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134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

个案工作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与其他相关概念

(1)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

相同:

一对一的沟通

关注心理

注重情绪疏导

不同:

个案工作注重价值理念;

个案工作将案主视为“人在情境”;

个案工作动用社会资源。

(2)个案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相同:

个别化的方式

信息沟通的手段

关注人的思想意识

不同:

服务的理念——教育、改造理念

平等的专业关系——不平等关系

注重心理感受——关注政治态度

3.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

关系性质——特殊的深度人际互动关系:

角色与个性的互动;

利益的单向性;

专业的动态过程。

手段性质——有目的的信息沟通活动:

与案主直接的信息沟通;

与案主环境的沟通。

目的性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

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

在助人中得到成长。

4.个案工作的目标:

目标层次——

具体目标:

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中期目标:

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终极目标:

挖掘生命潜能不断完善人格

5.个案工作的功能

①预防性功能

②复健性功能:

解决问题,恢复自助能力;

③治疗性功能

④提供资源的功能

⑤建设的功能:

促进人格发展及能力提升

6、个案工作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的几个阶段

a萌发阶段(宗教团体,政府部门对贫穷的救助,英国的济贫法,查默斯牧师:

“程序指引”救济理论,美国“改进贫穷状况协会”)

b职业化阶段(工作者及相关组织出现)

c科学化阶段

d多元化阶段(学术著作、教育;四大流派形成)

e整合发展阶段(生态系统模式)

f反思发展阶段(后现代思潮影响)

7.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实证主义乌托邦理想

8.个案工作价值的两难论题(thedilemaofvalue)

⑴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

⑵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⑶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三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⑷价值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矛盾;

9.社会工作价值:

社会工作价值是为社会工作专业所抱持的一套有关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可能不可验证)的信念。

这些信念反映在日常的实施活动之中,并提供了专业实施的方向和准则。

10.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哲学基础:

个别化

有目的地表达情绪

有所控制的感情投入

接纳

不批判的态度

自决

保密

11.个案工作的技巧:

善于运用技艺、知识、才能、性格或其他的资源的方法。

技巧是一种实务工作的内涵,结合知识与价值观,并转化成关怀与满足需求的行动;抑或是一种引导完成特殊目标或活动的组织行为。

12.个案工作的技巧类型:

.关系技巧:

个案工作者如何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

.过程技巧:

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去帮助案主发生改变和促进成长的技巧

13.沟通的定义双方当事人(一个或多个)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彼此互相交换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内容的双向互动过程。

沟通的几个要素

主体——双方当事人

媒介——语言或非语言符号

内容——观念、感受、态度、资料、情感等

性质——双向互动过程

14.会谈:

是一群专门的、精于会谈技巧的人,主动与会谈者做的相互接受且有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的谈话。

(曾华源)

15.个案会谈的界定

目的的明确性内容的选择性.过程的计划性.角色的规定性会谈的非互惠性.

会谈的非娱乐性

16.基本的会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

引领性技巧

影响性技巧

17.支持性技巧

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18.专注指工作者对受助者的言语内容及非语言内容(包括音量、音调、身体、语言等)的专注观察;同时工作者也要用言语及非语言方式,把这种对他的专注传达给受助者,使他能感受到工作者的尊重和接纳。

19.倾听作者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

当事人说了什么;当事人对问题所作的反应如何

20.鼓励工作者通过声音、姿势、简单的句子甚至只言片语等来鼓励受助者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

21.同理心同理心是指准确地感知他人内在的参考框架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

22.澄清是引导受助者把模糊不清的信息及不够清晰的陈述做更详细的解说(elaborating),使不够明确的信息转化为清楚、具体、深入的信息。

23.对焦是将游离的话题、过于分散的谈论范围或几个同时提出来讨论的问题集中,指出重心所在,再继续进行商讨。

24.摘要是把受助者一段相当长的说话内容片段或在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感受加以整理,概括归纳,作重点摘述。

25.反映技巧:

反映”是让受助者感受到工作者已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和思维之中,工作者把自己带入受助者的世界去看事物。

工作者不单注意受助者的说话内容,还十分留意受助者表达的方式及表达时的情绪。

这一组技巧可包括对内容、感受及经验的反映。

26.内容反映:

工作者用比较少的篇幅、比较新鲜的字眼,指出受助者所表达的主要见解。

27.感受反映:

是工作者把自己“带入”受助者所表达的感受中,如同亲身体验受助者的经历一样,而后用简洁的反应来表达出对受助者感受的了解。

这种了解不仅包括受助者直接表达的感受,还包括其暗示的感受。

28.经验反映:

