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440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苹果园常见病虫害防治Word下载.docx

它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皮和病残株枝干上越冬.病菌随风雨传播.从各种伤口侵染为害,尤其是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伤口易受侵害,如剪口、锯口、虫伤、冻伤、日灼伤及愈合不良的伤口等。

该病菌侵入寄主后,先呈潜伏状态,不立即致病,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或苹果树进入休眠期,生理活动减弱、抗病力降低时,病菌才由侵入部位向外扩展,进入致病状态。

外观无病的树皮普遍带有潜伏病菌。

枝条带菌率随树龄增高。

病菌侵入寄主后,先分解毒素杀死周围的寄主细胞,并从杀死的细胞中摄取营养向四周扩展。

树体对病菌抗侵入难而抗扩展易。

病菌侵染后,当树势强壮时处于潜伏状态,病菌在无病枝干上潜伏的主要场所有落皮层、干枯的剪口、干枯的锯口、愈合不良的各种伤口、僵芽周围及虫伤、冻伤、枝干夹角等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部位。

当枝干抗病力降低时,潜伏病菌开始扩展为害,形成病斑。

果园中终年有病菌孢子存在,以3-11月份为多,每当降雨后,传播量明显增加.

腐烂病的发生每年有两个高峰期,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

即3~4月和8~9月,春季重于秋季。

春季高峰主要发生在萌芽阶段,该

期内病斑扩展迅速,病组织较软,病斑典型,为害严重。

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相对春季高峰较小,但该期是病菌侵染落皮层的重要时期。

腐烂病的发生轻重主要受6个方面因素影响,①树势:

树势衰弱是诱发腐烂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即一切可以削弱树势的因素均可加重腐烂病的发生。

②落皮层:

落皮层是病菌潜伏的主要场所,是造成枝干发病的重要桥梁,所以落皮层的多少决定腐烂病的发生轻重。

③伤口:

伤口越多,发病越重,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伤口最易感染腐烂病。

④潜伏侵染:

树势衰弱时,潜伏侵染病菌是导致腐烂病暴发的主要因素。

⑤木质部带菌:

病斑下木质部及病斑皮层边缘外木质部带菌,是导致病斑复发的主要原因。

⑥树体含水量:

初冬树体含水量高,易发生冻害,加重腐烂病发生;

早春树体含水量高,抑制病斑扩展,可减轻腐烂病发生。

因此增强树势,提高抗扩展能力能有效的控制病害发生与流行。

树势健壮,营养条件好,充水度高,愈伤能力强,不利发病;

大小年幅度大的果园,初冬病势发展快,翌春病势下降缓慢,腐烂病严重,发病多,发病期长。

有机肥缺乏或追施氮肥失调,果园地下水位高、土层瘠薄等也可导树势衰弱,发生腐烂病。

周期性的冻害是病害大规模流行的前提。

冬春交替,休眠转入生长,或秋冬生长转入休眠阶段是发病最多、为害最重时期。

3、防治技术

苹果树腐烂病菌属弱寄生菌,潜伏侵染现象普遍,且病害发生轻重与树势等因素关系密切。

所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战略应以壮树防病为中心,以铲除枝干潜伏病菌为重点,结合及时治病病斑、减少和保护伤口、促进树势恢复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实践证明,合理的挂果量、合理施肥、合理灌水及保叶促根,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是防治腐烂病的最根本措施。

①合理负载。

根据树龄、树势、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等因素,调整结果量,合理疏花疏果,以控制树体没有明显大小年现象、外围新梢长度(30—35厘米)与粗度(基部直径达0.6厘米以上)生长适宜为宜。

②科学施肥。

根据果树生长需要,与需肥特点,采用地下树上全方位补肥法,有机无机生物菌肥相结合,并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的科学施肥方法,增施粪肥、农家肥等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

(每结100公斤果实需施基肥和追肥量,合计不得少于折合纯氮0.7公斤、磷0.3公斤、钾0.7公斤。

也可按“斤果斤肥”的标准施肥。

另外,如果在秋梢基本停止生长后,于树上喷施两次200-300倍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可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减轻春季高峰70%-80%。

③合理灌水。

秋后控制浇水,减轻冻害发生;

春季及时灌水,增加树体含水量,控制春季高峰的为害。

即做到“秋控、春灌”。

④保叶促根。

叶片是树体的“营养制造工厂”,因此必须注意防治造成早期落叶的病、虫为害,避免早期落叶;

同时,及时防治根部病害,使树体有一个发达的吸收根系。

(2)铲除树体带菌,减少潜伏侵染:

这是预防腐烂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践证明,落皮层、皮下干斑及湿润坏死斑、病斑周围的干斑、树杈夹角皮下的褐色环死点、各种伤口周围等,都有腐烂病菌的存在,是病菌潜伏的主要场所,及早铲除这些潜伏病菌,对控制腐烂发生为害效果显著。

(1)药剂铲除。

重病果园为两次用药,即落叶后和发芽前各一次;

轻病果园,只一次药即可,一般落叶后较发芽前喷药效果好。

常用的铲除性药剂为125%金力士5000倍加柔水通3000-4000倍喷药.

