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517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江苏高考化学冲刺训练专题7 实验化学Word文件下载.docx

(2)终点颜色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苹果、香蕉等水果中存在着乙酸正丁酯,它常用于硝化纤维及漆类的溶剂。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

(Ⅰ)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mL(9.25g,0.125mol)正丁醇和

7.2mL(7.5g,0.125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

酸,摇匀,投入1

~2粒沸石。

按图安装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

打开冷凝水,圆底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回流。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反应瓶中。

反应达到终点后,停止加热,记录分出的水量。

(Ⅱ)产品的精制

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水洗涤

,有机层继续用10mL10%Na2CO3溶液洗涤至中性;

再用10mL的水洗涤,最后将有机层倒入小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50mL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

称量,得到产品的质量11.34g。

(1)冰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

取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水应该从冷凝管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2)判断反应终点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水器的使用条件是:

(3)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反应速率和提高产品产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品的精制过程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涤完成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_____倒入小锥形瓶中。

(5)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

_____。

(产率%=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100%)

3.(2011·

北京高考)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

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

泰州模拟)粗CuO是将工业废铜、废电线及废铜合金高温焙烧而成的,杂质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及泥沙。

以粗CuO为原料配备CuSO4·

5H2O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Fe3+、Fe2+、Cu2+转化为相应氢氧化物时,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

(1)加入3%

H2O2之前需将热溶液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2mol/L氨水后,溶液的pH应在_____范围内。

(3)经操作Ⅰ得到粗胆矾,经操作Ⅱ得到精制胆矾。

两步操作相同,都包括_____、抽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某同学装配的抽滤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溶液的pH常选用稀酸或稀碱,而不用浓酸、浓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

盐城模拟)菠菜是常见的蔬菜,100g菠菜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为:

草酸0.2~0.3g,水91.2g,蛋白质2.6g,脂肪0.3g,纤维素1.7g,糖类2.8g,维生素B10.04mg,维生素B20.11mg

,维生素C32mg,维生素E1.74mg,

Fe2.9mg,Se0.97g,胡萝卜素2.92mg,视黄醇0.487mg等。

(1)菠菜中铁的主要存在价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菠菜中草酸的存在要先把草酸从菠菜中分离出来,然后利用钙离子将草酸从溶液中以沉淀(A)的形式分离,过滤后用酸重新溶解、蒸发、结晶(B)。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晶B在热重-差热分析联用仪中加热,测得在0~120℃、120~450℃、450~800℃三区间失重率之比为9∶14∶22,确定B的化学式_______,

写出三个区间的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量测定结晶中B的含量:

取结晶固体0.1280g加入0.2mol/L盐酸15mL(用量筒量取),使固体全部溶解,然后用0.020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至锥形瓶中紫色不褪,用去KMnO4溶液16.20mL。

计算结晶中B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创新预测

1.已知两种液态有机色素A与B混合在一起,经测定A的亲脂性比B弱,欲将A、B分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溶解过滤法分离,A比B难溶于水

B.用重结晶法分离,A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B大

C.用蒸馏法分离,因为B的熔沸点高

D.用纸层析法分离,丙酮为展开剂,下端为A,上端为B

2.纸层析法的原理是()

A.萃取原理B.毛细现象

C.蒸馏原理D.相似相溶原理

3.制备KNO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3和NaCl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

查阅资料:

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g)如下表:

实验方案:

Ⅰ.溶解:

称取29.8gKCl和34.0gNaNO3放入250mL烧杯中,再加入70.0g蒸馏水,加热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

Ⅱ.蒸发结晶:

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

在100℃时蒸发掉50.0g水,维持该温度,在保温漏斗(如图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

得晶体m1g。

Ⅲ.冷却结晶: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实验时室温为10℃)后,进行减压过滤。

得KNO3粗产品m2g。

Ⅳ.重结晶:

将粗产品全部溶于水,制成10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得KNO3纯品。

假定:

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

②各种过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试回答有关问题:

(1)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可得粗产品的质量m2=_____g,其中混有NaCl_____g。

(3)操作Ⅲ中采用减压过滤,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写出该装置中主要用到玻璃仪器的名称:

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Ⅰ.

(1)用纯碱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铁屑过量防止Fe2+被氧化。

(3)制晶体的三步操作是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4)抽滤过滤的装置由三部分构成,优点是过滤速度快,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Ⅱ.

(1)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

(2)KMnO4溶液显紫色,终点颜色的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3)m(Fe2+)=0.2mol/L×

0.01L×

56g/mol=0.5

6g,

w(Fe2+)=

×

100%=14%

答案:

Ⅰ.

(1)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Fe+2Fe3+====3Fe2+  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3)冷却结晶  过滤

(4)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  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Ⅱ.

