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报告医学局解重点知识总结v1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乳房后隙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故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宜做放射状切口,以防损伤输乳管。
乳腺癌时侵及Cooper韧带,致韧带相对缩短,牵拉皮肤向内凹陷,使皮肤表明呈“酒窝征”。
当乳腺癌肿扩大累及浅淋巴管时,可导致所收集范围内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造成乳房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之一。
✧三、深层
1、深筋膜:
分浅、深两层,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
锁胸筋膜:
深筋膜张于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部分称为锁胸筋膜,穿缩胸筋膜的结构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胸外侧神经等。
2、肌肉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起点
锁骨内侧半
胸骨前部
1~6肋软骨
3~5肋
1~8或9肋
止点
肱骨大结节嵴
肩胛骨的喙突
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血供
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胸外侧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背动脉
神经
胸内、外侧神经
胸内侧神经
胸长神经
✧四、其他
1、胸骨角平面的意义
平对第二肋、第四胸椎体的下缘
上下纵隔的分界处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两两移行处
第二肋间神经发出处
器官分叉处
食管第二狭窄处
胸导管拐弯处
2、乳腺癌根治术
手术需切除乳腺、胸大肌、胸小肌的大部,结扎和切断胸肩峰动、静脉的胸肌支和胸内、外侧神经,并摘除腋淋巴结群。
手术过程中需保护头静脉、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
第二节腋窝
✧一、腋窝的组成
四壁、一底、一顶:
顶
锁骨中1/3,、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
底
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又称筛状筋膜)
前壁
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
后壁
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内侧壁
前锯肌、上4个肋骨、肋间肌
外侧壁
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
✧二、通行结构
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静脉、头静脉、胸外侧神经
三边孔
旋肩胛动静脉
四边孔
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
三边孔的组成:
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四边孔的组成:
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三、内容
1、腋动脉及其分支
(1)腋动脉的分段:
第一段:
第1肋外缘至胸小肌上缘
第二段:
胸小肌覆盖
第三段:
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腱和背阔肌下缘
(2)腋动脉的分支
第一段
胸上动脉
第1~2肋间隙
第二段
胸肌支
胸大、小肌
三角肌支
三角肌
肩峰支
肩峰
肌支
前锯肌、胸肌
乳房外侧支
乳房
第三段
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
参与构成肩胛动脉网
背阔肌、前锯肌
旋肱前动脉
二者围绕肱骨外科颈相互吻合
三角肌和肩关节
旋肱后动脉
2、臂丛
“5根3干6股2部3束7支”
“5根”:
C5~C8、T1前支
“3干”:
上干、中干和下干
“6股”:
,每干分两股
“2部”:
锁骨上部、锁骨下部
“3束”:
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7支”:
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锁骨上部
臂丛上干
肩胛上神经
冈上肌、冈下肌
外侧束
胸外侧神经
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
前臂
内侧束
胸大肌、胸小肌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后束
肩胛下神经
肩胛下肌、大圆肌
胸背神经
背阔肌
腋神经
三角肌、小圆肌、臂外侧上皮神经
桡神经
肱三头肌、肘肌、桡侧腕长伸肌、前臂
临床上臂丛神经阻滞有3个途径:
①斜角肌间路途径
②锁骨上途径
③腋窝途径
3、腋淋巴结
第三站淋巴结
位置
收集区域
外侧淋巴结
腋窝外侧壁,腋静脉远端
上肢
胸肌淋巴结
胸小肌下缘
胸前外侧壁、乳房外侧部
肩胛下淋巴结
腋后壁
肩部、背部、胸后壁
中央淋巴结
腋窝底
上三个淋巴结
尖淋巴结
胸小肌和锁骨之间,腋静脉近端
上四个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乳房上部
尖淋巴结的输出管组成锁骨下干,左侧注入胸导管或左静脉角,右侧入右淋巴导管或右静脉角。
全身淋巴干共9条:
左右颈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腰干、肠干
1、几个血管和神经的伴行
血管
走行
胸肩峰动、静脉(胸肌支)
贴胸大肌深面
旋肱后动、静脉
穿四边孔
入背阔肌
前锯肌表面
肩胛上动脉
过肩胛上切迹、入冈上窝
2、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
癌细胞首先转移的淋巴结。
乳腺癌的SLN与癌肿的位置有关,多数位于第一站淋巴结,少数位于胸骨旁淋巴结(临床称内乳淋巴结)。
第二章上肢
第一节臂前区、肘窝和前臂前区
✧一、浅筋膜
1、浅静脉
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桡侧、前面上行至肘窝,沿肱二头肌外侧沟继续上行,经三角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进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面尺侧上行,在肘窝处与肘正中静脉汇合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在臂中点稍下方穿深筋膜注入肱动脉,或伴随肱静脉汇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
