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489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格式.docx

①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对外开放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二者比较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存在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减缓;

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方法技巧] 框图法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013·

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第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故选D项。

第2题,工业带动就业需要发展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发展原料导向型的产业。

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3~4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3.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4.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据表可知,我国1985~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第4题,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

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农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5.(2013·

浙江文综)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

与2007年相比,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升高推动了当地城市化发展。

6.(2013·

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

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解析 

(1)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

(2)由图2可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的特点。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能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5)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容易作答。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五种典型模式

(1)温州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2)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3)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4)东北模式: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5)云南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