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70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城市学院新老校区规划比较.doc

目录

1、湖南城市学院简介 1

2、校园规划理念 2

2.1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文化 2

2.2讲究绿化,创造怡人校园环境 2

2.3节约用地,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 2

3、新、老校区校园规划平面图 3

3.1老校区平面图 3

3.2新校区平面图 4

4、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新特征 6

4.1交通便捷、人车分流 6

4.1.1老校区的道路交通系统 6

4.1.2新校区道路交通系统 6

4.2形成校园景观节点 6

5、传统功能分区的变化 7

5.1生活区淡化 7

5.2科技园区强化 7

5.3体育活动区的布局 7

6、绿化景观规划 8

6.1绿化系统 8

6.2景观系统 9

6.2.1老校区景观系统 9

6.2.2新校区景观系统 9

7、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都有了迅猛的增长,各高校也普遍加强了校园建设力度,改进原有校区布局设施的同时,在城市近郊开辟建设新校区。

但是新校区的建设规划布局,与老校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选取朝阳校区和迎丰校区两个校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校新老校区校园规划设计的差异,探讨高校校园规划的新特征,为今后做新校区合理规划设计提供相应借鉴。

1、湖南城市学院简介

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院校,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朝阳校区)与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丰校区)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包括朝阳和迎丰两个校区。

湖南城市学院老校区即朝阳校区,原身是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

位于主干道益阳大道西,处于益阳市几何中心,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即迎丰校区,是2003年兴建的一处新校区。

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位于湖南益阳市南部的朝阳经济开发区内,东临城市主干道银城大道,地理位置远离城市市中心,较为偏僻。

如图1-1

图1-1迎丰校区校园规划效果图

来源:

2、校园规划理念

高校校园规划应体现新时代的特征,不仅仅满足单一教学功能需求,更应该与时俱进,体现“综合+科技+人文+生态”的特色。

2.1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文化

作为益阳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湖南城市学院是益阳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所以新校区的建设对益阳城市建设举足轻重。

益阳资江以南都是山地,生态景观丰富多变,地势也高低错落,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益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把益阳建成一个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的山水城市,所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建设理应为益阳城市建设添彩、添色。

新校区用地范围内多山,地势高低起伏,有一定面积的水域。

规划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结合自然的山体,原有的部分水塘与东南较平坦的地形构筑了“山一水一洲一城”的基本格局。

“山”为自然的山,“水”为稍加修整的水,“洲”为自然的山丘,“城”为整个校园的人文建筑群体,这既体现自然山水的自然景观,又体现人文城市文化意味,同时又反映城市学院“城市”的内涵。

2.2讲究绿化,创造怡人校园环境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修养的高文化的环境,因此,大学校园应是一个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的生态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校园不仅要绿化,还要美化。

绿化不仅是种树、铺草,植物除了它特有的生态功能以外,还起到划分空间,丰富校园色彩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的搭配,草坪和花卉的搭配,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搭配,做到协调而不单调,丰富又不杂乱。

2.3节约用地,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

就目前我用高校建设来讲,用地紧缺尤其突出。

我国早期大学,校园一般占地较大,筑层数偏低,在校学生人数少,环境比较空旷。

然而19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比之下,校园用地却增长缓慢,规模的扩大势必带来面积的增长,那么是提高建筑的密度,还是增加建筑的层数呢?

为了保持校园的环境,保留一些珍贵的用地以供今后的发展,应该走“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的道路,在保证日照的前提下,五、六层的多层建筑(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及十几层的小高层建筑(如行政楼、科研楼、培训中心等)逐渐取代二、三层的低层建筑,以节约用地,提高用地效益,将更多的用地用于环境建设。

3、新、老校区校园规划平面图

3.1老校区平面图

湖南城市学院老校区处于丘陵地区,地势起伏。

校园用地地块不规则,主要以正门口至一教学楼为轴,中轴以西主要分布有图书馆,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以及田径场、篮球场等学生体育活动场地。

中轴以东主要分布实验楼、土木楼、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食堂、教职工宿舍、家属区等。

如图3-1

图3-1朝阳校区(老校区)平面图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3.2新校区平面图

新校区建设地块呈方形,东西长约900m,南北宽约1000m,占地面积约90hm,周边均为城市干路,场地内部海拔高度为40-90m不等。

整个校园结合丘陵地形实际以“S”型道路为主线的交通环线,另加两条步行的主轴线构成校园的交通骨架网络,贯穿整个校园系统。

校园分为六大区域:

①校园中心区域由中心广场、图书馆、园林小品等组成,形成深具人文与自然气息的校园中心。

②教学实验区位于中心区的东南边,由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组成,建筑成院落式布局。

③体育运动区位于中心区北边,基于体育运动区的使用特点,同时兼顾其对外服务的功能,其建筑形态采用现代风格,以突出运动区之特点。

④学生生活区在西侧,建筑布局遵循组团小院落的空间组合方式。

⑤后勤服务区布置在西北角沿杏花路一侧,既有利于对内,又利于对外服务。

⑥自然生态区位于基地南角保留的自然山体、绿洲、水面、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大会堂等组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登山、观景、晨读、交流、休闲的场所。

