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32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doc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 B.儒家民本思想不断丰富

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

2.据《道德经》记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据此可知,老子

A.具有朴素辩证思想 B.提倡生命权利至上

C.主张积极追名逐利 D.倡导无为而治理念

3.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表明韩非子

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 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

4.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该思想家

A.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的主张 B.融合了道家法家和佛家思想

C.主张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5.东汉班固在《白虎通德论》中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即:

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这种思想

A.体现了儒道佛要义逐渐融合 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

C.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 D.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形成

6.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

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 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

7.“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理学的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思辨化 B.创立出与佛道截然对立的理论

C.探寻出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D.重新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8.王阳明认为: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这一主张

A.开近代思想启蒙先河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C.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 D.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9.明末李贽自称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其“离经叛道”是由于他

A.彻底否定孔子之道 B.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C.倡导民主共和思想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1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优乐。

”这表明他

A.主张主权在民 B.赞同君主立宪 C.追求君民平等 D.反对君主专制

1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一观点

A.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试图去挽救衰颓中的雅典城邦制度

12.苏格拉底认为,人最优越的部分就是神在人体内安放的灵魂,并用灵魂去认识自己,探求真善美。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摆脱了神学思想的影响 B.阐释了人的自然属性

C.倡导了自由平等的观念 D.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

13.布克哈特说:

”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

”材料中“发现了自己”指的是

A.教权的退场 B.理性的胜利 C.人性的复苏 D.君权的消亡

14.马丁•路德否认了包括教皇在内的教士阶层的权威,提出“信徒皆为牧师”,要求改革教会,简化圣礼,认为教会难以自我革新,呼吁世俗的权力来推行改革。

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

A.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践行了权威制衡的理念

C.利于发动下层民众推进教会改革 D,促使教会与封建主合作

15.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据此可知,后者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人人平等

16.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某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17.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状态。

下列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B.造纸术得以改进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雕版印刷术出现

18.《史记•无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A.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胜负

19.《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经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

据此可知,《诗经》 .

A.反映了周代社会矛盾尖锐 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维持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20.学术界曾提出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贵族社会的完结,宋代是平民社会的开始。

下列能体现宋代是平民社会的文化现象是

A.怀素、张旭等草书大师出现 B.情节曲折的传奇小说受到市民欢迎

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D.《游春图》《步辇图》等风俗画的流行

21. 元明清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达到新的阶段,王冕的《墨梅图》(如下图)是突出的代表,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绘画

A.受到了外国画风影响 B.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最大的亮点是风俗画 D.开始从萌芽走向了成熟

22.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

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

据此可知,牛顿的科学革命

A.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奠定近代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23.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

”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

A. 成功地解释了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

B. 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

C.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

D.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角度和方式

24. 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此时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5.下图分别是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发电机,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是

A.使重工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B.因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的突破而发明

C.推动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D.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6.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27.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而在“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合众志以成城“。

这一思想

A.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 B.冲破了“中体西用”的主导地位

C.标志维新派完整理论的形成 D.标志着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8. 下表是近代不同政治人物的一些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人物

言论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A.建立议会民主制 B.促进思想启蒙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挽救民族危机

29. 20世纪初,对欧美社会认真作过考察的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熟的,他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指出: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余革命其将不远”。

这表明孙中山认识到

A.社会主义道路是民主革命的最终归宿 B.西方各国即将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C.实行民生主义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30.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

“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由此可知,孙中山

A.接受了乌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B.民主革命思想发展到了新阶段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关键 D.指导革命的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31.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反对新文学)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而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

”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

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32. 1920年初,邓中夏等北京的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曾到一些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的悲惨生活,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陈独秀等人在上海也到工人群众中进行发动和组织工作。

这些活动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C.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33题20分,34題12分,3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