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9862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常规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代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

7、了解病人皮肤情况,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注意保暖。

8、安置好病人后,按常规抽取血标本(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指标)。

(二)入室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入NICU后常规每小时记录T、P、R、BP一次,有变化随时记录。

l、神经系统:

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反应,肌张力,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颅内压监测者每2小时测1次。

2、呼吸系统:

(1)使用呼吸机期间,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视情况至少每小时吸痰一次,有痰液时随时吸痰。

吸痰时注意手法及压力调节,并观察痰液的性质及量。

痰液粘稠时,可用O.9%N.S3-5ml/次滴入气管插管内稀释痰液后吸出。

(2)固定好气管插管,以防脱出或移位,并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长度。

(3)根据血气分析按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

(4)观察肺部气体交换是否满意,口唇、肢端有无发绀缺氧现象。

(5)观察病人的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如病人烦燥不安,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病人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6)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血气分析满意,遵医嘱试停呼吸机;

拔除气管插管后,常规口腔护理,鼓励病人深呼吸,并协助拍背咳痰。

3、循环系统观察:

(1)血压监测:

常规每小时监测血压并记录一次,并密切注意血压变化,血压升高或降低时,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2)心率、心律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的异常变化,发现有异常变化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体温:

体温过高、过低者均应持续监测体温。

1)体温过低、末梢循环差、四肢冰凉,给予保暖。

2)体温过高者,一般超过38.5°

C,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冰敷、降温床、冰盐水灌肠)或按医嘱用退热药降温。

3)尿量观察:

留置尿管接尿计量器,应每小时观察并记录尿量一次。

尿少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各种引流管的观察: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并密切观察其性质、颜色、量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皮肤护理。

6、准确记录出入量。

3.2.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一、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

1、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又称简易人工气道,包括口咽通气管及鼻咽通气管,临床上有些危重、昏迷或麻醉后恢复阶段神志不清的患者,虽然不存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不足及下呼吸道梗阻等情况,但是如果存在舌根后坠、分泌物或呕吐物、血凝块或异物等机械性因素引起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等状况,即需放置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

2、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是指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建立的人工气道。

临床上建立这些人工气道的方法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腔或口腔气管插管、应用喉镜经口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三种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呼吸功能不全等导致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均应采取这些方法建立人工气道。

二、人工气道的固定

在固定人工气道前,应保持患者的脸部清洁、干净,吸净鼻腔和口腔中的分泌物。

固定人工气道的边带或胶布,应定时更换或潮湿后随时更换。

各种人工气道的固定方法如下:

1、口咽通气管及鼻咽通气管的固定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托起下颌,使头后仰并偏向一侧,放入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用2cm宽的边带固定,一边耳下一边耳后绕过后枕一侧打结固定。

也可用2cm胶布将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外端固定在唇面部。

2、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一:

剪一根长10cm,宽2.5cm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后固定。

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

方法二:

用2cm宽的边带固定,一边耳下一边耳后绕过后枕一侧打结固定。

3、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要放置牙垫,先用胶布将牙垫与气管插管定,再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

方法一:

剪一条长约35cm宽2cm的胶布,从一端剪开32cm,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颊部。

三、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护理

l、患者体位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放置人工气道后患者丧失吐痰功能,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后壁

的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及误吸,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3、注意供氧可以从鼻咽或口咽通气管内给氧,注意观察Sa02的交化,并据此调整给氧流量的大小。

4、口腔护理每天口腔护理2-3次。

5、选择合适的通气管每天更换通气管,口咽通气管应定时更换位置,以防压伤舌、唇、牙齿等。

鼻咽通气管更换时应充分润滑并从另--N鼻孔插管。

如患者口咽通气管刺激咽后壁引起恶心、呕吐或患者咬口咽通气管引起牙齿松动或损伤,应尽早使用鼻咽通气管。

6、定时湿化气道保持口腔湿润,可用氧气雾化器定时雾化吸入。

四、气管插管护理

1、使患者的头部稍后仰,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2、导管固定要牢靠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深度,定时测量导管外露末端距离门齿或鼻孔的长度并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有效湿化(详见吸痰及湿化有关章节)。

