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098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 听泉 鄂教版Word格式.docx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

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教师适时板书)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悠”“循”“勃”,指导12个字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较组词。

泻(流泻)岭(山岭)淌(淌过)铜(铜钱)

写(写字)领(衣领)躺(躺下)洞(山洞)

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肇庆(zhà

o)怅惘(wǎng)污垢(gò

u)楹联(yí

ng)

泠泠淙淙(lí

ng)(có

ng) jiǒng(迥)然相异 dǐng(鼎)湖山

泉水gǔgǔ(汩)(汩) 生意à

ng(盎)然  嶙xú

n(峋)

3.下列句子没有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B.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C.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D.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4.按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缺衣少食的酸楚,哪会体会到丰衣足食的幸福!

未经历形单影只的孤独,哪会体会到高朋满座的快乐!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辩识、品位那里的泉声吧!

二、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

(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话。

试读体会!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

过渡:

雨后的鼎湖山蒙蒙胧胧,别有一番诗意!

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呢?

1.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句子。

2.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此处为课件2】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A

a指名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适时板书:

泉声响)

b能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此处为课件3】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我们得寻找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B

a自由读,圈出“不绝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

泉水多)

b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

生读,师在“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句下圈点。

c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

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师:

当我们走在山路上,不断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断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

感情朗读这段话。

【此处为课件4】

愈往前走,树愈密,绿荫愈浓。

湿漉漉……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a学生看插图,听老师读这段话。

b看了图,听了朗读,有什么要说的吗?

((教师适时板书:

泉声美)

c这段话中有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

能用“犹如”来说句话吗?

d想象意境,指导朗读。

(在宁静的傍晚,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特别清新,从寺庙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响曲啊!

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这部交响曲吧!

(齐读)

四、学生自学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当当小导游,简单介绍庆云寺。

五、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作者夜里借宿在庆云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先体会体会。

2.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你知道“万籁俱寂”的意思吗?

指导再读。

(2)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书:

鼎湖山)。

主人不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引读)。

多热情,多好客!

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

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学生接下半句)

(1)齐读。

(2)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又是怎样品位的呢?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

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此时此刻,作者一边聆听着泉声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

4.指导读第三句

(1)出示句式:

【此处为课件5】

啊!

这是声音,多像

一样啊!

生轻声读第三句,准备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作者的心里话。

(2)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4)师引读这段话。

(5)请大家轻声地把第三句再练一练,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6)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

自己先背背。

指名背。

(7)这一句,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鼎湖山四种泉声,其实,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

(教师相机板书:

“……”)你听。

5.学习第四句。

(1)示范读。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2)听出来了吗?

这里的泉声丰富多变。

(3)引读。

(4)学生读,读出这种感觉。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难道只是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吗?

它还有哪些作用呢?

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此处为课件6】

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

(2)学生在下面试着写一写。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

泉声听在耳里,泉水留进心田(教师相机板书:

留进心田),这是多么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1.一条小溪在山jià

n(涧)流tăng()。

2.翻过这座山lǐng(岭)就能看到一座sì

(寺)庙,我们今晚就sù

(宿)在那里。

二、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轻柔:

小溪的声音轻而柔和。

雄浑磅礴:

小溪的声音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2.作者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等发出的声音,让我们对泉水的声音有了形象生动的感受。

3.你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吗?

那像________,是______的声音。

答案略

【板书设计】

泉声响

白天泉水多

泉声美流进心田

鼎湖山听泉轻柔

清脆

黑夜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游记,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是分析课文。

这种教法往往会让学生生厌,作为教师自己教着也觉得没趣。

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

一、自我感受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再加上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升华,这样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

三.这一堂课,我感觉是有欠缺的。

学生没有兴趣,课堂的氛围是沉闷的。

我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吻合。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听泉》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师书写繁写的"

听"

字)

 这是听的繁体字,古人在造字时想提醒我们什么?

2、老师带来几段音乐,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用耳用心去听。

师先后播放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等乐器演奏的乐段,学生猜。

3、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20、听泉。

 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写在鼎湖山听到的泉声。

二、整体感知

   1、大家已预习课文,文中哪些部分是具体描写听泉的呢?

   2、浏览2、4段,想想他们听泉的时间和地点有什么不同?

   3、第一、三、五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三、品读感悟

    师: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写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

让我们一起游览鼎湖山的风光吧!

(播放鼎湖山风光。

  

(一)白天林中赏景听泉(第2自然段):

   1、作者用怎样的妙笔把这种美呈现出来的?

请你们读第2段,用笔圈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

看看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

     生自学后全班交流。

     (投影该段)指名说圈出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泉水的,如果给这些词分类的话,可以怎么分?

   3、(出示分成2类后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清亮 时隐时现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4、第一类词是作者听到的,称之为入耳;

第二类是作者看到的,称之为入目。

入耳、入目)

   5、谁来读一读写声音的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师正音。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泉声悦耳动听、泉水清澈丰盈)

   6、有一个词就是讲好听的,"

悦耳"

好看称为"

悦目"

想起成语"

赏心悦目"

,一起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情读一读。

入耳、入目入心)

   生齐读。

   7、作者用这些词语写出了泉声优美动听,泉水是那么清澈丰盈。

师引读第二段。

     生补词朗读。

   8、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

写的时候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揉合在一起写的。

让我们一起边听泉一边赏景。

     生齐读第2段。

  

(二)夜宿山寺听泉(第四自然段):

    感受泉声:

    1、就这样听着泉水,踏着钟声,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

     师出示配乐范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

     师((教师适时板书:

"

聆听"

):

聆听是怎样的听?

