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112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

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导入新课

雷雨相关背景图片,

图片

文字

感知

开发

3分钟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2、检测、复习生字、词语

“识字火车”

图像+文本

识记

应用

开发

7分钟

创设情境,

掌握字词

3、初读课文

看一看

课件+文本+动画

感知

开发

3分钟

直观感受,

加深理解

4、理解课文内容

欣赏雷雨三个不同的景象

课件

分析

开发

5分钟

激发兴趣,

理解课文

5、总结、拓展

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彩虹图片

综合

开发

2分钟

辅助教学情境创设

资源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课件

(样式:

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雷雨相关背景图片:

一张雷雨相关背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雷雨的神奇。

2、“识字火车”:

“识字火车”认读词语句子,逐一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词语句子都是课文中的。

3、看一看:

下载一段以动画形式的视频,时长大约2分钟,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场景为主要内容的动画文本。

4、欣赏雷雨:

下载一段视频,欣赏雷雨三个不同的景象。

5、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展示一幅彩虹图,欣赏大自然之美。

说明:

1) 水平: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

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

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  来源:

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

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

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

它起什么作用?

《雷雨》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附教学设计方案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

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

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

会写“垂”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的。

 

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策略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

教学PPT、图片、绳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魔术嘴巴”。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着各种本领,相信平时仔细观察的你们一定能学各种动物叫。

(老师讲出多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们自愿叫,学生们兴趣非常浓。

2、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

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

有什么特点?

(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

(板书:

18雷雨)

3、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

二、初读课文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出示从雷雨前、雷雨中到雷雨后这样变化的录像。

2、(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

(有的说:

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

有的说:

这场场雨下得可大呢!

有的说:

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3、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

是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同学们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板书:

1—34—67—8)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好生字,而且边读边想象雷雨变化的情景。

三、学习会认字、词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

(自读──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2、记字形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

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

(压:

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

垂:

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

乱:

舌头在嘴巴里乱摇。

虹:

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

四、感悟课文

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

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乌云、大风、闪电)

(2)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

(有的说:

无数的乌云,有的说:

很厚的乌云,有的说:

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

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

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

(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

(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对比句子:

a、叶子不动,蝉不叫。

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

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

(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4)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

是怎样来的?

(出示大风录音)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

(乱摆)什么是乱摆?

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

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

(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

)(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

练习说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

(5)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

你为什么要逃呢?

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

(风实在太大了)

小实验,亲身体验“垂”。

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表示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如何垂下就逃走的匆忙。

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蜘蛛的害怕)

(6)播放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的录像,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词语: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__

小结:

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思考:

这场雨下得怎样?

(板书:

大、急)从哪里看出来?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

(“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

(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练习说话:

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

(渐渐)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

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

(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

)为什么?

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

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

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

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

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

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

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

(学生齐读)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

(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

)(板书:

仔细观察)五、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

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

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六.课后作业:

留心观察这一周的天气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1—3)乌云、大风、闪电

雷雨中(4—6)大、急

雷雨后(7—8)彩虹出来美

仔细观察

 

教学流程图

完成

 

七、总结与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

“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

”要想学生有文中所描绘的那种感知体验,我们必须要创设一定意境和氛围,才能让学生有如同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这节课里,我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做到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后再理解其含义,让学生如同跟作者所看到的景色一样: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雷雨前满天乌云,一场大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