4、做好口腔护理给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由两人操作,同时每天更换固定胶布或边带。

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做口腔护理及更换边带及牙垫。

不论是经口还是经鼻插管的患者,在为其做口腔护理时,均应先吸干净气管插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然后再做口腔护理。

操作结束后,必须核对导管插入的深度,做好记录。

5、防气管套囊漏气气囊注气量要适当。

每天做气道护理时放气囊一次,目的是清除气管导管套囊上方与气管壁间隙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积聚引起气管黏膜糜烂及感染,减少这些分泌物倒流到肺脏引起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机会。

方法:

口腔护理完成后吸干净口腔分泌物,更换吸痰管,从气管导管内吸干净气管内分泌物后,把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插管长度2cm,一边放气囊一边吸痰,从而把积聚在气囊上间隙的分泌物彻底清除,然后把气囊充气再固定气管导管。

6、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人工气道的建立消除了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另外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弱,机械通气以及反复气管吸引或给药等操作,容易引起医源性污染导致通气相关性肺炎。

因此,各种操作均需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吸痰的流程顺序,即先气管后鼻腔和口腔。

定期取培养气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检查,了解细菌菌属的变化,对于指导医师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亦属必须。

五、人工气道的湿化

1、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

多功能呼吸机上都附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

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是利用将水加温至一定温度后产生蒸汽的原理,使吸入的气体被加温,并利用水蒸汽的作用达到呼吸道湿化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湿化器有冷水湿化器、加热湿化器、雾化湿化器和热湿交换器(人工鼻)等。

目前临床上效果最好的湿化器是MR850密闭式自动加水湿化装置,能够使到达气道的温度为37°

C。

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送入气的温度宜控制在33—37℃,如超过40℃可能造成气道烫伤。

2、呼吸机的雾化加湿:

一种方法是利用呼吸机吸气管路上的自动雾化装置定时雾化。

另一种方法是在呼吸机吸气回路中连一个雾化器,利用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并随吸入气进入气道。

3、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

此方法适用于脱离呼吸机但仍保留气管导管的患者。

临床气道湿化最普遍应用的湿化液是0.45%的盐水,滴注方法是用注射器连接静脉用头皮针,用头皮针插入吸氧管上;

或去掉头皮针保留小橡胶管,再将小橡皮管与输送氧气导管一起插入气管导管内固定,用恒速泵以每小时3-5ml速度滴入气道湿化。

4、气道内雾化吸入:

用于脱离呼吸机但保留气管导管的患者,可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此肺部疾病。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

雾化液一般选择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可根据病情加入化痰和抗菌药物。

在雾化操作前及操作时,应注意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氧分压低的患者雾化应与吸氧同时进行,可选择氧气雾化吸入法。

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其雾化与普通患者相同。

5、气道冲洗:

应用2%碳酸氢钠或0.45%生理盐水,每次吸痰前抽吸2-5ml于患者吸气时注入气道。

注意对于呼吸机治疗期患者在操作前先吸纯氧3min,以免因脱机注液造成低氧血症,注入冲洗液后应给予吸痰与拍背,使冲洗液和黏稠的痰液混合震动后利于吸出。

对于痰液黏稠患者,可以间断反复多次冲洗。

6、利用带有冲洗管路的气管插管进行气道冲洗:

用特殊的气管插管,每天用无菌注射

用水从气管插管旁的冲洗管路进行气道冲洗,冲洗并吸引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痰痂及分泌

物。

七、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意义

1、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

2、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

3、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4、呼吸道分泌物性质的观察可用于湿化器参数调节为参考,气道吸引物做细菌培养可

用于指导选用抗生素。

(二)、吸痰管的选用

1、粗细:

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1/3为适宜。

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过大使肺泡陷闭。

若过细,吸痰不畅,痰液不易吸出。

2、长短:

