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869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近年来,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和开发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有利时机,按照“点线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大工业支撑、大项目带动、大商贸流通、大城市建设”四大战略,使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其中,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煤炭、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

煤炭已探明储量达39亿吨以上,预测储量69亿吨,年产量2500多万吨;

井盐储量为220亿吨、且品位很高,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的资源条件十分优越;

石膏年开采能力500万吨,为华东地区之首。

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徐州市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目前徐州淮海综合物流园区、徐州海荧汽车工程机械配件物流园区已进入省重点物流基地行列,生产性物流已有宏康物流、丸全外运物流、香山物流等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有徐州创新烟草物流配送、徐州新长江物流、江苏宝通物流、上海利星物流徐州分公司等一批大型物流机构进驻。

生活性物流已有交广汽车淮海物流中心、苏宁电器淮海物流中心、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御马酒业总部及物流中心等项目准备进入,一大批综合性、专业化现代物流业园区正在徐州全面崛起。

3.人才需求分析

面对新兴的市场需求,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我国物流人才十分匮乏,尤其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大多停留在实践阶段。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有不少大专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但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的物资管理、物资经济、机械工程等专业演变而成的,其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圈中的一个核心城市,我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一直承担着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新兴服务业大批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三年,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随着徐州市大批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物资的“大进大出”为园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现代物流将成为带动徐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而刺激了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而人才缺口很大,不仅仅高级,中级人才难寻,甚至连初级操作人员都很难找到。

学院依托专业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题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重点建设。

(二)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发展现状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于2004年9月开始招生,是我省乃至全国较早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

从2004年48个学生开始,至今已培养近531名学生。

随着徐州区域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立足物流工业园区,为工商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服务。

自2006年以来,与徐州市技能鉴定中心合作,设立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旗下的助理物流师培训、考证鉴定点。

同时学院先后安排学生到南京德邦物流、徐州香山物流园区、江苏宝通物流、苏宁电器淮海物流中心、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等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或顶岗实习。

近几年来,无论是从毕业生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还是从招生报名数量与录取数量看(2011年物流管理专业报到率92.2%,全面完成招生计划指标),社会需求量都在迅猛增长。

2.专业优势和特色

(1)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

近年来,我院分批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赴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共计30多人次。

通过这些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双师教学团队。

本专业共计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外聘兼职教师1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7.8%。

目前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有来自物流企业的物流经理,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人,占教师总数的22%,均拥有硕士学位;

有2名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学习,80%以上专任教师都参加过短期培训或企业挂职锻炼。

近年来共计申报、立项省市级课题3项;

院级课题8项;

横向课题5项;

院级精品课程2门;

编写出版教材5部;

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

专任教师结构情况见表1。

表1物流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结构情况一览表

双师素质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等级

人数

比例%

职称

学历/学位

年龄

高级

2

22.3

副高

博士

≤40

6

66.7

中级

5

55.5

7

77.7

硕士

9

100

41~50

3

33.3

其中从企业引进

助级

本科

≥51

双师素质教师

77.8

合计

(2)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

本专业自2006年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任务驱动式、项目式、情景式课程改革。

项目式和情景式课程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达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融入“5S”管理要求,提高了职业素质。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保证了学生能够“做中学”,即在读、做、想、学等方面环环紧扣,师生互动,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3)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以“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理念为指引,建立校内职业形象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综合实训室等软硬件设备的实训室,主要进行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和业务实训,模拟物流企业经营管理;

同时结合工作岗位开发出来的教材和实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分别与南京德邦物流、徐州香山物流园区、江苏宝通物流、苏宁电器淮海物流中心、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等多家企业达成协议,进行仓储、配送等物流基本功能实训、专业认识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从而为物流人才能力逐级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考证合格率达到100%,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江苏赛区获一等奖团队1个,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1个。

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80%以上学生就业面向主要是徐州地区和长三角经济区。

(5)不断增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2006年,学院建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助理物流师和助理电子商务师的技能鉴定点,依托徐州市技能鉴定中心,开展助理物流师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目前累计培训1000余名人员;

近年来,通过为企业内物流生产与管理提供咨询服务、拟定物流管理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改造,增强了校企间合作。

例如:

徐州储运有限公司仓储管理系统的研发、维护;

徐州港务集团万寨港的配送系统优化等。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服务于现代物流业,致力于信息科技与流通技术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流通管理专才。

