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310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生态学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3)城市环境容量:

环境对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①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②城市物质因素

③经济技术因素

4.城市环境容量的几种类型:

①大气环境因素

②水环境因素

③土壤环境因素

5.生态因子:

在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6.生态因子的分类(根据性质):

1气候因子:

光、温、空气、湿度等;

2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土壤生物等;

3地形因子:

是间接因子,本身对植物没有影响。

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经纬度等;

4生物因子:

植物与动物、微生物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

5人为因子:

主要指人类对环境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和破坏过程中给植物带来的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

7.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有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作用。

2非等特性:

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多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每个因子都具其重要性,不可替代。

但某个因子数量不足时,可有另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4阶段性:

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分布的原因很重要。

8.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1最小因子定律(德·

李比希):

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因子的影响,而是受那些需要量小的因子的影响。

2耐受性定律(美·

谢尔福德):

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的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的最高量限制。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因子的耐受范围。

3限制因子:

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9.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

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10.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1)改善小气候

(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净化空气

(4)减弱噪声

(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6)净化水体

(7)防风固沙

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

一.名词解释:

1.光合有效辐射:

被植物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

2.光补偿点:

在一定条件下,当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作用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3.光饱和点: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4.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

二.简答题:

1城市光照的特点

1直接辐射少,反射光多

2城市中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

2光污染的类型

1人造白昼污染

2白亮污染

3彩光污染

3.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的适应性可分为:

4阳性植物:

喜光、在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5阴性植物:

具有较强的耐阴能力,不能忍受强光照射。

6耐阴性植物:

处于以上两者之间,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但少受阴蔽时亦不受影响。

4.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光照长度分类

①长日照植物

②短日照植物

③中日照植物

④日中性植物:

对光照不敏感的植物

5.园林植物对光照适应性的意义

4从栽培上要求实现园林植物的高产优质,必须提供充足的光照,保证在光补偿点之上。

5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时应根据不同地方光强的差异来选配植物。

6要使植物提早开花可以使用适当补光或遮光的方法来保证花卉的终年供应。

6.在北纬200-500的范围太阳辐射强度是:

南坡>平地>北坡。

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开始较快,后逐渐变慢,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阳性植物:

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70%以上。

阴性植物:

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5—20%。

耐阴植物(中性植物):

对光照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的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

(多数)

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

植物的耐荫性一般相对固定,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生少许变化:

——耐荫性:

幼苗>成年树温暖湿润>干旱寒冷土壤肥沃>土壤瘠薄

一般而言,一切对树种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种耐阴性的增强。

长日照植物:

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

延长光照时间提前开花。

短日照植物:

只有经过低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

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其开花。

如多数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等。

长日照植物其光期有一临界值(不小于12小时),加长光期,促进开花。

闪光打断暗期(640-660nm的红光最好)也促进开花。

短日照植物其暗期有一临界值,加长暗期,但小于22小时,促进开花。

闪光打断暗期,(相当于缩短了暗期)抑制短日照植物的花芽形成。

一般短日照促进植物休眠,长日照打破或抑制植物休眠;

夏休眠的植物需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短日照诱导解除。

北方植物园引种时,可利用短日照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

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如对树苗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大大促进树苗生长。

长日照植物北移,生长会延长,树形高大,易受早霜危害。

(短日照使其提前休眠,增强越冬能力);

长日照植物南移,发育迟缓,有的不开花、结实。

短日照植物北移,发育迟缓;

南移提前开花。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1.冷害(又寒害):

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2.冻害:

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3.霜害:

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4.初霜:

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

影响引种南方植物

5.终霜:

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

影响引种北方植物

6.霜期:

初霜——终霜;

无霜期:

终霜——初霜。

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7.冻举(冻拔):

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

8.冻裂:

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9.生理干旱(冻旱):

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10.皮烧(日灼伤):

树木受强烈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形成层和树皮组织的局部死亡。

11.根茎灼伤:

当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灼伤幼苗柔弱的茎造成伤害。

12.积温:

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个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简答题

1.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在空间上的变化:

温度随纬度、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北半球南坡温度高,南半球北坡温度高。

②在时间上的变化

2.热岛效应: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比郊区小;

②城市下垫面比热容、导热率比郊区大;

③城市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含量高,形成覆盖层,减少了城市热量散失;

④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超过太阳辐射的热量;

⑤城市中建筑物密集不利于散热;

⑴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加重城市空气污染

②、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③、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

④、影响城市积雪

⑤、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

3.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①促进生化反应酶

②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植物细胞内的溶解度

③蒸腾作用

④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力

4.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①种子阶段

②营养生长阶段

③生殖生长阶段

④衰老死亡阶段

5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7平衡植物的热量

8降温作用

ⅰ.阻挡太阳热辐射

ⅱ.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热量

iii.植物覆盖地表能够降温

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

名词解释:

1.沉水植物:

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

如地毯草、红柳、红蝴蝶等。

2.浮水植物:

叶片漂浮在水面上。

如王莲。

3.挺水植物:

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

4.湿生植物:

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即抗旱能力最弱的植物,

5.中生植物:

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生境中植物

6.旱生植物:

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

且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1.城市水环境的特点

1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主要水体污染的类型:

ⅰ.水体富营养化:

指水体中氮磷钾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致使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ⅱ.有毒物质的污染

iii.热污染

2城市水资源短缺

3城市降雨量高

4城市径流量增加

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与物多

2.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1增加空气的湿度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净化水体

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密切相关,一般降水量大植物的生长量大。

低温季节适当减少水分,增加植物的抗寒性。

3.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

(1)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对氧的需求。

(2)具有发达的排水器官。

(3)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

根系退化、株体柔软等。

(4)生殖方式多样性:

——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林的胎生现象。

植物的抗旱性:

指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和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4.植物抗旱性的分级

1)耐旱力最强的树种:

经过5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采取任何抗旱措施而正常生长或稍缓慢的树种。

——雪松、木芙蓉、夹竹桃、垂柳、旱柳、火棘。

2)耐旱力较强的树种:

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加抗旱措施,树木生长缓慢,有黄叶、掉落及枯稍现象。

——桂花、丁香、常春藤、八角枫、紫薇、广玉兰、龙柏。

3)耐旱力中等:

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高温不死,但有较重的落叶和枯梢现象。

——杜鹃、山茶、八仙花、樱花、罗汉松、海棠、灯台树、桢楠、桦木等。

4)耐旱力较弱的树种:

经过一个月以内的干旱高温期不会死亡,但有严重枯梢现象,生长几乎停止。

——三尖杉、柳杉、腊梅、大叶黄杨、珙桐、油茶等。

5)耐旱力最弱的树种:

旱期一个月左右就会死亡或相对湿度较低、气温达400C以上死亡严重的树种。

——银杏、白兰花、棕树、珊瑚树等。

5,植物的抗涝性

1)耐水力最强的树种:

能耐3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垂柳、旱柳、落羽杉、紫穗槐、桑树等。

2)耐水力较强的树种:

能耐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紫藤、重阳木、栀子、棕榈、悬铃木等。

3)耐水力中等的树种:

能耐1~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广玉兰、水杉、迎春、龙柏、侧柏、竹等。

4)耐水力较弱的树种:

能耐2~3周水淹浸。

罗汉松、南天竹、紫荆、梅、杏、三角枫、金钟花、合欢等。

5)耐水力最弱的树种:

不到1周。

桂花、玉兰、木兰、腊梅、木芙蓉、柳杉、木槿等。

富营养化:

大量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

(水华、赤潮)

——如慈菇和水花生对氮的净化。

——满江红净化磷效果较好。

——香根草、茭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

6.城市水分状况:

(1)水污染严重

(2)水资源短缺

(3)城市降雨量高

(4)城市径流量大

(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

7.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一)增加空气湿度

园林树木有较强的遮阳庇荫、降低风速、蒸腾作用。

乔灌草结构比单一的配置其降温增湿效果高

(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林冠层、灌木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

——绿地内的地表径流显著减弱。

地被层吸水保土

绿地土壤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三)净化水体

植物的富集作用。

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能力。

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

一.简答题.