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3、质量:

吸痰管硬度要适中,过硬容易损伤气道粘膜,过软易被吸扁而影响吸痰效果。

(三)正确吸痰方法

1、吸痰时机现代吸痰观点是气道分泌物的抽吸不应作为常规操作,当患者有气道分

泌物储留的表现时,才有吸痰指征。

因过度抽吸反而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加。

当患

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说明有吸痰的指征,应立即给予吸痰:

(1)听诊气道或胸部有痰鸣

音。

(2)患者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感。

(3)气道压力上升,呼吸机高压报警。

(4)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2、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应戴无菌手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则进行,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用手直接拿住吸痰管吸痰,可以感应到痰液量及痰液积聚的部位。

也可用无菌镊子夹住吸痰

管吸痰。

气管与口腔、鼻腔的吸痰管、吸痰盂应分开。

应注意吸痰的顺序,先吸净气管导管

中的分泌物,再吸鼻腔、口腔中的分泌物。

3、吸痰时动作要轻、稳、准、快,一次吸痰时间不易超过15秒钟,每次吸痰连续不超过2次,以免发生低氧血症。

吸痰前后给于100%纯氧吸入2-3分钟,可提高吸痰操作的安

全性,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呼吸机大多数带有吸入纯氧装置,只要

按下开关,就自动给患者吸入纯氧。

4、吸引压力吸痰负压不能太大,太大易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及肺泡萎陷,太小痰液

吸不干净,影响通气。

吸引器负压一般以200-400Kpa为宜。

5、吸痰时要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判断痰液黏度。

(四)导管气囊管理

1、导管气囊充气的作用有密封气道的功能,密封气道有两个作用:

一是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管;

二是机械通气时不漏气。

2、气囊压力由于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道黏膜的重要因素,因此,调整气囊压力非常重要。

有气囊压力测压表测压时,气囊压力保持在25cmH20以下。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闭压力。

判断最小封闭压的方法;

1)将听诊器放置颈部喉及气管部位,给气囊充气,直到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

2)正压机械通气时,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气0.25-0.5ml,直到吸气压力到达峰值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再注入0.25-0.5ml气体。

3)持续气道正压的患者,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出0.5-0.5ml,直到呼气期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再注入O.25-0.5ml气体。

3、气囊放气现代观点一般不主张常规定期放气,因气囊放气时间短,气囊压迫区的黏膜毛细血管血流难以恢复,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气囊放气会影响通气功能。

一般每天气囊放气2次,目的是清除停留在气囊上的呼吸道分泌物。

一方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另一方面减少气囊上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引起通气相关性肺炎。

气囊放气前,首先抽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分泌物,然后抽吸鼻腔、口腔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把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内2cm,边抽吸边放气囊,吸干净气囊上呼吸道分泌物。

也可由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清除气囊上呼吸道分泌物。

3.3.机械通气前的护理常规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1、患者的准备患者是否要进行机械通气、选择有创或无创通气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士应该配合医师做好通气治疗的有关准备工作。

2、呼吸机的准备呼吸机平时应有专人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临床上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准备呼吸机:

(1)呼吸机使用前要安装妥当,将湿化器安装在湿化器座架上,有些湿化器储水罐中需要置入过滤纸,然后再加无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至上下限刻度之间,注意勿加入生理盐水,以免氯化钠的结晶析出,沉积粘附于器官、支气管壁上,影响器官、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不利于痰液排出。

(2)接好呼吸机外部管道和模拟肺,呼吸机管道按照送气、呼气的顺序连接好并接好温度传感器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探头。

(3)根据病情和体重选择通气模式及设定需要的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通气频率、FiO2、I/E等参数。

一般可以首先给予控制/同步通气模式。

(4)、设定各报警限,检查气源压力、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通气源和电源,通电试机,观察机器有无故障,管道有无漏气,参数是否根据需要设置,如压力上、下限报警,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窒息报警和触发灵敏度等实际值与设置值是否一致。

