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锂电池产业的现状与未来Word格式.docx
《一文看懂锂电池产业的现状与未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文看懂锂电池产业的现状与未来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三者占据了全球97%左右的市场份额。
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2016年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赛迪智库
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加快增长,韩国仍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导致其占比持续下滑。
*日本:
加速增长
在全球电动汽车热销的带动下,以松下、汤浅等为代表的日本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继续向动力电池转型,带动日本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加速增长势头。
日本经济产业省,赛迪智库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到达12.4亿只,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同比2015年增长了27%。
其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占比已经接近2/3,创历年来新高。
从产值看,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销售产值到达3799亿日元〔约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韩国:
平稳增长
在经历了20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16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产业规模到达113.3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2015年下滑14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
一是受GalaxyNote7“爆炸门”影响,三星SDI小型电池销量出现显著下滑,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韩系动力电池产品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标准条件》目录,缺乏中国市场支撑,三星SDI和LGChem的动力电池销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预期。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
产业规模
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由25.1亿只猛增至41.8亿只,2012年增速高达36.2%。
然而从2013年开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陡然下降。
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攀升至47.7亿只,但同比增长仅为14.1%,增速较2012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尽管2014年的增速开始趋稳,产量也首次突破50亿只,但进入2015年后增速明显下降,甚至一度出现了负增长,全年产量增速仅为3.1%,这是自我国锂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以来最低增速。
进入2016年后,在、电动汽车等主要应用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到达了78.4亿只,同比增长40%,增速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赛迪智库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到达1280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锂离子电池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14.9亿只,出口金额67.8亿美元,创历年来新高,同比增长4.5%,增速降至2010年以来的新低;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口17.0亿只,进口金额30.6亿美元,同比下降7.3%,继续保持下滑态势。
海关总署,赛迪智库
2016年实现贸易顺差37.2亿美元,比2015年的31.9亿美元增长16.6%。
从2015年开始,随着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求迅猛增长,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按照锂离子电池产品容量计算,由于电动汽车产量迅猛增长,加上电动自行车中锂离子电池渗透率稳步提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快速提高,2016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到达52%,首次突破50%并超过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而2015年还只有47%;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继续下滑,2016年约为42%,2014年和2015年这一占比还分别为83%和48%;
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在光伏分布式应用以及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2016年到达6%,比起2014年的4%、2015年的5%,一年上一个台阶。
数据来源:
主要特点
*顶层设计相继出台,技术发展路线明确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了多个规划、发展路线图等加强“十三五”期间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顶层设计。
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中明确指出,“突破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瓶颈。
在关键电池材料、关键生产设备等领域构建假设干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技术。
同年10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也对动力电池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重点。
相关规划以及发展路线图的发布,为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政策调整效果显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领域两个标准条件开始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发布了四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标准条件》企业目录,共包括企业57家,其中动力蓄电池企业56家,电池系统企业1家。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进行调整,明确规定只有采用了动力电池目录企业的电池产品的新能源汽车才有资格进入推广目录,进而获得国家以及地方补贴。
通过这些政策调整,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基本占据了国内电动汽车市场,龙头骨干企业凭借其技术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根据全年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数据看,排名前10家厂商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到达16.4Gwh,占比高达82%;
而2015年的前20强占比也才81.3%。
*产业投资力度不减,骨干企业加快扩产
2015年开始我国电动汽车呈现井喷式增长势头,带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猛增,2016年这一局面继续持续,加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决策,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力度在2016年不减,从上游关键原材料到下游电芯、模组,骨干企业加快扩产步伐,以期在动力电池领域抢占有利市场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锂电产业投资〔含拟投资〕超过1200亿元,实际投资55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膜投资额最多,表2所示为部分投资项目情况汇总表。
其中,比亚迪、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投资额均在30亿元以上。
*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兼并购事件频繁
2016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资本运作大戏继续上演,兼并购事件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国内锂电产业并购项目60起,金额超过500亿元。
站在锂离子电池产业角度看,兼并购事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其他领域企业并购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从而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
最为典型的就是坚瑞消防52亿收购沃特玛100%股权,几经曲折后以“消防安全”为主营业务的坚瑞消防成功并购沃玛特。
这类事件还有很多,如富临精工拟21亿元全资收购湖南升华,天际股份拟27亿元收购新泰材料、澳洋顺昌6亿元收购绿伟锂能、智慧能源拟作价12亿元收购福斯特集团、长信科技拟8亿元入股比克动力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金融资本在追寻产业发展热点尤其是投资热点,以获得良好的回报率,另一方面是上市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可以实现转型。
另一类则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兼并购,意图扩大规模或者打造全产业链,核心还是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赢合科技4.38亿收购东莞雅康,就将进一步提高赢合科技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规模效应更加明显,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业绩保证。
