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2163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铁中届高中化学《钠的其它常见化合物》全册复习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盛放NaOH溶液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磨口玻璃塞?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知识点二 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

Li、Na、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相同点:

最外层都是____个电子。

(2)不同点:

从Li到Cs电子层数__________,原子半径__________。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1)单质均呈________色(Cs除外),有金属光泽,硬度____,密度________,熔点________,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最高正价均为____价;

(3)均为活泼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____;

(4)单质均能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5)单质均能和水发生反应:

2M+2H2O===2MOH+H2↑(M代表碱金属)。

3.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

(1)单质的熔、沸点呈现________趋势;

(2)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单质的还原性逐渐________;

(3)与O2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反应程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水反应的程度越来越________,产物的碱性逐渐________。

知识点三 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________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____色;

钾元素____色(透过____________观察);

铜元素________色。

4.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而不用稀硫酸?

一、Na2CO3和NaHCO3的鉴别方法

1.根据热稳定性不同

2.根据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鉴别

3.根据阴离子不同用盐溶液鉴别

4.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鉴别

典例导悟1

(2013·

山东青岛统考)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①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计算

思维模型

典例导悟2

 标准状况下,将3.36LCO2气体通入200mL1.00mol·

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O

)与c(HCO

)的比值为(不考虑CO

、HCO

的水解)(  )

A.1∶1B.1∶2C.2∶1D.1∶3

听课记录:

三、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1.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1)现象: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

(2)反应:

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

+H+===HCO

,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O

+H+===CO2↑+H2O。

2.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有无色气体放出。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CO2↑+H2O。

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象的归纳总结

(1)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典例导悟3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________mL。

题组一 钠的重要化合物

1.(2013·

安徽理综,13)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A.①>

②>

③>

④B.①>

④>

C.①=②>

④D.①=②>

③=④

2.(2013·

全国理综Ⅱ,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题组二 碱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3.(2013·

上海,11)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

L-1稀盐酸。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4.判断正误

(1)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

(2013·

全国理综Ⅰ-7A)

(2)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

(  )

重庆理综-8C)

题组一 Na2CO3、NaHCO3

1.现有25mL2mol·

L-1Na2CO3溶液和75mL1mol·

L-1的稀盐酸。

①将Na2CO3溶液缓慢滴到稀盐酸中;

②将稀盐酸缓慢滴到Na2CO3溶液中,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是(  )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

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苏州模拟)把7.4gNa2CO3·

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

L-1,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  )                  

A.3.18gB.2.12gC.5.28gD.4.22g

海南,15)

A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

从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由右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G和D的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D与H反应可能生成的盐有_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际生产中,可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简述一种制备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二 焰色反应

4.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有Na+,可能含K+

C.既含有Na+,又含K+

D.无法确定是否含K+

题组三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5.以下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Li<

Na<

K<

Rb<

Cs

B.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

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为Li<

Rb

D.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比较为Li+<

Na+<

K+<

Rb+

6.以下对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氢氧化铯 B.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C.它们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D.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且都比水密度小

题组四 实验探究

7.(2013·

昆明模拟)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Ⅰ.原理分析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Ⅱ.实验探究

(1)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

②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2)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①实验时,须先从____________管通入____________气体,再从____________管中通入__________气体。

②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导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3)请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准备区】

知识点一

1.

(1)白 固 易 强腐蚀 潮解

(2)②OH-+H+===H2O

③Al2O3+2OH-===2AlO

+H2O

④NH

+OH-

NH3·

H2O

Cu2++2OH-===Cu(OH)2↓

+OH-===CO

⑤2Al+2OH-+2H2O===2AlO

+3H2↑

Si+2OH-+H2O===SiO

+2H2↑

2.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物理性质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

稳定性

稳定,但结晶碳酸钠(Na2CO3·

10H2O)易风化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化学性质

与H+反应

+2H+===H2O+CO2↑

+H+===H2O+CO2↑

与碱反应[Ca(OH)2]

与OH-不反应,但

Ca2++CO

===CaCO3↓

Ca2++OH-+HCO

===CaCO3↓+H2O(碱过量)Ca2++2OH-+2HCO

===CaCO3↓+CO

+2H2O(碱不足)

与盐反应

CaCl2

不反应

硫酸铝

2Al3++3CO

+3H2O===2Al(OH)3↓+3CO2↑

3HCO

+Al3+===Al(OH)3↓+3CO2↑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相互转化

知识点二

1.

(1)1

(2)依次增多 依次增大

2.

(1)银白 小 较小 较低

(2)+1

(3)碱

3.

