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109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机关干部返乡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百名干部帮百村”活动,财政投入300万元带动8600万元社会资金建设新农村,硬化189个村庄236万平方米道路,安装路灯1.5万盏。

实施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223个,获省财政奖补资金1593万元。

投入6958万元,完善农村电网,通过“全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

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30个。

新建农村公路198.6公里,疏浚河道43条,清淤河塘487个,新建沼气池2300个、秸杆气化站3个,改厕7600座。

投入8658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水厂17座,解决16.8万农民饮水问题。

新增省级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绿化示范村10个、绿化合格村280个、市级康居示范村5个。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实施了小塔山灌区和石梁河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多项民生工程。

实施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完成了沭北航道改道段、龙北干渠扩浚工程建设和青口河引水闸主体工程建设。

实施国家、省土地整理项目8个,新增耕地6436亩。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1个,投资资金1.6亿元。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5.6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

海洋经济取得新发展。

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37.6万吨,出口1300万美元,均居全省县级第一。

新发展高效规模养殖5.5万亩,增长33%,居全省县级第一。

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泥鳅高效养殖标准化示范区1个,新发展无公害水产品7个。

新增浅海域养殖面积3.5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2.6万平方米。

全年共产优质蟹苗12.2万公斤、虾苗21.7亿尾、紫菜苗种7600万贝壳。

引进水产新品种7个,引进水产新技术4项,举办渔业科技培训11次,受训渔民1134人次。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获国家批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1.68亿元,同比增长17.3%;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8%,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35亿元,同比增长20.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0%,较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净增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317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全年基本呈现逐步加快的态势,从2月的16.9%到12月的20.1%,共提高了3.2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全年新开工新海石化二期、宏鹏金属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金茂源二期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投产。

全年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共有37家,共完成产值103.85亿元,增长104.2%,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0%,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0.5个百分点。

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新海石化、镔鑫特钢和东成生化,三家企业共完成产值54.73亿元,增长479.7%,大项目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新海石化、鹏程化工、枫林实业等重大项目集群发展,初步形成石化产业链条。

支柱产业初步确立。

分行业来看,有7个行业产值超过10亿元,分别是石油化工(33.80亿元,增长450.5%)、农副食品加工(26.69亿元,增长16.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08亿元,增长3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05亿元,增长23.1%)、通用设备制造业(15.87亿元,增长3.5%)、饮料制造业(15.10亿元,增长83.5%)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5亿元,无同期数),7大行业共完成产值136.0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9.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在列统的3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22种。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本年

上年

增长(%)

原煤

395775

396752

-0.3

 小麦粉

15289

33032

-53.7

 大米

214752

196931

9.1

饲料

47873

58435

-18.1

精制食用植物油

2808

852

229.6

鲜、冷藏肉

9766

13273

-26.4

冻肉

9298

7541

23.3

 糖果

17814

16555

7.6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千升

342228

178951

91.2

万米

1369

1187

15.3

生丝

643

737

-12.8

服装

万件

2361

1774

33.1

人造板

立方米

205221

353278

-41.9

机制纸及纸板

12169

8476

43.6

玩具

千元

90250

79020

14.2

汽油

122075

29435

314.7

柴油

356969

54387

556.4

 石脑油

70996

15952

345.1

石油焦

202877

29911

578.3

 石油沥青

71123

72633

-2.1

 硫酸(折100%)

23538

21318

10.4

 烧碱(折100%)

13050

10880

19.9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175

153

14.4

化学药品原药

14545

10413

39.7

塑料制品

12025

7437

61.7

水泥

894777

925803

-3.4

 水泥混凝土电杆

9113

3164

188.0

 预应力混凝土桩

110750

183529

-39.7

 日用玻璃制品

12765

10871

17.4

日用陶瓷制品

124

264

-53.0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8977

11920

-24.7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20764

20232

2.6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686

612

12.09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73.89亿元。

建设质量安全不断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率、质量监督率、安全监督率、应监理工程监理率和工程合格率均达100%,实现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零”控制。

年内共创省级文明工地11个、市级文明工地23个,市优质结构工程50项。

三兴集团公司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最佳企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快速增长。

2009年以来,全县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发展方针,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88亿元,同比增长29.1%。

其中全部工业投资130.07亿元,增长28.3%;

规模以上投资154.74亿元,增长29.7%。

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124.53亿元,增长40.6%,城镇投资109.54亿元,增长37.4%。

全年新竣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41个,总数在四县保持领先。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全县规模以上在建项目共336个,比上年增加33个。

计划投资过亿元的新开工工业投资项目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4个,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9.02亿元,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额的23.3%。

如计划总投资6.5亿元的镔鑫钢铁60万吨/年钢卷板开平剪切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的新海石化500万吨/年原料油处理配套工程、计划总投资3.1亿元的北港镍业镍铁及不锈钢生产线项目等,均实现了顺利快速推进。