又如国轩高科3.07亿元增资北汽新能源,将进一步加深双方战略伙伴关系,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强联合”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创新进展
*新技术加速融合,锂离子电池创新加快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军事等领域逐步推广,各国以及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与锂离子电池研发加速融合,2016年锂离子电池行业涌现处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噱头十足。
*剑指锂离子电池瓶颈,新电池技术不断问世
锂电池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从智能到电动汽车再到储能,处处可见锂电池的身影。
然而,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产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对锂电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比能量不高、充电时间长、易起火等性能弱点不断凸显,因此,实现技术突破尤为重要。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亟待提升。
2016年国内外科学家研发出多种新型电池技术,以期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等市场中抢占先机。
|重点企业发展
总体发展状况
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企业格局较2015年发生了明显变化。
LGChem凭借24%的增速跃居至全球首位,首次超过松下、三星,主要原因在于其动力电池被各大电动汽车领域广泛采用;
松下下滑至第二,2016财年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较2015财年小幅下滑,主要在于消费类产品需求下降而动力电池大客户特斯拉增幅有限;
三星SDI降至全球第三,受Note7爆炸事件影响2016年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
比亚迪凭借将近100%的增速一举超过包括ATL、索尼等在内的企业跃升全球第四,ATL位居第五,两者差距十分微小,但比亚迪和ATL与全球前三的差距较大。
各企业财报,赛迪智库
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格局变动不大。
比亚迪和CATL的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均首次突破100亿元,排名首位的仍然是比亚迪,2016年其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到达150亿元,增速也超过了100%;
排名次席的还是CATL〔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2016年其业务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CATL与全球第五位的ATL直接差距非常小;
深圳沃特玛一举从第六跃升至第三,得益于其业务收入高达170%的增长速度;
国轩高科也跃升了2位至第四,营业收入到达50亿元,增速也超过130%;
天津力神、哈尔滨光宇、珠海银隆分别位居第五、第六、第七,三者与国轩高科的差距十分微小。
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LGChem
LGChem是LG集团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主要以基础材料、信息&
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三大业务为主。
1999年正式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到2016年超过三星SDI成为全球第一大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
其锂电业务以小型电池为主,近两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发展十分迅猛。
2016年LGChem在中国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实现量产,同时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业务快速增长,超过松下、三星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
截至至2016年12月31日,LGChem在韩国证券交易所的收盘价为265000韩元/股,其市值约为19.6万亿韩元,较2015年同期下降了20%。
*三星SDI
三星SDI是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
1998年涉足锂离子电池领域,推出锂离子电池产品;
2004年研发出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得益于三星集团在IT终端产品领域的强势发展,三星SDI的锂离子电池产量迅猛增长,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领军企业。
2016年SDI进行战略重组,剥离化工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
受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影响,2016年下半年三星SDI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出现显著下滑,尤其是小型锂离子电池占比持续下降,到2016年年底小型锂离子电池占比不到70%,而2016年年初还高达80%。
截至2016年12月31日,LGChem在韩国证券交易所的收盘价为265000韩元/股,其市值约为19.6万亿韩元,较2015年同期下降了20%。
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三星SDI在韩国证券交易所的收盘价为109000韩元/股,其市值约为7.7万亿韩元。
*松下集团
从20世纪末起,松下集团就投身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在2009年并购三洋电机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后被韩国三星SDI超越,2014年开始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松下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收入位居全球首位。
2016年松下继续加大动力电池投入力度。
截止至2016年3月31日,松下集团在日本东京股票交易市场的收盘价为1033.5日元/股,其市值为2.54万亿日元,较2015年同期下滑了30%。
国内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比亚迪
比亚迪股份成立于1995年,最早以电池业务起家,是我国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企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利用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比亚迪已经打造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2016年,比亚迪逐步在欧美地区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万辆,同时加快动力电池扩产步伐,行业领先优势进一步稳固。
2016年12月30日,比亚迪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收盘价为39.8港元/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得收盘价为49.8元/股,其市值超过1500亿元。
*CATL
CATL〔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公司建立了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在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CATL动力电池出货量井喷式增长。
2015年,CATL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43GWh,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三、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二的中国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
2016年CATL青海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出货量增长,同时加快扩产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动力电池产能。
2016年10月CATL进行了第二轮大规模融资,其估值增长了3倍,到达800亿元人民币。
*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纯粹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材料、电芯、动力电池组、BMS系统及储能型电池组。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专注于动力电池的国轩高科业绩也开始突飞猛进,成为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2014年国轩高科借壳东源电器成功上市。
2016年,国轩高科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动力电池产能不断释放,成为打入欧美国家新能源汽车供给链,全能动力电池出货量约为8GWh,营业收入超50亿元。
截至2016年12月30日,国轩高科在A股收盘价为30.99元/股,市值为271亿元。
重大事件
*“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新能源汽车增速低于预期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多起“黑天鹅”事件。
一是骗补事件。
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最早的核查通知见于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
