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51629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健按摩师人体常用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项背,强痛,中风,热病,感冒。

风府穴: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头项强痛,咽喉肿痛。

4.攒竹穴(足太阳膀胱经)

两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头痛,目眩,眼部疾病,面瘫等。

5.鱼腰穴(经外奇穴)

两目正视,眉毛中点,直对瞳孔处。

目赤肿痛,眉棱骨痛,眼睑颤动,目疾,面神经麻痹,眼肌麻痹等。

6.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

眉毛外端凹陷中。

头痛,目赤肿痛,目昏花,齿痛。

7.阳白穴(足少阳胆经)

两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头痛,目疾。

8.太阳穴(经外奇穴)

颞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1寸处的凹陷处。

头痛,感冒,眼疾,面瘫。

9.四白穴(足阳明胃经)

目下1寸,眶下凹陷中。

赤目肿痛,面疾痉挛,口眼歪斜,头痛,目眩,眼痛。

10.鼻通穴(经外奇穴)

鼻骨下凹陷处,鼻唇沟上端尽处。

头痛,鼻渊。

11.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

鼻翼旁0.5寸处,当鼻唇沟中。

鼻塞,鼻炎,口眼歪斜,面痒。

12.颧髎穴(手太阳小肠经)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面肿,目赤,目黄。

13.人中穴(督脉)

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

癫痫,中风昏迷,牙关紧闭,腰脊强痛,口眼歪斜,惊风。

14.地仓穴(足阳明胃经)

口角旁0.4寸处(口角旁瞳孔直下)

口眼歪斜,流诞,眼睑颤动。

15.颊车穴(足阳明胃经)

令患者用力要紧上下齿,在咬肌隆起的高点处即时。

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16.承浆穴(任穴)

颏唇沟中点。

口眼歪斜,面肿,龈肿牙痛

17.下关穴(足阳明胃经)

颧骨弓形下缘,颧弓与下合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取,开口闭。

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鸣,耳聋。

18.听宫穴(手太阳小肠经)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耳鸣,耳聋,齿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痛。

19.耳迷根(耳穴)

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耳软角对应处。

头痛,鼻塞,蛔虫症。

20.百会穴(督脉)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两耳尖直上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处取穴。

头痛,眩晕,中风不语,高血压,晕厥,耳鸣,脱肛,癫狂,心神恍惚,半身不遂。

21.四神聪穴(经外奇穴)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神经症。

百会:

人体督脉肝经,膀胱经相合的穴位“诸阳之会”。

头乃五体之道血之海精髓之所在,大脑需要人体2/3血液来供应所以脑部经常相对缺血,所有阳经在头部,面部,颈部交汇,像个交通耙纽一样,容易交通堵塞,还有我们大脑的特殊的敏锐性,压力等。

心脏泵出血液到达头面,因为头部结构复杂并且位置偏高血液和淋巴回流都比较缓慢造成缺血。

缺氧引起不适。

失眠的原因:

1心肾不交,长期熬夜导致。

2血不足,脑部缺血

3胃不和则卧不安,气用来消化食物的

多梦的原因叫虚火抗头,就是气能上来但精不足,营养物质带不上来空运化人就多梦。

头发跟肾气和肝血最为相关,肝肾精血亏虚,头发稀少易脱发。

肾—黑,光泽,肝——生长速度快(肝血不足,白干枯)

偏头疼属于神经性头疼,神经紧张,失眠多梦造成,可能通过有效的穴位按摩,放松神经缓解紧张。

头痛(隐痛):

心脑供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通。

胆切除后,碱性胆汁直接进入肠道,破坏肠道弱酸性健康环境,影响脂肪的分解代谢,影响吸收,破坏大肠内有益菌生存的环境,所以这样的客人易肥胖,易营养不良,易肠内菌群失调,甚至短寿,所以要长期坚持肝胆排毒和结肠SPA

销售话术:

1、男士朋友每天面对繁琐重要的工作和学习,保持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将决定了一天的工作效率,所以长期头晕头痛,大脑昏沉,将成为每一位男士迈向成功的一大绊脚石。

2、由于现今工作中应酬比较多,喝酒吸烟无可避免,对大脑的刺激是持久性的,所以经常保证对头部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外界有害刺激是一个非常好的养生保健项目。

3、我们都知道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的死亡速度大于修复再生速度,尤其每天大量脑力劳动者可能更明显,所以头部按摩保健对促进脑细胞修复,防止脑疲劳和预防老年性疾呆将非常有意义。

二、上肢及颈肩部(25穴)

人体的骨骼有206块,支持着我们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大关节12处,小关节骨缝有354处,都是生病时邪气易居的场所,户颈和关节最易受外邪(风,寒,湿,毒等)侵入导致气滞血淤,经络气血流通不畅久而久之脏器和组织功能受损,先是韧带粘连肥厚,严重脏器钙化,毒素堆积,如户周炎病责于风寒湿邪,阻塞经络气血无。

经络阻塞的过程:

气泡颗粒——条索状——整片状

没有感觉——局部酸麻紧——长期酸痛,僵硬,肢体不顺。

1,症状:

气滞血淤压迫脑干神经,脑供血不足,营养不能到达面部出现失眠多梦,面部斑痘,头晕,头痛经络不通,肩周疼痛,手臂酸麻经络阻塞,气血无法将营养送至脏腑,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经络不通。

2,形成原因:

气血不足,外邪侵入,疲劳压力,坐姿不当等。

3,

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

握拳屈指,中指尖下取穴。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心悸,手麻,颤抖,癫痫。

1.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手背面,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简便取穴:

将拇指指关节掌侧横纹置于拇、食指间指蹼缘,屈拇指尖处即是。

头痛,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面神经麻痹,手指痉挛,臂痛,半身不遂,耳聋。

2.阳溪穴(手阳明大肠经)

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头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牙痛,热病心烦,臂腕痛等。

3.阳谷穴(手太阳小肠经)

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者中。

颈肿,臂外侧痛,手腕痛,热病无汗,头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等。

4.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

在曲池下二寸

面瘫,下牙痛,痄腮,上肢麻木上肢麻痹,上肢不遂,肘挛不伸,腹痛,腹泻等。

5.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

在肘外辅骨,肘骨之中,肘横纹外侧端。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发烧,手臂挛痛,上肢不遂,中风偏瘫,肘痛,月经不调,高血压,过敏性疫病。

6.小海穴(手太阳小肠经)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头痛,目眩,耳聋耳鸣,颈项强痛肩背臂痛,肘关节痛,癫痫,牙痛,尺神经痛和麻。

7.中府(手太阴肺经)

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距胸正中线旁开六寸,平第一肋间。

咳嗽,气喘,胸中短闷,胸痛,肩背疼痛,腹胀呕逆。

8.天鼎穴(手阳明大肠经)

喉结旁3寸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

咽喉肿痛。

9.缺盆穴(足阳明胃经)

在锁骨上蜀正中,胸正中线旁开4寸,下与乳头相直。

咳嗽喘气,咽喉肿痛,缺盆中痛,胸中热,肩痛引项,上肢麻痹或挛急。

10.肩井穴(足少阳胆经)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

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中风偏瘫,诸虚白損。

11.天宗穴(手少阴心经)

冈下窝中央,冈下缘与下角之间上1/3折点处。

项强,肩胛酸痛,肩关节活动不便,肘臂外侧痛。

12.极泉穴(手少阴心经)

腋窝正中动脉前缘。

心痛,肋痛,肩臂疼痛等。

13.凤池穴(足少阳胆经)

项后枕骨下侧,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感冒,中风,耳鸣,耳聋,热病,目赤痛。

14.风府穴(督脉)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15.膀胱经敏感点1

位于枕骨底部与斜方肌前缘和头长肌后缘构成三角形的中央。

16.膀胱经敏感点2

位于胸四、五椎间棘突侧方。

17.足少阳胆经敏感点1

位于乳突下方,胸锁乳突肌止点后缘。

18.足少阳胆经敏感点2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接近斜方肌的前缘。

19.大椎穴(督脉)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热病,头痛,项强,感冒,气喘,中暑。

