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5份合集北京市名校学年语文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语文5份合集北京市名校学年语文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5份合集北京市名校学年语文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王维)
(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收束全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________
看起来好像是农历月初,穿出云层形状如钩的月亮。
________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四、诗歌鉴赏
8.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2)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
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
“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
苏秦列传》,有删改)
(注)①说:
劝说,说服。
②少:
轻视,贬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衡于虑(________)
(2)出游数岁(________)
(3)期年,以出揣摩(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10.课外类文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
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
寺庙名③汤池:
温泉④悬水:
瀑布⑤折:
弯转⑥縋(zhuì
)石:
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
顺来路回去⑧山烧:
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
越过⑩击汰:
击水,汰:
水波。
⑾掬:
用双手捧取。
珠璧:
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
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食余甘煮菜
(2)顾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B.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D.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故都的秋(节选)
郁达夫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阴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知天下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
“可不是么?
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选自《郁达夫文集》)
1)画线句子所写的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有什么用意?
3)作者主要抓住了故都的秋的哪一些景物来展开抒写的?
由此渲染出一种什么样的特色?
4)“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表达作用?
5)作者在文中时不时提到南国的秋天,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2.阅读《苏州园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计10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
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分)
2)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应怎样理解?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艺术”与“技术”能
否调换,为什么?
(3分)
4)选文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你能从中举出一例来说明吗?
(3
分)
七、语言表达
13.下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
写在括号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
(2)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3)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4)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
(5)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6)在那里,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
(7)赵州桥上的石栏石雕刻得古朴美观。
(8)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
八、作文
14.按要求作文。
以“我们的________(学校、村庄、小区、街道……)”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
(1)山山唯落晖
(2)日暮乡关何处是(3)几处早莺争暖树(4)山随平野尽(5)清荣峻茂(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7)长河落日圆(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巧妙绝伦初月出云惟妙惟肖
8.1)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壮阔的宏伟画面:
在浩瀚无边的沙漠荒野中,一股浓烟孤然升起。
在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
一轮落日徐然下降。
画面雄浑而壮美。
2)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9.1)
(1)同“横”,梗塞、不顺
(2)游历(3)一年
2)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
(1)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4)示例:
能。
【乙】文写了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情,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10.1).
(1)吃
(2)回头看
2).ABCD
3).(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4).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意思相近即可。
11.1)通过列举作者在南方总是想起的北国秋天五个方面的景色,由此表达出对故都秋景的无限怀念之情。
2)由作者能够看到的景色和听到的声音来告诉大家,这里的秋景美丽,在这里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浓重的气息。
3)作者主要抓住了如北京的秋槐、秋蝉、秋雨以及果树等方面的景物展开抒写;
由此渲染北京秋天的“清”、“静”、“悲凉”、“成熟”的特色,可见作者的记忆之深。
4)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这里的秋蝉之多,在故都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所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5)时不时地提到南国的秋天,这主要是为了与故都的秋进行对比,进而突出北国的秋的与众不同,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表达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情怀。
12.1)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艺术美。
2)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3)不能,因为一调换,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大多”引用活水,表明也有极少数不引用活水,这样说符合实际,表达准确。
点拨:
也可列举“往往”
13.
(1)宾语
(2)主语(3)状语(4)定语(5)状语(6)谓语(7)补语(8)补语
14.我的学校
绿草茵茵,绿树苍天,花红叶绿,这就是我的学校,一个充满绿意的天地。
我们在这绚丽的世界里学习、生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漫步在校园的路上,茂盛的梧桐遮住了堪蓝的天空,阳光丝丝娄娄的穿过绿叶,星星点点的落在地上,当风儿轻轻地拂过时,那星星点点的阳光在地上蹦来跳去,多像深夜闪硕的群星。
在梧桐的脚下刚被雨水冲洗过的叶子显得更精神了。
个个伸直它们修长的腰,好似要争先恐后地要我欣赏它们的雨后风姿。
看,那片宽大的叶子上有一滴雨水,在无际的叶海中来回打转转。
咦,花潭中央好久有了一对含苞欲放的玫瑰?
仰首眺望,花都开好了,为了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你们顶风熬雨颠簸在前方·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
”课堂上已传来了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风吹过树的声音,唱响了一曲动听的歌谣。
随着铃声的响起,校园里也变得热闹起来,笑声、谈话声、喊叫声一时齐发,使宁静的校园变得热火朝天,在紧张的学习后,尽情享受这快乐的十分钟吧。
西阳下的学校显得格外醉人,它正在展现它那不为人知而充满神秘的那一面。
余辉下的学校变得金灿灿的,夕阳把最后的一刻留在房顶的一角,教室的一面,操场的旁边。
我欣赏着这一面,新的发现会赶走一切烦恼,它,有着无穷的魔力。
有着月亮的晚上,群星闪烁,寂静的学校入睡了,只有蛐蛐在草丛中歌唱,迎接太阳的升起。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空乏:
资财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同“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错误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舱门 轨迹 参数 迎风召展
B.映衬 备受 沸腾 白手起家
C.绽放 风彩 凌波 一丝不苟
D.揪紧 浩瀚 观查员 轻巧灵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B.《黄鹤楼》由崔颢创作,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C.《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达了作者痛苦的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
D.《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__________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2)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__________似的。
(3)有几个和我__________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4)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__________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省吃俭用避免熟悉掌握
B.节衣缩食回避熟悉掌握
C.节衣缩食避免熟识支配
D.省吃俭用回避熟识支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B.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6.(9分)请有感情地背诵《使至塞上》,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溺死(ruò
)(______)不辍(zhuì
)(______)劳碌(lǜ)(______)
细农(dià
n)(______)私熟(shú
)(______)任劳任愿(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下列各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水光山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换成“处处”“家家”好不好?
为什么?
9.与朱元思书(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
从流飘荡()猛浪若奔()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曰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山“奇”水“异”
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10.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回答问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把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但愿/人长久D.相与/步于中庭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文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乙)文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两文都写月,(甲)文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
(乙)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文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
(乙)文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1)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11.课内现代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面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上文对父亲刻画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描写方法。
2)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