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338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docx

药象品悟水气药附子

药象品悟:

水气药----附子

今天晚上最后一次讲课,都是发散的药,大家不要尝太多。

附子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最地道的是四川江油的附子。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目前都是种植的了,其他地区野生的较多。

当地种植都产业化了,道地药材,优良品种,大面积种植。

附子与冬小麦类似,在深秋种植,留的种儿跟种姜和土豆类似,有一个小的芽儿,附子长一年,长到第二年五六月份,四川那边雨水就比较大了,子根长得肥大了,正好采挖的时候,跟北方小麦的收割时期比较接近。

附子的生长周期跟北方冬小麦很接近,前一年的秋冬交换季节种上,然后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到了春天长出来,长高然后开花,到五六月份基本上就长大了,可以采挖。

为什么在这个季节采挖呢?

小的附子过了这个季节再挖,那股生气就不太一样了。

好比生姜和干姜一样,生姜可以发汗,治感冒一般用生姜熬汤,没有用干姜的,治胃寒用干姜。

附子也是,夏至是一个交界,夏至之前挖的附子,还是阳气往上升的季节,这时候挖的附子,生发之气,流通升散的力量,是很足的,没有夹杂阴气在里头。

如果过了这个季节,附子就老了,生发的力量就弱,如果等到秋天的时候挖,就不叫附子,叫乌头了,就老了。

所以附子收获的季节很讲究,你过了这个季节再去挖,效果就完全不一样,都要抢在夏至前后这个时间之前挖出来,这样附子的生发之气才会很旺。

附子种植,大致从冬至到夏至这么个时间段,整个是阳气生发的时间段,它的生长周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所以它秉受天地生发之气。

四川从后天八卦上讲属坤卦,完全是一股阴气,我们也知道好的附子阴冷湿润的气候里长得比较好,我们去野外找野生附子,一定在阴冷的山沟里才能找到,要不就长不好。

附子就是在一个阴凉的湿润的环境里长的,有很强的生发力量,这么一个象。

因为生附子生发的力量太强太快,所以新鲜的附子,如果不马上处理,放不住很快就腐烂了。

生气旺盛,就意味着变化快,就不好保存,所以附子要用胆巴,就是一种盐,盐都是主收藏的,来制它,就是要把它这股很强的生气来收住,要不然就保存不住。

附子长在西南阴土之气比较盛的地方,长出这么一股生发之气。

刚才没找到图片,这个药长得和跟艾叶有些像,叶子有些像,但茎不一样。

花是深紫色的,小小的,偏收藏的。

不管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花的颜色越深,往往说明这个药力越强,就是收藏的这股气越足,生发之力越强。

叶子很细碎,在外面看,和艾叶是有些像的,但是有个很明显的不同,艾叶的茎脆,一掰就断了,附子茎比较结实是不易掰断的;再一个,附子的茎明显的比艾叶要粗壮些;还有呢艾叶茎带着些纵纹,不是那种浑圆的,多少有些纵纹;附子茎是圆的,外面无纵纹,不是完全直的,有些拐弯的,每个节带着些弧度,之前讲过柴胡,柴胡带着点弧度,带着一股劲,绷着一股劲的感觉,附子的茎也是这样的,粗一些,带一些拐弯,绷着一股劲,生发的力量比较强悍。

柴胡是很细弱的,腰这么高,附子却能长人那么高,非常大,叶子是细碎的,收藏的一种象,说明附子是把那股生发的力量很好的蓄藏起来。

我们用它的块根,它的根里蕴藏了非常强悍的一股生发、通达的力量,而且附子这种生发的力量,通达的药力,大家可以对照实物好好观察。

乌头生长在寒凉的地方,水湿比较多。

四川是天府之国,也是个粮食的主产区嘛,比较湿润,四川人比较喜欢吃辣椒,因为水气比较盛。

附子生长的环境就是水气比较多,又比较寒冷,那么一个植物的生长环境即是它发挥药效的环境,当你体内的环境跟药的生长环境接近的时候,也就是其药效发挥的最佳环境,即适应症。

我们知道附子是温阳的,阳气特别虚弱,体内比较明显阳虚体寒,寒症比较明显,虚寒,然后水湿又比较多的时候,这时候是用附子的最佳指征。

并不是说只要阳虚寒盛,就要用附子,这只是一个条件,阳虚、寒盛只是用附子的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水湿要旺盛,这个条件很多人忽略了。