(3)及时治疗病斑:

病斑治疗是避免死枝、死树的主要措施。

最佳治疗时间为春季高峰期内,因该期内病斑即软又明显,易于操作。

但总体而言,应立足于长年治疗,即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早、治小。

①割治法。

发现病斑后,用锋利的尖刀沿病健处划一圈,深达木质部,再在病部纵横切数刀后及时涂药,对以治愈的病疤也可涂药,以防复发。

经多年试验,治疗腐烂病效果显著的药剂有:

10%果康宝5倍液、25%金力士200倍加柔水通300-500倍。

②刮治法。

即彻底刮除病斑,再涂以药剂处理,但常需要连续涂药2-3次。

③包泥法。

在树下取土和泥,然后在病斑上涂3-5厘米厚一层,并超出病斑外缘4-5厘米;

最后用塑料布包扎并用绳捆紧。

一般3-4个月后即可治好,治愈率达95%以上,关键技术泥要黏,包得要严。

(4)及时桥接:

病斑治疗后,及时桥接或脚接,促进树势恢复。

(5)生物防治。

利用果树上分离到的镰刀菌(Fusariumspp.110-1),对腐烂病菌具良好的拮抗作用。

(6)树干涂白:

冬前树干涂白,防止发生冻害,降低春季树体局部增温效应,控制腐烂病春季高峰期的为害。

据测定,涂白后对春季高峰,的防治效果达60%-70%。

效果较好的涂白剂配方为:

可用生石灰24公斤、食盐4-5公斤、豆浆1公斤、水72公斤,配制而成。

(二)苹果斑点落叶病

1、症状

斑点落叶病主要为害叶片,是我区主栽品新红星等元帅系的重要病害。

病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导致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

该病也可侵染富士苹果的果实,在果面形成斑点和疮痂状小病斑,特别是套袋果发生较多,明显影响果实外观,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它

病菌,造成腐烂。

春天落花后不久,在新梢的嫩叶上产生褐色至深褐色园形斑,直径约2-3毫米。

病斑周围常有紫色晕圈,边缘清晰。

随着气温的上升,病斑可扩大到5-6毫米,呈深褐色,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状。

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绿色至暗黑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抚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中后期病班常被叶点霉真菌等腐生变为灰白色,中间长出小黑点,为腐生菌的分生孢子器。

有些病斑脱落,穿孔。

叶片受害,主要发生在嫩叶阶段,初期形成褐色圆形小斑点(直径2-3毫米);

后逐渐扩大成红褐色病斑(6-10毫米),边缘紫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病斑具不明显同心轮纹;

病斑多时,常扩展连合,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凹陷,直径多为2-3毫米。

枝条受害,在徒长枝或一年生枝条上形成灰褐色至褐色病斑(直径2-6毫米),凹陷坏死,边缘开裂。

斑点落叶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苹果转化型,该病菌对苹果叶片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尤以嫩叶更加敏感,一般叶片上具有3-5个病斑时即可引起病叶脱落。

斑点落叶病菌主要在发病落叶与树上越冬,翌春雨后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风雨传播,直接或从气孔侵染叶子进行为害。

该病潜育期很短,一般为1-2天,流行性很强,每年在春梢期(5月,初至6月中旬)和秋梢期(8-9月份)两个为害高峰(落叶盛期),即可能造成两次大量落叶,当落叶率达50%辽以上时,果个不能正常发育,该病危害果实也可形成班点形病斑,症壮是以果点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班点,套装袋果摘袋后病班周围有花青素沉积,呈红色斑点。

此病果在树上和5。

以下环境中贮臧时不腐烂,但在贮藏后期易受其它杂菌腐生,引起烂果.