(1)减小 

(2)增强 增强 (3)剧烈 (4)剧烈 增强

知识点三

1.物理

3.黄 紫 蓝色钴玻璃 黄绿

1.应置于玻璃器皿中快速称量。

2.以NaOH溶液为代表的碱性溶液中的OH-可与磨口玻璃塞中裸露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使瓶塞和瓶体粘连在一起不易打开。

3.溶液中将析出白色晶体(沉淀)。

原因是:

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①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②生成的NaHCO3的质量比消耗的Na2CO3的大(即106gNa2CO3生成168gNaHCO3),即溶质增加,③反应消耗了水,即溶剂减少,因此出现沉淀,主要原因是①。

4.铂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物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挥发,若用稀H2SO4洗涤铂丝,则由于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而难以挥发,会造成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课堂活动区】

一、1.

2.

(1)

(2)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泡产生;

而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3.

4.

典例导悟

1.

(1)Ⅱ 

(2)2NaHCO3

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D(3)NaHCO3 (4)①Ca2++OH-+HCO

===CaCO3↓+H2O

②Na2CO3 取少量上层清液(或过滤后的滤液或所得溶液)于洁净(若无“洁净”也可)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

解析 

(1)图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故不可以;

图Ⅱ可以鉴别,因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同,可根据气球膨胀程度判断。

(2)图Ⅲ、Ⅳ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O+CO2↑,实验Ⅳ的优点是可同时做对比实验。

(3)试管B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

(4)①石灰水过量时,碳酸氢根全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aCO3↓+H2O;

②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则其中的溶质是碳酸钠,要检验CO

,可以取少量上层清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O

2.B [n(CO2)=

=0.150mol

n(NaOH)=0.200L×

1.00mol·

L-1=0.200mol

2NaOH  +  CO2 === Na2CO3+H2O

0.200mol0.100mol0.100mol

此时过量CO2:

0.150mol-0.100mol=0.050mol,进一步与Na2CO3反应:

Na2CO3 + CO2 + H2O===2NaHCO3

0.050mol0.050mol0.100mol

]

3.

(1)0.75mol·

L-1 

(2)Na2CO3、NaOH

1∶3 (3)112

解析 

(1)产生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所以有下式成立:

n(NaCl)=n(NaOH)=n(HCl)=0.1mol·

L-1×

0.075L=0.0075mol,故c(NaOH)=0.0075mol/0.01L=0.75mol·

L-1。

(2)当所加盐酸的体积从60mL到75mL时,有气体生成,则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此反应消耗盐酸15mL,则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也消耗盐酸15mL,则60mL-15mL=45mL盐酸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了,故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盐酸的量可以计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3)当所加盐酸的体积从25mL到75mL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1mol22400mL

0.1×

(0.075-0.025)mol  V

解得:

V=112mL。

【课后练习区】

高考集训

1.C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原子守恒知0.01mol的Na2O2和Na2O分别与H2O反应都生成0.02molNaOH,因此①、②中阴离子浓度相等;

③中碳酸根水解使得阴离子浓度稍大于④。

因此C正确。

2.D [CaCO3+CO2+H2O===Ca(HCO3)2,前半句正确,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后,没有沉淀产生,A错误;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没有CO2生成,B错误;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体积不同,NaHCO3生成的CO2更多些,C错误;

溶解度:

Na2CO3>

NaHCO3,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中有NaHCO3晶体析出,D正确。

3.C [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OH-+H+===H2O,再发生反应CO

,最后发生反应:

+H+===CO2↑+H2O;

因n(OH-)=n(CO

)=0.01mol,故加入0.02mol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

4.

(1)×

 

(2)√

考点集训

1.D

2.A [将Na2CO3·

10H2O和NaHCO3加热至恒重时物质为Na2CO3,n(Na2CO3)=

n(Na+)=

×

0.6mol·

0.1L=0.03mol,所以m(Na2CO3)=0.03mol×

106g·

mol-1=3.18g。

3.

(1)Ca+2H2O===Ca(OH)2+H2↑

NaH+H2O===NaOH+H2↑

(2)CaCO3 

(3)Na2CO3、NaHCO3

(4)CaCO3高温加热分解生成CaO,CaO经电解生成单质Ca

4.BD 5.D 6.BD

7.Ⅰ.c Ⅱ.

(1)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吸收未反应的NH3 ③过滤 

(2)①a NH3 b CO2 ②增大CO2气体与溶液接触的面积,提高CO2在溶液中的吸收率 (3)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解析 Ⅱ

(1)甲装置是CO2的发生装置,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