所以李可老先生用大量的附子治疗慢性心衰,慢性心衰不就是阳虚水湿泛滥,都肿了。

心衰肾衰,有时候用到附子,尤其是生附子,它的生发的力量还是很强悍的。

所以那些阴亏阳虚的病人,也是阳虚,但是他不是水湿泛滥,是阴精亏虚,用附子是不合适的或者不能单纯的用附子,很多人用温阳的药不自觉犯了这么个错误,就是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生长环境。

寒冷的地方有很多,大自然为什么不让附子长在新疆啊,不长在青藏高原而长在四川盆地,去琢磨这个问题,是因为那里湿气盛,只有湿气盛的时候,才能能够包含附子这强悍的生发的力量,否则这么强悍的生发的力量直接进到你身体里,你要没有足够的阴液去作为一个缓冲,把你的阴气很快就消耗光了,所以大家用附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条件,一个是阳虚寒盛;一个是湿气盛,两者缺一不可。

看这个图片,跟玉米套种的附子,这是个老根叫乌头,两边长出来的新的叫附子,附子就是附着两边的孩子嘛,叫附子。

这是当年长出来的,当年长出来的可以留种,留着再种又会长出新的附子来。

留的这个种就像老姜一样叫乌头,种植的叫乌头,野生的叫草乌。

老根叫乌头,当年长出来的新的叫附子,就这么个区别,其实是一个东西,但是功效确实不一样。

当年长的生发之力强,老根儿因为老了,生发之力没那么强了,但是温破的力量还是很强的,破结的力量强,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附子的横断面,比较细腻,淡白色,细的,不大的附子。

附子的炮制就像腌咸菜一样,在大池子里腌。

这是生的干附子,这就是制过的,黑附片了,用胆巴炮制过的,带着皮,淡黄色半透明,这是去皮的。

目前我们临床用的附子的饮片都是制过的,淡黄色,很硬,掰不动,有点类似胶制的。

真正的生附子有点像地瓜干似的,那种白色的,也是相对比较致密的。

如果是真正的江油附子,或野生附片,它的力量还是非常强悍的,一般情况下用不了。

只要用牙轻轻咬一下,咬下点末末来,用舌头品一下,那种药劲可以把你身体所有经络都给你打通,这股力量非常强。

我尝过一点点,嚼嚼就能出一身汗,生附片就有这么强的效果,我试过,非常厉害。

生附片没有明显的辣味,只有一点点淡淡的麻味,麻得不怎么厉害,但是那个气非常强悍,有推墙倒壁之力,垮一下把经脉全打开了,你出的汗是那种非常细腻的冷汗,直接把这个气泄出来了。

你想想若是没事儿用这么强悍的力量往外散,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很快把气散光了,这也是附子为什么能起死回生的原因。

当你阳气很弱,阴气很盛,水湿泛滥,一气周流走不动了,元阳之气推不动你了,一气周流的动力在肾阳在元阳,元阳没有力气了,推不动你了,这时候借助附子这种外界的,像元阳这种推荡的力量,进来帮你一把,推着你的正气往前走,把整个一气推起来,推起来以后整个气能够转起来,中土也能守住,所谓的回阳就是用附子这股非常强悍的推达的力量,把本身虚弱的一气,它已经没有力气去推动了,帮你重新推动一下。

就好像汽车的马达一样,马达一转把发动机带动起来,附子就是那个马达,它这股力量一推,把全身一气,就是那个发动机重新转动起来,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这个东西,只能暂时的用,偶尔的用,不能当成发动机来用,不能当成救命的稻草一样天天用,那是不行的,因为它的力量太强悍了。

但是我们一般用生附子比较少,药典规定,附子大毒大辛大热,所谓的大辛大热,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附子本身尤其是生附子本身,其实是没有辛辣的意思的,只是推荡的力量很强悍,这个一气一旦周流起来就是一股阳热之气,产生温热感觉,所以才说大辛大热。

本身附子是一个清透辛凉的,说辛凉不太合适,但是它肯定没有明显的热象的。

所以有句话叫:

附子无姜不热,这句话的含义从背后来讲,附子就不是热的,不要以为附子是一个辛热的药,只是附子有非常强的推荡的力量。

那么生附子,伤寒里凡是回阳救急的四逆汤里用的都是生附子。

现在呢,大家都不太敢用。

现在多用胆巴制的附子,胆巴是一种盐,就把附子的生发之气遏制了好多,所以这个效果和生附子完全没法比,不在一个档次。

怎么办啊,所以很多人就加大用量,有的用到30g、60g、120g、甚至200g等,用大量制附子代替生附子,希望也能达到一个比较强的推荡的力量,又比较保险。

实际上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既浪费了药材,又达不到生附子的效果,我个人觉得你真要是用附子回阳救逆的话,用上生附子是不会出事的,如果不需要用生附子的地方,用上了制附子,又用那么大的量,也起不到生附子那个起死回生那么好的效果。