该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降雨多少,树势强弱,树贯通风透光情况,以及苹果品种间感病差异等,春季苹果展叶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或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田间发病早,病叶率增长快.在夏秋季,有时短期无雨,但空气湿度大,高温闷热时,也有利于病菌产孢和发病.果园密植,树冠郁闭,杂草丛生,湿度大,通风不良发病重高温多雨时有利于病害发生,春季干旱年份,病害始发期较晚;

夏季降雨多,发病重。

元帅系品种最易感病,此外,树势衰弱、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细叶嫩等均易发病。

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关键,是在搞好果园管理的基础上应立足于早期药剂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控制旺长,倍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树冠通风透光,降低

环境湿度;

地势低洼、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

(2)搞好果园卫生:

结合冬剪,彻底剪除病枝;

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消灭病菌越冬场所,以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

生产实践证明,彻底清扫落叶可明显延迟发病并减轻病情。

(3)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有效控制斑点落叶病为害的主要措施。

关键要抓住两个为害高峰,春梢期从落花后即开始喷药,10天左右1次,需连喷3次左右;

秋梢期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喷药1-2次即可控制该病为害。

尽量常握在雨前喷药效果好,但必须选用耐雨水冲刷药剂。

常用有效药剂如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25%剑力通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等,43%喷富露悬浮剂600-800倍,再加柔水通3000-4000倍混合喷雾能提高防效和抗病性。

代森锰锌、乙锰(乙膦铝+代森锰锌)等药剂对斑点落叶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发病重以落叶的果园选好的治疗剂再配优质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300-400倍或多种微量元素斯德考普4000-6000倍,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大量落叶。

(三)苹果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果实。

叶片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

病斑中部褐色,边缘绿色,外围变黄,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病叶极易脱落。

严重影响当年果实的生长,花芽分化,树势和第二年的产量。

仔细观察,褐斑病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

①针芒型:

病斑小,数量多,呈针芒放身状向外扩展,没有明显边缘,无固定形状,小黑点呈放射状排列或排列不规则。

②同心轮纹型:

病斑近圆形,较大,直径多6-12毫米,边缘清楚,病斑上小黑点排列成近轮纹状。

③混合型:

病斑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部小黑点呈近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边缘有放射状褐色条纹。

叶片受害初期病部首尚未变褐时,将叶片向着阳光透视,可以看到近圆形、似有透明感的病斑,病部较其他部分色浅。

以上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病叶后期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壬外围黄色,容易早期落叶,尤期是有大风雨时,落叶严重。

果实发病,多在生长后期出现症壮。

开始时果面产生褐色近圆形小斑点,扩展后变成长圆形凹陷斑,黑褐色,大小为0。

6-1。

2厘米,边沿清晰。

病皮下浅层果肉褐色,呈海绵状干腐。

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苹果盘一孢,病斑表面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繁殖结构。

该病菌主要在病落叶中越冬,第2年产生大量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直接侵入叶片为害。

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最先发病,而后逐渐向上及外围蔓延。

褐斑病潜育期短,一般为6-12天,在田间有多次再侵染

该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降雨,尤其是5-6月份的降雨情况,雨多、雨早病重,干旱年份病轻。

另外,弱树、弱枝病重,壮树病轻;

树冠郁蔽病重,通风透光病轻。

多数苹果产区,6月上旬开始发病,7-9月份为发病盛期。

降雨多、防治不及时,7月中旬即开始落叶,8月中旬即出现50%以上落叶。

在陕西关中果区,多在花期遇雨开始侵染,4-5月份为侵染期,6-9月发病。

春季以侵染为主,夏秋季则发病,表现为“七病八落九泛滥”的特点。

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引起苹果褐斑病大发生的原因是:

(1)众所周知,褐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果园存在大量的致病力强的越冬菌源、抗病性低的红富士等苹果品种集中连片栽植、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适时出现。

现实生产中严重的问题是许多果农对褐斑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大多数果农多年冬春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到位,一部分果园行间种草,也给地面清扫病落叶带来不便。

加之连续多年苹果市场疲软,价格一直偏低。

粗放管理,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时有发生,也严重影响了果农的务果积极性。

不但未能有效控制病害,而且放弃冬春季的清园工作,导致果园内病原菌越冬基数偏大,为以后的病害暴发埋下隐患。

(2)目前果园管理粗放者大有人在,相当一部分果农上年秋季未能及时施肥,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加之部分地区春季发生霜冻或夏季发生雹灾,对管理失去信心放弃管理,导致树势衰弱,抗逆性下降。

出现病情,许多果农只注意一味地喷药,而忽视加喷营养补充,不能很好地发挥药肥双效的效果。

(3)连年冬季不正确的改形修剪,大枝去除过多,剪锯口处理不及时和不到位,冬季树体保护不力等,冻害普遍发生,加之腐烂病防治不力,树势严重削弱,抗性下降。

(4)一部分果农只重视大改形和强拉枝整形,忽视通过施肥等培养健壮的树势,生产上得过且过者大有人在。

加之04、06年花量过大,惜果心理严重,留果过多,树体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褐斑病偏重发生。

