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311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34人次教师先后到我院支教;

共承担44门次的授课任务;

举办45场学术讲座;

接待我院进修、访学教师21人次;

为我院培养博士19名,硕士13名;

为我院捐赠图书1800余册;

校级领导互访15人次;

2人被支援学校聘为博士生导师;

中组部先后安排5人(均来自于对口支援高校)来我院挂职(副校长2名,副处长3名)。

见下表:

协议执行情况统计表(-)支援方校级领导互访支教学术讲座进修访学人才培养评聘博士生导师挂职人数授课门数博士硕士校级处级中国人民大学63421783112上海财经大学54715566101中央财经大学413136200010其他院校015193254000总计15354445161913223在支援学校大力援助下,我院综合实力得以较大提高(见下表):

年度本科招生数研究生招生数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论文发表数人数增长率人数增长率占比增长率篇数增长率1516人150%48560%15%210%500余篇160%2236人27132%800余篇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实施前后,我院在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科招生规模由1516人增加到2236人,增长了1.5倍;

研究生招生规模由48人增加到271人,增长了5.6倍;

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比由15%增加到32%,增长了2.1倍;

论文发表数量由500余篇增加到800余篇,增长了1.6倍。

充分说明了我院5年来的内涵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对我院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

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

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

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

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

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

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

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

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

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

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

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

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

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

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

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

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

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

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

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伊犁师范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2017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2)|  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工作,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发展的需要。

为了积极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的高等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院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以来,东北师范大学与南京大学对伊犁师范学院进行了近五年的对口重点支援,这一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7月1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院工作会议”上,东北师范大学与伊犁师范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

6月,两校续签了对口援助学科建设的协议书。

按照协议书的内容,东北师范大学对伊犁师范学院进行了全方位、有重点的支援,重点支援伊犁师范学院的生物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

  6月,南京大学与伊犁师范学院签订了为期5年的南京大学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协议书,对口重点支援伊犁师范学院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三个学科专业。

其实,南京大学对伊犁师范学院的支援早在就开始了。

8月江苏省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达成智力支援的合作协议后,南京大学就一直不间断地选派博士生、研究生来伊犁师范学院支教。

  通过几年的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学术气氛空前活跃,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干部思想观念得到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

可谓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二、对口支援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住机遇培养学术骨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

对口支援的中心是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四年来,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单列博士名额和单考硕士名额,录取了我院4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47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录取了我院2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6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接受了我院25名教师访学,南京大学接受了3名教师访学。

为培养后备师资,东北师范大学还接受了我院4批共25名本科生插班学习,有50%以上的学生考取了该校的研究生。

  深造与访学期间,两校为我院的教师配备了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的教授细心指导。

深造与访学的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东北师大攻读硕士的欧阳艳的8篇论文、何晓燕的6篇论文分别被《SCI》收录;

在南大攻读博士学位的蒋中英发表的3篇论文被《SCI》收录,施津菊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

这些同志相继被自治区评为教授和副教授,真正成为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上述高校学习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整个学院读学位教师的50%。

考博士、考硕士对我院的师生已不再是梦想,目前,我院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令人欣慰。

通过这项工作,学院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也有望达到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

  

(二)缓解教师匮乏的矛盾和压力,传播名校的教风与学风。

为了给外出深造、访学的教师创造条件,缓解我院师资紧缺的所带来的压力,6年来,南京大学共派出来12批137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来我院支教,东北师范大学派出25名骨干教师来我院支教,承担了近30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累计授课超过1.5万学时。

他们带来了内地著名高校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学方法,刻苦钻研的精神,赢得了边疆各民族师生员工的好评。

支教教师和研究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三)帮助我院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书记盛连喜教授来学院就生物学学科建设及伊犁地区生态环境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校长史宁中教授先后两次来我院指导基础数学学科建设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

党委副书记柳海民教授应邀来我院,就新形势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问题与我院教科系的教师进行座谈,并举办学术讲座,为我院突出师范性特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黄以能教授来我院挂职,结合学院的实际,提出把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作为今后我院重点发展的学科。

经过论证,南京大学物理系同意与我院共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并捐助了150万元的仪器设备,力争使该学科达到新疆的领先水平,使之成为我院的优势特色学科。

1月,我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实现了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这正是对口支援高校的辛勤汗水浇灌出的艳丽花朵。

  (四)选派优秀干部前来任职,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

加强受援学校的管理队伍建设是支援的一个重要内容。

9月,经东北师范大学向教育部推荐,自治区党委任命东北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王延教授为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为加强我院美术专业的建设,东北师范大学派出苗根源副教授任我院艺术学院副院长;

南京大学派出黄以能教授、孔敏教授分别任物理电子信息学院、数学系副院长、副主任。

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带来了内地高校的办学理念,影响、感染和带动着我院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

我们深切感受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对学院长远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将对我院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找准切入点,帮助我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黄以能教授表示自己援疆任务结束后还将定期来我院指导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工作,力争将该实验室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边疆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刘厚生教授来我院开展了锡伯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以我院和伊犁州的查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为科研基地,帮助我院的人文学院获得一项锡伯族语言文化的自治区级的课题。

为联合开展沙漠湿地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所杨海军课题组捐赠了5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

前来支援的专家们在边疆找到了自然、人文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均表示愿意尽力帮助我院在这些领域取得一批前瞻性的成果,达到双赢的目的。

