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5207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二)有利于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通过无疫区建设,全面建立生物安全环境,降低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畜牧产业效益,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驱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构建让胡路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动物疫病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基础因素,通过无疫区建设,能够有效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减少兽药使用,夯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础,从源头上降低动物疫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四)有利于培育优质畜产品品牌。

提供高品质畜产品,实现由“养得好”向“卖得好”的根本转变,必须坚持品牌建设。

通过无疫区建设,充分利用无疫区评估认证的权威性,进一步丰富绿色、优质、安全、放心畜产品品牌内涵,放大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进口替代战略”实施。

(五)有利于促进畜产品出口贸易。

通过无疫区建设,有效破除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推动畜产品对外出口。

同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和我省“龙江丝路带”建设,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

二、目标与原则

(一)建设目标

区、镇和社区建成完备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应急管理和动物防疫信息管理体系,并达到国家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标准。

到202*年,实现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通过国家评估认证。

(二)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负责、属地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部门及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同一致的建设机制。

2.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坚持全省统一规划,严格按照全省规划设定的无疫区控制动物疫病种类、区域范围及类型、建设标准和时限等要求开展工作,同步启动、有序推进。

3.突出重点,集中推进。

根据全省无疫区建设规划,整合各类资源,突出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和重点措施,集中力量推进。

三、实施步骤

202*年完成区、镇和社区自我评估、整改和申报评估等准备工作,力争202*年通过国家评估认证。

四、重点任务

按照“免疫达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维持无疫、评估确认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总体要求,重点建设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动物防疫信息管理体系。

(一)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

1.疫苗储运体系。

完善区、镇二级疫苗冷链储运系统,配足、配齐与疫苗储运量相匹配的冰箱、冰柜。

村和社区动物防疫人员配备足量的冰箱、冰柜、转运箱、冷藏包,疫苗领取和发放采取租赁冷藏车的方式全程冷链储运。

区动物防疫疫苗贮藏库设在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强制免疫制度。

区政府统一领导,动物卫生监督所指导监督,养殖场和个人为动物防疫责任主体,春秋集中免疫和适时补免相结合的强制免疫模式,做到应免尽免,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规模养殖场实行自主免疫,主动送检样品接受免疫效果检测评估。

散养畜禽免疫由区政府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

3.防疫档案管理。

健全免疫档案、疫苗管理档案、免疫效果评价档案、防疫人员培训档案等无疫区建设档案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

各项记录、档案上下衔接、规范统一,实现可追溯。

(二)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

1.兽医实验室建设。

参照农业部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202*年依托原区兽医化验室组建区级兽医实验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更新实验设备,调配专职化验人员,争取实验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和生物安全等级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以镇和社区动物防疫人员为基础,以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为依托,以动物诊疗机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为辅助,形成覆盖全区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

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将区级动物疫情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定期开展动物疫病常规监测、集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动物疫情信息管理。

建立动物防疫信息数据库,规范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的填报工作,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完善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

(三)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体系

1.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队伍、设备设施符合(农医发〔202*〕45号)文件要求,动物卫生监督所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人员编制、预算经费与监管任务相匹配;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合理配备快速检验、执法办案取证和培训等设备设施,官方兽医须配备执法移动终端设备;

科学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杏树岗镇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1个,原则上每个村设置动物初级检疫申报点1个,设施设备符合农业部《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规范》(农医发〔2010〕43号)要求。

2.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区政府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1处,设有专人负责,确保设施完好并发挥作用。

同时镇和社区根据辖区畜牧业发展情况,在无害化处理场所辐射不到的偏远村屯建设无害化处理窖,规模养殖场自行建设,完善本企业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所。

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养殖业保险联动机制建设。

3.兽药监管。

强化兽药监管,严格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兽药经营、使用可追溯体系。

提升兽药抽检和兽药残留检测能力,强化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

4.管理措施。

备案养殖场每月须定期登录***省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管理系统,准确真实填写畜禽存栏、免疫档案、消毒记录、用药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基础信息。

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统计上传区域内散养户畜禽存栏、免疫情况等基本信息,逐步实现养殖信息网上填报与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关联。

无疫区建设期间和建成后,严格控制从非无疫区输入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确需输入的,除附有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外,还应当向***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实行动物、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制度,外埠输入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必须经省市指定通道进入我区,实行引入动物隔离检疫制度,引入的易感动物必须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隔离场所进行隔离检疫。

(四)应急管理体系

1.应急物资储备。

区、镇和社区应储备并及时更新应急防控物资,同时配备符合规定的应急处置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和疫情处置装备,保障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需要。

2.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区、镇和社区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建设,确保应急指挥系统有效运行。

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备队,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

公开疫情报告和举报电话,及时核查疫情信息,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3.应急扑杀补贴机制。

依法建立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应急扑杀阳性及同群畜禽价格补贴机制。

重点动物疫病纳入畜牧业保险保障范围。

(五)动物防疫信息管理体系

1.动物防疫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无疫区动物防疫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动物防疫数据库,配备信息采集和处理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养殖数据、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卫生监督、疫情应急处置、兽医队伍建设等网络信息化管理。

2.动物防疫工作痕迹化管理。

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各类工作记录和档案,建立专门档案室(柜),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归档,实行动物免疫、监测、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兽药残留控制、应急处置等工作的痕迹化管理、档案化保存。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区政府负责统筹开展全区无疫区建设工作,日常工作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承担。

各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合力推动无疫区建设。

区编办、区法制办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强化动物防疫的属地化责任。

区编办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完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体制,推进综合执法,提高监督执法效能。

区法制办负责按规定审查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涉及无疫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局要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无疫区涉及的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

***市公安局***分局和八百晌分局负责加强疫区治安管理,协助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等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区本级无疫区建设资金保障。

***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依法保障无疫区建设用地和审批工作。

区环境保护局负责动物隔离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厂)等无疫区建设工程环评审批工作。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加强人畜共患病疫情防治工作,及时通报疫情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进展。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依法对畜牧行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工商登记管理工作和农贸市场内的畜禽行业监管工作。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区技术方案的组织实施,指导全区开展免疫、监测、监管、应急工作,负责无疫区建设评估的综合协调工作及易感动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体制保障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防疫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优化力量配置,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理顺政府层级间职责关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

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强化镇及社区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动物防疫水平。

(三)条件保障

各单位要整合防治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将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区政府承担本级兽医实验室、疫病监测净化、疫苗储运设备、执法监督、无害化处理设施、应急储备等建设与运行经费。

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配套补助资金,杏树岗镇人民政府承担本部门动物疫病免疫、疫病监测净化、疫苗储运设备、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设施、应急储备等建设与运行经费。

采取政府引导、适当补助的方式,充分调动市场化投资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入,共同建设无害化处理体系。

(四)技术保障

区政府根据国家标准制定本级的无疫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充分发挥上级建设评估技术专家组和兽医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采取专家授课、专题培训、编印教材等方式,加强无疫区建设宣传、指导和培训。

强化区内各类畜牧兽医资源集成融合,开展兽医、卫生计生、农业等领域机构及专家交流协作,构建跨学科合作平台,为无疫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