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1183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文档格式.docx

(3)评价:

①地位,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议政王大臣会议:

由满洲贵族组成,是清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国机要由其定夺,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南书房的设置

强化君主专制,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2)职权:

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皇权得到加强。

3.军机处的设置

(1)设置: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

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

简、便、传、速、密。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想一想

1.你能图示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吗?

提示:

2.你知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吗?

(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

(2)程度空前强化。

(3)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1)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三公九卿制(秦朝)→内外朝制度(汉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探究一 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史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新唐史》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史料三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了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史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问题:

(1)依据史料一、四概括宰相制度的特点。

(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明朝的内阁有何特点。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表明唐朝之前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史料二中“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史料三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表明明代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不具备宰相的权力和地位。

(3)史料四表明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探究一答案]

(1)宰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阁臣只备顾问,不具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一旦威胁皇权,就会招来灾祸;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史论总结]

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项目宰相制内阁制

地位“百官之首”,地位巩固仅是顾问侍从

权力来源制度赋予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职权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主,无决策权,无属官

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性质国家法定中央机构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作用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对皇权无约束力

 探究二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史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注意题眼“变化”,政治结构:

秦汉是三公九卿制,隋唐宋是三省六部制,即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

选官制度:

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

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外交上闭关锁国,这反映了封建制度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探究二答案]

变化:

政治结构: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表现: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经济:

重农抑商;

外交:

闭关锁国。

结论:

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经济上: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关系上: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

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

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与文化的进步。

(4)对外交往上:

实行闭关锁国,制约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1.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汉武帝神化皇权;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汉代的中外朝制度与刺史制度;

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清代设军机处。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秦代官吏的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

(5)加强监察机制(秦代的御史大夫;

汉代的刺史;

明清时期的“科道”等。

[针对训练]

1.(2018·

贵州黔东南州联考)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予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D )

A.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B.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D.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

[解析] 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是明代君主的做法,不是目的,目的是为君主服务,故A项错误;

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与监察无关,故B项错误;

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监察无关,故C项错误;

明代君主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是为君主服务,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2.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

项目内阁军机处

点朝代明朝清朝

设置

原因皇帝政务负担沉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

处理西北军务

权限明太祖时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明成祖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明宣宗时拥有了票拟权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皇帝的最高幕僚、内侍机构人员简单(简);

行事快捷(速);

外界干涉少(密)

共同点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2018·

河南八市测评)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C )

一、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二、内阁与南书房三、内阁与军机处

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

[解析] 材料中目录都有内阁存在,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机构都是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是清朝中央制度的演变,故C项正确;

军机处的设立是雍正时期,故D项错误。

北京卷·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D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项。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项。

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项。

2.(2017·

全国卷Ⅱ·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解析] 材料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才有对于宦官在读书学习方面看法的改变,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而出现的,排除B项;

材料不能反映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宦官参与议政,并非掌握决策权力,排除D项。

3.(2017·

天津高考·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D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从材料“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可知材料不是在强调君主专制的弊端,故A项错误;

材料内容虽提到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但没有强调君主专制制度仍然影响深远,“根深蒂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

从材料“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可知材料并非无法解释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而是没有把论述君主制存在的原因作为主旨,故C项错误;

综观材料可知论述的是,君主专制能在中国长久存在是有一定的社会环境,是适应特定社会需要的,对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完全是消极影响,故D项正确。

4.(2016·

全国卷Ⅰ·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B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项。

【备考方略】

1.注意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表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联系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通过纵向综合归纳君主专制强化的一般规律。

3.联系必修二、三,通过横向综合,考查明清时期中国衰落的原因。

江西百所名校诊断)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

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

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 C )

A.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

B.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

C.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

D.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解析] 材料并没有说明四大辅官的数量,无法判断明四大辅官的设立使明初官僚机构膨胀,故A项错误;

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没有实际权力,无法弥补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故B项错误;

据材料“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但可以为以后中枢机构官员的设置提供借鉴,故C项正确;

四大辅官的设立是要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实际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更起不到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作用,故D项错误。

山东、安徽名校联考)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

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 )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解析] 根据“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可知徐中约强调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故A项正确;

材料着重强调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赞扬康乾盛世,故B项错误;

材料从制度层面分析统治危机,未突出皇帝个人因素,故C项错误;

徐中约着重强调专制统治的危机,未体现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故D项错误。

3.(2018·

河北保定摸底)有学者指出: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置( C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杜绝了权臣擅权的出现

C.制约了皇帝权力D.改变了君强臣弱的局面

[解析] 材料“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表明君主专制受到大臣的限制,故A项错误,C项正确;

材料“君臣联合行政”,并不意味着权臣可以擅权,故B项错误;

材料中“君臣联合行政”只是限制君权,但没有改变君强臣弱的局面,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