是工作者在与受助者进行一段交往和沟通后,对受助者的心路历程进行综合反映。

这包括反映受助者的言语或行为、他或他们表达或暗示的非语言感受。

29.影响性技巧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这组技巧包括建议、教育、自我坦白、演绎、对质等。

30.提供资料提供资料”是将一些受助者或社会人士需要得知的资料传达给他们。

这些资料可包括一些关于政府政策、社会服务、社区资源、机构服务、活动内容、游戏玩法、工作者的资历、接触服务对象之目的等。

31.自我流露工作者有选择地将亲身体会、处事方法和态度、对人对事的感受向受助者坦白,使受助者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32.建议是工作者在对受助者的情况和问题有所了解的前提下,经过评估,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受助者提出的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33.教育是工作者基于本身的专业特长,把受助者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他们。

例如,教导家长有关他们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向年轻人传授与人交往的技巧

34.对质是工作者直接指出受助者言谈、行为和感受上的不一致和矛盾之处,或者向受助者提出挑战,要他去面对与现实不符的想法,改变缺乏建设性的、自相矛盾、自我打击的行为

35.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解案主情况与促使案主的转变,个案工作者常常前往案主的家庭等拜访有关人员,这是种专业性的访问。

36有效访视的注意事项

明确访视的目的

做好访视的准备

选择访视的时间

访视的服装

访视者的态度

37.记录指在工作者与案主的整个接触过程中,把案主情况及其处理过程记录下来。

包括一般的基本资料、案主问题等。

38.记录方式:

文字记录、录音记录和录像记录

39.记录的主要种类

A管理式记录:

个案卡+……

B临床式记录:

过程式记录和摘要式记录

a过程式记录—一般按时间顺序记录下会谈中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过程。

b摘要式记录—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根据某种格式把材料放入其中。

40.评估的含义:

工作者对个案工作目标和计划的设计,互动中工作者与案主的表,案主的问题情境及个人功能,相关的个人及社会资源,计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率进行的评定。

42.评估的目的:

决定工作方向犯规调整办法激发工作者热情对相关方面交代促进专业发展

43.评估的类型:

A从评估者的角度来看,评估可分为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和小组评估。

B从评估的性质来看,可分为目标达成评估和因果关系评估

C从评估的程序来看,可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44.过程评估过程评估关注的两个方面————评估案主的行为和帮助的过程

45.评估的原则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质性方法与量性方法相结合

46.个案工作的过程是指针对个案问题所采取的问题解决过程,是由一连串连续的服务过程所组成。

这个过程,始于因为当事人面对个人问题或困扰,终于服务目标的达成或者中断专业关系。

47个案工作过程/程序接案与建立关系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服务计划的实施

结案和评估

问答题及论述题

48.案主的来源A申请者,即个人、家庭或某个组织在发现存在问题,而问题不是他们自己所能解决的情况下,自发地寻求社工的帮助。

B被转介者,即由有关的机构、社区组织转介过来的案主。

C外展的对象,及社工通过外展工作和那些本身尚没有申请服务,但确实有服务需求的人接触,如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无家可归的人等。

49.在接案前的准备工作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面谈前的心理准备面谈的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50.面谈的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

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案主的需要,征询对方的意见

环境布置考虑私密性、安全感和舒适感

工作员要穿着大方得体,遵守时间

51.拟定初次面谈的纲要

(1)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等

(2)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双方的角色和义务。

(3)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等。

(4)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对机构和社工协助的期望。

(5)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协助。

52.接案的工作内容

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

澄清求助者的期望

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53.面谈的基本程序

(1).自我介绍

(2).明确初次面谈的目的和角色

(3.)介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

(4.)引导案主谈求助的期望

(5.)探讨问题或需要的来龙去脉

(6.)面谈小结

54.收集资料

A个人资料

基本资料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量表、会谈观察)

价值观

能力

B环境资料

家庭环境

延伸的环境系统(同辈环境、社区环境和工作环境等)

交互作用

55.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直接收集资料间接收集资料

56..

(1)询问的类型

①直接询问:

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

②间接询问:

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

(2)询问的方式

①会谈:

会谈可以是个人会谈,也可以小组进行。

要使会谈有成效,工作者需要掌握会谈的技巧,如提问、话题衔接、澄清、反映感受、释意和总结等。

②角色扮演:

以角色扮演方式收集资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③问卷:

问卷是非常有用的收集资料的工具,特别是在社区工作中,利用问卷可以收集社区需要、问题和居民意愿的资料。

57.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1).询问。

(2).咨询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它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它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

(3).观察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

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

(4).家访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

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