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一般会涉及到单项选择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宏观经济学一般会涉及到单项选择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一般会涉及到单项选择剖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际上是,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15、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
16、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7、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8、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19、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0、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
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
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21、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2、功能财政
功能财政是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
根据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23、价格水平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
24、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专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职位的空缺。
周期性失业:
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25、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P458
26、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2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
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28、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里,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29、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
30、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即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进行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总量(一般指劳动和资本)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31、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二)简答题和问答题考点:
一般集中在下列(核心知识点,给出20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含有如下几方面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使一个地域概念。
2、宏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什么?
它与微观经济有什么区别?
宏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
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的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总体经济行为。
3、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是再分配,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居民得到转移支付收入,无非是仍用于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政府给居民得救济性收入及津贴)所以已经包括进消费和投资中。
企业间接税也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价值之一,只不过这部分价值以税收的形式上缴国家,而只要是生产出来的价值都要计入GDP。
4、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是互为补数;
若APC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MPS;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即:
APC+APS=1,MPC+MPS=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就随之确立。
5、政府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消费乘数,投资,政府支出乘数有什么不同?
政府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与消费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6、假定政府决定实施一项基础设施计划,增加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和机场建设方面的支出。
因为从长期来看,这将会提高整个经济生产能力,而该项计划的反对者认为,这将会减少短期的私人投资。
试分析这两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政府决定实施一项基础设施计划,增加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和机场建设方面的支出。
不是从长期来看,而是从短期来看这将会提高整个经济生产能力.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引起物价上涨时.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或受工资合同约束等原因未能与价格上涨同步调整工资,那么,在短期内,由于企业对劳动需求增加,因此,就业和产量将会增加.从而将会提高整个经济生产能力.
而该项计划的反对者认为,这将会减少短期的私人投资。
这是不对的,而是从长期来看会减少私人投资.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也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7、假设A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B转变为城镇居民,与A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
分别用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当B收入增加变为城镇居民时,按照绝对收入理论,B边际消费倾向随着B的收入增加而减小,整体消费倾向是变小的,因为B得收入增加,储蓄的能力变强,即APS增大,边际储蓄倾向增加即MPS增大,由MPC+MPS=1,APC+APS=1可知APC,MPC是是越来越小的.
当B收入增加变为城镇居民时,按照相对收入理论,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即从长期考虑,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因此,B的消费倾向会在短期增大,在长期会趋向于原来的消费水平。
8、简述IS–LM模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1投资I。
相同利率条件下,投资增加,即在图形上变现为i-r曲线右移,则IS曲线会向右移动。
其右移量为投资需求曲线右移乘以投资乘数。
2、储蓄S。
如果人们变得节俭了,那么储蓄函数向左移动,则IS曲线向左平移。
3、增加政府购买G。
其作用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IS曲线会向右移动。
4、增加税收T。
IS曲线会向左移动。
因为,如果增加企业税,则增加了企业负担,投资减少,如果增加个人所得税,则是他们的可支配收入Yd减少,从而消费C减少,而且储蓄S减少,IS曲线左移。
综合来说,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是IS向右移动。
若减少支出和增税,则相反。
IS曲线的目的,就是确定国家的财政政策。
9、IS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
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的同时,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也向右移动,只要两条曲线移动量配合得当,就可以实现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保持不变。
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两条曲线同时移动后,交点沿一条水平线向右移动。
10、简述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此动机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此动机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力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此动机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
Md=M1+M2=L1(Y)+L2(i)=L(Y,i)
1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政策本身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消费者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扩张。
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
这样,投资者需求会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12、为什么在凯恩斯陷阱区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最大?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在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趋向于无穷大,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所以,在凯恩斯陷阱区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最大。
(注:
这题找不到答案,为本人所做!
所以,仅供参考啦!
请见谅!
)
13、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税率提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愿意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当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增加,一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会增加增加的数量定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指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计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指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中得出。
当t越大时,该乘数越小,丛而边际水绿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越大。
14、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要求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政府购买,目的是提高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减少政府购买,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缓解衰退和失业;
在需求过旺、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就要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缓解通货膨胀。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5、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采用的政策原则。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
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
他们认为不能机械的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
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
反之亦然。
总之。
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16、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
其大小主要和那些变量有关?
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带来若干倍的货币供给,这个倍数就是货币创造乘数。
用H、Cu、Rd、Re、M和D分别代表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有:
H=Cu+Rd+ReM=Cu+D于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M/H=rc+1/rc+rd+re这就是货币乘数,其中rc=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d=Rd/D是法定准备金率,re=Re/D是超额准备金率。
从上式可见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
现金存款比率rc越大,货币创造乘数k越小。
17、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
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
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则是“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
货币政策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l.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紧缩性货币政策。
3.均衡性货币政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2)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3)优惠利率:
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4)预缴进口保证金:
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
18、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
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9、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政策工具有哪些?
(1)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2)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投资
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投资
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20、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21、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不能。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所以有那些未曾受雇佣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可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两种情况。
自愿失业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是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照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的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照成的失业,因而这种失业是可能因总需求的提高而消除的,这种失业与需求不足型失业是一致的。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任然会存在着摩擦型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22、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
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影响自然失业率高低的因素: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
③技术进步因素;
④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
⑤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
2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P517
1、再分配效应2、产出效应
2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区别有哪些?
P513
原因不同:
需求拉上型是由于总供给的增加并不能满足总需求的增加导致,三种原因私人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货币提供量增加;
成本推动型是由于成本提高导致,三种推动形式是工资推动、利润推动、进出口成本推动。
25、简述四个经济目标的联系?
四个经济目标分别是经济平稳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它们之间的联系:
(1)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3)经济平稳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26、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一般来说,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
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人们手中的货币必须尽快的使用出去,否则很快就会贬值。
人们坐公交车所节省的钱,也许远比因坐公交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而坐出租车虽多费钱,但可以减少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
这样,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人们就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费时的公交车。
27、解释经济中的滞涨现象?
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并存,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28、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政策应用
含义: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
政策应用:
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换言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四)计算题:
计算题一般分布在: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二部门恒等式、三部门恒等式);
IS—LM模型;
AD—AS模型等章节:
其中从宏观经济学来讲,部分可能还需要联合简答、论述等)
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