(5)相当一部分果农“只要果子,不要叶子”,认为套袋后万事大吉,不需要喷药防治病虫害,表现出“前紧后松中期不管”的用药习惯。

笔者在陕西和甘肃苹果主产区调查,截至8月初,绝大多数果农竟然套袋后40天左右才用药,还有人居然60天未喷药。

一部分果农固执地认为前期使用的都是高档农产药品,喷药间隔时间长一点不会有问题;

一部分果农则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套袋后可以选用一些低档杀菌剂,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控制病害,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类似事例枚不胜举,严重贻误防治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6)用药的方式和技巧不到位。

目前农村雇“喷防队”喷药者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喷防队”都是“现代化”装备,喷药不是按时间计算工钱,而是按喷水量计价。

大多数“喷防队”提前将喷片的出水孔用钉子钻大,我们的“喷雾机”一进果园都变成了“消防队”。

遇到树冠高的果园,要想喷到树冠上部,唯一的办法就是调节喷头,往往一股水直线喷去,就这有人还嫌不“残火”,不“过瘾”,树上喷药后不流水都不算过关。

标准的高射炮打苍蝇――不够本,喷药效果可想而知。

调查还发现,生产中许多果农对农药的配制一知半解,不了解配药的先后顺序,很少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配制过程中常常出现起火、沉淀、结絮现象。

结果不但药效差,而且容易发生药害现象。

(7)调查中发现,97%以上的果农在果园出现病斑时,集中兵力往树上喷药,忽视地面防治,导致树上喷药不断不见好转,地面落叶上病菌反复传播侵染。

结果是树上部“主力部队”损兵折将,地面“游击队”猖狂为害,重治轻防意识严重,久治难防。

(8)防治褐斑病的选用药剂也很关键。

传统的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农抗120、多抗霉素,以及复配的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对褐斑病防效很差,国产代森锰锌预防褐斑病使用浓度达到600倍才有效果,而进口甲基托布津使用800倍左右才有治疗效果。

近年来,生产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及时用浓度,如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42%喷富露悬浮剂600-800倍、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400-600倍、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1000倍、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等;

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以三唑类杀菌剂为主,如25%金力士乳油5000-6000倍、40%信生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40%福星乳油5000-6000倍、25%腈菌唑乳油4000-5000倍、25%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等.

(9)近年来,西北地区的果农在防治暴发性病虫害时,添加柔水通,不但调节了农用水的酸碱度,优化了水质,增加了粘着性,同时提高了药效,而且减轻了药害,降低了防治成本。

许多果农在生产中都证实了加喷柔水通,可显著减少用水量,大大减轻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防治褐斑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彻底清除落叶为中心,及时早期喷药防治为重点。

(1)褐斑病虽然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但保证健壮的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性是预防早期落叶病的前提。

因此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整形修剪,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果树的广合效能;

并加强土肥水管理,依树势、

树龄、产量等疏花疏果,合理负载等,维持健壮的树势,预防病害的发生十分重要。

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园貌整齐,树势健壮,重视秋施基肥等综合管理好的果园普遍病害少,产量高,果品优。

(2)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减轻病害发生机率。

如结合秋施基肥深埋清扫的残枝落叶,通过冬季修剪疏除树上部的僵果病叶,早春全园喷布铲除剂彻底消灭越冬的菌源,生长期可以适时处理零星发病的果树,以阻止病情的扩展和蔓延,这些农业(农艺)措施都是控制病害发生的关键。

(3)生长期发生苹果褐斑病的果园,应及时用优质氨基酸(如果友氨基酸)原液+优质微量元素肥(如西班牙产斯德考普)涂干,促进果实膨大,增强树势。

如果是大年树或果园,必要时花前和花后还要配合果友氨基酸300-400倍+斯德考普6000倍液喷雾,以及地下追肥,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病害中度发生时,视情况摘除病叶,必要时清扫地面病落叶,减轻病情。

生长期无法清扫病落叶或行间生草的果园则要适时地面喷布波尔多液,如同时出现叶螨为害,还可改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

(5)多种剂型的药剂混用时,需注意彼此的先后顺序。

除特别说明的外,常规的顺序是:

柔水通-水剂-悬浮剂-干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叶面肥。

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柔水通不但能优化水质,改善多种农药混用的亲和力,充分提高药效,同时能使药液充分的黏附在叶片上,彻底杀菌,而且能大大减少用水量。

应用时要强调的是,先在水中加入柔水通,再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其它药剂,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药效。

