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虽然可再生资源能够再生,但其再生需要一定的周期,当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就会破坏其再生性。
所以,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促进其更新、循环。
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1)基本国情: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水资源分配不均;
水污染严重。
(2)原因
①基本因素: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②客观因素: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③主要因素:
由于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
2.土地资源问题
(1)原因:
人口增长。
(2)问题: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表现
3.矿产资源问题
(1)地位: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矿产资源短缺。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矿产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提示】 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经济发展迅速,矿产资源需求增加,③矿产资源浪费严重,④不合理开发导致矿区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
【问题导思】
材料一 我国七大水系人均径流量比较。
材料二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省级
行政区
人均用水量[米3/(人·
年)]
人均生活用水量[米3/(人·
人均生产用水量[米3/(人·
农田灌溉公顷均用水量[米3/(公顷·
万元GDP用水量(米3/万元)
江苏
610
70
540
30
570
宁夏
1780
26
1754
90
4000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提示】 现状:
①人均拥有量小;
②南方多,北方少。
原因:
①人口众多;
②年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珠江水系水量丰富,但近几年广州也实行夏季定时供水,试分析原因。
【提示】 ①珠江沿岸工业企业及家庭排放过量污水,污染水源,造成水质性缺水。
②夏季用水量大,浪费现象严重。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的差异。
【提示】 江苏省的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4.材料二中,宁夏的农田灌溉公顷均用水量比江苏多,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自然原因:
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而蒸发又比较旺盛;
人为原因:
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1.水资源问题的原因
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
地区
水资源
的多少
存在问题
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丰富
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从东南向
西北递减
长江以北外流河区
相对较少
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内流河区
最少
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为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分布很不均匀,因此许多地区缺水比较严重。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开源
跨流域调水
修筑水库
合理开发和抽取地下水
海水淡化
人工降雨
节流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农业的灌溉效率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思路点拨】 阅读题图,分析图中左右纵坐标表示的项目内容和数字、横坐标年份变化及柱状变化,虚线变化趋势,来分析原因确定答案。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水质好转。
再从图中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绿地变化分析出水质好转的原因。
第
(2)题,水质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倾倒垃圾、废水排放、沿岸绿化少、淤泥过多等有关。
针对原因可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
(1)总体趋势:
水质有所好转。
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
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
沿岸绿化;
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我国土地资源问题
材料一 2007年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示意。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示意。
1.中国地大物博,为什么说土地是中国稀缺的资源?
【提示】 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②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③我国2/3的面积为山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④从耕地质量上讲,中低产田比重大。
2.分析千百年形成的土壤层在一年一年变薄、变贫瘠的原因?
水蚀、风蚀及沙漠侵吞。
不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破坏植被、只种不养等造成耕地退化。
3.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生态退耕也是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
表现
产生原因
影响
水土流失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人为因素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过度放牧和乱垦滥伐造成的植被破坏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
土壤次生盐碱化
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
沿海地区过分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酸化
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硬化
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非农业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占用了大量耕地,使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图示法记忆土地退化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材料一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A或B)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要解决材料二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思路点拨】 阅读题图:
由材料一图中曲线变化和材料二图中b、c、d三地的位置来解决问题。
【解析】 第
(1)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比较吻合的是B线;
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第
(2)题,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
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解决的措施应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
第(3)题,则要确定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
①人口稠密,②耕地总量少,③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大。
第(4)题,则要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出发,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图例符号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图例符号,再分析其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状况;
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答案】
(1)B 人口的快速增长;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保护沼泽);
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
秸秆还田;
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
人口密度大;
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
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图表展示]
教材第24页图2-4 2003~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
[解图精要]
1.由图中图例和坐标系中纵横坐标表示项目和数据可知每一年耕地减少原因及所占面积大小。
2.由图中柱状构成和高低变化,可知我国耕地逐步减少。
[图表应用]
1.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态退耕。
2.在2003~2007年期间,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包括哪几个方面?