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①硫氧化物

②氮氧化物

③碳氢化物

④碳氧化物

2.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①损害园林植物的生理代谢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②大气污染的症状首先表现在叶片

3.园林植物的抗性(三级抗性标准)

①抗性弱②抗性中等③抗性强

4.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作用

①指示植物法(对有害气体敏感)

②植物调查法

③地衣、苔藓监测法

5.用植物来监测环境污染具有的特点

①能早期发现大气污染。

②能够反应几种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强度。

③依据不同污染物可以形成不同的危害症状,初步检测污染物的种类。

④多年生的植物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污染史。

6.园林植物的净化作用

①降尘

②吸收有害气体

③减少细菌

④减弱噪声

⑤增加空气负离子

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⑦吸收放射性物质

点源污染:

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多数工业污染源。

面源污染:

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居民普遍使用的炉灶,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农田等。

园林植物的抗性:

植物在进行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对其进行解毒,这即是植物的抗性。

一般,常绿阔叶树>

落叶阔叶树>

针叶树。

植物监测:

即利用一些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来监测大气中有毒物质,这些植物在受到毒气危害时会表现一定的伤害症状,从而推断出环境污染的范围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A、指示植物法

B、植物调查法

C、地衣、苔藓监测法

7、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一)城市绿地的碳氧平衡效益

(二)滞尘效应

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机理:

第一、园林植被覆盖自然地表,可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出现和移动,有效地杜绝二次扬尘。

第二、由于园林植物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灰尘便下降到树木的叶片或地面而产生滞尘效应。

第三、植物叶表面如有的植物叶片多茸毛,有的植物叶片分泌粘性的油脂和汁液等,能吸附大量的降尘和飘尘等。

第四,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气孔、皮孔等吸收一部分包含一些重金属的粉尘等。

影响园林植物滞尘效应的因素:

⑴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且不易被风抖动、叶面粗糙的植物吸滞粉尘能力较强。

⑵植物叶片的刺毛、绒毛和粗糙的树皮以及树脂、粘液等是吸滞粉尘的典型特征。

⑶叶量大、生长旺盛的植物夏季滞尘能力强。

⑷植物的滞尘效应随所滞尘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⑸成片森林的滞尘效应与其防风效应有关:

——透风的稀疏森林允许较多的灰尘进入,能被植物较好的吸收,随着尘源距离加大,滞尘效应以比较稳定的比率逐渐减少。

——而较密森林允许进入的灰尘较少,速度较大的风可掠过密林,并将携带质轻的微尘越过森林,通过密林后尘量迅速上升。

因此,就滞尘效应而言,稀疏森林>较密森林。

(三)吸收有害气体

(四)减菌效应

(五)减噪效应

8.园林植物减噪原理:

⑴噪声遇到重叠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的效果。

⑵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9.影响园林植物减噪的因素:

⑴具有重叠排列、大而健壮的坚硬叶子的植物减噪效应最好。

⑵分枝和树冠都低的树种比分枝和树冠都高的减噪效应好。

10.提高园林植物减噪效应的途径:

⑴适当密植,特别是常绿树的密植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常绿乔灌木密植)

⑵人工整枝修剪使枝叶密集形成绿色的墙,其减噪效果较好。

(高篱)

(六)增加负离子效应

园林植物个体防风效果:

乔木>

灌木>

草本;

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

针叶树。

总的来说,防风林带的结构以稀疏结构为最佳。

林带上下均匀,能使大部分气流穿过,使气流的能量大量消耗掉。

过密和过稀时,气流受到阻力小,防风效能低。

污染隔离带:

紧密结构——有害气体、烟尘基本不能透过林带,可翻越。

稀疏结构——有害烟尘多数被阻滞吸收。

透风结构——阻滞能力较差,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很大部分可通过。

中国空间酸雨分布的特点表现为南方比北方严重。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酸雨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

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

温室效应:

大部分热能被大气中的气体吸收,尤其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由大气层的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主要指CO2,CH4、N2O。

03、CFC(氟里昂)。

温室效应的影响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

 

第六章土壤与园林植物

1.萎蔫系数:

植物因缺水而萎蔫,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2.土壤有效含水量:

土壤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差。

二.简答题.

