要的学习动力,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特点。

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

其调查如表-2所示:

选项

很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不感兴趣

百分比

13.3

55.8

22.5

8.3

表-2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正是在普遍注重职业的情况下,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估价主要也是以今后职业的“好坏”为标准,这种对专业的自我估价无疑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

据2010年对西安某学校的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满意的为13.3%,满意的为55.8%,不太满意、还能学得下去的为22.5%,不感兴趣的为8.3%。

这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的专业结构和学科设置还不尽合理,使得一些专业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学生毕业后就业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学习积极性。

学习热情就是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它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在学习上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学习行为。

从学习时间投入上看,每周有超过三个晚上用于自习的学生超过75%,另外,大部分学生出勤情况也不错,不缺课或偶尔缺课的达90%左右。

但从学习成绩上看,上等水平的学生比例较少,而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学生比较多。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准除在一些如计算机、英语等实用科目上比以前的学生有所提高外,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上却有下降的趋势。

我们认为,大学生总体学习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学习热情密切相关。

另外,考试作弊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旷课缺课等等,随着年级升高而呈恶化趋势,作弊之风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大四学生学习怠倦心态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更流行的思潮与时尚在大学校园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四学生热衷于利用各种方式去赚钱,造成部分大四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影响他们很难安下心来进行学习;

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特困生的学费问题等等都影响其学习。

1.用人制度

从我国目前的用人制度来看,首先,用人的激励机制主要还表现在物质利益方面。

物质需求在一定阶段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它与物资生活的需求是一致的。

但是,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应有精神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会陷入精神空虚的困境。

物质的刺激也只能激发对实效性很强的技能的渴望,对深层次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很不利。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价值定位到底是外在物质功利,还是内在的精神追求,这会使他们很困惑和苦恼,也会影响到他们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用人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的“唯关系,唯人情,唯权钱”的现象,降低了竞争中知识砝码的份量。

这种情况反馈到在校大四学生的身上,则出现了不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来充实自己,而是拉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使自己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现象。

这种怪现象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原因(腐败是与私有制共同产生的,或者更早),同时也反映出制度建设上的不完善(没有真正体现知识分子的能力和作用)和制度实施上的没有落到实处问题。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制度改革,对在校大四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大学生进入“保险箱”的优势,双向选择的优势又没有完全公平的竞争,给那些品学兼优,特别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不平衡,既然学习的优劣不能成为就业竞争中的主要砝码,许多品学兼优的大四学生不再对学习上心而是想办法增加自己的人脉关系也很正常。

(二)学校因素

1.教学制度因素

目前,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学分制的改革上,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57.1%的学生认为实行学分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果,其中认为效果明显的为24.3%,有28.8%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大。

在对综合测评的看法上,只有21,1%的学生认为综合测评能激励大学生积极上进,有46.5%的学生认为动机虽好,但效果不佳,有待改进,24.3%的同学认为是搞形式主义,没有意思.由此可见,需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综合测评办法。

2.教学内容因素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实际需要。

这也就对大四学生的主观学习心态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以实用为目的的学习动机占有很大市场。

大学生对于“好专业”的理解,一般都以“毕业后能够找到优厚待遇的工作”,“社会上时兴的热门专业”为标准。

据调查,有22.5%的学生认为目前专业课的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不到东西;

有34.5%的学生认为在校学到的知识到单位后大多用不上,56.1%认为实践环节太少,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还有37.6%认为大学生经常逃课的原因是不喜欢本课程;

有42.6%的学生认为应尽量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

我们还发现,计算机、英语等应用性学科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一些相当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却有不被重视的现象,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大学教师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校教师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教学科研心态乃至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那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传统学术风气受到了实用的、功利的和即效的学术动机的挑战,一些青年教师谈不上做什么奉献,视教书育人的具体要求为“额外负担”,只愿搞科研,不愿承担教学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本来就不甚密切的课外学习交流机会就更少了,而这些又都会通过耳闻目睹与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

据调查发现,有近1/3的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与教师本身的非教学质量因素密切相关,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为人品行”是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因素。

学生平时一般很少主动向教师提问,这里除了学生本身缺乏主动性之外,显然也不乏教师方面的原因。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教师对学生学习心态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能否顺利成长的后盾,从呀呀学语开始,一个人就开始受到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结。

家庭对青年学生多年来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及对未来生活的看法。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过高的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及没完没了的数落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逆反心理以致谈学色变。

对于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来说,高昂的学费也在困绕着他们,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这些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产生焦虑、烦躁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另外,由于不少家长都寄希望于子女顺利升入大学,却很少有人注意过家庭在孩子读大学期间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会对孩子学业完成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想和意识在我国大多数学生家庭中很少存在。

