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3652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本文主要是对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的研究,因此本章作为开篇之章将对文

化产业的概念、特点,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简

要地阐述。

与此同时,提出城市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为后续研究起一

定的铺垫作用。

1.1文化产业的概念及特点

文化产业的概念

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一直是众说纷纭。

考虑到整个生产和消

费的循环链条,有人主张建立宽广的文化产业概念;

也有人更赞成创意产业或内

容产业的提法。

从客观来看,作为社会经济实践操作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总括性、

包容性的综合概念。

它具有一般产业所具备的某些属性,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产业;

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

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同时,文化产业又与文化经济、文化贸易交

叉关联,与体验产业、休闲产业、注意力经济也有着密切联系。

不仅如此,鉴于国家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

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念,导致当今世界上除了国际上通用的文化产业总称之

外,还有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等概念,如美国主要以版权产业作为总

体理念,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主要推出的是创意产业概念,日本、韩国等部分亚

洲国家则十分重视内容产业。

虽然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研究机构所用的概念与国际

上通用的文化产业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了文化产业是以生产文化内容为核心

的产业,是最富于创意的和注重保护版权的,是一个能够创造巨大财富和就业机

会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前后延伸的产业链,也是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并以文化

内容的创造和开发为核心,不断地向影视、报刊、出版、印刷、设计、广告、会

展、礼品、建筑等行业延伸,不断地向知识含量高的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扩散。

本文对文化产业是这样定义的。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

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与公益文化事业共同构成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产业涵盖

了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文化旅游业、

表演业、广告业和会展业等在内的现代产业群,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在国内外发展十分迅猛,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根据上述界定,文化产业应该包括以下三层结构(见表1一1):

表1一1文化产业的三层结构

文文化产业结构划分分对应的行业业

第第一层是生产和销售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形生产和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电电

式式呈现的文化产品行业业子出版物,以及书画,雕刻等工艺品行业业

第第二层是以劳务形式呈现的各类文化服服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业、娱乐业,文化旅旅

务务行业业游业、教育培训业、广告业、会展业等等

第第二层是为社会和人们进行文化消费提提文体用品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等

供供各种设备、器材、用品的行业业业

在这个基础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把文化产业的各种形态分为一个由

小到大,从核心层到外围层的圈层架构,如图1一1所示:

文化产业相关层

核心层包括:

(一)图书报刊音像产品

(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三)文化艺术服务

外围层包括:

(四)广告服务

(五)会展服务

(六)文化旅游服务

相关层包括:

(七)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

产品的生产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

产品的销售

图1一l文化产业的三层结构

资料来源: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解读,中国文化报,2004.4.9

2文化产业的特点

作为一种宽泛的概括,本文所指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内容的创造为核心,通

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运作,大规模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它具有

四个特征:

其一,文化产业是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运作,通过市场化

和产业化的形态组织,进行可持续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其二,文化产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核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中,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和经营的效益,创造大量的文化财富。

其三,文化产业的主体是一条以企业为主的协作链条,把不同的参与者如艺

术家、生产商、经纪人、销售商连接起来,通过分工协作,使文化价值转化成为

商业价值,又以商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促成了文化价值的传播。

其四,文化产业一端连接着人性化的日常消费,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

组成部分,另一端连接着高新技术的前沿领域,因此具有高附加值性、高创意性

和高流通性。

.2相关理论

本文主要研究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主要使用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和产业

经济学理论如下:

(l)不平衡发展理论

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

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

平衡的。

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

配置效应。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

关联效应就是各个产业部门

中客观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联度,并可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和收入弹性来衡量。

因此,优先投资和发展的产业,必定是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

也是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价格弹性最大的产业。

不平衡发展理论遵

循了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突出了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

的效率。

这个理论出来以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

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

(2)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

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

段。

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

梯度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

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的。

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他将日本、

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同的发展梯度,并冠之以第一、二、

三、四批大雁等。

(3)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提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