随后在1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采取就地检查与异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覆盖2013—2015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全部9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4月19日,发改委产业司网站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对15个省市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实地督查。
目前骗补调查已结束,对相关企业也进行了处罚,但骗补引发了社会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巨大争议。
二是三元电池安全问题。
事情的导火索源自于相关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了“关于暂缓在电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建议的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随后表示“组织开展对三元锂电池客车等车型在现行安全标准体系下的风险评估。
在评估完成前,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
10月,三元锂电池客车才重新进入推进车型目录。
受此影响,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到达51.7万辆,同比增长36.4%,这与年初工业和信息部提出的“70-80万辆”和“增长10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动力电池股权放开,外资投资有望加速
2016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国发〔2016〕41号〕,明确提出,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制造。
这是国家首次放开外商投资动力电池的股权限制,虽然只是在四个自贸区内。
目前,外资独资锂离子电池企业主要集中在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动力电池领域都是合资企业且国内资本控股,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外资投资热情。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对于动力电池需求日益旺盛,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超过20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量超过80GWh。
随着股权限制的放开,为了抢占我国动力电池这一庞大市场,外资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有望快速增长。
*电池目录与补贴挂钩,日韩电池企业无一入围
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标准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规定:
已进入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的车型,必须同时配套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标准条件》的动力电池,才能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
而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布了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标准条件》目录,包括56家单体电池厂商和1家电池系统厂商,三星、LG
、松下等日韩锂离子电池巨头均未入围。
这就意味着,如果采用日韩企业生产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国家财政补贴。
因此,国内企业相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放弃日韩企业,转而采购在公告名单内的我国企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
*安全事故频发,制约作用日益明显
与往年相比,2016年由锂离子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明显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发生的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超过了100起,包括锂电池工厂起火爆炸事件〔超过20起)、电动公交及小轿车起火爆炸事件频繁发生〔超过25起〕,甚至以三星Note7为代表的智能〔全球多达35起〕,充电宝、平衡车、电子烟等爆炸事故〔超过20起〕。
其中,对行业、社会造成重要影响的有:
1月特斯拉在挪威充电起火、8月特斯拉在法国意外起火以及三星Note7的电池“爆炸门”事件。
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
三星Note7的电池“爆炸门”事件不仅对三星自身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还造成消费者对高容量电池安全产生了疑心。
特斯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公司等知名公司旗舰车型相继发生安全事故,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市场供不应求,原材料价格疯涨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井喷式增长,到达了37.9万辆,同比增长400%。
在此拉动下,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迅猛增长,以至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材料乃至更上游的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原材料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涨,尤其是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更是飙升,直到下半年逐步回落,但与往年相比仍处于高位。
以碳酸锂为例,2012年开始价格进入下滑态势,一直到2014年底差不多到最低价格〔3.8万元/吨〕。
之后开始就直线上升,2015年年底价格就攀升至8万元/吨,而到2016年3月出厂价格已经跃升至17万元/吨,连续两年增速超过了100%。
5、6月份碳酸锂价格,小幅回落,价格仍处于高位。
7月份之后,碳酸锂价格全面回落,目前市场上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处于稳定期,交易价格价格在
12-13万元/吨。
但与去年年底相比,涨幅超过了50%。
导致2016年初出现锂电原材料荒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锂电原材料需求的“超预期”,因此打破了市场供需平衡。
*索尼出售电池业务,锂电鼻祖退出市场
2016年10月31日,索尼正式宣布与村田制作所签署具有约束力的最终协议,将索尼集团的电池业务以175亿日元〔约11亿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村田制作所,其中亦包括索尼电池相关制造场所以及电池业务销售及研发中心的资产和人员都将转移到村田制作所。
这标志着索尼正式退出锂离子电池市场。
作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鼻祖,索尼是最先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锂离子电池企业的效仿对象。
但随着松下等企业以及中、韩企业的相继崛起,消费类电池市场逐步集中,加上索尼未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索尼锂离子电池业务日益衰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迫不得己只能出售。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鼻祖,其退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举动令人唏嘘,但也在反面给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敲响了警钟:
没有紧紧跟上市场变化,过去再好的企业也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潮流,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趋势展望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中国优势有望扩大
展望2017年,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市场增速放缓。
消费产品方面,全球产量增速将进一步降至5%左右,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量还将延续下滑态势,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新兴产品增速较快但规模小;
动力产品方面,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突破120万辆,增幅较2016年有所下降,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
在此带动下,预计2017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超过420亿美元,保持平稳增长,增速较2016年下滑4个百分点。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继续推动下,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到达65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而随着中国消费电子产品企业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消费产品市场占比稳步提高,中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预计2017年中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将到达43%,较2016年提高3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与日本、韩国的差距。
动力电池引领增长,市场占比将超60%
2016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我国动力电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占比到达了52%,对2016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长的奉献率到达了80%。
展望2017年,由于国产品牌已经基本占据了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我国产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