【提示】 减少原因包括生态退耕、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方面。
教材第21~22页活动
【答案】 全国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主要有: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快,用水量大;
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也缺水,春季缺水最严重。
因为:
山东省径流总量较小;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而此时雨季还未到;
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
教材第24页活动
【答案】 1.建设占用耕地是实质性的耕地损失,耕地因产业结构调整转化为其他用途、灾毁耕地只是暂时的。
2.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调整部分耕地作为林地、草地和鱼塘用地等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将部分环境趋向恶化的耕地实行生态退耕,即调整部分耕地作为林地、草地和鱼塘用地等,起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达到其他农耕地稳产高产的目的,这是以退为进的提高耕地质量的策略,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教材第25~26页活动
【答案】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有两种观点,即“梅托斯模型”观点和“新的平衡”观点,后者的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是正确的。
人类有能力改变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状况,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即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但人类仍需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1.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
【解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但经过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天然能源中也有部分属于矿产资源的范畴。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同时二者与能源又存在交叉关系。
【答案】 D
2.下面漫画所揭示的主题是( )
A.水污染严重 B.大气环境恶化
C.水资源匮乏D.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 由漫画可以直观看出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反映了水资源匮乏。
【答案】 C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 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量为6670亿立方米,缺318亿立方米。
材料三 “过去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因为分散在各地,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
材料四 在德国1996年通过的《循环经济和垃圾处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了重新利用;
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年有2000万吨废铁被重新利用;
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达75%,到2006年已达到85%。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
(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材料二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
(答四条即可)
(3)下列漫画描述的行为会导致材料三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多选)( )
(4)材料四中德国的做法是为应对哪种资源问题?
【解析】 第
(1)题,材料一中的“需国外资源补充”是关键词,说明我国多数矿产资源的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
(2)题,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主要是由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夏季风的进退强弱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流域植被破坏和湿地毁坏破坏了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分析缓解措施时可采取“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
第(3)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材料三中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知道我国存在严重的耕地短缺问题;
四幅漫画依次反映了石油短缺、违规用地、破坏植被和污水排放,违规用地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将引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第(4)题,材料四反映的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是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矿产资源短缺。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治理水污染;
修建水利设施;
实行跨流域调水;
植树造林,提高涵蓄水源能力;
发展海水淡化技术;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3)BC
(4)资源短缺。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到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三 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
在埃及,尼罗河的“清流改造”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地给“清理”掉了。
在欧洲,莱茵河河水受到严重污染,44种鱼类中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
(3)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
【解析】 第
(1)题,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第
(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3)题,从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污水净化处理、健全法制、法规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
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
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加强对污水的治理;
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理等。
课时作业(四)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选择题
右图①②③分别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2.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
3.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B.气候资源
C.水资源D.铁矿资源
【解析】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按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它们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具有地质成矿规律。
【答案】 1.B 2.B 3.D
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
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
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4~5题。
4.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5.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4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
第5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重点放在节流上,即减少浪费和污染。
【答案】 4.D 5.A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
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良田。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①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解析】 第6题,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直接将地面表土冲走或吹走,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土地退化。
第7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作他用;
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依据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适度开发。
【答案】 6.D 7.C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8~10题。
8.漫画描述的人类行为产生相同资源问题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从耕地损失的方式看,漫画③描述的行为属于( )
A.建设用地B.生态退耕
C.农业结构调整D.灾毁
10.人类的下列行为会导致漫画①描述的资源问题的是( )
A.破坏植被B.保护湿地
C.跨流域调水D.退耕还林
【解析】 第8题,四幅漫画描述的行为依次是污水排放、建设占地、建设占地、采富弃贫,它们导致的资源问题分别是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和矿产资源短缺。
第9题,漫画③中的人类行为属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占用耕地的方式。
第10题,漫画①现象导致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植被破坏将导致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将加剧水资源的流失,导致水资源短缺;
湿地不仅是水源地,还具有植被的各项生态功能;
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退耕还林将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水资源的储量。
【答案】 8.B 9.A 10.A
二、综合题
11.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
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材料三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
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材料四 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
说明判断依据。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解析】 第
(1)题,本地的沙山是固定的。
这从材料三中可以找出判断依据:
考察队员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沙丘内部含水量较高,也有利于抑制沙山的移动。
第
(2)题,该湖泊位于38°
N以北的高原地区,从气候条件上看,湖水冬季不可能不结冰,因而只能与湖盆独特的地质条件有关。
第(3)题,湖泊水主要包括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和降水补给,根据材料可知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
从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地下水补给。
【答案】
(1)固定的。
判断依据:
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整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
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②周边地表水;
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
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
12.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99年和2009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草地覆盖率(%)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万千克)
人口(万)
1999
4
18
33
430
1.5
9600
2009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1)该地区1999~2009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
耕地增长了约________%,同时________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平均每公顷耕地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