培养目标:

面向徐州地区的物流企业,辐射长三角经济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操作等岗位的管理员、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既能进行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现场组织管理以及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描述

表2物流管理专业职业目标与岗位能力一览表

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具备多种物流岗位操作技能,从事产品采购、产品运输、仓储管理、产品货运代理、企业物流信息操作等工作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

主要岗位就业方向

采购员运输操作员仓储管理员物流信息操作员

具体能力

1、能够积极开拓货源市场;

2、能进行大宗产品采购成本核算;

3、能根据企业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

4、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1、能够依据有关运输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产品运输过程质量;

3、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

4、能对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1、能进行产品出入库日常操作;

2、能进行产品基本信息核对,并能进行在库管理;

3、能根据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

4、能填报库存报表。

1、能根据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维护和更新统计数据平台;

3、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职业能力标准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助理物流师标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机制

在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探索发挥其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科技创新等方面指导作用的途径、方法。

(二)优化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发挥物流专业职教集团的作用,与相关中高职院校合作,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优化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专业教师教学研究、交流物流发展信息提供有利环境。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育人

以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定向培养等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建成物流技术综合实训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发物流专业远程视频教学系统;

与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德邦物流学院”;

校企专兼教师合作,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开展生产性训练;

每个学生在物流专业核心岗位上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

(四)开展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培养方式

选择物流专业的《运输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采购与仓储》、《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五门课程开展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

举行物流沙盘技能竞赛、物流操作大赛;

在《采购与仓储》课程中运行远程视频教学系统;

与德邦物流等企业合作开发《运输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虚拟教学资源。

(五)打造“职业实践和职业教学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聘请物流企业专家1人担任专业带头人;

聘请企业专家2人为骨干教师;

调整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结构;

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下厂训练;

定期为企业兼职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

(六)推进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在学校教学质量办公室指导下,依据学校质量评价标准,成立由企业代表、学生、家长组成的第三方评价队伍,定期开展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评价工作,每年接受学校专业评估。

四、改革举措

(一)完善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机制的举措

1.建立健全促进校企合作各项制度

与合作企业如德邦物流公司、徐州香山物流园区等企业共同商定、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工作章程,出台共管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选聘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章程,确定工作职责和目标及奖惩措施,共同做好专业建设工作。

2.落实学院关于校企合作各项规定

建立与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院驻外工作站定期沟通机制,与物流企业互聘互兼人员;

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以上。

在二级学院设立企业项目工作室,推进企业专家学术讲座制等;

践行教师联系企业服务制度,做到每个教师都能联系1-2个企业,骨干教师和教研室主任都能联系2-3个紧密型企业。

3.以校企双边协议为基础,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

与南京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徐州香山物流园、江苏宝通物流、苏宁电器淮海物流中心、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等企业紧密合作,成立由企业、政府机构、行业和学院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明确该委员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责,建立该理事会定期会议制度,制定每年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项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

该委员会设立主任1人(企业),执行主任1人(学院),委员11人(其中企业委员5人,学院委员4人,政府委员1人,行业委员1人)。

4.推行“双证书”制度

推行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制度;

推行“以证代考”制度;

推行行业企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

(二)优化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的举措

1.完善物流职教集团工作制度

建立并完善物流职教集团工作制度,明确该集团的单位和人员构成,制订工作职责和规范。

物流职教集团将由我院牵头,遴选有物流专业的5所以上中高职学校和4-5家运输物流、仓储物流、货代物流、配送物流等不同的专业方向的知名物流企业参加,联合徐州市物流协会、物流行业科研机构、徐州香山物流园区等行业组织与物流园区按照自愿原则联合组成。

2.定期组织召开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每半年召开一次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研讨会,针对已运行的方案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提出修订意见,完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南京德邦物流、徐州香山物流园、江苏宝通物流等大中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

仓储、配送岗位,运输、装卸操作岗位,流通加工岗位,物流信息技术岗位,货物报关、报检岗位等。

同时做好对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讨物流岗位主要的综合能力,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

表3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体系设计表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1