20.附分穴(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二寸。

颈项强痛不能回顾,肩背拘急而痛,上肢麻术。

21.魄户穴(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肩背痛,颈项强直,呕吐烦闷,肺痨,咳嗽,喘息,盗汗。

22.膏盲俞(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在第四椎下,两旁各三寸。

肺部疾患,气喘,胸胀,胸痛,吐血,咳血,痰多,盗汗,健忘,失眠,心悸,遗精,阳痿,脾胃虚弱,并有墙身保健作用。

23.神堂穴(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

胸腹痛,肩背痛,肩背强痛不可俯仰,咳嗽,哮喘,胸满,气逆

24.譩譆穴(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在肩膊内廉,挟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

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失眠,热病汗不出,疟疾。

三、腰背部(18个穴)

1.肩外俞(手太阳小肠经)

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上肢冷痛。

2.肺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咳嗽、气喘、胸痛、胸满、骨蒸潮热、盗汗、消渴、腰背疼痛。

3.心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咳嗽、咳血、盗汗、肋间神经痛、背痛。

4.膈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胃脘胀痛、呕吐、膈肌痉挛、咳嗽吐血、潮热、盗汗、脊背强痛。

5.肝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黄疸、胸肋胀满、吐血、日痰、失眠、多梦、胃痛、肋间神经痛、腰脊疼痛、月经不调。

6.胆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黄疸、口苦,饮食不下,胸肋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疼痛。

7.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脾胃虚弱,胃脘胀痛,食少,纳呆,黄疸,呕吐,浮肿,目赤,目眩,背腰疼痛。

8.胃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胃脘痛,胸肋痛,腹胀,肠鸣,呕吐,脾胃虚弱,完谷不化。

9.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腰痛,肾虚,遗精,阳痿,消渴,水肿,月经不调,头昏,耳鸣,耳聋,嘘喘,遗尿。

10.大肠俞(足太阳膀胱经)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腰腿痛,腰肌劳损,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肠炎。

11.关元俞(足太阳膀胱经)

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腰痛,泄泻,月经不调,遗尿,消渴。

12.八髎穴(足太阳膀胱经)

位于四对骶后孔中,第一对骶后孔(双后上上棘连线,距正中线0.7寸处)是上髎,第二对骶后孔是次髎(距后正中线0.6寸处),第三对骶后孔是中髎(距后正中线0.5寸处),第四对骶后孔是下髎(距后正中线0.5寸处)。

腰骶关节病变,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泌尿,生殖系疾病。

13.三焦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小肠胀痛,痢疾,遗精,遗尿,尿血。

14.腰眼穴(经外奇穴)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

腰痛,腰扭伤,妇科病

15.至阳穴(督脉)

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咳嗽,气喘,胃下垂,腰背痛,脊强,带状疱疹,胃痉挛,心绞痛。

16.命门穴(督脉)

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

腰腿疼痛,腰背筋膜炎,腰痛虚损,遗精,月经不调,痛经,泄泻。

17.腰阳关穴(督脉)

第四腰椎棘突下。

腰脊疼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下肢痿痹。

18.长强穴(督脉)

尾骨尖下0.5寸,尾骨尖与肛门连线中点。

便秘,腹泻,脱脱,背腰骶部疼痛。

四、胸腹部(13个穴)

1.璇肌穴(任脉)

前正中线上,天突穴下1寸,胸骨柄的中点。

咳嗽,胸痛,喉痹咽肿。

2.膻中穴(任脉)

胸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胸痛,胸闷,咳嗽,气喘,心悸,心烦,心痛。

3.上腕穴(任脉)

腹正中线上,脐上5寸。

胃痛,呕吐,反酸,泻痢,黄疸。

4.中脘穴(任脉)

