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0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
《9030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30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
这样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减少货币供给。
()
2、增加的收入用于购买消费物存货,乘数也会增大。
3、货币的预防需求(谨慎动机)一般同货币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它与收入大体上成反比关系。
4、政府投资的资金缺口可采用举债的办法来弥补,不宜采取增税的办法弥补,即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5、经济发展的含义是:
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经济不发展状况逐渐转变和消失。
因此,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就是经济发展。
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量增长率与名义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反向的变动关系。
()
7、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
一是农业部门;
一是城市工业部门。
8、名义收入货币理论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不变,货币数量增加会导致手持货币量减少。
9、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是其赚取外汇的主要源泉。
10、西德新自由主义对中央管理经济持肯定态度。
11、当人们收入提高时,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数量会减少。
12、弗里德曼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之一,是认为滞胀乃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
13、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是固定的。
14、凯恩斯认为,存在闲置资源时,货币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消除非自愿失业,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
15、凯恩斯认为,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有效需求,以及相应的就业量,但是这一就业量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量,通常小于充分就业量。
16、如果已不存在闲置资源,增加投资会使乘数增大。
17、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我们可以得出:
在财富分配不合理的基础上,富人的节约可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
18、货币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消除非自愿失业,且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而与是否存在闲置资源无关。
19、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定的起征点与累进的税率,所以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
三、名词解释
1、非自愿失业:
2、总供给价格:
3、法定准备率:
4、公开市场业务:
5、有效需求:
6、补偿性财政政策
7、补偿性货币政策:
8、滞胀:
9、内在稳定器:
10、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11、浮动汇率制度:
12、自然失业率:
13、持久收入:
14、货币需求;
15、自由市场经济:
16、中央管理经济:
17、经济理念典型:
18、社会市场经济:
四、简答题
1、灵活偏好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什么叫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为何会呈递减趋势?
3、乘数的含义是什么?
乘数效应的约束条件有哪些?
4、凯恩斯主要有哪些政策主张?
5、增加财政支出的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6、加速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具体含义是什么?
7、简答:
长期消费函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8、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了哪些宏观经济目标?
9、什么叫货币数量论?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现代货币数量论有哪些研究结论?
12、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3、货币数量、名义收入与产量、物价之间的变化关系是什么?
14、什么叫显著特征抽象法?
西德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干预有何看法?
15、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措施是什么?
16、西德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7、西德新自由主义为什么反对中央管理经济?
18、西德新自由主义为什么反对自由放任?
19、什么叫经济发展?
20、何谓二元经济结构?
21、调节农村人口流动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22、经济不发展有哪些表现?
23、进口替代的利弊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24、主张实行平衡增长有哪些理由?
25、发展中国家实行出口替代的重要意义和困难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2、什么叫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成因有哪两类看法
3、请简述弗里德曼对固定汇率制度存在弊端的分析。
4、为什么实行凯恩斯主义必然导致滞胀?
5、请简述劳资共同决策制度。
6、简述贫困恶性循环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联系效应对于实行不平衡增长的作用?
