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5309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工作方案Word格式.docx

以省法律服务网(“12348”省法网)为统领,借助即将建成的省智慧法律服务调度管理平台,将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前台综合受理、中台统筹分配、后台分类处理”的服务流程,实现“一次受理、三台通行”,形成协同联动、一网办理、数据共享的工作格局。

2.联通内部业务信息系统。

借助区司法厅和市司法局联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业务系统,依托网络平台便捷高效的积极作用,强化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办理、信息反馈等功能。

3.确保数据共享互认。

群众通过“三大平台”提出法律服务需求,相关诉求通过数据汇聚,统一分类编号,形成一个入口,建立平台间服务事项办理内部流转机制及数据互认共享规则,确保咨询事项、业务办理和投诉建议的受理、指派、承办、归档、满意度评价等全过程实现“一网通办”。

(二)建立运营指挥机制

1.将**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运营指挥中心。

汇集**区公共法律服务数据,统一调度本辖区各类法律服务资源。

对法律服务需求快速反映,统筹安排法律服务资源的供给数量、供给类型、供给方式,及时流转和办理服务事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2.服务工单及时流转。

群众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全部在省智慧法律服务调度管理平台上综合受理,形成工单任务。

网络平台由用户系统自动生成工单;

实体平台由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录入生产工单;

热线平台由“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人员生产工单。

即时处理自治区派送的任务工单。

对任务工单的需求、供给匹配情况实时跟踪,推送服务事项办理进程和服务提示,实现服务全程留痕、实时监管,加强督办、考核、质量监督工作,形成闭环的公共法律服务流程。

3.加强数据综合分析。

充分利用省智慧法律服务调度管理平台定制的数据分析模型,实时跟踪、不断提高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强化大数据分析对法律服务需求发展趋势的预测,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这一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有效评估社会矛盾风险,及时预测预警,为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提前防控化解矛盾风险。

(三)定位三级实体平台服务目标

1.以“全”定位**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做到功能齐全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

一是硬件设施齐全,严格按照《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号)要求,场所建设在临街一层、面积基本达到200平方米,办公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区划分合理,成为标准化、一体化的法律服务功能综合体。

二是服务事项齐全,整合辖区内的法律服务资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服务接待窗口,配备一名常驻管理人员及6名以上工作人员(其中有3名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名律师,3名人民调解员),司法鉴定和仲裁业务要有指引手册,“一站式”、“门诊式”服务。

三是制度建设齐全,设置服务流程图,缩短办理时限,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建立来信来访制度、解答咨询、受理申请、登记归档、投诉处理等工作规范,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法律咨询、申请受理和案件办理服务评价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转办、交办,及时反馈,对负面舆情信息及时应对,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四是信息公开内容要全,公示中心职能职责、服务内容、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的条件、程序、救济途径、获取方式和方法,向群众推介省“12348”热线、省法网、“省12348”APP、省法治微信公众号、省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区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小律”自助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公共法律服务监督、投诉电话。

2.以“便”定位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要发挥二级枢纽作用,促进服务便民。

一是服务资源便利,**区公共法律服务运营指挥中心通过合理配置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利用辖区内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各类调解组织等机构,调动“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志愿服务力量,组建法律服务团或法律服务小分队,确保每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都有一个专业化综合性法律服务团队。

二是服务事项便民,按照3+X建设模式设立服务接待窗口,重点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三大基本服务,增加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指引服务,做好法律援助初审工作。

三是服务方式便捷,根据群众需求开展自助服务,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远程视频咨询、远程调解等便民服务,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四是制度建设齐全,设置服务流程图,缩短办理时限,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建立来信来访制度、解答咨询、受理申请、登记归档、投诉处理等工作规范,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法律咨询、申请受理和案件办理服务评价机制。

五是信息公开内容要全,按照要求悬挂标牌标识,公示职能职责、服务内容、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的条件、程序、救济途径、获取方式和方法,向群众推介省“12348”热线、省法网、“省12348”APP、省法治微信公众号、省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区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小律”自助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公共法律服务监督、投诉电话。

