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0947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版第6单元第34课第七八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地形:

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4、草原文化生活:

衣:

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与抵御风寒—草原;

食:

奶茶、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饲养牛羊—草原;

住:

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

勒勒车、马、骆驼—便于游牧生活—草原;

民俗:

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擅长骑射、体格健壮—草原;

5、澳大利亚大草原与内蒙古大草原的比较:

位置

草场类型

地形

品种

牧场特色

居住

方式

机械化

程度

澳大利亚大草原

南半球

热带草原

平原

优良

定居

内蒙古

草原

北半球

温带草原

高原

普通

人工

游牧

第三课时: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位于中国西北、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古就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乌鲁木齐深居内陆,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

春秋多大风,冬季有逆温层出现;

3、乌鲁木齐是亚洲大陆的中心点,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4、乌鲁木齐为什么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答:

A、乌鲁木齐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是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地处边疆邻国众多;

毗邻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是中国扩大向西开放、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3)、从世界全球战略角度看乌鲁木齐是中国连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

B、发达的交通网络:

1)、新亚欧大陆桥;

2)、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

C、政策优势:

西部大开发。

所以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5、如何维护新疆地区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大局?

答:

1)、明确新疆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努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改善民族地区民生。

3)、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课:

青藏地区

海拔最高的牧区

位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海拔高,高原且多山。

气温低,降水少,光照强,温差大。

4、青藏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

(气温、降水、耕地类型、牧草品质)

1)青藏地区气候最主要的特点是寒和旱,适合牧草生长;

2)青藏地区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3)青藏地区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5、在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

请举例说明。

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牧区

人地和谐

是什么

为什么(结合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

畜种

藏山羊、牦牛、藏绵羊

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藏袍

自然环境:

高原昼夜温差大;

牧业生产:

适于在马背上活动

糌粑、酥油茶、风干肉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能产生很高的热量,能御寒,很适合高寒地区。

自给自足。

帐篷

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

可满足游牧生活需要,方便迁移。

骑马、骑牦牛

草原 

辽阔,高山峡谷、大江大河阻隔,

自给自足、靠天养畜的牧业方式致使经济一直落后。

6、青藏铁路:

(西宁——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作用: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能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

高原圣城—拉萨

1、地理位置特点: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2、地形:

以高原为主

3、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全年寒冷,很多地方终年被冰雪覆盖.

4、结合拉萨的地形特点和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相对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拉萨位于河谷当中,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拉萨日照时间3000多小时,素有”日光之城”之称。

5、宗教圣地

1)拉萨是一座因宗教而兴起的城市,是名符其实的圣城。

2)佛教传入西藏演化为藏传佛教,并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

4)大昭寺始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5)雪顿节是西藏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

1、什么是社会调查?

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2、社会调查的步骤

1)确定主题;

2)拟定提纲;

3)实施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

4)分析归纳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3、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调查家乡?

向哪些人调查呢?

可以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访问、问卷调查、野外考察、到图书馆查阅文字资料、上网查阅、到有关部门调查、绘制有关图表等等

可向农民、工人等各行业的人,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等一切与你调查主题有关的人、单位、组织、部门展开调查。

4、调查问卷的设计格式:

(1)标题。

(2)问卷说明即前言(问候语、调查宗旨、问题回答要求等)。

(3)主体(调查问卷的主体和核心,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4)结语(致谢词)。

5、对收集来的材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对收集来的材料要归纳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产生成果。

6、成果可以以哪些形式体现出来呢?

产生的成果可以是记叙文、调查报告、或一篇饱含信息的地图。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

规则之“源”

1、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规则,规则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

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3、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

4、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都具有强制性、公正性、公平;

2)、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如交警、裁判或法官。

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

5、其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出现都和规则有密切关系:

1)、有些问题源于违规、违法,或者没有依法严格管理。

-------有规不遵

2)、有些问题源于规则本身不合理或者已经过时。

-------规则老化

3)、有些是新问题,目前还没有新规则。

--------无规可循

6、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1)、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

2)、可以使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3)、有利于维护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4)、也是公民关心社会的体现。

7、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

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则。

8、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

规则之“变”

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

《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太空交通规则等,制定一些新规则变得十分必要,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

《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从“跳石”到“人行横道线”、从“禁放”到“限放”烟花爆竹规定、乒乓球运动规则的一些变化、2013交通规则新变化

4、通过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等学习,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许多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而不断制定出来的。

——规则因生活而变

5、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

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

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亲朋好友聚会(日常交往)、外出旅游;

各种经济(商贸)、政治、文化(教育)活动。

3、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商贸活动、人类迁徙、(学校)教育。

1)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类迁徙:

每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影响。

例如: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

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1)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2)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5、P83书本: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

有些受教育得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却在现实中无法直接运用!