(9030)《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复习思考题答案
1、预期利润率或资本边际效率;
现有货币量;
灵活偏好
2、单一规则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中央管理经济,自由市场经济
5、正比;
反比
6、大推进
7、边际劳动生产物价值
8、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灵活偏好规律
9、现代货币数量
10、货币供给
11、显著特征抽象
12、资本稀缺
13、货币供给
14、递减
15、增大
16、上涨;
提高;
等于
17、投资等于储蓄或I=S
18、浮动汇率制度
19、经济人道主义
20、有效需求
21、均衡
22、调整法定准备率;
调整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当工人所消费商品价格相对货币工资发生轻微上涨,现行货币工资下的劳动总需求量和劳动总供给量都增大,就意味着有非自愿失业存在。
2、是企业愿意雇佣一定量工人所必需的价格,包括生产成本与预期的利润。
3、法定准备金是中央银行以立法形式对存款机构规定的、有关对交易性存款和其它一些类型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必须交纳的准备金数量。
法定准备率指金融当局规定的商业银行提留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4、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5、总供给价格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且企业家们的预期利润达到最大时的总需求。
6、萧条时期,财政增支减收,以刺激总需求;
繁荣时期减支增收,以抑制总需求。
在两个时期内求得财政收支的相互补偿。
7、萧条时期,央行放宽信用,促使市场利率降低,以刺激投资;
繁荣时期,央行紧缩信用,促使市场利率提高,以抑制投资。
在两个时期内求得货币供给的相互补偿。
8、“停滞膨胀”的简称。
指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
9、也称“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来实现。
10、指让某种给定含义(即规定了含金量)的货币总额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率。
货币供给增长率可根据劳动力增长率和年均产量增长率来确定。
11、即雅买加体系,于1974年建立,指外汇汇率由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
12、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所形成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是与零通货膨胀率或稳定的通货膨胀相适应的失业率。
13、指长久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与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是相关的,是过去收入和现在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14、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期望持有的货币数量。
15、又称交换经济,指整个社会经济是由两个或多个个别经济组合起来的经济,其中每个个别经济都在市场价格机制调节下提出和执行自己的经济计划。
16、指整个社会的日常经济生活都用一个中央的计划来控制的经济。
17、指用显著特征抽象法,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经济形态中抽象出某些共同的、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造的一般理论经济形态。
18、是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以社会补充和社会保障为特征的经济制度。
是一种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经济人道主义。
在这一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社会伙伴关系。
1、灵活偏好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①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持有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以购买商品劳务的要求,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等。
②谨慎动机。
保持货币的谨慎动机是为了应付不可预料的紧急需要,如个人碰到特别有利的购买机会,企业遇到意想不到的有利进货机会以,等等。
③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持有货币的人发现现在的利率已极低,预期利率要回涨或不确定,如果现在用货币买进附有固定利息率的债券,将来市场利息率回涨时,就会因债券跌价而赔本,因此不如现在保存货币比较有利。
这就是以货来满足投机的动机的意思。
2、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当某种资本资产增加一个单位时,预期由此而取得的收益超过成本的比率。
即厂商新增一笔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其大小等于一个贴现率,按照这一贴现率将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该现值恰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之所以会呈递减趋势,主要是因为:
①投资增加的两个方面作用。
一方面对资本资产的需求增加,导致其供给价格提高;
另一方面产出增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资本边际效率降低。
②资本家的主观心理因素作用。
乐观情绪脆弱,对预期投资前途缺乏信心。
3、乘数:
当投资量变化后,国民收入改变量比投资改变量的倍数。
K=⊿Y/⊿I=1/(1-⊿C/⊿Y)
乘数效应的约束条件有:
①如果投资物生产部门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乘数会缩小;
②如果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消费物存货,乘数也将缩小;
③如果社会上已不存在闲置资源(资金、原材料、机器设备、劳动力),这时,增加投资不会带来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只会出现货币国民收入的增加,即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
可见投资的乘数作用要以社会上存在的闲置资源为前提。
④如果增加的收入用来买外国货,乘数也会缩小,因为乘数转移到期国外去了。
相反,如有外国人购买本国货,国内乘数会相应扩大。
4、主要有:
①刺激消费;
②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以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
③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以营造市场。
④主张政府实行对外扩张的干预政策。
同时凯恩斯认识到顺差不可能无限扩大,实际上会受到国内成本增加的限制和国际市场利率的限制。
5、①增加政府购买;
②增加公共工程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不足。
政论不宜投资于生产行业,以免与私人发生竟争;
也不宜投资于社会福利事业,以免引起收入分配问题,因此只能投资于公共工程。
③增加转移支付,提高失业者、低收入者的购买力。
6、加速原理是研究收入变动对引致投资变动的影响的理论。
其含义包括:
第一,投资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第二,投资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变动率;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按一定比率连续增长;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即产量增长,投资加速增长。
产量增长速度放慢,投资加速缩减。
7、长期消费函数从相对收入和示范效应的角度论证了消费对收入的比例长期保持不变。
相对收入是指人们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个人消费不仅依赖于绝对收入也依赖于相对收入。
消费者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消费行为会相互影响,高收入者的消费行为会对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行为产生消费示范效应。
中、低收入者相应会产生消费仿效效应。
当国民收入增加,各收入组在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不变,示范效应和仿效效应会使消费与收入同比例增加,因此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不会发生递减。
8、主要宏观经济目标:
①充分就业;
②物价稳定;
③经济增长;
④国际收支平衡。
9、货币数量论:
分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
其基本论点是:
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价值由货币数量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现代货币数量论通过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所具有的稳定性,论证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进而提出稳定经济必须稳定货币供给的主张。
10、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主要内容有: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与美元挂钩;
美元即期汇率的波幅不得超过1%。
11、①货币需求是稳定的,经济不稳定是由货币供给不稳定造成,货币供给不稳定是由货币行政当局盲目操纵货币供给造成。
②要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给增长率,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12、①政府开支迅速增长。
政府推行充分就业政策是导致政府开支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政府不能靠增加税收或借款来取得增加开支的资金,否则会导致私人消费和投资减少,只能靠向中央银行透支,结果导致货币发行过多。
②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
其一是服从充分就业的目标,使货币政策具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其二是把它无力控制的利率作为中间目标,导致货币供给轮番增长。
13、货币量增长率与名义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同向的变动关系。
货币量增长率变化6-9个月后,名义收入才发生变化。
有闲置资源的情况下,名义收入的变化是由产量变化引起。
货币量增长率继续变化,再经过6-9个月,名义收入的变化就将由物价变化引起。
这表明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带来实际收入的变动,长期的货币数量变动只会影响物价。
即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是中性的。
14、显著特征抽象法指从经验中抽象出理论原理,并运用这一理论去认识具体经验的一种研究方法。
西德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干预的看法主要有:
国家适当调节不是去干预私人企业家的经营,而是指导、帮助私人企业家经营,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
罗勃凯把国家干预比喻为足球裁判员,裁判员的任务不是亲自踢球,也不是对足球运动员指手划脚,教他们踢球,而是不偏不倚地保证全部比赛规则得到遵守。
15、人民资本主义是一种推进工人阶级向中产阶级转化的财产分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在推行“人民资本主义”方面,艾哈德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多次以优惠价格向低收入者出售国有大企业的股票,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不得转让。
以后又以立法形式鼓励工人购买所在企业的股票。
通过这种办法使工人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同资本收益联系起来,使劳资之间形成共同利益,结成所谓“社会伙伴”,以避免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
②推进工人阶级向中产阶级转化,措施采取了奖励储蓄,以促进工人财产的形成;
罗勃凯还建议不给工人修建公寓式宿舍,而是使他们有一块土地用来建筑私人住宅。
这样,使工人在私人财产的基础上形成小私有者意识,淡化阶级意识。
人民资本主义能够保证“公平分配”和“社会安全”
16、①社会保险,包括老年保险、伤残保险、失业保险;
②生活和损失补助,儿童津贴。
生活和损失补助是为了照顾在战时和战后遭受的财产损失,以及因1948年通货改革所招受的损失;
③教育、职工培训、住房等方面的政府资助。
政府对住房的资助主要是国家拨款修建社会福利住房,优先分配给低收入者。
此外,还对住房价格和房租实行国家限制。
17、西德新自由主义认为中央管理经济有以下弊病:
①中央计划机构不可能洞察全局,因而难以合理地配置资源。
无法应付现代经济过程复杂多变的情况。
难以正确地协调无数个体经济单位之间的关系。
②权力过于集中。
使政府和官吏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压迫全体人民,使个人丧失个性与自由。
而经济个体丧失了自由决策权,就不会有经济责任心。
③高度集中的经济权力一旦同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相结合,就容易诱发对外政治经济扩张。
18、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批评:
主张“自由竟争”,反对“自由放任”。
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竟争会导致垄断,垄断又会使自由竟争的秩序受到破坏。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约束和破坏,从而导致市场失调;
另一方面造成集团无政府状态,导致社会经济的动荡和混乱。
由此引起国家干预的强化,最终会导致走向中央管理经济。
19、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经济不发展状况逐渐转变和消失。
20、指国民经济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
一是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低,收入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农业部门;
一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高的城市工业部门。
21、①逐步建立城乡经济平衡。
②发展小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
③消除投入要素价格比率的畸形现象。
