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县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县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的。
长期以来,广大农技推广人员为解决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的加快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曝露出了一些问题,推广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发育滞后,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而且也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致富增收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www,,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
1、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逼迫我们改进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县的农业推广体系基本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状态,无法有效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从县级看,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没有化验室、培训室、标本室和实验场地,无法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是服务手段落后。
农技推广人员服务手段基本还是60年代的“一张嘴、两条腿,裤兜揣着一支笔”,凭经验、用老办法指导农民生产,缺乏现代的高科技服务手段。
三是人员素质偏低。
全县共有农技推广人员54人,其中,第一学历本科生3人,大专学历5人,全部都是1995年以前毕业的。
从1995年至今全县农技推广系统没进过一个本科毕业生,现有人员近几年基本没有经过系统或短期专业培训,知识结构老化,更新速度慢,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乡级看,乡镇成立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后,原有的工作格局被打乱,农业技术推广职能被削弱,变成“一有三无”,即有工作人员,无站房、无设备、无办公经费。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少,全县10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仅1人抓农业技术推广的就有8个乡镇,个别乡镇没有一个专业干部,有的还身兼多职,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并且全县乡镇级基本没有农业技术推广设施设备,严重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
从村屯看,由于原来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屯示范户待遇取消,村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断层,农技推广队伍空白,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2、农民渴求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强烈愿望需要我们改进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随着“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和粮食市场价格逐步趋于稳定,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运用科学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全县秋季田间博览期间,每天到县科技园区参观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群众超过千人次。
特别是今年我县种植业遭受了严重的“两病”灾害,“两病”的发生固然有自然因素、品种因素,但也有农业技术推广滞后、发现晚、指导不到位等原因。
“两病”发生期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共接待群众咨询2万多人次。
对于群众渴求掌握科学先进技术的愿望,当前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论是人员素质、服务手段还是工作机制都无法满足农民需要,急需进行改进和加强。
3、上级精神和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要求我们改进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国家将农技推广体系列为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中共中央两次下发文件对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农业部、中央编办、科技部、财政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明确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优化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须的财政供给。
辽宁辽阳、甘肃定西等农业发达地区,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提高队伍素质,大面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任务
总的思路就是“强化县级,改革乡级,完善村屯”,初步建立起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为核心,以村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以屯农技推广示范户为基础,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点面互动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1、强化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建设。
一是建立化验室。
建设一处面积400平方米,拥有液相色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高科技设备,集土壤肥料测试、各种急难新病诊治、农产品安全检测、化肥农药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省内一流水平的化验室。
二是成立专家大院。
加强与省农科院的协调,在县农科所建设一处面积300平方米的专家大院,配备电脑多媒体系统、图书、挂图、农业技术光盘和标本,开通农技“110”热线,辟建专家值班工作室和寝室,邀请省农科院专家与县里农技人员共同组成常驻不走的服务“三农”专家队伍,通过“坐台”咨询和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直接服务农民,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三是合并农科所。
将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农科所进行合并,挖掘资源优势,整合技术力量,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2、改革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将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
一是在机构设置上,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在全县跨乡镇行政区域建立三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
即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上集镇,所服务乡镇为镇、乡、乡。
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镇和镇。
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和乡。
二是在职能定位上,区域中心站负责制定本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制定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区域内乡镇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托,承担和引进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和突发性害虫制定预警机制,并协助乡镇政府实施统防统治;
负责本区域内土壤地力、墒情的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记录当地农业主要的气象资料;
负责本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是在人员编制配备上,各区域中心站使用省核定乡镇事业中心编制,从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抽出24个编制,用于区域中心站。
区域中心站人员暂时确定15名人员,从乡镇全额财政开支的学农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竞聘上岗。
其余编制逐步从学农的本科生中择优补充。
落聘的原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由乡镇政府重新安排工作,并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
四是在人员管理上,区域中心站从站长到一般工作人员全部进行竞争上岗,并实行动态管理,聘用期为3年。
聘用期满后,根据考评结果,决定续聘或解聘,建立起竞争流动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知识更新,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在资金拨付上,区域中心站的人员工资由县统一打卡,公用经费按区域中心站的实际聘用在职人数核定,统一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实行报帐制,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
3、完善村屯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每个屯设1户科技示范中心户和2-3户科技示范户,由村民举荐,区域中心站考核确定。
科技示范中心户和科技示范户可以优先承包亩机动地,用于试验示范项目的落实。
村委会从村级转移支付节余和村级收入中每年给予科技示范中心户200元科技示范补助资金。
每个村设一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由各屯科技示范中心户和科技示范户推荐,经区域中心站考核后,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审批确定,并发放聘任证书。
各村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可以优先承包15亩机动地,并由各村负责,从村级转移支付节余和村级收入中每年给予400元的科技示范补助资金。
三、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措施
组建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事关“三农”发展的大局,事关广大农技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运作。
1、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绥棱县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加强和改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
。
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县农委副主任、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担任。
2、搞好协调配合。
各乡镇政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站在全县大局高度,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合力攻坚,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特别是乡村两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服务“三农”的关键举措来抓,全力给予支持配合。
村级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把农技推广示范户和农技推广协会会长的相关待遇落实到位。
3、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给予资金支持。
每个区域中心站投资30万元,共需资金90万元,其中,对上争取资金45万元,县财政投入45万元。
同时,每个区域中心站,每年财政增拨1万元经费,用于重大疫情及突发性害虫的监测、预报及处置费用。
此外,对各区域中心站建设涉及到的各项税费全部给予减免。
二是给予用地支持。
为了适应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的引进试验,每个区域站给予15亩试验用地。
试验地来源由区域中心站所在乡镇从机动地中解决,由区域中心站按现行市场价格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