四大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重新修编。

四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9亿元,新修道路23.1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3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34万平方公里。

经济开发区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南北共建园区取得新成效。

海洋经济开发区与国家创新委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柘汪临港产业区产业集聚发展实现突破。

海州湾生物科技园项目建设逐步加快。

四大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县投资增幅高出10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得到加强。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占全社会投资的9.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227.82万平方米,增长26.5%;

房屋竣工面积76.15万平方米,增长94.5%;

完成销售面积69.66万平方米,增长49.5%;

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6.08亿元,增长82.3%。

商品房销售单价2308元/平方米,比上年提高416元,增长22.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2亿元,同比增长18.3%。

按销售地区分,县城市场实现零售额39.88亿元,增长19.7%;

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0.54亿元,增长16.6%。

住宿餐饮业市场持续火爆,全县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4亿元,同比增长47.0%。

全年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17家,新增数在四县居首位,限额以上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8.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指引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新的平台,民营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9455户、私营企业962家,新增注册资本15.5亿元。

年纳税过百万元民营企业达38家。

新注册商标180件,新认定省著名商标2件,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

  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强推招商引资,组团参加西洽会、“台湾江苏周”、江苏国际农洽会,深入开展“百日招商暨首季开门红”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落户一批产业链项目,全年引进内联项目23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8个,内联到位资金60亿元。

注册外资到账1.58亿美元。

完成自营出口8011万美元,外派劳务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赣榆港区总体规划通过部、省专家联合评审,起步区航道、防波堤预可研成果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连盐铁路赣榆段顺利完成现场定测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赣榆港区铁路专用线规划报告评审提前完成。

连临高速、204国道、242省道工程序时推进。

邮电业务进一步扩大。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9亿元,增长17.6%。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8亿元,增长11.4%。

电信业务总量3.21亿元,增长18.3%,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柘汪、罗阳等13个镇建成信息化示范镇。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内在增长动力的持续增强,全县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20亿元,同比增长32.3%,一般预算收入11.71亿元,增长46.1%。

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2009年,全县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0%,在全市四县最高。

2009年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指标

绝对值(万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预算收入合计

117132

46.1

#税收收入小计

83163

35.7

#增值税

6995

22.5

营业税

38666

13.5

企业所得税

3368

22.4

个人所得税

1771

22.2

契税

15008

294.4

上划中央四税合计

34495

31.0

#增值税(75%)

20984

消费税

5802

99.8

企业所得税(60%)

5052

个人所得税(60%)

2657

22.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1亿元,与上年持平;

教育支出4.37亿元,增长0.2%;

医疗卫生支出1.16亿元,增长11.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亿元,增长12.8%;

科技支出0.39亿元,增长2.4%。

金融业稳健运行。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9.00亿元,比年初增加21.29亿元,增长24.3%。

贷款余额为77.07亿元,比年初增加30.37亿元,增长65.0%。

存贷款余额在全市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8%和11.3%;

余额存贷比为70.7%;

2009年增量存贷比高达142.67%,高出全市51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全年保费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其中县人寿保险公司在全市首家实现保费收入超2亿元。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旅游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

拓展“百名教授兴百村”活动,实施“千名专家教授兴千村”小康工程,先后建立柘汪蓝狐养殖基地专家工作站、门河中药材基地专家工作站和青口镇畜禽改良基地专家工作站,加快了农村产业化进程。

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推进,2家企业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家企业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分别有6个和3个产品被省、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262件,授权量82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

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项。

继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年累计科技下乡集中活动20余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万份,现场接受咨询600多人次。

共举办各类培训8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近3000份。

有2家企业获得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立项,全市仅5家。

春生超声电机有限公司经省科技厅认定成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全市仅一家。

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1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中学2所,普通小学10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

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0%,巩固率达10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5%。

年末在校学生数为17.26万人,其中高中生3.05万人,初中生5.53万人,职业中学生1.28万人,小学生7.39万人,特教学生0.01万人。

年末教职工1.23万人,其中专职教师1.11万人。

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实现了量质齐飞的重大突破,高考报名12711人,被高校录取10663人,高考录取率为84.6%,本科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高分段人数也有新突破,实现高考全市“十一连冠”。

幼教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数3.55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1%。

省赣中五星级高中创建正在积极准备中,新城高中建成并投入使用。

县职教中心、金山职中分别通过省四星级和三星级职业中学验收。

全年新建校舍11.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万平方米,做到当年产生危房当年消除。

实施初中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

外国语、华杰双语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校”。

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面完成了《赣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建设规划》、《赣榆夹谷圣境旅游开发规划》、《连云港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等四个规划的编制工作,罗阳湿地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欢墩镇滨湖旅游开发规划、厉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小塔山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秦山岛海上高端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和海州湾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修订工作先后启动。

