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51546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非指导性”的思想,必须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要求。

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备加提防。

总之,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

其他的具体原则为:

  1、“促进者”(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没有任何责任。

  2、“促进者”各种各样的的“学习资源”,包括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时间活动,等等。

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

  3、让学生单独的或者与其他学生共同的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

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并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努力)方向,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

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

罗杰斯认为,这种气氛最终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就越来越多的并且很自然的流溢出这种情感与态度。

  5、学习的重点是

  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是次要的东西。

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6、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须提供的训练形式是“自我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训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且要承担这种责任。

自我训练要取代外部训练。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做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的那样是教师的“专利”。

当然,其他学生以及“促进者”对某个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要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因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

  8、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的进行下去,并且更广泛的深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

这个要求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因为学习方向是学生自定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发的,学生的情感、激情、理智沉湎于这一过程之始终。

  ---

  魏运华:

人本主义与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

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

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

但是,他们也认为,自然的人性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

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需要,并认为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

在此基础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认为,似本能的需要就是人性,它们是善良的或中性的。

恶不是人性固有的,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

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

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尊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

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的缘故。

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

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病人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即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因此,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问题上,他们认为,虽然“弱的本能需要一个慈善的文化来孕育它们,使它们出现,以便表现或满足自己”,但是归根到底,“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

他们认为,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罗杰斯在60年代将他的“患者中心”的治疗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

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

当然,“完人”或“动能完善者”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该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的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他说:

“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

”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

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

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

(1)全神贯注:

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自动自发:

学生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

(3)全面发展:

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

(4)自我评估;

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

因此,学习能对学生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之中。

总之,“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

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

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为此,罗杰斯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他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

因此,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虽然这中间的每一个因素有时候均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真实或真诚:

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

(2)尊重、关注和接纳:

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

(3)移情性理解:

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

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是言过其实的。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魏运华摘自:

《中小学教材教学》.4.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综合实践动课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和C.R.罗杰斯等人。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

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

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

所以,罗杰斯在教育改革领域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并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1.1罗杰斯的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self-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pervasive),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

  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bythe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目录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要

  1.2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2.综合实践活动课简要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定位

  2.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3.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指导

  4.如何运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

  4.1坚持“以学生为本”

  4.2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4.3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4.4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应当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界罗杰斯(C.R.Rogers)主张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式。

由于罗杰斯曾运用这种理论与方式进行成人学习与培训,故也可用于教师的校本学习与培训。

  罗杰斯认为,教育不按照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来进行,不能"

指导"

学生如何去想,如何去做,而必须顺从学生内心的自然规则。

因此,教育必然是"

非指导"

的。

罗杰斯在非指导教学的理论中,强调经验学习,要求把学生的经验摆在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什么、怎么教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由学生来决定。

这样,教师不是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八个原则:

  1.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

  2.促进者提供的是"

学习资源"

  3.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计划自己的学习。

  4.提供一种"

促进"

学习的、真实、互信的心理氛围。

  5.怎样学而不是学到什么是学习的重点。

  6.学生自我训练而不是外部指导的训练。

  8.学生自己评价自我的学习。

  9.更快更深刻的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步骤很简单。

第一,教师提供学习资料;

第二,学习者平等的对学习资料的学习发表意见。

教师在这种讨论中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经验。

  罗杰斯的这种非指导性教学,非常像讨论性教学。

不过,这样的培训在校本学习与培训中显得非常困难。

但它体现的思想却是值得注意的。

  参加非指导性培训的一位成人学习者的叙述

  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是罗杰斯先生自己造成了这样一种无组织的自由气氛如同人们允许彼此为所欲为那般自由。

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大约35人)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

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

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

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

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发言。

此后,举手更多了,大家活跃起来。

罗杰斯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他告诉大家,他带来了大量的材料有单行本、小册子、文章、书籍等,还发了一份参考书单。

