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9616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业产业地图Word格式.docx

人身险中不同险种收入增长情况

人身险中不同险种的收入占比

分险种来看,财产险的赔付和给付从1999年的28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7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

人身险的赔付和给付从1999年的23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

与收入不同的是,在赔付与给付占比中,财产险占比大于人身险,1999~2010年的11年间,财产险的平均赔付与给付占比为54%左右,而人身险的占比为46%左右。

换句话说,尽管财产险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其赔付占比却较高。

财产险与人身险赔付增长情况

财产险与人身险赔付的占比

与保费收入结构类似,在人身险中,寿险的赔付占比最高,11年中平均在77%左右,其赔付与给付金额从1999年的19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

健康险的赔付增长率最高,从1999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6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5%,其占比也从1999年的4.8%增长到2010年的18.3%;

而意外伤害险的赔付占比最低,从1999年的11.6%下降到2010年的4.9%,赔付额从1999年的26.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

人身险中不同险种赔付和给付额增长情况

人身险中不同险种赔付和给付额的占比

保险业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保险业资产的增长,1999~2010年,保险业资产总额从2604亿元增长到超过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9%。

与资产总额增长相对应的是保险业资产结构的调整,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投资额逐步提升,而银行存款比例相对降低。

其中投资额从1999年的89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2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5%,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资产总额,投资与资产比率也从1999年的34.2%上升至2010年的63.7%;

相反,银行存款尽管也从1999年的9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3909亿元,但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9%,低于资产增长率,而银行存款与总资产的比率也从1999年的35.6%逐步下降至2010年的27.6%。

保险业资产的增长情况

保险业的投资增长情况

保险业银行存款比例

二、保险业整体赢利能力

从行业整体来看,影响保险业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赔付与给付(占保险业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营业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的赢利水平。

1999~2010年的11年间,保险业的整体赔付和给付与保费收入比率基本在20%~35%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7.7%,其中在1999~2003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3~2007年出现回升,2007年以后又重新下降,2010年该比率为22%。

保险业赔付和给付额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分险种来看,财产险的赔付和给付与保费收入的比率要明显高于人身险,1999~2010年,财产险的上述比率基本上在50%左右波动(平均值为52.6%),而对于人身险,该比率基本上在10%~25%(平均值为17.7%)。

财产险与人身险的赔付和给付额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而在人身险的三个险种中,寿险的赔付和给付比率相对较低,1999~2010年,该比率基本上在10%~25%之间,其平均值为15.6%;

相反,健康险的赔付和给付比率相对较高,一般都在30%以上,个别年份达到40%~50%,其平均值为34.4%;

与健康险类似的是意外伤害险,其赔付和给付比率的均值为33.1%,在绝大多数年份为30%~40%。

人身险中各险种的赔付和给付额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如果我们将1999~2010年的各险种平均保费收入占比(反映了业务规模)与其平均赔付和给付比率(反映了业务成本)本行对比可以发现,赔付和给付比率最低的寿险业务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最高,而赔付和给付比率相对较高的财产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业务规模较低,如果考虑到财产险还包括某些必须开展的政策性险种(如机动车的交强险)业务,则其他非政策性险种业务的比例会更低。

不同险种的保费收入占比与赔付和给付比率的对比

1999~2010年,保险业的营业费用与保费收入的比率基本上在10%~14%之间,与赔付和给付比率类似,营业费用比率也是在1999~2003年下降,但在2003~2007年回升,在2007年以后又重新走低。

该比率在2010年为10.6%,1999~2010年的平均值为11.4%。

保险业营业费用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三、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前景

通常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程度,这一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国或该地区的保险业的发展潜力。

其中“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200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有所上升,各省保险深度的平均值从2000年的1.62%增长至2009年的2.9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中位数水平从2000年的1.53%增长至2009年的2.9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内地各省保险密度的平均值从2000年的158.7元增长至2009年的918.3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中位数水平从2000年的89.7元增长至2009年的707.3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

但从整体而言,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增长呈现下述两大特点。

首先,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均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例如,2003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到8.05%,平均保险密度达到469.6美元,而2009年末,中国内地各省的平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仅为2.96%和918.3元人民币(约为139美元),中位数水平更低。

其次,保险密度的增长明显快于保险深度的增长,其中保险深度在2003~2007年一直徘徊在2.4%~2.7%,这显示尽管随着整体经济的增长,人均保险的绝对水平在上升,但与经济的高速增长相比,保险业在经济中的相对低位上升仍较慢。

换个角度而言,中国保险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内地各省保险深度整体情况

中国内地各省保险密度整体情况

从分类来看,存在着“人身险发展快于财产险”的现象。

例如,2000~2009年,人身险的各省平均深度从1.04%上升到2.2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中位数水平从0.98%上升至2.3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2%)而财产险的各省平均深度从0.63%上升到0.79%,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7%(中位数水平从0.6%上升到0.7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增长速度和深度值均明显低于人身险。

在保险密度方面也存在类似现象;

