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731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docx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1.编制说明…………………………………………2

2.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3

3.基础及地下室……………………………………6

4.墙柱设计…………………………………………8

5.梁、板及节点设计………………………………11

6.人防设计…………………………………………14

7.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15

8.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结构房屋设计要点…17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本统一技术措施是以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规范、规程及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此不赘述),在执行这些规范、规程过程中,以主要规范、规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为主,对其它规范、规程与上述主要规范、规程相矛盾或不一致处,以本技术措施或工程经验为依据进行设计。

1.2.结构统一技术措施适用范围

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的高层、小高层及多层住宅建筑。

结构体系包括框支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包括异型柱)结构、砌体及底部框架结构。

1.3.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a)本统一技术措施是华森公司对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目的在于统一公司设计技术措施、提高设计质量、确保结构安全、设计合理、控制结构造价、体现“我院出品”。

因此,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本技术措施及规范、规程中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b)在执行本统一措施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等,灵活掌握。

但对和本统一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审定人员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讨论、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该技术措施时参考。

(c)对个别具体工程设计中有和本措施不一致或含糊不清的问题,应经过公司结构技术小组讨论确定,备案;以便在今后本措施修改时参考;

(d)各分支机构发现本措施和当地有关要求不同时,应及时向公司结构技术小组回报并备案;

(e)结构技术小组将根据情况,不定期的对本措施进行修改、细化,并对上述备案各问题进行讨论后写入本措施。

2.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

2.1.荷载

2.1.1.墙体荷载

表2.1.1墙体荷载

材料

厚度

容重

核算(KN/m2)

备注

内墙

加气砼

100

150

200

≤6.5KN/m3

2.0

2.4

3

按每侧20面层

空心砌块

(轻集料)

90

140

190

≤8KN/m3

2.0

2.4

3.0

按每侧20面层

GRC板

60

≤1.5KN/m3

1.0

仅考虑刮腻子

太空板

120

≤1.20KN/m3

1.5

仅考虑刮腻子

外墙

灰砂砖

200

≤18KN/m3

4.6

240

≤18KN/m3

5.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00

≤12KN/m3

3.4

240

≤12KN/m3

3.9

门窗

0.5

注:

1.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当墙直接布在楼板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把墙均匀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计算楼板时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2.7.1~2.7.3条(P18),分不同情况分别计算。

2.1.2.消防车荷载(双向板)(KN/m2)

当符合《荷载规范》4.4.1条的条件时,双向板按表中荷载取值,当有覆土时,按表2.1.2-1取值。

表2.1.2-1消防车荷载取值(按满载总重为300KN车辆考虑)

土厚≤1m

土厚=1.5m

土厚=2m

梁(板)

16(20)

13(16)

11

注:

中间值可考虑插值;当无覆土时,楼板尚应验算冲切承载力。

同时应考虑动力系数。

表2.1.2-2动力系数

覆土厚度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动力系数

1.30

1.27

1.24

1.20

1.17

1.14

1.10

1.07

1.04

1.0

2.1.3.施工荷载

地下室顶板室外部分宜考虑10KN/m2、室内(一般指住宅楼平面范围内)部分宜考虑5KN/m2的施工荷载。

其与覆土、消防车活荷及人防荷载不能同时考虑,且图中应注明相关要求。

当室内部分考虑施工荷载时,室内隔墙可不考虑。

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1.0。

2.1.4.屋顶荷载

一般屋面顶花园、地下室顶板为景观绿化时,其活荷载取3KN/m2,其覆土容重宜按18KN/m3计算。

当有大型构筑物、景观小品或树木时,可再另外计算。

裙房屋顶宜考虑4KN/m2的施工荷载。

屋面找坡时,找坡填料应在图中注明(一般按陶粒混凝土容重计算)。

2.2.计算参数

2.2.1.总信息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取0º和>15º的斜交方向。

如体型复杂,可改变此数,使之按最大受力方向,近似可按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取(在WZQ.OUT中)。

●混凝土容重:

27

●结构体系:

按实际;(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占总剪力墙面积50%以上时,按短肢剪力墙结构)。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仅用于计算位移比、周期比

2.2.2.风荷载信息

●基本风压: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房屋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计算按100年重现期风压值,风荷载下的位移计算可用50年重现期风压值。

●结构基本周期:

用计算所得代回重新计算。

●设缝多塔结构:

应指定挡风面并输入系数。

●地面粗糙度:

一般在城市的均可用C类。

其它类别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场地情况确定,但取B、D类应慎重。

2.2.3.地震信息

●偶然偏心:

仅高层考虑。

●双向地震:

当具备下列条件时应考虑:

①扭转位移比μ>1.2时;②结构扭转第一周期T1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建筑大于0.9,B级高度建筑大于0.85者;