经济法律、经济仲裁、会计报表

懂得商业法,能够看懂公司报表、依法经营

经济法、会计基础训练

英文函电识读、撰写

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适应国际商务需要

外贸英语函电、英文函电模拟

进出口报关单识读、缮制、填写

掌握报关知识,满足报关需要

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训练、报关模拟训练、国际贸易单证及训练

4

网上购物、TPL、网上支付

掌握电子商务技能,掌握电子商务内涵及技术

电子商务概论

仓储、运输、配送

掌握物品流通操作管理技能

采购与仓储、集装箱运输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模拟实训

SCM网络规划、ERP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ERP的原理及其应用技能

供应链管理;

ERP原理与应用

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技巧

具有商务文化修养,具有公关、谈判技能

商务谈判、商务礼仪

8

物流配送及区域规划

掌握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方面的知识;

掌握将来物流管理发展新方向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物流管理发展动态

RFID、EOS、GPS、GIS

新的信息技术的了解,素质提高

物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3.成立中高职课程开发小组

出台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工作制度,建设3-5门专业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做好高职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上与中职的衔接、深化与提升;

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发2-3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两者的部分课程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在开发中高职同一门课程时,应注意内容上的衔接、深化与提升。

以物流基础课程为例,中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该专业物流基础课程的基础部分,而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基础课程则是中等职业教育该专业的物流基础课程的提升,这样,学完中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员如果想继续就读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只要追加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基础的提升部分,就能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基础课程的全部学分。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的举措

依托“厂中校”建设,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局面。

1.共建“校中厂”

依托与徐州香山物流园区的紧密合作,成立厂中校“香山物流管理技术培训学校”,以此为抓手,深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

2.探索“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与南京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徐州香山物流园、江苏宝通物流、苏宁电器淮海物流中心、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等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每学期沟通2次以上;

与企业互聘互兼人员;

在学院设立物流师工作站2个,推进企业专家学术讲座制;

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1个,推进校企融合等。

践行教师联系企业制度(“一师一企”制):

做到每个教师都能联系1个企业,骨干教师和专业主任都能联系2-3个紧密型企业;

实施“三百工程”;

做好学生企业实践特别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明确校企双导师责任。

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在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依托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扎实实地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开展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培养方式的举措

1.深化校企合作

与南京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徐州香山物流园、江苏宝通物流、苏宁电器淮海物流中心、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等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专业带头人作用,根据院驻外工作站反馈的信息,依托学院现代教学工厂,开发出虚拟技术、数字化手段与真实环境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物流实操项目,突破物流人才培养瓶颈。

通过全面展现产品采购、仓储的各物流岗位操作流程,以突出物流岗位技能训练、职业精神养成、工作经历积累为重点,与企业共同探索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层层递进;

通过培训双语骨干教师,开发双语物流核心课程,形成具有服务物流园区、服务跨国企业的以“以物流实操项目为引领、‘做学教说’四位一体,三岗实训、四层递进”为主要内涵的人才培养特色。

2.确立并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选择物流专业的《运输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采购与仓储》、《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五门课程开展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组织专业教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企业案例库、技能训练包、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电子课程辅导、综合训练等)。

在进行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全面提高所有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完成所有课程标准制定工作。

表4物流管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课程名称

时间

负责人

合作开发企业

运输管理实务

2012.6

湛玉婕(学院)

孙建华(企业)

南京德邦物流公司

徐州储运有限公司

2012.9

田中玉(学院)

王磊(企业)

金蝶软件公司

徐工集团

采购与仓储

耿波(学院)

吴俊生(企业)

江苏宝通物流

徐矿集团储运公司

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

2013.6

王志峰(学院)

赵军(企业)

南京医药控股公司徐州医药城

供应链管理

2013.8

聂强大(学院)

陈景华(企业)

徐州港务集团

徐州香山物流园区信息平台

3.充分发挥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作用

围绕企业物流流程,依托校内外基地,校企共同确定的物流典型操作项目贯穿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知识领会、素质提升三者有机融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围绕物流实操项目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学中说,培养物流从业人员所需的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

同时,通过开设商务沟通、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课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例如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学生社团活动(如物流协会、校园快递、营销协会)、专业技能竞赛、专题讲座、各类考证培训、就业指导教育等,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根据物流管理人才成长规律,物流人才培养“识岗——顶岗——上岗”三个阶段,实现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过渡。

(1)识岗——“初学者”阶段。

由校内1、2学期课程学习、项目化实训和到企业的认识实习等组成,达到熟悉相关企业环境、熟悉物流各个环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顶岗——“实践者”阶段。

在校内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学院现代教学工厂开展物流不同岗位的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