如图3-2

图3-2迎丰校区(新校区)平面图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4、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新特征

4.1交通便捷、人车分流

传统的路网规划只注重交通功能,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校园空间被条块状建筑和整齐的道路网所分割,缺乏人情味和有序的车行、人行组织。

而当今的校园规划中,路网不仅要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而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

在规划中应改道路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空间。

4.1.1老校区的道路交通系统

湖南城市学院老校区考虑实际教学生活需要,车行、人行、人车混行三种道路形式。

正门-一教学楼中轴线及其以西的主要学生生活区,为了保障学生安全,规划设计有专门的车行道。

车行道从学校正门口至学生食堂前坪,能满足宿舍供桶装饮用水,食堂进出货物等的运输需求,同时避开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人行道路。

中轴线以东的教职工家属区,由于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区域,则采用人车混行的道路形式。

但由山地地理环境影响,老校区道路结构依然稍显混乱。

例如,二教学楼至二舍一段,属于人车混行道路,但并未设人行道。

路段上下学期间人流量特别大,也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山地地形,学生为避免爬坡,爱走较为平坦的正门-食堂一段路,这也将造成安全隐患。

4.1.2新校区道路交通系统

新校区的道路系统规划则采用人车分流的形式。

车行系统框架主要由内、外两环形道路组成,既使得校园内部环境保持纯净,又方便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同外界城市道路相联;同时,还采用弧形道路,既能降低机动车车速,提高行车安全性,又丰富校园景观,充分体现地域交通特色。

新校区的人行系统也安排比较合理。

其并非孤立的人行交通,主要担负了人行交通、景观、休闲、游憩、交往等多种功能,因此它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线索,而是一个网络,遍布校园各个区域,但它的动线组织却并不随意混乱,而是借功能布局要求及建筑形态景观系统等要素布局,同时在教学、实验区通过连廊组织了立体的人行系统。

4.2形成校园景观节点

形成校园景观节点是现代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它冲破了传统校园中横平竖直的棋盘式路网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本身的因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道路的布局结构讲究景观视觉效果,避免单纯的交通功能和呆板的形式,设计中讲究点、线、面相结合(即道路和广场相结合),直线、曲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结合,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这样的设计不是为了变而求变,而是为了丰富校园景观,同时也更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

老校区的校园规划设计中,单纯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给人不舒适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在丘陵地区,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在学生中流传有一句话“老校区山多、树多、楼梯多”,宿舍至教学楼步行仅5分钟的路程,大家觉得远、累。

新校区以东西、南北两主要人行交通为景观轴使得校园具有相当鲜明的个性,道路和广场、水体、绿化相结合,不仅提供优美宜人的校园绿化景观,还提供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场所,充分考虑到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

5、传统功能分区的变化

5.1生活区淡化

我国高校传统的布局是由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及教师生活区构成的,19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大学校园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学生宿舍的建设和管理逐渐与社会接轨,同时,在取消福利分房后,教师住宅的解决也被推向社会,现代校园规划中生活区逐渐趋向淡化。

可以从平面图中看到。

老校区校园内的家属区住宅占很大一部分面积,而在新校区的规划建设中,体现了相当的前瞻性,学校把教工宿舍推向社会,不规划在校园中,采用校外征地,校外出资的方式加以解决。

校外出资这样的解决办法既节省了学校的投资,又可扩大学校的面积,而且还能改善校园的周边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5.2科技园区强化

传统的高校总的说来比较封闭,这种情况导致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脱节。

市场经济的到来,高校科技园区蓬勃发展,不仅使学校在空间上重新融入社会、重归城市的怀抱,而且冲破了长期封闭的教育体制,解放了禁锢的思想。

北京大学首先建立科技开发区,随后各地高校纷纷响应,这一行动已经由单所院校发展为多所院校的联合,不仅搞活了学术,在经济上支援了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

科技园区的兴起既然是今后高校发展的方向,那么在规划中就要有意识地重视它。

选址一般是在校园外侧靠近城市干道的一边,便于社会化,并且要与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区有便捷的联系。

5.3体育活动区的布局

一直以来,校园规划设计的重点放在教学区、生活区等重要区域上,而体育活动区本身的设计则不够深入。

一般认为能放下一定数量的运动场和球场就完事,而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

老校区的体育活动区为了避免噪声干扰,体育馆的设置离教学区和生活区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体育馆的使用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同时,设置在学生活动区域的田径场和八舍前坪篮球场也存在问题。

虽然使用效率比体育馆要高,但是集中布置的运动场地造成的噪声干扰也影响了学生们的生活。

新校区的体育活动区的布置就相对合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兼顾学生课间和平时的使用。

生活区附近开拓有一些小型的活动场地,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场地的利用率,还可以督促不爱运动的学生参加锻炼。

场地结合绿化穿插布置,减小噪音,避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6、绿化景观规划

6.1绿化系统

作为益阳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湖南城市学院老校区很好的体现了“山水城市”的文化内涵。

其绿化得益于原有的山体,校园建设因地就势,保留了大部分自然景观,将校园建筑融于自然山水之中,不仅给学生创造了生态的、健康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