(1)酸式

(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3)14%

2.【解析】

(1)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从下管口进,上管口出,才能达到冷凝的效果。

(2)乙酸正丁酯的制备生成了水,是可逆反应,只能从产物水的量不再变化判断反应达到终点。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加热和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方法。

(4)粗产品是乙酸正丁酯,还有杂质乙酸、正丁醇,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继续用10mL10%Na2CO3溶液洗涤至中性这一步的目的是中和乙酸,溶解正丁醇。

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乙酸钠等。

(5)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的计算是:

根据方程式: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知:

理论上生成乙酸正丁酯为0.125mo

l,即m=0.125mol×

116g/mol=14.5g

产率为:

(1)可温水浴加热使其熔化后量取  a

(2)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与水一起蒸出来到分水器的物质与水不互溶,并且比水的密度要小

(3)使用分水器分离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本实验加热和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  上端

(5)78.2%

3.【解析】

(1)在加热条件下Cu与浓硫酸发生反应2H2SO4(浓)+Cu

CuSO4+SO2↑+2H2O,故A装置中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SO2,白雾可能为受热挥发的硫酸。

(2)由装置A产生的SO2气体最终进入装置C中,发生反应SO2+H2O====H2SO3,H2SO3电离产生的H+与NO3-共存相当于HNO3存在,将SO2、

SO32-氧化为SO42-,与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总反应为

3SO2+2H2O+3Ba(NO3)2====3BaSO4↓+2NO+4HNO3,该过程中SO2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3)反应生成的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NO+O2====2NO2,NO2是红棕色气体,浓度小时呈浅棕色。

(4)由于BaSO3易溶于稀盐酸,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应为BaSO4;

甲认为空气中的O2参与反应将SO2氧化为SO42-,乙认为白雾成分参与反应生成含有SO42-的物质。

①甲为证实自己的观点,就要排出装置中的O2,从而使SO2不被氧化为SO42-,B装置中不产生白色沉淀,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N2一段时间,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乙为证实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将白雾排除,在装置A、B间增加洗气瓶D,可选用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2NaHSO3+H2SO4====Na2SO4+2SO2↑+2H2O(不能选用Na2SO3溶液,因为会发生反应Na2SO3+SO2+H2O====2NaHSO3而使SO2被吸收)。

②按照改进装置进行实验时,甲方案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乙方案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说明白雾和空气对反应均有影响,白雾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大,空气中的氧气对反应影响不太大。

甲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SO42-+Ba2+====BaSO4↓,乙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因为白雾的量远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故甲的实验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乙的实验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

(5)当把甲、乙两同学的方案合并后,不论是装置中的O2还是白雾均被处理,B装置中通入气体SO2和少量的水蒸气,此时不产生沉淀,说明SO2和BaCl2溶液不反应,即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BaSO4  还原

(3)2NO+O2====2NO2[来源:

Z.xx.k.Com]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饱和NaHSO3溶液

②甲:

SO42-+Ba2+====BaSO4↓,

乙:

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4.【解析】解题关键是根据流程图分析每一步的反应。

(1)滤渣Ⅰ为泥沙,操作Ⅰ目的是制粗胆矾,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等操作。

粗胆矾中的杂质为FeSO4、Fe2(SO4)3等。

(2)根据表中数据知:

除去粗胆矾中的杂质用调pH法。

用NH3·

H2O调pH为3.2~4.7之间,使Fe3+完全沉淀,而Cu2+没有沉淀,过滤除去Fe(OH)3沉淀。

(3)抽滤装置错误有一处,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方向不对。

(1)防止H2O2分解  将Fe2+氧化为Fe3+,使Fe3+在Cu2+沉淀之前完全以Fe(OH)3形式沉淀下来

(2)3.2~4.7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的支管口

(4)便于控制加入酸或碱的量

5.【解析】

(1)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存在状态为Fe2+。

(2)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与Ca2+结合为CaC2O4沉淀。

(3)分析数据:

失重率之比为9∶14∶22,同时扩大2倍,失重率之比为18∶28∶44,再结合温度,不难看出三个区间分别失去了H2O、CO、CO2。

(4)CaC2O4+2HCl====H2C2O4+CaCl2

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结合方程式进行计算:

(1)+2价  

(2)CaC2O4

(3)CaC2O4·

H2O

CaC2O4·

CaC2O4+H2O,

CaC2O4

CaCO3+CO↑,

CaCO3

CaO+CO2↑

(4)92.4%

1.【解析】选D。

色谱分析法常用于分离结构相近、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

由于吸附在滤纸上的样品的各组分在水(固定相)或有机溶剂(流动相)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即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因此D项正确。

2.【解析】选B、D。

纸层析法也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原理是毛细现象和相似相溶原理。

(1)由表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为KNO3,影响不大的为NaCl。

(2)烧杯中加入了KCl和NaNO3物质的

量都为0.4mol,即可以看成加入了

0.4mol(23.4g)NaCl和0.4mol(40.4g)KNO3。

Ⅱ中蒸发掉50.0gH2O,析出NaCl晶体。

Ⅲ中:

冷却结晶,析出了KNO3和NaCl晶体。

100℃:

20.0gH2O——40.4gKNO3——7.82gNaCl

10℃:

20.0gH2O——4.18gKNO3——7.14gNaCl

即从100℃降温到10℃析出KNO3为40.4g-4.18g=36.22g;

析出NaCl为7.82g-7.14g=0.68g,所以操作Ⅲ中得到粗产品为36.22g+0.68g=36.9g。

(3)减压过滤优点是快速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打开弹簧夹K,防止倒吸。

(1)防止降温时析出KNO3而降低产率

(2)36.9  0.68

(3)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  打开弹簧夹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