不能从狭隘的功利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文化知识价值和意义!

想法二:

传承先人留下的灿烂文化,促进时代的进步!

无论是间接获得还是直接获得,二者要兼顾!

想法三:

书本知识只有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6、文化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

7、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阶段。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

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工具,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王选教授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中国的印刷业彻底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用“光与电”

续写辉煌。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4、各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1)报刊:

优点:

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分析事情深入,廉价方便。

不足:

形象表达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

2)广播:

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使用费用低,听众层次广泛,通俗易懂。

有声无形,缺乏形象感,转瞬即释。

3)电视:

视听兼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感染力强,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

观看节目受时间限制,不易记忆,查阅困难。

4)互联网:

资源共享,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阅读不便,使不良信息有了便利途径。

5、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

优势:

1)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从中能获取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

2)互联网独特的优势:

虚拟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平台。

3)手机和互联网结合成移动互联网。

特点:

1)兼收并蓄;

2)虚拟化;

3)移动性。

6、互联网能否取代其他传媒?

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优点,各种传媒各有自己的受众,不会相互取代,它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7、为什么说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世界人民的认知得以同步;

它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

生活的故事

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

正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才使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想法,它们因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并深深烙上时代的印记。

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3、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这两幅图反映了两位老太太在花钱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不同。

4、过去的消费观:

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有多少钱就

买多少东西”。

现在的消费时尚:

追求时尚超前消费;

适时地进行“更新换代”;

利用贷款提前享受生活;

“寅吃卯粮”

5、书本P78晚年的感慨,说一说:

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方式或行为的?

①无论是哪种消费方式,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但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②消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尤其是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适应。

正确的消费方式应该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我们在消费中应注意什么?

不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过于注意追逐潮流和时尚。

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7、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

举例:

由于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把小轿车当成身份的象征,转向把乘坐公交车当作是在“低碳”的理念。

生活的代际差异

1、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代际差异优势汇导致代际隔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2、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等。

3、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

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

4、什么是历史?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5、为什么学历史?

1)、学习历史能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思考更深刻。

2)、学习历史能加深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3)、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6、从历史中获得什么?

历史给我们经验;

历史给我们教训。

学习历史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与理解。

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历史可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学习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增加经验,从历史中获得教益。

综合探究七:

探究区域的变化

1、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我们可以通过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来感受区域的历史变化的

2、要探寻某个区域的变化时,需要哪些步骤?

1)、从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2)、分类、整理、分析资料;

3)、书写历史。

3、要了解区域变化我们必须借助资料,其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

亲自实践、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资料;

第二手资料:

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

4、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原始先民的家园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

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3、中国境内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有: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4、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1)外貌特征:

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2)使用工具:

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3)用火情况: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4)生活特点: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大约一万年前,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3)、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工艺上的不同。

将打制石器放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制成平整光滑刃部锋利的石器。

可以多次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4、九千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约旦河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标志人类实现了定居。

定居与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和陶器的出现密切相关,反之又促进其发展。

5、问题: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

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

小麦

(猪)

彩陶

小口尖底瓶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6、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使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7、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旧:

采集狩猎为生;

使用打制石器;

新:

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农业)和饲养的家畜(畜牧业)为生;

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出现了定居.

早期文明区域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和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北温带,均发源于大河流域。

2、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

时间

大河流域

文明标志或制度

古代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

尼罗河

流域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空中花园

古代印度文明

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

恒河流域

泰姬陵

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文明

公元前2070年

黄河长江流域

长城

分封制

3、古代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苏美尔人是最早的居民。

苏美尔人最初发明的是图画文字后来演变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把两河流域带进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古巴比伦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希伯来人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城市:

乌尔城,距今3500年;

乌鲁克城。

4、尼罗河流域: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为什么?

因为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首先,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

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

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取得了其他方面的成就。

尼罗河也是古埃及以及现在的重要水路通道。

2)大约在6000年前,埃及就有了象形文字。

距今5500年前后,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小国;

距今5000年前后,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5、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1)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2)亚洲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3)距今4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摩亨佐·

达罗城,富人住的房屋和简陋的小屋,这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分化现象。

6、黄河与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建立夏朝。

7、说说为什么大河流域容易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1、克里特文明(距今4000年前后):

1)自然环境:

克里特岛东部平原适于农耕,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还生产鱼和橄榄油2)地理位置:

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2、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3、中美洲文明:

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年;

玛雅文明,距今1100年。

4、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但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总有共同现象,那就是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都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明探源

中华文明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