    2、让我们也来用心地、仔细地、静静地听听泉水的声音吧!

     (播放泉声,学生闭眼静听。

     师:

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一定辨识了不少的泉声。

辨识)把你听到的泉声美美地说给同桌听,说说你们都听到些什么?

(同桌互说。

    3、把你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和大家分享分享。

     (全班交流。

     感悟语言:

    4、我们来看看作者听到了哪些泉水的声音?

     课件出示第四段中的3、4句。

师引读前半句,生接读后半句。

读了这句话,可以用什么词或字来形容这些声音?

(美、妙)。

    

(1)、赶快读一读这个句子,去发现发现美感受感受美。

    

(2)、这声音有什么特点。

(轻柔、清脆、厚重回响、气势磅礴)

    (3)、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个别读,配乐和图画朗读,感悟读,齐读。

    (4)、师小结:

如果在晚上只有一种泉声,一种泉水,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单调)可是作者听到的泉声优的是轻柔的,有的是……(学生补充)

     品味写法:

    5、看来同学们都品味出了泉水的美。

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美的,我们还要品味这些文字。

品味"

)读读这四句话,一块读读看。

    全班交流:

作者通过怎样的方法写出泉声?

     (打比方和排比的句式)

   

(1)、这是在打比方。

其他的三种是把什么比成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说。

    

(2)、排比句式有什么特点?

(分男女声读排比句,女生读"

那象"

,男生接后半句。

  (3)、师小结:

比喻和排比在写法上的作用和特点。

      指导感情朗读:

   6、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诗一般的语言,化作汩汩清泉。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还要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老师的有个建议想不想听,这是晚上,周围一点声音都没有,书上有个词语"

万籁俱寂"

,所以在读的时候可以悄悄地告诉别人。

     指名读后全班分角色读,一二句女生读,三四句全班读。

     随文练笔:

    7、鼎湖山就像一只神奇的手,调弄出不同的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更神奇(课件出示第4句),请你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什么?

可以在书的下面写一写你的感受,也可以用老师给的这个句式写。

         此刻,我听到的泉声_________。

  四、总结

    看来这股股泉水已经流进同学们的心中了。

板书:

入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用耳去听,用心去听泉,欣赏了一首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下一个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泉水与鼎湖山万物之间的关系。

    最后,老师想借用谢大光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鼎湖山之旅。

    (师深情吟诵片断,课件同步出示。

  板书设计:

 20、听泉

             入耳  入目  入心

 聽

             聆听  辨识  品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听泉》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课文。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在这三段的内容中,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重点写出了泉声的奇妙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水一直传送到枕边。

”点出了山静泉响。

“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别、品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到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这里用“像……一样”,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

4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疾忽缓,忽清忽浊,忽然忽抑,是泉水正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生动有趣。

这一段的描写,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鼎湖山泉水、泉声的独特之美。

【作者介绍】

谢大光男,汉族,1943年生于山西临猗。

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天鹅之歌》等。

散文《鼎湖山听泉》选入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

报告文学《铁凝和她的父亲》获天津市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鼎湖山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地处北纬23.10'

,东经112.34'

,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鼎湖山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北回归线地带多是荒沙红土,而这里却保留着完好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32.2万平方米,其中原始森林就占132万平方米。

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1750多种,有粗壮挺拔的锥树、枸(jǔ)橼(yuá

n)、榄树、榕树,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孑(jié

)遗植物桫(suō)椤(luó

)、黑桫椤、苏铁,有鼎湖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鼎湖格木,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

1956年,中国将鼎湖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1980年1月1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鼎湖山划归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并在山上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

有说是因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

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

云溪景区以白云寺、水帘洞天、古树名木为主,最大的特点是观赏原始森林。

天湖景区以天鹅潭、天湖以及奔涌的山溪为主,最大的特点是涉水山溪、回归大自然。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飞水潭,荣睿碑亭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参禅拜佛。

虽然三大景区各有特点,但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

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寺中瑰宝颇多,如《碛(qì

)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附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日本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

庆云寺下的飞水潭,上有观瀑亭,下有天然泳池。

这里百尺瀑布,飞流直下,泻玉喷雪,蔚为奇观。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潭中游泳,今潭壁上镌刻有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素有“天然氧吧”之誉的鼎湖山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

走进这片原生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的板根、藤本、绞杀、附生和茎花等现象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启示,而且每一种珍稀动植物都在向人们讲述一段久远而沧桑的生命历程。

庆云寺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位于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被冠上“莲花寇”的美称,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历久不衰。

庆云寺环境优雅。

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

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

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庄严典雅,雄伟肃穆。

课后作业

一、选择。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B)

A、笼罩不绝于耳涌流厚重B、繁花似绵聆听蒙胧古刹

C、枕边清亮清脆卵石D、悠扬湿漉漉鼎湖山悦耳

2.下列生字按照笔顺、笔画叙述错误的是(A)

A、“鼎”字的第十笔是竖B、“卵”字的第四笔是撇

C、“胧”字共10画D、“菩”字共11画

3.把下面词语中加黑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万籁俱寂[A]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B]一种箫声([A])

(2)不绝于耳[A]断绝,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B]尽,穷尽([A])

二、课外作业。

    找出描写泉水声音的词句,读一读,再将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三、阅读理解。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爷爷: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

“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

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

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疑惑不解)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