尤其制附子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我用附子也很少,因为一般也没有那么多急症,很多情况你不用也可以用其他的办法代替。

那么生附子用多大量呢,我自己用的也很少,在北京几乎没用过,之前在陕西用过,生附子一般3-6g就足够了,就有强悍的力量,如果不是一个非常危重的急症,那么可以煎一个小时,生附子一定要久煎的。

如果是急症,真的是那种阳虚脱的危症,那就用李可老先生的办法,开锅10分钟就可以慢慢喂药了,一边煎一边吃,真的是那种虚脱,阳虚欲脱的危症,阳气很弱,水湿又很重,甚至有水肿、心衰时,生附子可以直接用,但是一定要小量频服,不需要久煎,要的就是它这股劲。

那么制附子呢,比较好的,所谓的黑附片、黑顺片,其实本质是淡黄色的,这个还是制的不错的,制的不是很厉害,很多制附片制的都看不出清楚的纹理了,完全是黄片片,那个效果就差很多,这个还是不错的,纹理比较清楚,还能看出浓淡来,说明制的还不厉害,效果应该还可以。

这种黑附片用于普通的阳气虚弱,需要把肾气推荡一下时,我个人建议一般不需要过15g,而且用15g的话,要久煎一下,1个小时左右,比较稳妥一些,因为不是急症,是一个缓症,药力也不需要那么强悍。

制附片和生附片唯一区别主要在于推荡的力量不在一个级别上,生附片推荡的力量特别强悍,制附片的力量药缓和很多。

所以用这种用大量的制附片来回阳救急,是药品市场导致的一个不得已的折中的方案,并不是最佳的用药方案。

最佳的用药方案就是该用生附子时用生附子,该用制附子时用制附子,就可以了,都不需要用那么大的量。

所以动辄用上几百克的制附子,完全是对药物的一种浪费。

有关附子,讲一个民间偏方,尤其是南方附子的主产区,过去人们上山采药,不小心摔伤了,昏迷了,就用生草乌,就是附子的老根,这一味药磨粉,慢慢的灌服,运气好的就能把这个人救过来。

草乌跟附子是一个植物,生发的力量弱一些,但是破结的力量更强一些。

好比老姜温的力量更强一些,它这个通破的力量更强一些,外伤引起的这种昏迷往往是内部脏腑的气血郁滞比较重,但是毕竟是刚受的外伤,不至于完全郁滞上,只要有合适的力量,是可以把它通开的,用草乌其中内含了附子这股很强的生发的力量,但是又比较柔和一些,因为它老了,锐气没那么足,没那么快,但是力量更大了,就是缓缓通破,这样就可以帮助脏腑气血恢复流通,脏腑气血恢复流通了这个人就缓过来,他才能得救,这就是民间用附子解治重症内伤的一个偏方,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用,估计这种情况是内脏有损伤但是出血不是太严重,以淤血为主的情况还合适,真正内脏破裂出血了估计也不行。

云南白药的一个成分就是生乌头,即附子,实际是用它来通破的,所有的肿痛无非就是局部的气血郁滞不流通了,借助它非常强悍的生发通破的力量去给它流通开。

附子它这个流通推荡的力量非常强,一旦出现用药过量的话,容易出现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心衰,心跳加快,心力衰竭,麻痹等症状,为什么会出现附子中毒呢?

好比一个人身体很虚,非拉着你去跑马拉松,时速保持在百米冲刺的速度上,你根本就受不了,就虚脱了,类似这个道理。

附子那个非常强悍的力量拖着你不停地在里面走,如果你的正气能跟的上,一气还能跟着转起来。

当推荡的力量比较小的时候,比如你的一气周流没有力量了,有些瘫的感觉,它加了一把劲儿,就给你慢慢推起来了。

假设你用的量太多了,推动的力量太大了,一下子就把你推倒了,拖着你在走,甚至像掐着麻花一样,因为它走得太快,所有的气机都被打乱了,反而郁滞住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缓解附子中毒有两个思路,一个就是把附子往前冲的这股劲约束一下,让它不要冲得那么快,所以甘草是救治附子中毒的很好的药,我们都知道甘草是固守的,缓冲的嘛。

李可老先生说黑豆和防风,防风是很润的呀,也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黑豆也是缓缓的收敛,都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就是让附子升达、走窜的力量缓和下来,这是一个附子中毒缓冲的办法。

还有一个办法是,实际上附子这股力量拼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