脐上4寸,腹正中线上。

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黄疸,便秘,脾胃虚弱。

5.梁门穴(足阳明胃经)

脐上4寸,旁开2寸。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6.建里穴(任脉)

在中脘下1寸。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霍乱,水肿,急慢性胃炎。

7.下腕穴(任脉)

在建里下1寸。

胃痛,腹痛,呕吐,腹胀,腹中痞块,完骨不化,痢疾,肠鸣,脾胃虚弱。

8.神阙穴(任脉)

脐窝正中。

中风虚脱,腹胀,腹泻,脱肛,四肢厥冷,脐周腹痛,水肿。

9.天枢穴(足阳明胃经)

肚脐旁2寸处。

绕脐疼痛,呕吐,腹胀,泄泻,月经不调,痛经,水肿,急慢性胃炎。

10.气海穴(任脉)

脐下1.5寸处,腹正中线上。

小腹疼痛,水谷不化,腹胀,便秘,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痛经中风脱症。

11.关元穴(任脉)

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

小腹疼痛,腹泻,消渴,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遗尿,带下,中风脱症。

12.中极穴(任脉)

脐下4寸,腹正中线上。

月经不调,不孕症,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尿闭。

13.冲门穴(足太阳脾经)

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约当腹股沟外端上缘股股动脉外侧。

腹满,腹痛,疝气,小便不利,妊娠浮肿,胎气上冲,带下,产崩,五淋。

五、下肢部及足部(15个穴)

1.太溪穴(足少阴肾经)

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消渴,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尿频,腰脊痛。

2.解溪穴(足阳明胃经)

足背踝前横纹中央,拇长伸肌与趾长伸肌之间。

踝扭伤,足趾麻木,下肢瘫痪。

3.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

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项强痛腰背拘急,腰骶疼痛,足跟肿痛,踝扭伤,小儿痫症,难产,胞衣不下。

4.三阴交穴(足太阳脾经)

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测后缘处。

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纳呆,失眠,高血压,妇科病,遗精,阳痿,遗尿,水肿,小便不利,神经性皮炎。

5.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

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

胃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泄泻,便秘,半身不遂,下肢麻痹,关节炎,高血压。

6.血海穴(足太阳脾经)

髌骨内缘上方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简便取法以掌心置于髌骨中心,拇指向大腿内上方呈45度角,指端是穴。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膝关节疼痛,腿痛,皮肤瘙痒症(湿疹)。

7.风市穴(足少阳胆经)

自然直立,上臂自然下垂,中指尖处。

偏瘫,腰膝关节酸痛,下肢痿痹。

8.伏兔穴(足阳明胃经)

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上6寸处。

腰膝冷痛,腰胯冷痛,下肢瘫痪。

9.环跳穴(足少阳胆经)

侧卧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裂孔连线外1/3与内2/3交界处。

腰腿疼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闪腰,膝颈痛,坐骨神经痛。

10.秩边穴(足太阳膀胱经)

俯卧,在第4骶正中棘,腰俞穴旁开3寸处。

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不遂,下肢截瘫,小便不利,痔疮,便秘,前列腺炎,子宫内膜炎,生殖器疾患。

11.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

当小腿伸直或上提足跟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的顶点处。

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疮,脱肛,便秘。

12.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

俯卧位屈膝,在腘窝横纹的中央。

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半身不遂,髋关节活动不利,中风昏迷,腹痛,吐泻,关节炎。

13.殷门穴(足太阳膀胱经)

承抉与委中连线上,承抉下六寸。

腰脊强痛不可俯仰,大腿部肌肉风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14.承抉穴(足太阳膀胱经)

俯卧位,于臂横纹正中。

要背痛,尾骶痛,下肢瘫痪,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款关节炎,痔疮,二便不利。

15.涌泉穴(足少阴肾经)

足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接处,足趾屈时足底前呈凹陷处。

偏正头痛,头晕,目前,咽喉肿痛,便秘,高血压,中风昏敏,小儿发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