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77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共4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

1.书: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

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

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

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

从。

7.至:

到。

8.许:

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

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

全,都。

11.缥(piǎo)碧:

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

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

“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

好像。

17.奔:

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

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

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

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

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

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

美丽的。

26.相鸣:

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

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千转:

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

转,通“啭”鸟鸣声。

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29.无绝:

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

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31.望峰息心:

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lún)世务者: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政务。

33.窥谷忘反: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窥,看。

反,通“返”,返回。

34.横柯(kē)上蔽:

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

35.在昼犹昏:

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6.疏条交映: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映,互相遮掩。

交,相互。

37.见:

看见。

38.日:

太阳,阳光。

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词句注释:

1.何许人:

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详:

知道。

3.姓字:

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

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

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

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

体会、领会。

7.欣然:

高兴的样子。

8.嗜:

喜好。

9.亲旧:

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

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

有时。

12.造饮辄尽: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

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既:

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

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

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8.箪瓢屡空:

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屡:

经常。

19.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

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

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

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

忧愁的样子。

24.汲汲:

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

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

这。

27.若人:

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

辈,同类。

29.觞(shāng):

酒杯。

30.以乐其志:

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以,用来。

31.无怀氏:

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翻译: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

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

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23《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词句注释:

1.伯乐:

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祇:

只是。

辱:

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3.奴隶人:

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4.骈死:

并列而死。

骈:

两马并驾。

5.槽枥:

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

马棚、马厩。

6.不以千里称也:

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7.马之千里者:

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8.一食(shí):

吃一次食物。

或:

有时。

9.尽粟一石:

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10.食(sì):

通“饲”,喂养。

11.其:

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

能走千里。

12.是:

这,指示代词。

13.能:

才能。

14.才美不外见:

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犹,尚且。

欲:

想要,要。

等:

相当。

不可得:

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6.安:

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7.策之不以其道:

策:

鞭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

用(对待)它的办法。

18.尽其材:

发挥它的全部才能。

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9.鸣之:

(马)嘶鸣。

通其意:

跟它的心意相通。

20.执策:

拿着马鞭。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之:

临视着马。

临,从高处往下看。

21.呜呼: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22.其:

难道,表示推测。

23.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4.其:

其实。

25.知:

懂得。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