2000~2009年,人身险的各省平均密度从105.5元上升至702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4%(中位数水平从53.3元上升至527.4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而财产险的各省平均密度从56.9元上升到238.3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2%(中位数水平从34元上升至164.6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2%),财产险的保险密度增长也明显低于人身险。

中国内地各省人身险深度整体情况

中国内地各省人身险密度整体情况

中国内地各省财产险深度整体情况

中国内地各省财产险密度整体情况

各省(市、自治区)保险深度

各省(市、自治区)保险密度单位:

元/人

各省(市、自治区)人身险深度

各省(市、自治区)人身险密度单位:

各省(市、自治区)财产险深度

各省(市、自治区)财产险密度单位:

四、保险业的渠道结构

保险业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其中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包括银行、邮政、铁路、航空、车商等。

截至2009年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是保险业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占其保费收入的40%,而其中的57.1%是通过银行渠道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2009年,通过银行渠道的保费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3%。

保险业的渠道结构

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中,无论从数量、保费收入还是手续费收入来看,银行均占据了主要位置,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银行占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的57%,保费收入的68%,手续费收入的51%。

2010年的情况与2009年基本相同,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累计数据,银行占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的56%,保费收入的67%,手续费收入的53%;

其次是车商(以销售汽车保险为主)和邮政;

铁路和航空占比较低。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占比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费收入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费收入占比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手续费收入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手续费收入占比

保险业另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就是保险营销员。

近年来,保险营销员的数量不断上升,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保险营销员人数已超过310万人,但另一方面,人均保费收入(即平均每个营销员产生的保费收入)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从半年度数据来看,2010年上半年的营销员人均保费收入较2009年上半年还略有下降,这显示单纯依靠增加营销员数量的简单化营销方法的边际效益正在逐步下降。

保险营销员数量与人均保费收入

寿险和产险保险营销员的保费收入

营销员保费收入占寿险和产险保费收入的比例

寿险和产险保险营销员的业务收入

第二节保险业的竞争结构

一、人寿保险业的竞争结构

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资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前5位分别是中国人寿、平安寿险、新华人寿保险、太保寿险和泰康人寿保险,上述5家企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中资保险公司的11.2%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前5位分别为友邦保险、中意人寿保险、华泰人寿、信诚人寿保险和光大永明人寿,上述5家企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外资保险公司的52.8%。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6~2010年,中资人寿保险公司的平均保费收入从191亿元增加到300亿元,中位数水平从10.2亿元增加到45.2亿元。

造成平均数与中位数之间较大差距的原因就是保费收入集中在排名前几位的大公司之中。

中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水平

对于外资人寿保险公司而言,2006~2010年,其平均保费收入从9.6亿元增加到21.1亿元,中位数水平,5亿元增加到13.3亿元。

相对于中资寿险公司而言,外资寿险公司排名前5位公司的收入占比相对较低。

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水平

实际上,从排名前5位企业保费收入占比来看,无论是中资寿险公司还是外资寿险公司,2006~2010年,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均略有下降。

例如,对于中资寿险公司而言,前5家企业的保费占比在2006年是89.4%,2010年12月为77.2%,也就是说,前5家企业的收入占比在2006~2010年共下降了10个多百分点。

外资寿险公司的集中度低于中资寿险企业,但其前5家企业的保费收入占比也从2006年的67.7%下降至2010年的52.8%,前5家企业的收入占比下降了10%多。

中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前5家企业占比

二、财产保险业的竞争结构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前5位分别是人民财产保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大地财产保险,上述5家企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中资保险公司的75.5%;

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前5位分别为美亚保险、东京海上保险、三井住友保险、利宝互助保险和三星保险,上述5家企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全部外资保险公司的60.3%。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6~2010年,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的平均保费收入从68亿元增加到117亿元,中位数水平从17.5亿元增加到28.7亿元。

造成平均数与中位数之间较大差距的原因是保费收入集中在排名前几位的大公司。

对于外资财产保险公司而言,2006~2010年,其平均保费收入从1.5亿元增加到2.3亿元,中位数水平从1亿元增加到1.8亿元。

与人寿保险业有所区别的是,在财产保险业中,外资寿险公司的收入集中度与中资寿险公司相比差距较小。

从排名前5位企业保费收入占比来看,中资产险公司和外资产险公司的产业集中度水平在2006~2010年均略有下降。

例如,对于中资产险公司而言,前5家企业的保费占比在2006年是81.8%,至2010年为75.5%。

外资产险公司的集中度略低于中资产险企业,其前5家企业的保费收入占比也从2006年的76.3%下降至2010年的60.3%。

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水平

三、养老保险业的竞争结构

截至2010年12月,养老保险业主要保险公司有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和泰康养老5家。

2007~2010年,养老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缴费额从85.5亿元上升到357.4亿元,其中占比较大的为国寿养老和平安养老,分别占2010年企业年金缴费额的48.6%和28.6%。

养老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缴费额

养老保险公司的企业年金缴费额占比

2007~2010年,养老保险公司的受托管理资产总额从84亿元上升到1039亿元,其中国寿养老和平安养老:

托管理资产合计占比接近60%,分别占2010年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资产的30.7%和28.7%。

养老保险公司的受托管理资产

养老保险公司的受托管理资产占比

2007~2010年,养老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资产从79.7亿元上升到709亿元,其中平安养老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其在2010年占比达到54.2%。

养老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资产

养老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资产占比

第三节上市保险公司比较

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已有4家在香港市场上市,即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财险,其中前3家同时在A股市场上市。

与银行不同,上市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各有其特色。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为综合性金融集团(尽管因保险业务作为其业务收入的主体而将其归入保险行业),其业务涵盖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领域,其中保险业务平台主要包括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银行业务平台为平安银行,投资业务平台包括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资产管理及平安资产管理(香港)等。

(2)中国人寿:

主要经营人寿保险业务。

(3)中国太保:

经营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

(4)中国财险:

主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

表6-1在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上市的保险公司

一、上市保险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比较

尽管上市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相差较大,某些财务指标难以直接比较,但通过对一些核心财务指标的对比,还是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上市保险公司的财务情况的。

从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在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相对比较稳定,除了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严重,ROE下滑至11%以外,近年来其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4%以上;

相比之下,中国太保和中国财险的ROE明显较低,其中中国太保在2008年以前与中国人寿的ROE相近,但在2008~2009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ROE明显落后于中国人寿;

而中国财险的ROE则在近几年一直落后于中国人寿。

相比之下,中国平安的ROE相对较高,但在2008年受到的负面影响显然也更加严重。

香港市场上市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从总资产收益率(ROA)来看,中国人寿明显高于其他3家上市保险公司,其次是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中国财险的ROA相对较低。

香港市场上市公司总资产收益率(ROA)

ROE和ROA的差别实际上是由各家公司的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造成的,从负债比率(负债/资产)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平安的高ROE在某种意义上是由其高负债率产生的,尽管中国人寿的负债比率在2008年以后也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中国平安和中国财险。

香港市场上市保险公司负债比率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衡量保险业务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是指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保险公司为吸收资产风险、承保风险等有关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而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和中国太保的寿险业务,但2009年以来,上述3家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趋近,基本上在200%~240%。

香港市场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

在产险业务方面,中国太保产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略高于中国平安的产险业务和中国财险,从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中国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仅略高于100%。

香港市场上市保险公司产险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

二、主要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

中国平安作为以保险业为基础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其业务由3大类5个子类构成:

保险业务(包括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银行业务、投资业务(包括证券业务和信托业务)。

从2006~2009年各类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来看,银行业务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2.7%),其次是信托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3.1%),产险、寿险和证券业务收入的增长率相对较低(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1.6%、25.3%和24.7%)。

中国平安各类业务的收入变化

增长率的差异也反映在各类业务收入占比方面,其中银行业务净利息收入从2006年的占比0.13%上升到2009年的1.9%(2010年上半年占比1.92%),信托业务收入占比则从2006年的0.38%上升至2009年的0.66%(2010年上半年占比0.55%),产险业务收入占比从2006年的19.51%上升至2009年的21.50%(2010年上半年为23.53%)。

相反,寿险业务和证券业务收入占比则略有下降(分别从2006年的78.52%和1.47%下降至2009年的74.57%和1.37%)。

中国平安各类业务收入所占比例

从净利润来看,银行业务仍然是增长最明显的业务,2006~2009年,3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77%,名列第二的仍然是信托业务,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18%,寿险业务和证券业务这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21%~22%,但产险业务的净利润则在此期间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下降幅度为13.64%。

中国平安各类业务的净利润变化

截至2009年底的数据表明,寿险业务仍然是中国平安最主要的业务,其净利润占比75.14%,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净利润占比分别为7.82%和7.76%,产险业务和信托业务的净利润占比最低,分别为4.89%和4.39%。

中国人寿作为经营寿险的公司,其主要业务在于个人人寿业务,自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个人人寿保险业务一直占其保费收入的95%以上,占其赔付与给付额的96.5%以上;

其次是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占保费收入不到5%,占其赔付与给付额的3%左右;

团体人寿保险业务占比为0.1%~0.2%。

从各业务对于税前利润的贡献来看,个人人寿业务仍然占有绝对优势的份额,在2008年和2009年均占税前利润的95%,2010年上半年的占比略有降低,为89%;

其次是意外险和健康险业务,占2%~3%。

中国人寿各类寿险业务的营业收入

中国人寿各类寿险业务的赔付与给付

中国人寿各类寿险业务的税前利润

与中国人寿不同,中国太保作为同时经营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公司,其业务收入中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所占比例相对较均衡,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太保的寿险业务占其营业收入比例基本上在63%~64%。

但从净利润来看,尽管2008年的产险净利润占比仅为11.8%,但在2009年上升至20.8%,2010年上半年产险净利润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1.2%。

中国太保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的营业收入

中国太保寿险业务和产险业务的(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

产险业务在中国太保净利润中的占比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