④采用适宜的、劳动密集的生产技术。
⑤调节教育和就业的关系。
22、①低下的生活水平;
②低下的劳动生产率;
③沉重的人口压力;
④比较严重的失业和就业不足;
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⑥特殊的对外贸易格局。
发展中国家实行出口替代的重要意义和困难。
23、有利方面:
迅速实现工业化,帮助国内工业成长壮大。
弊端:
①造成外汇不足;
②保护落后;
③导致本币汇率升值;
④联系效应不显著。
24、主张平衡增长的理由有:
个别部门或行业开展投资,不能形成互补性市场,由此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又使得资本形成不充分,资本形成不充分使得发展中国家不能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状态。
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同时协调发展。
25、发展中国家实行出口替代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扩大出口,带动国内经济增长;
②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③扩大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
存在的困难有:
①国际市场竟争力不够强;
②增加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1、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与收入增之比,即ΔC/ΔY,表示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
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得那么快。
也就是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趋势是一个基本心理法则。
凯恩斯基于门格尔(Karl.Menger1840-1921)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随着对同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一消费增量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因而认为消费在收入中的占比具有递减趋势是“一个基本心理法则”,并把这一“心理法则”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对有效需求和就业的影响表现为:
收入增加→消费递减→消费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就业不足。
2、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4个阶段:
扩张或繁荣阶段、收缩或萧条阶段、衰退阶段和复苏阶段。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成因,有内因论和外因论两种看法。
①外因论:
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制度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
主要观点有以下一些。
科学发明和技术改良。
有代表性的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用技术创新的出现和普及对超额利润的影响,说明投资从而经济周期的变化。
太阳黑子论。
以太阳黑子周期性出现对农业收成的影响来说明经济周期。
②内因论:
从经济系统内寻找导致经济周期的自我推动机制。
这种机制使得每次扩张会给衰退创造条件,每一次衰退又会为扩展创造条件。
主要有以下观点。
重置浪潮的反响。
以耐用品形成至重置期间投资的变化来说明经济周期。
心理上的自生周期。
以人们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的交替出现来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学中的政治因素周期。
认为经济周期是政府不明智地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的。
3、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认为,固定汇率主要有以下弊端:
第一,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不利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还会提高通货膨胀率。
在实行固定汇率条件下一国经济所遭受的任何过度需求将多半导致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因而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这将意味着该国创造出来的追加货币会部分地从国内市场消失而冲向世界经济,如果该国缺少足够的国际通货储备来维持其固定汇率时,国际金融界就预期这种货币将在世界市场上发生贬值,于是竟相抛售,结果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妨碍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严重时还会提高世界通货膨胀率。
第二,维持固定汇率,将把美国的通货膨胀传导给他国,加剧世界通货膨胀。
当美元由于发行过多而使其汇率有下降趋势时,其他国家(如西德和日本)为了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特别是美元储备较多的国家),就不得不抛售本国货币,购进美元,这就不得不增加其他国家货币的流通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4、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交替关系,是短期内价格预期暂时落后于通货膨胀的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状况:
因失业率较高,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物价上涨,且物价上涨大于物价预期,因此工人没有要求提高名义工资,使得实际工资降低,厂商增雇工人,失业率降低。
一旦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经济系统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状况: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物价上涨,物价预期随之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要求提高名义工资,名义工资等于原有实际工资,因此厂商解雇工人,失业率被拉回到一个与较快的价格上涨率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水平。
弗里德曼认为日益增大的通货膨胀率和日益增大的失业率有相互增强的趋势。
5、劳资共同决策制度,是西德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指企业内的工人对企业的经营决定的某些部分有参加权。
这种制度从1951年逐步开始适应,到1976年这个制度才基本上比较定型。
这个制度一方面采取“社会立法”的形式,保护工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又将工人置于对企业经营共同负责的地位,使工人无法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
这些社会立法包括:
《煤钢企业共同决策法》,《经营组织法》,《职员代表法》,《工人共同决策法》等。
这些立法只限于工人选出代表,充当监察人参加最高决策会议,而监察人会议的主席多为资方,工人代表的发言,也多数限于工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