1.土壤的PH

1土壤在PH6~7的微酸性条件下,养分的有效性最高。

2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矿物质盐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养分的吸收。

3PH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2.土壤的矿质营养

4有些元素仅为某些植物类群所必需eg.豆科(Go)、藜科(Na)、蕨类(Al)、硅藻(Si)

5土壤对养分的吸收有选择性吸收和富集能力。

6当土壤的养分严重不足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可以判断营养元素的缺乏。

7土壤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影响植物的生长。

4.土壤污染物的种类:

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5.土壤污染发生类型:

8水质污染型

9大气污染型

10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11生产型污染

12综合污染型

6.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13排土与客土改良

14使用化学改良剂

15生物改良

7.盐碱土堆园林植物的危害

16引起生理干旱

17伤害植物组织

18引起植物代谢紊乱

19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

20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植物气孔不能关闭,因此容易干旱枯萎

8.园林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

1.聚盐植物:

能从土壤当中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聚集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2.泌盐植物:

吸进体内的盐分,通过茎、叶表面分泌将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

3.不透盐植物:

根系对盐分吸收很小。

9.土壤改良

21水利措施:

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

22农业措施:

种植水稻,大部分盐类可以被洗去。

23生物措施:

通过绿肥改良,植物造林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的上升。

第七章

植物的种群

1.存活曲线

Ⅰ.凸形,在生理寿命之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Ⅱ.对角线形,各个年龄阶段死亡率相等。

Ⅲ.凹形,幼年死亡率高,成年后死亡率低。

2.种群生长类型

年龄

①指数增长型(J型)马尔蒂斯人口爆炸理论

条件: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空间无限制、食物无限制)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

②逻辑斯谛型(S型)

前提假设:

ⅰ.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环境容量,记作K。

ⅱ.随着种群密度上升,种群增长率逐渐按比例降低,即每增加一个个体的影响是1/k。

特征:

ⅰ.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目少,密度增长缓慢。

ⅱ.加速期,随着个体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iii.转折期,当种群密度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N=1/2时,密度增长最快。

ⅳ.减速期,个体数目超过k/2以后,密度增加逐渐变慢。

ⅴ.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不再增加,也称平衡期。

意义:

ⅰ.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逻辑斯谛方程是确定最适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ⅱ.方程中引入了两个参数(k、r),成为生态对斥理论的重要概念。

3.生态对策

1r-对策:

r-对策采用高出生率和扩散力,一有机会就侵入新的生境,并通过提高r值迅速增值。

采用r-对策的生物称r-对策者。

特点:

出生率高,个体小,寿命短,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较弱。

进化方向:

提高扩散和增殖能力。

2k-对策:

提高竞争能力来适应环境,采用k-对策的生物称k-对策者。

出生率低,个体大,寿命长,具有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

进化方向:

提高竞争能力方向。

3两边投注对策:

当环境影响幼龄个体的生存时,种群的对策倾向于使生殖能力减弱,产生的后代较少,寿命较长,生殖能力提高。

一名词解释:

1.种内关系:

存在于同种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2.密度效应(邻接效应):

密度增加导致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自疏现象:

种类内部的密度过大造成某些植株死亡的现象。

本质:

竞争。

4.化感作用:

植物个体向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5.种间关系:

生活于同一个生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1种间竞争

2种间互助与共生:

ⅰ.偏利互生

ⅱ.互利共生

3协同进化

二.简答题

物种间相互作用类型

类型

物种

作用特征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