变异较多,多由头静脉发出,经肱二头肌表面腱膜向内侧行,然后入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常呈“Y”字形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外侧支:
头正中静脉内侧支:
贵要正中静脉
2、臂的皮神经
区域
来源
肩部
颈丛(C3、4)
臂上部前、后、外侧
臂外侧上皮神经
腋神经(C5、6)
腋窝底、臂上部内侧
肋间臂神经
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T2)
臂下外侧
臂外侧下皮神经
桡神经(C5~C8)
臂背侧
臂后皮神经
前臂背面
前臂后皮神经
臂内侧
臂丛内侧束
前臂外侧
前臂外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
✧二、臂前区深层结构
1、深筋膜(臂筋膜)
形成内、外侧肌间隔
2、臂肌前群
作用
神经支配
肱二头肌
长头:
盂上结节
短头:
喙突
桡骨粗隆
屈肘、前臂旋后
(C5~7)
喙肱肌
肱骨中段
内收、屈肩关节
肱肌
肱骨前半下面
尺骨粗隆
屈肘关节
3、血管
肘关节网
4、神经
①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肱肌、肘关节、前臂外侧皮神经
②正中神经
③尺神经
④桡神经
✧三、肘窝
1、境界
上界:
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
肱桡肌
下内侧界:
旋前圆肌
顶(由浅入深):
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
底:
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
2、内容(自外向内)
桡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
肱二头肌腱
肱动静脉及桡、尺动静脉的始段
(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四、前臂前区的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至腕部加厚形成屈肌支持带
2、前臂肌前群(9块4层)
第1层
肱骨外上髁上方
桡骨茎突
屈肘
(C5、6)
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
桡骨中部外、后面
屈肘、前臂旋前
(C6、7)
桡侧腕屈肌
第2掌骨底前面
屈肘、屈腕、手外展
掌长肌
掌腱膜
屈腕、紧张掌腱膜
第2层
尺侧腕屈肌
豌豆骨
屈腕、手内收
(C8~T1)
指浅屈肌
第2~5指中节指骨底
屈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
(C6~T1)
第3层
拇长屈肌
桡骨中1/3、骨间膜前面
拇指远节指骨底
屈拇指
指深屈肌尺侧半:
指深屈肌
尺骨及骨间膜前面
第2~5节远节指骨底
屈远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腕
第4层
旋前方肌
尺骨远侧1/4前面
桡骨远侧1/4前面
前臂旋前
第二节臂后区和前臂后区
✧一、臂后区
1、浅层
皮神经:
臂后外侧:
臂外侧上皮神经(来自腋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来自桡神经)
臂背侧:
臂后皮神经(来自桡神经)
臂内侧:
肋间臂神经、臂内侧皮神经
2、肌肉:
肱三头肌
起点:
盂下结节
外侧头:
肱骨桡神经沟外上方
内侧头:
肱骨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
尺骨鹰嘴
神经:
✧二、前臂后区
在腕背侧形成伸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5个隔,构成6个骨纤维管,分别通过6个腱滑膜鞘,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①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
②桡侧腕长、短伸肌腱鞘
③拇长伸肌腱鞘
④指伸肌和示指伸肌腱鞘
⑤小指伸肌腱鞘
⑥尺侧腕伸肌腱鞘
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
起自肱骨外上髁,分别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深层:
起自桡、尺骨及骨间膜,分别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第三节手
✧一、手掌
一、深筋膜
1、掌腱膜
与掌长肌腱相连,向远侧延续为指腱膜,外侧缘发出鱼际隔,内侧缘发出小鱼际隔,二隔将鱼际肌、小鱼际肌与手掌的指屈肌腱分隔开
2、屈肌支持带和腕管
屈肌支持带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附于舟骨和大多角骨,与腕骨沟共同围成腕管。
屈肌支持带浅面有:
掌长肌腱、尺神经、尺动脉
腕管内有:
指深屈肌、指浅屈肌腱及包绕它们的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包绕它的拇长屈肌腱鞘,正中神经
二、手掌的屈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止于第2掌骨底
指浅屈肌腱:
分2脚止于中节指骨体两侧
指深屈肌腱:
止于远节指骨底
拇长屈肌腱:
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三、手指的腱滑膜鞘
1、拇长屈肌腱鞘
2、屈肌总腱鞘
3、指腱鞘:
指纤维鞘和指滑膜鞘两部分组成,小指和拇指与屈肌总腱鞘和拇长屈肌腱鞘延伸、其余不延伸。
四、手肌
分为外侧、中间、内侧3群
外侧群(鱼际肌):
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内侧群(小鱼际肌):
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中间群:
4块蚓状肌,作用为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3块骨间掌侧肌,使2、4、5指内收
4块骨间背侧肌,使2、4指外展
五、筋膜间隙
位于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的深面,第3、4骨间掌侧肌和拇收肌掌面的筋膜浅面,由掌中隔分为鱼际间隙和掌中间隙。
六、动脉
1、掌浅弓
由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腱膜深面,指浅屈肌和正中神经浅面
发出4个分支:
1支小指掌侧固有动脉:
小指尺侧缘
3支指掌侧总动脉:
各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供应2~5指相对缘
2、掌深弓
由桡动脉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位于掌骨和骨间肌的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
发出3条掌心动脉,连结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3、拇主要动脉
桡动脉在拇收肌深方发出,供应拇指掌面两侧和示指桡侧缘
七、神经
1、正中神经:
掌支:
掌心和鱼际表面的皮肤
返支:
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3支指掌侧固有神经:
拇指掌面两侧和示指掌面桡侧皮肤,外侧3个半指的中节和远节指背皮肤
2支指掌侧总神经:
各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至示指与中指及中指与环指掌面相对缘皮肤,第1、2蚓状肌
2、尺神经:
小鱼际表面的皮肤
浅支:
掌短肌
1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至小指掌面内侧
1支指掌侧总神经,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至小指与环指掌面相对缘皮肤
深支:
小鱼际肌、拇收肌、3、4蚓状肌、全部骨间肌
✧二、手背
1、手背的皮神经
桡神经浅支:
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指背面皮肤
尺神经手背支:
手背尺侧半,小指、环指尺侧半背面皮肤及环指桡侧半和中指尺侧半近节指背面的皮肤
2、鼻烟窝
桡侧界:
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
尺侧界:
拇长伸肌腱
内有桡动脉穿过
第三章胸壁、胸腔和纵隔
第一节胸壁、胸膜和肺
✧一、胸壁
1、胸部的境界
颈静脉切迹、两侧沿锁骨上缘至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
胸骨剑突沿肋弓到第12胸椎的连线
2、肋间隙
(1)肋间肌:
功能
肋间外肌
上位肋下缘
下位肋上缘
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胸骨下部
第2~6肋
(2)肋间神经
细支:
壁胸膜
(3)肋间后动脉:
见后
背侧支:
背肌和背部的皮肤
3、动脉
穿支:
胸前内侧部皮肤
✧二、胸腔和肺
1、胸膜和胸膜腔
(1)胸膜分脏、壁两层:
壁胸膜分为4部:
胸膜顶、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
肺韧带:
脏、壁胸膜在肺根下的移行处为肺韧带
(2)胸膜腔中有3个隐窝:
①肋纵膈隐窝
②肋膈隐窝(位置最低)
③膈纵膈隐窝
(3)胸膜下界
起
左侧为第6肋软骨;
右侧为第6胸肋关节
锁骨中线
第8肋
腋中线
第10肋
后方
第12胸椎棘突水平
左侧略高于右侧
(4)胸膜的神经
壁胸膜(对疼痛敏感):
肋胸膜、膈胸膜的周围部:
肋间神经(牵涉痛:
胸、腹壁)
膈胸膜的中央部、纵膈胸膜、胸膜顶:
膈神经(牵涉痛:
颈、肩部)
脏胸膜(对疼痛不敏感):
内脏神经的肺丛
(5)胸膜的血管
壁胸膜:
肋间后动脉、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的分支
脏胸膜: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分支
2、肺
(1)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处:
第6肋
腋中线:
肩胛线:
第10胸椎棘突
(2)肺根的组成
右前向后:
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由上至下:
左侧:
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右侧:
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3)肺根的毗邻
左肺根
右肺根
前方
左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
右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心包
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
奇静脉、右迷走神经
上方
主动脉弓(自前向后)
奇静脉弓(自后向前)
下方
肺韧带
(4)淋巴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第二节纵隔
前:
胸骨后:
脊柱胸段两侧:
纵隔胸膜上口:
胸廓上口下方:
膈
2、分区
(1)四分法
上纵隔
胸腺(成人为胸腺遗迹)、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头臂干)、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膈神经、胸导管、淋巴结等
下纵隔
(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前纵隔
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
中纵隔
心、心包、心包内大血管、奇静脉弓、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及淋巴结
后纵隔
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主支气管、食管、胸交感干及其分支(内脏大神经)、胸导管、纵隔后淋巴结等
(2)三分法:
以气管、气管杈前壁和心包后壁的冠状面为界分为前、后纵隔。
前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膈。
(3)九分法:
常用于放射线检查中。
在侧位X线片上,经气管、主动脉升部和心包前缘作一纵线,经食管前缘作另一纵线,再经胸骨角平面和肺门下缘平面各作一水平线,将纵隔分为9区。
3、侧面观
(1)左侧面(动脉侧)观
中部:
前方:
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前下方:
心包
后方:
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发出喉返神经,行于主动脉弓下)、左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上方: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食管上三角:
由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脊柱围成,其内有胸导管、食管胸部的上胸段
食管下三角:
由胸主动脉、心包和膈围成,其内有食管胸部的下胸段
(2)右侧面(静脉侧)观
右膈神经、右心包膈血管
奇静脉、食管、右迷走神经、右交感干
