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6556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Word文件下载.docx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上片有写军中生活的行事壮美的情景:

、 

下片有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如 

, 

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议论:

2.全词极写“壮词”,“壮”体现在 

 

、 

、形象等方面。

3.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

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5.本词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的感情相比,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看宝剑 

听号角分麾下炙翻塞外声 

马作…弦惊 

了却……身后名   

2.题材、情感、语言   3.D (八百里,的卢是运用典故,其他几个均不是运用典故)

4.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同写久经沙场的老将,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的词中哀伤较重.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与胞弟苏辙已七年未见。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咏月怀人的千古绝唱,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在月下欢饮时的“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的情怀作结,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探求。

作者在词中通过问天,问月,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复杂矛盾的思想发展过程,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的聚合离散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难以周全圆满。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然变化与人世变迁联系起来,蕴涵了深刻地人生哲理,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胸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只希望人们能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赏天上的明月,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问月,引起下文的怀人,“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词人却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思亲之苦。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弄”是"

做出"

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这是作者在矛盾与徘徊之后的顿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胸怀。

1.借助想象和联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明月的光明皎洁与心灵的豁达开朗两相契合,达到情景理的交融。

词的上片把酒问青天而产生的奇思遐想。

句句不离赏月,而又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月色,只从作者对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笔。

这就不落窠臼,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

2.寓哲理与抒情之中是这首词一个显著地特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已成为千古名句,意蕴深刻。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 

, 

2.“ 

,”一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A(作者因政治失意,兄弟离散而矛盾、徘徊之后能够自我安慰,旷达超脱,并非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

答:

                                     

2.简析"

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

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1.示例一:

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本诗选自《陆游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主张北伐,被投降派弹劾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

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对照诈伪的官场,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首联写农家丰衣足食,盛情款待,颔联写村庄诱人景色,颈联写乡村民风古朴,尾联抒发感慨,希望再来做客。

这是一首描绘山村景色和农家习俗的游记诗。

诗歌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名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联的“重”和“复”描写了环境幽雅的村外之景。

采用对偶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也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

寓情于景,又富于哲理,成为广泛被人引用的千古名句。

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哲理:

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的启示。

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艺术特色

1.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

2.颔联寓情于景,又富于哲理,体现了“宋诗多理趣”的特色。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1.(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2 

分)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5分)

游山西村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

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

(内容阐述1分;

哲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一首豪放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居婉约派之首,后人称其诗为“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这首词写的是梦境,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

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

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

但是,这首《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

它借助干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本词写的是梦境,但梦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上阕虚构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下阕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慨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作者通过描绘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慨叹,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作者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

这里,“星河”,即银河。

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

银河中波涛汹涌,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

作者借典故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有怀才不遇之感。

1.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这样气魄宏伟的豪放词对婉约词宗李清照来说是别具一格的。

词一开头,想象丰富,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接着写与天帝的问答,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

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2.引用典故,将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写进词中,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九万里风鹏正举”引用《逍遥游》中得典故,“我报路长嗟日暮”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典故,也有关于“天帝”的神话传说。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题。

(7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

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

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

“殷勤问我归何处?

”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

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

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

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分,“想像奇伟”2分,“气度恢弘”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

【注】①星河:

银河。

②蓬舟:

指轻舟。

③三山:

传说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这首词上阕写 

,下阕写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的意思是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九 万 里 风 鹏 正 举

  4.如果说李清照的词是“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话,你认为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哪一种风格?

词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梦境,答天帝问(或:

抒发情感)2.我告诉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前途渺茫;

自己空有才学,生于离乱之世,毫无用处。

3.九万里风/鹏正举4.这首词代表了女词人豪放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和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本诗出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遭到求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的不满,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本词写于作者任镇江知府期间,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借古讽今,委婉地讽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上片,作者对景抒怀,江山壮丽,风景不再,山河变色,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

下片,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畏强敌的盛赞,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丑恶嘴脸。

1.“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悠悠”,是长远的样子。

作者以永流不息的滚滚江水来比拟千古兴亡的绵延不断。

“不尽”句,出自杜甫《登高》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但杜诗是写个人流离潦倒之悲,而辛词却是写国家兴亡之感,意境不同。

2.“生子当如孙仲谋。

”引用典故,借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其深意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苟且偷安,昏庸无能,体现了其爱国主义精神。

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两句是实写史事,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