2.2.4.活荷信息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

应选择;对单独裙房部分建议按不折减

●活荷载不利布置:

多层住宅应考虑,高层可不考虑。

2.2.5.调整信息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建议取0.85,转换层、嵌固层也可考虑调幅。

但跨中正弯矩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简支计算的一半。

●连梁刚度折减:

0.55~0.8,一般取0.55。

●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

2.2.6.设计信息

●砼柱计算长度系数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一般7度,风压在0.5以上应考虑。

●结构重要性系数:

一般取1.0;安全等级为1级的取1.1。

●柱配筋计算原则:

一般按双偏压(角筋供参考)。

角柱、框支柱应指定,自动按双偏压(角筋不应小于计算值);

异型柱应按双偏压;

梁、柱保护层厚度:

梁取25,柱取30。

2.2.7.配筋信息

●梁箍筋间距:

取200,主梁加密区按计算结果除2,与非加密区比较,取大值。

●柱箍筋间距:

取100。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

取200

●墙体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取0.25%(一、二、三级抗震设计),0.2%(四级抗震设计);实配墙体筋不应小于此数

2.2.8.地下室信息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

一般可取3。

●回填土容重:

2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一般可取0.5,如对回填土有要求也可减小。

2.2.9.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转换梁、转换柱、角柱必须指定。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次梁与主梁垂直相交处可指定为铰接,程序计算主梁对次梁的约束偏大。

●弹性板:

一般在转换层、大开洞、连接薄弱处宜指定为弹性膜。

●连梁应判断:

跨高比>5,及支承次梁的应指定为普通梁,可考虑调幅。

对程序自动判断墙间梁为连梁时,应按上述原则判断是否应为连梁,如判为普通梁,则应对此进行修改。

2.2.10.其它

●底部大空间落地剪力墙在端部及直接支承转换梁处设明柱,并按实际指定特殊构件

●一根转换梁支承异形墙时,应分为2根梁,以变形一致原则分配梁宽,最后配筋叠加。

●框支梁偏心,可采用沿梁轴线附加扭矩的方法近似考虑,应计及转换层板对梁的有利作用。

●多塔结构宜按实际建模,以考虑相互影响,注意多塔应围块指定,并指定最高塔为塔1,采用总刚分析方法。

同时多塔应分开再单独计算,控制指标(周期比,塔楼位移比)。

(注:

多塔结构不包括大地下室上多栋住宅建筑的情况)

●刚度比计算:

剪切刚度→用于一层转换及判断地下室的嵌固点。

剪弯刚度→用于多层转换。

其余用第3种算法。

●车道、坡屋顶等斜梁应按实际输入。

●地下室的越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应手工修改

 

3.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3.1.基础设计

3.1.1.天然基础

3.1.1.1.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个别条形基础可按倒梁法计算。

筏板基础还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

采用天然基础时,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地基变形量,且应保证其满足规范允许值要求。

3.1.1.2.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翼板、梁板式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钢筋混凝土承台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0%。

梁式承台受力钢筋应满足梁最小配筋率要求。

3.1.1.3.基础梁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梁、板上部钢筋全跨贯通,底部钢筋应不少于1/3全跨贯通。

梁两侧腰筋不小于Φ14@200。

3.1.2.桩及承台

3.1.2.1.灌注桩竖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在非地震区取0.2%,地震区建议按下表3..1.2配筋。

表3..1.2灌注桩配筋

桩直径(mm)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配筋

4Φ18

4Φ20

6Φ20

7Φ20

7Φ20

8Φ20

9Φ22

9Φ22

10Φ22

桩直径(mm)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配筋

10Φ25

11Φ25

11Φ25

13Φ25

14Φ25

16Φ25

18Φ25

20Φ25

22Φ25

3.1.2.2.大直径桩间支承剪力墙的承台梁应按非抗震框支梁的构造要求配筋。

在无底板情况下,单桩承台间拉梁应按拉弯构件计算,弯矩取两端墙柱底弯矩,拉力按两端柱的最大轴力的1/10取值。

对一般为协调变形而设置基础拉梁,应按非抗震框架设计,纵向拉力应按两端柱的最大竖向轴力的1/10取,再根据此拉力计算纵向受拉钢筋。

如该梁还同时承担竖向荷载(如墙体),则该梁的钢筋应按拉弯构件计算。

3.1.2.3.计算承台钢筋时,应按实际桩反力来计算。

3.1.3.其它

3.1.3.1.基础底面积的大小、桩基桩数计算时,可采用SATWE中D+L工况的柱底内力除以1.2来代替标准值,当水平力较大时应复核。

3.2.地下室设计

3.2.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

●一般情况按上端铰支,下端嵌固计算。

●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相近时,可采用两端嵌固计算简图,此时地下室外墙顶部配筋应与地下室顶板配筋同时考虑。

3.2.2.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