(四)自身因素

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但是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因,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着其他的诸如社会、学校及家庭因素所起的作用。

外因作用的结果一般只有两个:

即积极和消极(当然这不符合双因素理论)。

但具体到某个人,相同的外因诱导会产生不同的内因变异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在相同的环境下,有的人学习积极性高,有的人学习积极性低,这表明学生的自身因素决定着其它因素的作用。

学生自身因素外化后,大致可分为学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和目的,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自学习方面的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等。

也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四、大四学生学习心态调整措施

(一)改善外部社会环境

完善用人制度建设,加强用人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减少或杜绝“唯关系,唯近人,唯权钱”的现象。

相关监管部门,在国家政策的落实上,不要因为个人的利益,放松监管的力量,更不要为自己子女的工作和未来设想,违背国家政策,要坚决杜绝那种“近水楼台先登月”现象的发生。

严格按照国家用人制度改革的形式走,不要认为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骨干至少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要为企业的长远的发展着想,优先吸收大学毕业生。

(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加强校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学科设置,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严格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教。

加快学分制正规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

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制度,进一步把学习成绩好坏与毕业生就业挂钩。

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构筑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我们相信,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只要抓住机遇,深入调查研究,严把质量关,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对调整好大四学生学习心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继续加强大四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这个根本,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是统帅一切的,这个问题真的解决了,其他问题也都能解决。

现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生观教育,没有真的触动大学生思想实际,讲道理过于空泛,教条化,不能激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必须切实改进,要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紧紧地同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结合起来。

另外,净化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校园文化氛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的学习心态随着校园文化氛围的改变而改进,校园文化氛围又随着大学生学习心态的净化而得到改善,当前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应注重自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

(三)家长方面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希望于子女顺利升入大学,却很少关注家庭在孩子读大学期间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对大四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和意识在我国大多数学生家庭中普遍的存在,要尊重子女对未来择业的选择。

家庭的教育水平、价值观、人生观等态度直接影响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所以,家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长要正确看待子女的大学期间的成绩与未来前途的关系。

不把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当做衡子女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尺,要注重子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尊重子女的情感和选择。

在子女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要正确引导,耐心开导。

防止横加斥责,冷言奚落,一棍子打死。

要努力培养和保持子女的学习兴趣。

做子女的良师益友和知心人。

(四)培养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大四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社会变革。

其次,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和社会意义及对个体本身的价值。

再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醒目的事物时所引起的“探究反射”。

教师应用醒目新异的刺激,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提高认识水平;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要改革,要增加交叉学科的新知识,唤醒大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最后,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大四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培养专业兴趣。

一方面对老专业进行拓宽改造和调整,对新建的专业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质量;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主动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五、总结

总之,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是十分有害的。

如何克服学习倦怠心理,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对不少大四学生是一个挑战。

对学校和家庭也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但只要学校、家庭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出现学习倦怠心理的学生热情关怀,耐心引导,就一定能使他们重新唤起学习的热情,焕发学习的动力。

在“科教兴国”的大好形势下,抓住高教改革的机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正确调整大四学生的学习心态。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心理,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高层次远期动机为主、低层次而各具特点的具体动机为辅的具有持久效用的动机体系,使其保持强大的学习动机,促其全面发展。

在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学生个人能否完成学业或完成学业好坏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教学成败的表象,也间接影响了将来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成就,总而言之,会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新荣.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

[2]徐丽丽.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从"

新"

开始[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3]杨文龙,王爽.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3).

[4]张红英.论大学生意志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刘健.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对策——以广东为例[J].高教探索,2007,(03).

[6]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7]任水才.让当代大学生学会学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

[8]盛荣杰,于艾.态度理论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9]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10]王芳成,乔金锁.制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02).

[11]闫丽英.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06,(02).

致谢

时光荏苒,在这论文定稿之际,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我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

我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积极而务实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让我觉得幸运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幸运在于能够得到师长和同学的帮助;

这一过程的幸运在于接触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学习心态的优秀文章;

这一过程的幸运在于这篇论文反映我心灵的成长历程。

这都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这次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精心指导,他的帮助远不止体现在本篇论文的写作上。

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的导师如父母般关心自己,能成为其学生,我感到万分荣幸。

我导师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而导师平易近人,严于律己的处事风格,更是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外,我还要感谢文章参考资料的原作者们,他们的优秀成果给我了许多启发和思考,才让我的论文思路更加圆润。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同学,他们在我求学的路上长期默默地支持着我,今后我也一定会不断努力的学习和工作,绝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殷切期望。

同时,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