呼吸机开机运行后,可由其带模拟肺运行,如运行正常,人工气道建立后即可连接使用。

二、机械通气期间的检测及护理

1、一般护理

(1)皮肤的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营养不足、末梢循环差、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

应使用气垫床、经常翻身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2)眼镜护理昏迷患者为防止眼球干燥及角膜溃烂,可滴氯霉素眼药水或涂四环素眼膏,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

(3)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口腔护理2-3次,或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有两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防止气管导管脱出。

2、机械通气的检测护理

(1)神经系统的监测神志变化包括深昏迷、浅昏迷、嗜睡、谵妄、躁动、淡漠、清醒等,它们的变化是病情变化的反映。

护理观察内容包括瞳孔的大小、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各种感觉反射、神经反射、运动状态等监测。

(2)呼吸系统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观察呼吸频率与节律,胸廓的起伏情况,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是否有哮鸣音,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协调情况等。

(3)循环功能的监测主要观察记录血压的高低及脉压差的大小、心率、心律及监护心电图的变化、末梢循环的变化等。

(4)体温皮肤的监测体温升高可能有感染,体温下降、皮肤苍白湿冷表示有休克的表现。

口唇、甲床青紫提示低氧血症、末梢循环不良。

(5)肾功能的监测监护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尿比重、总出入量的对比、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等。

(6)Pa02、Sp02的监测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低氧血症是否纠正的主要临床实验指标。

Sp02一般可以在患者上机后立即观察到其变化情况。

当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后半小时左右即可进行动脉血氧分析,如低氧血症已被纠正,即Pa02>

60mmHg,说明所设置的有关纠正低氧血症的呼吸机参数基本合理;

若低氧血症仍未得到满意纠正,应报告医师,分析原因调整呼吸机参数。

(7)PaC02和PETC02监测PaC02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主要指标。

呼吸性酸中毒提示通气不足,即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提示通气过度,即低碳酸血症。

PET02是呼吸末的C02分压,主要反映或代表PaC02,PETC02正常值是38mmHg。

持续监测PETC02替代PaC02监测能免去反复抽取动脉血气监测PaC02,指导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预防和纠正过度通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及通气不足所致的呼吸性酸中毒。

(8)动脉血气分析为检查通气效果,机械通气30min后,应该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检查通气治疗效果,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的通气参数。

3、呼吸机常见报警的处理

(1)高压报警:

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当由于某种原因使患者气道压升高,超过压力报警上限水平时,呼吸机就会高压报警。

高压报警多见于患者咳嗽、分泌物堵塞气道、气道痉挛、管道扭曲、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拮抗或不协调等。

处理:

a、检查呼吸机管道是否受压、扭曲、管道内是否积水,应定时把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倒掉;

b、检查患者是否分泌物堵塞气道、咳嗽等情况,应立即吸痰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

c、听诊双肺是否有哮鸣音,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若患者存在激动、烦燥不安等表现可以按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d、因呼吸机潮气量设置过高引起的报警应与医生共同检查,重新设置参数。

(2)低压报警:

呼吸机低压报警装置是为监测发现正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脱离呼吸机、或通气回路某个部位漏气而设置的一种警报系统。

低压报警除了呼吸机故障,最可能的因素就是患者呼吸机管道漏气或脱管。

患者一般表现呼吸急促、发绀、可听到咽喉部有漏气声;

气管切开患者可见气管切开口周围分泌物有气泡出现。

a、发现脱管应该立即接上。

b、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情况,必要时重新充气,如气囊破裂立即报告医师,按建立人工气道的有关程序做出更换气管导管等处理。

c、仔细检查呼吸机管道,更换破裂管道并将各接头接紧,特别检查容易忽视的接口,如集水瓶等。

(3)容量报警系统该系统是为预防因呼吸机管道或人工气道漏气、患者与呼吸机脱离等原因引起通气不足,或因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通气量过大而设置的报警系统。

a、低容量报警:

常见原因主要为患者的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脱开或某处漏气,如导管气囊破裂漏气等。

处理方法同低压报警;

b、高容量报警:

常见的原因是呼吸机通气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潮气量或容量高于所设置的报警水平。

报警原因除呼吸机通气参数设置不当外,经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拮抗或不协调。

检查所设置的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是否合适。

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

其余处理方法详见高压报警。

(4)Fi02报警首先检查供氧源是否有问题。

然后检查是否空气-氧混合器故障或氧电池消耗。

如属呼吸机故障,应该立即更换呼吸机,或在保证有效通气治疗的前提下,请相关工程人员作相应的处理,如更换氧电池等。

三、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的护理

(一)、停用呼吸机指征:

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停用呼吸机的条件一般包括全身情况好转,内环境混乱得到纠正,器官功能稳定,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等方面。

如:

1、循环状况稳定,如肤色红润,四肢温暖;

血压正常,心率正常或无严重心律失常;

尿量正常等。

2、呼吸平稳,自主呼吸恢复、有力,能保证足够的通气,呼吸频率<

25次/min,潮气量>

6ml/kg,肺活量>

10-15ml/kg等。

3、患者安静,无烦燥、出汗等。

符合上述条件即可试停机。

若停机后生命体征变化较大,如心率增加10次/min以上,且有严重心律失常;

收缩压下降10mmHg以上,呼吸频率增加10次/min以上,血气分析结果严重异常或患者有发绀等情况,均要考虑重新接上呼吸机继续通气治疗。

(二)、脱机方法及步骤

1、停机时机宜选在白天医护人员较多时进行,以便于观察并有足够的人手应付患者病情的意外变化。

2、脱机模式常用使SIMV模式,先将呼吸机支持频率从lO-12次/min渐减少至2-4次/min,观察数小时,如病情稳定,血气分析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即可试停机。

3、停机后通过T管或直接通气管导管给氧,严密监测与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4、如患者肺功能较差,耐受试脱机的时间短,即脱机困难者,也可采用间断停机法。

5、停机期间要做好气道的湿化,具体方法见有关章节。

(三)、拔管及拔管后的护理

1、拔管前3小时内一般不给予进食,拔除气管导管后一般仍保留胃管,如无恶心、呕吐等情况,可视病情通过胃管补充营养液。

如为清醒患者,拔除气管导管24-48小时以后,患者吞咽功能完全恢复,喝水无呛咳才可以考虑通过口腔进食。

2、为预防患者因拔管刺激产生喉头水肿,拔管前0.5-1小时可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一l0Mg。

3、充分拍背、吸痰,吸干净口、鼻咽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插入气管导管内吸干净痰液后,抽尽气囊内气体,吸干净气囊上的分泌物,然后将吸痰管连同气管导管一起拔出。

4、拔管后立即给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吸氧流量根据病情调节。

必要时可以给予面罩呼吸机用无创通气的方式过度。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脱机后应视病情有计划地堵管、拔管。

5、拔除气管导管后,要积极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排痰困难者可以给予拍背帮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处理。

6、拔管后应给予口腔护理。

7、拔管前后均应避免使用有呼吸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8、认真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的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变化及尿量等。

3.4.呼吸机的清洁保养与维护

一、呼吸机消毒、保养的目的

(1)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危重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多伴有呼吸道感染;

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易继发气道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使菌群失调,一些高度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常寄生在呼吸机的管道上,如消毒不彻底,使用过程中易发生难治性气道感染。

因此,呼吸机及其通气管道的消毒可达到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目的。

(2)延长呼吸机使用寿命:

呼吸机属于价格昂贵、在抢救工作中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妥善的消毒保养可以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3)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每次使用后,将呼吸机消毒、保养完好,每天由专人维护,准备随时使用,可赢得抢救患者生命的宝贵时间。

二、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1、经常检查添加湿化罐内湿化水,使湿化水保持在正常基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