  (六)动真情,办实事,给予了我院经费、设备方面的大力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为我院捐赠了24595册图书价值35万元,捐赠了25万元现金用于我院购买教学设备,捐赠了5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

为我院读博士、硕士、访学教师及插班的本科生均减免了一半的学费,四年累计减免学费共68.8万元。

为减轻我院教师负担,东北师范大学将单考硕士研究生考点设在我院,4年来,每年派3名工作人员冒着严寒,不辞万里来学院组织考试,并承担全部旅差费。

3月东北师范大学还单独列预算50万元,专门用于援疆人员的旅差费及其他相关支援费用。

3月,南京大学决定拨出150万元与我院共建伊犁师范学院凝聚态物理材料设计研究所,第一批100万元的设备即将投入使用,南京大学捐赠的3万元的1000册图书也即将到校。

两校这种无私的援助行为令我院各族师生深深感动,成为我院师生员工传颂的佳话。

  三、对口支援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保证。

在对口支援的4年里,东北师范大学的党委给予此项工作高度的重视,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带着真情厚意援疆。

党委书记盛连喜、校长史宁中先后来伊犁师范学院指导支援工作;

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忠两次来伊犁师范学院,协调解决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副组长、研究生院院长苏忠民做了大量的日常工作。

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先后8人次来伊犁师范学院访问和考察。

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大良教授对援疆工作充满政治责任感,对学院提出的困难做到了有求必应;

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毛昌鉴同志尽职尽责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协议内容;

研究生院的王亚军老师热心负责,从研究生需求计划的发布、报名、确定人选,包括接送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

伊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洛合达尔汗、院长赵嘉麒等4位领导先后6次赴东北师范大学寻求帮助和支持,三次赴南京大学洽谈对口支援事宜。

三校领导层的沟通交往,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三校都在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了对口支援办公室,确保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

我院与两校的领导和教职工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认识这项工作。

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把对口支援工作当作一项落实党中央西部开发战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予以高度重视。

伊犁师范学院把受援工作作为历史性的机遇,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条件来加以认识。

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的教师得到了众多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对在校学习的少数民族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每逢节假日两校都组织学习的教师和支教的教师召开座谈会和茶话会,两校教师亲如一家。

  (三)突出重点,搭建平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作好对口支援的关键。

近几年,东北师范大学紧紧围绕为伊犁师范学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实施支援工作。

抓住了关键,找准了切入点。

从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层次,逐步扩大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使对口支援工作一步步向纵深发展。

  (四)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是对口支援工作的目的。

支援工作中涌现出很多令伊犁师院师生感动的事迹:

东北师大甄艳老师身患糖尿病坚持来伊犁支教;

吴琼和李君老师都是新婚不久就积极报名来伊犁师范学院支教;

白华英老师推迟了婚期前来支教,除每周承担12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还为伊犁师范学院学生开设考研辅导班……东北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经费纳入预算,为学习的教师减免学费,南京大学决定捐赠150万元,与我院共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显示出两校对边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片真情。

伊犁师院的师生都深情地说,没有这两所高校的真情支援,就没有我院今天令人瞩目的发展与变化。

  四、今后的工作设想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我院与两校签订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书,全面落实协议书的内容。

我院制定出每年希望支援的具体计划,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将其列入当年的工作规划中,将计划分门别类的予以落实。

每年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例会,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使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

  

(二)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

聘请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做我院的兼职硕导,支持学院4个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十一五”期间争取使伊犁师范学院再增加几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全面提高伊犁师范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希望教育部能为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每年单列5名左右的博士生名额招收我院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单列1-2名博士、3-4名硕士名额,专门用于培养我院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

通过两校的支援,使我院“十一五”期间几个学科专业和实验室能够达到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水平。

  (三)继续加强与两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科研协作促进支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联合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上下大力气,作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并将对口支援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尤其是抓好南京大学与我院共建的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的工作。

今后我们将和对口支援高校联合申报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希望教育部及有关部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四)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心要下移。

对口支援工作要从现在的校领导层面下移到院系、教研室以及具体人员的层面。

通过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南京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能够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我院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使其早成长,早出成果。

  (五)我院衷心地希望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每年都能派出若干名教授、副教授来我院讲学或承担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内地名校来1-2名专家讲学,我院有几十名教师、几百甚至几千学生受益,可谓事半功倍。

  (六)希望教育部再增加1-2所高校支援我院并纳入援疆学科建设的计划中。

我院将继续加强与有支援协作关系的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联系与沟通,把支援的内容做大做实,为学院的发展谋求更多更强的外部资源。

  (七)进一步加强互派管理干部的任职挂职工作,这是提高我院管理水平和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

希望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最好连续派出同一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把支援学科做强做大,也希望对口支援的高校在将来的工作中,对来边疆任职、挂职的干部和任课教师予以重点使用,创造一个人人愿意来边疆奉献的良好氛围。

  (八)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营造浓厚的援疆氛围。

对口支援这项事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自加压力,抢抓对口支援工作的机遇,不仅要加快校内改革的步伐,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而且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大力宣传援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让这项工作深入人心。

我院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支援我院的专家教授、支教教师和管理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把才华带到边疆,把事业传到边疆,把感情留在边疆,营造起一个和谐有序的援疆氛围。

[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sub-info"

id="

sub3"

>

2017对口支援工作总结(3)|  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经教育部批准,7月16日,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协议书》。

下面就四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