3.以“导”定位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引导到位,融入行政村、社区服务,解决好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是智享服务引导,每个村(居)工作室要配备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实现律师、法律服务人员实时视频咨询,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业务的指引和查询服务,特别是针对不会使用智能终端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等弱势村(居)民,工作人员要耐心询问并帮助其获得法律服务。

二是做好法律顾问服务引导,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或村居网格群,引导群众通过微信进行法律咨询,监督法律顾问及时向群众进行答疑解惑,村(居)法律顾问要定期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座、出具法律意见、代写法律文书、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协助处理信访问题等法律服务,每年为每个村(居)提供法律服务不少于50小时。

三是做好服务人员联系方式引导,制作公示牌,将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广泛公示,并向群众发放法律服务名片,使群众享受到便利、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

四是做好服务方式宣传引导,公示并主动向群众推介省“12348”热线、省法网、“省12348”APP、省法治微信公众号、省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区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小律”自助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不断提高使用率,让群众有法律需求就想到公共法律服务。

(四)推进“五化服务”

1.推进多元化服务。

要积极围绕三大攻坚战、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仲裁、法治宣传、基层法律服务等职能作用,开展“组团式”“订单式”“延伸式”法律服务。

推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

探索建立法律顾问“法治体检”常态化。

2.推进特色化服务。

立足“法律法规宣传、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定位,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打造“叫得响”的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在村(居)推行“司法所+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模式,选聘懂法律、知政策、有威望、热心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法律服务队,定期开展“进村(居)入户”法律服务活动。

继续规范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对新成立的村(居)要积极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室的准备和建设。

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为群众及时解答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3.推进标准化服务。

对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标准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规范门头、标识标牌,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和服务内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

梳理公共法律服务办理流程,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

严格按照《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宁司办〔2021〕19号)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做到随时评价、随单评价,动态收集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及业务接待办理数量,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并根据需求量动态调整服务窗口。

4.推进精准化服务。

要大力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开展援助案件“点援制”+优秀法律援助律师指派模式,分类别建立优秀律师库,让受援人自主选择援助律师。

继续完善调解咨询专家库,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对接协调机制,指导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组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侵权类纠纷、合同类纠纷等专业法律服务团队。

发挥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退休政法干警等积极作用,充实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点对点服务。

要充分挖掘公共法律服务大数据潜力,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提供“一域一策”“一事一策”“一类一策”的法律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5.推进便捷化服务。

推广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通过法律服务机器人、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线上调解等,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开通“**小律”微信小程序,让群众使用手机获取法律服务,以智能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创新。

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管理、维护、更新,定期分析终端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切实保障网络畅通、律师视频咨询畅通。

(五)实施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行动项目

在为辖区9个镇街和81个村居全部购买配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智能一体查询机、视频电话)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群众通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获取法律法规、法律服务机构信息、法律帮助等法律服务资源,通过拨打视频电话,实现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面对面”的交流。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协调,争取人员、经费等相关支持。

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层层分工,压实责任。

要完善内部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要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加强工作推进。

(二)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优化。

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库,加强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法律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

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招募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退休政法干警、社区力量等参与法律志愿服务,推动政府服务与志愿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多渠道解决基层法律服务力量短缺问题。

(三)加强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科学核定平台建设的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和购买服务等经费,并足额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

落实有关政策保障措施,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各项经费管理使用。

(四)强化督查,加强协调。

**区司法局将采取明察暗访、座谈、实地督查等方式对各镇街和村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各街道要督促引导群众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关业务台账,切实推进各项工作。

市司法局将于11月至12月组织验收并进行通报,各单位务必于此前做好各项工作迎接验收。

(五)加大宣传力度。

要及时总结提炼推行“1335”工作模式、村居智享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的亮点及特色工作,大力宣传工作成果和经验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