(6)注意只有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选用优质喷雾器械,才能保证药液均匀周到。

强烈建议果农朋友在喷药时勤换喷片,保证雾化效果,提高防效,杜绝病害的反复发生。

(7)每次喷药时,树上、地面要同时喷施,注意喷细、喷匀、喷周到,保护叶片。

清园不到位或行间生草的果园,必须注意从花后开始,每次喷药都要对树上和地面同时进行。

(8)喷药方案:

从花后5-7天开始开始,视天气情况每10-15天,喷布一次柔水通4000倍+43%大生富悬浮剂或42%喷富露悬浮剂600-800倍,或75%保加新可湿性粉剂800倍+斯德考普6000-8000倍。

发病初期,全园喷布柔水通4000倍+50%鸽哈悬浮剂1000-1200倍或70%纳米欣800-1000倍+斯德考普6000-8000倍,间隔7-10天,连喷2-3次。

中后期发病或病害暴发的果园,全园喷布柔水通4000倍+25%金力士乳油5000倍或70%纳米欣可湿性粉剂800倍+43%大生富悬浮剂或42%喷富

露悬浮剂800倍(必要时)+斯德考普6000倍,间隔7-10天一次,连喷3-4次。

病害暴发时添加大生富或喷富露,这样既治疗又保护,防效更佳。

(四)苹果黑星病

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在病斑表面产生黑绿色至黑色霉状物。

叶片受害,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病斑初为淡褐色,逐渐变为黑色,表面产生平绒状黑色霉层,圆形或放射状,直径3-6毫米。

后期,病斑向上凸起,中央变灰色或灰黑色。

病斑多时,叶片扭曲畸形,甚至早期脱落。

果实受害,多发生在肩部或胴部,初为黄绿色,渐变为黑褐色至黑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黑色霉层。

随着果实的增大,病部因停止生长而变为凹陷,病部凹陷龟裂,病果变为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黑星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苹果黑星菌,该病菌从落花后到果实成熟期均可进行为害,病斑表面产生的黑霉即为大量的病菌孢子。

黑星病菌主要在落叶中和芽鳞内越冬,第二年生长季节产生大量孢子,经气流或风雨传播,侵染幼果。

叶子和果实发病15天左右后,病斑上产生的病菌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果实受害,多从膨大期开始发病,膨大后期发病严重,成熟期发病较经。

降雨早、雨量大的所份发病早且重,特别是5-6月份的降雨,是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夏季阴雨连绵,病害流行快。

苹果品种间感病差异明显,主要以小平果类品种受害严重。

黑星病为检疫对象,防治该病时首先应抓好检疫工作,然后在搞好果园卫生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动接穗及苗木,防止黑星病区蔓延扩大。

(2)搞好果园卫生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扫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避免病菌在其上越冬。

不易清扫落叶的果园,初春在病菌孢子成熟飞散前,用10%硫酸铵溶液或5%尿素溶液喷洒地面落叶,以杀死病叶中越冬的病菌。

(3)生长期药剂防治关键为喷药时期,落花后至春梢停止生长期最为重要,应根据降雨情况及时喷药防治。

10-15天1次,严重地区应连续喷施3-5次。

雨前喷药效果最好,但需选用耐雨水冲刷药剂。

前期可选用的药剂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倍,喷富露悬浮剂800倍,普德金可湿性粉剂600倍,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等,发病前使用对黑星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发病初期可选用25%金力士乳油4000-5000倍,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25%剑力通可湿性粉剂3000倍,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70%纳米欣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

每次用药时加

柔水通3000-4000倍能显著增加防治效果.

(五)苹果白粉病

1、病状诊断

白粉病主要为害嫩梢及叶片,也可为害花幼果和芽,主要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表面产生一层白粉状物。

新梢发病,由病芽萌发而成,嫩叶和枝梢表面覆盖一层白粉,病梢节间短、细弱;

梢上病叶狭长,叶缘上卷,扭曲畸形,质硬而脆;

后期新梢停止生长,病梢和梢上病叶产生枯斑,叶片逐渐变褐枯死、甚至脱落,形成干橛。

适宜条件下,秋季病干橛表面可产生许多黑色毛刺状物。

展叶后受害的叶片,产生近圆形白色粉斑,病叶常皱缩扭曲。

严重时全叶布满白色粉层。

病叶易干枯脱落。

花器受害,花萼及花柄扭曲,花瓣细长瘦弱,病总产生白粉,病花很少坐果。

幼果发病时,多在萼凹处产生病斑,病斑上布满白粉,后期病斑处表皮变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