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

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

金、技术、人刁‘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

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

移。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

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

(4)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该理论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

为中心,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

该理论把城市圈域分为三

个部分,一是有一个首位度高的中心城市;

二是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镇;

三是中

心城市与腹地或周边城镇之间所形成的“极化一扩散”效应的内在经济联系网络。

城市圈域经济理论把城市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意在推动经济发展在空间上

的协调,对发展城市和农村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都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5)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是指一个地区研究、开发、运用和扩散新技术和新知识,并以此促

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过程。

区域创新的核心在于

地区政府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区域内有创新能力的企

业普遍地、持续地、富有效率地实现创新,从而推动本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区域竞争力水平。

(6)马太效应和反马太效应

新经济地理学的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一旦启动,就会

沿着这个启始方向继续前进,并产生自我强化和自我制约效应,从而形成区域发

展上的路径依赖或累积循环,以致先发地区可能发展更好,而落后地区则可能永

无出头之日,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都被“锁定”了。

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在区域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的区域差距扩大

化。

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重要流派之“新的产业空间”学派并不像新经济地理学

那样看重历史因素的作用,而是强调建立以区域创新网络为基础的新的产业空

间。

他们认为,区域创新网络可以在多点萌发,发达和落后地区均可以根据本地

区特色而建立适合自己的区域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网络就像“马赛克”一样,不

规则地镶嵌在发达和落后地区,使得落后地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区域创新网络进

发出区域经济的活力,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区域创新网络在这一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作用即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反马太效应”。

.3城市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它主要依托城市群而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大城市群不仅仅是强劲的经济

增长极,也是区域性的甚至是国际性的文化中心。

像洛杉矶、纽约、巴黎、米兰

或者东京这样的国际化城市,或者是如拉斯韦加斯、法国的科特达祖瓦、意大利

西北部和中部的新工艺产业地区等都已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集中地。

这些地方的

共同特征是它们都以强烈依赖当地复杂的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者的密集网络为基

础,参与文化经济活动。

它们作为文化中心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共生关

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群具有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资源的互补性,能集中各种人群的文

化需求,刺激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能促进城市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提高资

源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文化消费市场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而消费市场的扩大

有赖于大量的人口和支付能力,而只有大城市群刁‘能形成超大容量的、经常性的

人流和文化消费需要。

第二,城市群多层次的空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文化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会化的大规模文化活动,必须在大量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由于投资文化

基础设施,具有资本大、时间长、回报慢的特点。

而提高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

就是选择一个良好的空间网络结构,并且拥有一流的软件服务与之相配套。

这就

迫使政府和企业的文化投资,总是选择在具有多层次空间网络结构、服务水平比

较高的城市群中。

第三,城市群可以培育大量文化企业和机构并吸引一定的区域性、全国性和

国际性的文化组织,增强文化活动的分工协作,从而能够扩大区域不同文化之间

的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

此外,这些文化组织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发展

的驱动力,可以制定文化产业的规则,组织产业成员之间的国际交流,举办行业

活动和评奖,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第四,文化产业不仅对城市群创新能力具有强力催化作用,而且以其特有的

产业结构整合方式强有力地激活了城市群的综合服务功能。

由于文化企业运作效

率、融资效率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既增加了企业的产出,又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

的文化生活,也为提高城市群联合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方式。

此外,文

化产业结构整合是以文化创造性活动为中心,由此层层扩散形成文化产业生产体

系,通过强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城市群的综合服务功能,而文化产

业自身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又成为城市群综合服务功能活力的重要源泉。

第五,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群文化含量和品位,促进城市

群流量经济扩展,提升城市群的外在影响力“重塑城市形象”,而且对城市群空

间布局的调整产生巨大的牵引力,使得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在不同城市群区位中

集聚,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引发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量和流向的一系列