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食管
✧一、上纵隔
(一)分层
前层(胸腺-静脉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
(二)内容
1、胸腺
(1)境界:
上达胸廓上口甚至颈部,下至前纵隔,前邻胸骨,后面附于心包和大血管
(2)血管、淋巴和神经
动脉:
胸廓内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
静脉:
由与动脉伴行的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和甲状腺下静脉
淋巴:
纵隔前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
迷走神经和颈交感干的分支
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在第3胸肋关节高度注入右心房。
奇静脉由右肺根上方注入。
毗邻:
胸膜和肺
气管、右迷走神经和奇静脉、右肺根
升主动脉和头臂干起始部
右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及纵膈胸膜
头臂静脉:
由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3、主动脉弓
位置:
胸骨角平面以上,于第2胸肋关节上缘水平续接升主动脉,呈弓形向后到脊柱左侧第4胸椎体下缘续为胸主动脉。
主动脉峡平对第3胸椎
左前方:
左纵隔胸膜、左肺、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心包膈血管、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发出的心支
右后方:
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心深丛
上缘:
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静脉、胸腺
下缘:
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4、动脉导管三角
前界:
左膈神经
后界:
左迷走神经
左肺动脉
内容:
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5、气管胸部和主支气管
(1)气管胸部的毗邻:
胸骨柄、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的起始部、胸腺遗迹(小儿为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心丛等
食管、喉返神经(后外)
左迷走神经、左锁骨下动脉
奇静脉弓和右迷走神经、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右前方)
(2)左主支气管的毗邻
左肺动脉后方:
胸主动脉上方:
主动脉弓
(3)右主支气管的毗邻
升主动脉、右肺动脉、上腔静脉后上方:
奇静脉弓
(4)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血液供应来自胸廓内动脉的分支和胸主动脉的气管支。
淋巴管最终汇入支气管纵隔干。
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干颈中神经节的分支。
✧二、中纵隔
1、心包
(1)毗邻
上:
升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
下:
膈的中心腱
肺、胸骨和胸横肌(左侧4~6肋软骨处)
后:
食管、胸主动脉
两侧:
纵隔胸膜
心包裸区:
左侧第4~6肋软骨之间胸膜前界形成心包三角,使心包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骨内侧部、第4~5肋间隙及胸骨下部的左半相邻,这个区域称心包裸区。
(2)层次
纤维心包:
胸肋部、外侧部、膈部、后部
浆膜心包:
分为脏、壁两层,壁层贴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贴于心外膜,二者之间为心包腔。
(3)间隙
心包横窦:
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
心包斜窦:
左右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心包后壁之间
心包前下窦:
(4)动脉
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食管动脉
(5)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纵隔前后淋巴结、膈上淋巴结
(6)神经
交感神经:
心丛、肺丛、食管丛
副交感神经:
左喉返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肋间神经、膈神经
5、心
(1)心的位置
胸骨体及2~6肋软骨相对
平5~8胸椎体
心内注射:
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进针,或左剑肋角处45°
向上进针
(2)心界的投影
①左上点
左第2肋软骨下缘,胸骨侧缘1.2cm处
②右上点
右第3肋软骨上缘,胸骨侧缘1cm处
③左下点(心尖)
第5肋间隙距正中线7~9cm或距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
④右下点
右第6胸肋关节处
心上界
①②点的连线
心下界
③④点的连线
心左界
①③点之间作一微向左凸的弧形线
心右界
②④点作一微向右凸的弧线
心房下界(冠状沟)
左侧第3胸肋关节斜向右下至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
(3)各瓣膜的投影及听诊位置
瓣膜
听诊位置
左房室瓣
左侧第4胸肋关节
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
右房室瓣
前正中线与第4肋间隙相交处
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主动脉瓣
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处
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肺动脉瓣
左第3胸肋关节处
胸骨下端偏右
(4)心的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来自颈、胸交感干和迷走神经,共同组成心丛(分为心浅丛和心深丛)
感觉神经:
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别传入到T1~4、5脊髓节段和脑
✧三、后纵隔
1、食管胸部
气管与脊柱之间稍偏左侧,向下经过气管杈后方,于胸主动脉的右侧下行;
约在第7胸椎平面以下,食管再次偏左,并在胸主动脉前方向左前下行达膈的食管裂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