在完善提升原有四家AA级以上景区和四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同时,新开发建设了石桥果蔬生态园、青口生态公园、厉庄新坝农家乐、赣马八十一湾、夹谷山圣境、桃花岛生态旅游度假村、城西花卉农庄、欢墩滨湖旅游区等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

谢湖有机茶果基地、门河万亩药用植物园、宋口村、徐福生态园、石桥果蔬生态园等5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进一步提升,构成了“一桃一花一渔一果一茶”的赣榆乡村旅游“五朵金花”的典型特色,使全县乡村旅游产品更具知名度和吸引力。

先后承办了“2009连云港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和“江苏省第二届钓鱼大赛”,举办了“谢湖樱桃熟了”大型文艺演出暨樱桃采摘节、秦山岛海上垂钓比赛、石桥果蔬生态园开园仪式暨苹果采摘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参与果蔬采摘或垂钓体验。

精心编制了红色革命胜地游、绿色田园采摘游、蓝色海滨风光游、徐福文化体验游等赣榆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并广泛推广。

全年共接待游客246.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

实现旅游总收入16.65亿元,增长21.0%。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6个,病床3155张。

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89人,其中执业医师724人,注册护士730人。

农村设置医疗点570个,乡村医生1904人。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参合农民达到80.6万人。

新建、改扩建2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开工建设中医院综合楼和妇幼保健所病房楼。

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医院建成使用。

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传染病发病率低于省平均水平,有效防控甲刑H1N1流感疫情,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疫苗4.7万份。

文体事业亮点纷呈。

实施体育“四个一”工程,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

继续实施“三送”活动,向山区小学及相关部门送书1000余册,送图书下乡22000册,送电影5040场,送戏220场。

举办“赣榆风情”广场文化活动47场。

组织开展“赣榆人民颂祖国、歌声飞扬60年”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

举办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第四届老年体育节;

举办赣榆县首届农民运动会和全市健身气功比赛。

获得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县,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县。

县图书馆全年争取省新闻出版局、省财政厅扶持资金176万元,团中央扶持价值482.46万元图书建成达标文化室、“农家书屋”354个,提前一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目标,被评为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县。

农民拔河队在全国第六届农民拔河邀请赛上获560公斤级金牌、480公斤级银牌。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

扎实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全县门堂入户率达83.7%,顺利通过“江苏省有线电视示范县”验收。

强力推进“镇村智能广播网工程”进度,在苏北率先启动智能广播网工程,完成了机房改造,并对5个镇的智能广播网进行建设。

全年电台、电视台共采、编、播新闻6000余条,被上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471条,省台用稿位居县级台第一方阵。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滨海新城展露新姿。

新建金陵路、盛世北路等10条道路,“六横八纵”环形路网框架全面拉开,铺设污水管道13公里,燃气管道21公里,自来水管道25公里,安装路灯2000盏。

6平方公里核心区功能逐步完善。

教育大厦、农林大厦、海洋科技大厦、行政中心、文化“四馆”等12幢公共建筑建成启用或主体竣工。

赣榆县第一中学建成启用。

中澳国际广场一期完工。

市民广场、青龙河绿化、环城北水系等生态景观项目基本完成。

强排站、变电所、环卫设施等工程快速推进。

老城功能日益提升。

投入1.4亿元的义塘路投入使用,青口生态公园二期工程竣工。

投入3000万元整治沙汪河1800米。

启动金陵国际广场建设,开工建设五里墅果蔬批发市场。

铺设金海路沥青路面,修建便民道路10条。

加强城市管理,刷新楼体4.8万平方米,新增亮化面积1.5万平方米;

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6座,新设垃圾桶、果皮箱各200个,提档规范摊点群5处,市容市貌、城市秩序明显改观。

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

深入开展“小城镇建设年”和“星级小城镇”创建活动,完成投入18亿元,城镇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修编小城镇总体规划8个,镇域控规5个;

硬化道路9万平方米,修建排污沟2.8万米,安装路灯1080盏,续建、开工建设农民公寓、小区20个,新建、扩建农贸市场15个,新增休闲、健身广场12个。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积极开展全县境内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全县农村地表水及近海海水水质监测,全县地表水达到《江苏省地面水水域功能类别划分》相应的功能类别;

饮用水源塔山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近海海域海水水质均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县域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二类标准;

环境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3.6%。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到5920,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000吨以内。

完成创建市级环境优美镇2个,生态示范村3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较低水平增长。

年末全县总人口110.8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85万人,增长0.8%;

其中男性人口58.09万人,女性人口52.71万人;

非农业人口49.12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4133人,人口出生率12.8‰,死亡人口10087人,死亡率9.14‰,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