变化,促进空间布局不断趋于优化。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文化产业其基本目标是发展区域内部的文化产业,提高

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而最终目的是通过区域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促进区域综

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此外,根据城市圈域理论可知,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要以城

市群为核心。

因此本文从城市群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关系入手,对环渤海城市群如

何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来促进本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通过城市群文化产业

自身的迅速发展促进本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具体来讲就是环渤海城市群

要利用本城市群的各种优势并通过区域内部的大力合作来发展文化产业,而文化

产业要通过建立适合本城市群的有效措施来促进整个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提升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第二章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环渤海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和山东三省范围内的

青岛、大连、济南、沈阳、烟台、石家庄等130多个大中小城市,约占全国城市

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0个。

全区陆域面积达76万平方公

里,总人口2.24亿人。

目前,一个包括文化艺术表演业、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出

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用品的生产等

行业,由本体产业、交叉产业、延伸产业综合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己初步建立,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该区

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1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呈现出大众化色彩浓、地方特色多样化、文化兼容广

泛化、发展模式多元化等发展特色。

特别是北京和天津两市已成为环渤海城市群

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和增长极。

这两个城市的文化产业产值所占当地GDP比重

较高,而且人均文化产业GDP值远高于环渤海城市群的总体平均水平452.83元。

两市的文化产业对当地、环渤海城市群乃至全国的GDP总值影响均较大,对环

渤海城市群乃至全国文化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山东和辽宁

两省文化产业产值所占地区GDP的比重稍低于环渤海总体平均水平3.17%,可

见这两个大省的文化产业虽然对当地GDP的影响一般,但是地区人均文化产业

的GDP值与环渤海总体平均水平452.83元较为接近,可知文化产业的发展仍较

为迅速,在环渤海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仍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而河北省

无论在文化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还是在地区人均文化产业的GDP值都低于环

渤海总体的平均水平,因此河北省的文化产业成为环渤海文化产业未来的重点带

动发展对象(见表2一1)。

总体来看,目前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仍高

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可以说对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表2一12003年全国及环渤海城市群各省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

地地区区文化产业所提供的的地区GDP总值值文化产业占地区GDPPP地区人均文化产产

GGGGGDP值(亿元)))(亿元)))总值的比重(%)))业的GDP值(元)))

北北京京242.66663663.10006.62222123.8666

天天津津100.03332447.66664.09991084.3000

河河北北170.97777098.56662.4111253.2111

山山东东331.099912435.93332.6666363.7111

辽辽宁宁157.38886002.54442.6222373.8333

总总计计1002.133331647.79993.1777452.8333

中国及三省两市2004统计年鉴,及文化产业相关文章数据整理

近年来,环渤海文化产业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己成为环渤海城市

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并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媒体传播、文

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化体育、文博会展等己成为环渤海城市群文化

行业的主导产业群。

这些主导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如下:

.广播电影电视业

广播电视仍然是环渤海媒体传播的主体,各省市均拥有七套以上广播节目,

播放节目内容均涉及新闻、专题、教育、文艺、服务性、广告等,广播人口覆盖

率均达到94%以上,合计年节目生产能力为4万小时。

与此同时,电视业发展迅

猛,各省市均拥有16套以上电视节目,播放节目内容与广播业相仿,电视人口

覆盖率均达到91%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在北京和天津两市可以看到,

移动数字电视在公交系统上的播放。

广播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广播电视广告

收入大幅提升。

例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奥运广告收入超过5

亿元。

此外,2003年诞生的数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也已在大城市群中慢速前行,

但由于受众付费看电视的习惯还未形成、节目内容还不够符合受众需要、接收设

备价格还比较高等多方面原因,新的盈利模式的真正建立还需一定时间。

但是随

着各省市电视信号传输由模拟向数字的迅速转变,用户规模和服务项目正在迅速

扩大,付费接收己有了基本的条件。

电影业方面,以北京为代表的电影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不仅在电影摄制的数

量上有所增加,2004年共摄制电影59部,占全国2004年电影产量的23%,而且

在票房收入也有较大提高。

例如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拍摄的《英雄》和《十

面埋伏》在国内外的票房收入都很可观。

但是,天津、山东、河北、辽宁的电影

事业的发展仍然较为缓慢,而且以这些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为题材的影片也较少。

环渤海城市群有9个电影制片厂,其中8个在北京,1个在山东。

而山东的制片

厂又以电视生产为主。

2004年以来,随着电影产业各项政策的进一步放宽,社

会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对环渤海城市群电影业的投资热情增加,使得电影

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己经降至40%以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

片达到80%。

.图书报刊音像业

2004年环渤海各省市共出版图书115822种,总印数达22.3亿册;

发行杂

志3422种,总印数达10.6亿册;

发行报纸574种,总印数达132.9亿份。

从总

印数来看,自2000年以来基本持平,质量上有所提高,文化、艺术、科技方面

的图书较多。

报纸和杂志的出版情况和图书大致相同,专业类报纸和杂志的种类

较多所占比重较大,但是从总印数来看,综合类的报纸和杂志的出版量较大,销

量也就显而易见。

环渤海城市群图书零售、批发、出口总销售收入总计80亿元,

零售收入达69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87%,只有北京和天津有图书出口业务,

其中北京出口达26万元,天津出口达690万元。

此外,“2004年北京出版发行

业年会”在京举行,民营书商首次亮相;

北京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出版

集团先后挂牌成立;

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

和“全国性连锁经营权许可”;

2005年由天津市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书市取得巨

大成功,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5个外地展团、500余家出版社,近10万书商来津

参与订货,参加书市选购图书的总人数达到50万人次,这些举措均不同程度的

促进了环渤海城市群图书、报刊出版发行业的提升。

环渤海城市群2004年音像电子出版物情况见表2一2统计。

就北京市而言,

其音像制品的出版种类和发行数量上并不占太大优势,除录音带种类较多、发行

量居高以外,其他音像制品均处于一般水平;

而天津的各种音像制品在种类和数

量上均不具优势,特别是在我国市场份额中占有最大比例的VCD的产量与出版种

数很不匹配;

河北省依然保持占市场最大份额产品VCD的大量出版与发行;

辽宁

省除了VCD保持良好的出版发行势头之外,新兴产品DVD一V在出版种数和发行数

量上均有很大的突破,可以推断辽宁省的DVD一V的迅速发展,可以带动环渤海城

市群DVD--V市场的迅速扩大;

山东省录音带的出版量较少,但发行量却差不多与

北京持平,可见山东省的录音带市场很大;

其次就是DVD一V,虽然在出版总数上

占辽宁省数量的27%,但是发行数量上却占辽宁省发行数量的40%多。

表2一22004年环渤海各省市音像制品出版情况

项项目目录音带带CDDDVCl)))DV卜VVV

种种数(种)))北京京146664666157774666

天天天津津8999599913222l222

河河河北北32224OOO24000333

辽辽辽宁宁135********977757555

山山山东东555568883988815333

总总总计计457773*********478999

数数量量北京京342.477750.2000372.266649.6000

(((万盒/张)))))))))))))))))))))))))))))))))))))))))))))))))

天天天津津155.388868.900091.488818.7000

河河河北北139.111139.90001《双玉.655514.5000

辽辽辽宁宁313.4777140.35553014.9777995.1555

山山山东东336.2666104.95551538.4666401.5555

总总总计计1286.6999404.30006083.82221479.5000

《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文化艺术表演业

环渤海城市群在2005年均推出了大量新的文化艺术表演作品,主要以京剧、

评剧、吕剧等地方性戏曲,歌舞剧,话剧,儿童剧和木偶剧,杂技等为主,呈现

活动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而且质量上有很大提高,在全国艺术

评比中获得各种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