他一直没有表示希望学生去读这些书或做其他事情。

他说他还带来一些治疗过程的录音磁带和一些电影磁带以及电影胶片。

这使学生非常兴奋,他们问能否听到自己的声音和看到自己的形象。

罗杰斯说可以。

于是全班学生商定了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

接下来的四次课程进行的下相当艰难而令人失望。

学生们的谈话东拉西扯。

一切显得杂乱无章,漫无目标,简直是浪费时间。

到第五次上课时,情况开始好转。

学生们相互交谈,不再理会罗杰斯。

他们希望并且要求别人听自己的话。

班级变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的班级,成为一个崭新的、紧密结合的整体,它以独特的方式进行活动。

罗杰斯从来不作总结性发言,各项讨论最后都悬而未决,提出的问题总是在流动变化之中。

学生们出于获得知识、取得一致的愿望,每个人都把自身投入课堂之中他讲的话是自己的话,而不是课本上的语言。

  非指导性教学的五大教学原则

  罗杰斯说:

“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的发言要有所节制”。

他举了五个原则:

  1、“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

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

  古谚说“可以牵马河边,但不能按马饮水”。

罗杰斯说,这个道理是谁都懂得的。

尽管如此,他说:

“在实践中,教师大抵都是无视这个基本假说”。

就是说,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应当教的东西;

能够收集哪些基本素材,可以避免哪些重复。

对哪一年级在什么时候施教为宜,这一类问题萦绕心中。

从第一条原则出发,我们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学生在教学中要达到什么目的?

学生究竟想学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学习与成长?

  2、“人是抱着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有所侧重地学习的。

  罗杰斯说,这是同问题意识、自我主导相联系的。

他举例说,试看听数学讲座或统计学讲座的两种学生。

一种学生是把学习数学或统计学看作是直接地有助于达到自己的专业目标的;

另一种是学校规章制度不得不选修这一讲座的。

因此,前者的学习是要如何求得“有效”,后者是要如何求得“过关”。

又如,“课堂上倾听地理课地形的讲授的学生同为地克敌制胜摸清地形而展开学习的步兵连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

总之,一种是“要我学”,一种是“我要学”。

而前者,正是罗杰斯所批判的。

  3、“如果能够同化,会在自己的体制中带来某种变化”。

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受到抵制。

  据乔以斯说,“发现内部矛盾本身,是痛苦,是威胁”罗杰斯说“教育的新教材,有时可以立即觉察到它是有助于强化自己的东西。

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是威胁自己或者更正确地说,是威胁当前自己正在实现同一化的若干价值的。

”例如,学习有关偏见的客观事实这一件事,是威胁形形色色的偏见的;

学习新的数学方法这件事,是在暗示学习者正在同一化的老方法的劣等性罢。

这们,学习者自身威胁着正在同一化的诸价值,在这里矛盾的经验受到抵御。

  4、“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评价负有责任。

这种支持性、非评价性的环境,使来自外部的威胁下降。

  5、尽量地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在经验场的感知容易被分化的情境。

  乔以斯说,这个原则是前四条原则的归结。

在这里,非指导性教学的真髓是以排除威胁的形式来表示的。

关于被分化了的经验场的感知,是学习者自身不受威胁时,方才可能的。

罗杰斯说,“对自己的威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的一种障碍。

”但在现今世界上也放有这么一种说法:

“学习,不在乎威胁,或者,正是由于有了威胁,才得以进行。

”罗杰斯说:

“倘若所期望的训练除了维持现状的自我之外,没有任积极其他目标的话,那么对自身的威是不会妨碍学习的时步摆事实。

然而这在教育中几乎是不适用的。

”他说:

“所期望的东西正是成长。

因此,它无论如何需要有自身的变化”。

这样,构成变化障碍的威胁,是必须排除的。

  (学习促进者、推动者:

1、关心学生的动机和自我,珍视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世界。

2、帮助建立一种学习氛围,允许个人自由说出他们想做的事,当努力做到真诚与和谐时,有重要意义的学习就会出现。

3、学习学习过程,不断深化掌握变化过程,促进变化和学习。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的人性将是中心,人的开发和利用都是为了达成自我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论罗杰斯

  依据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的治疗理论,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论,这是他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结果。

罗杰斯认为,在迅速变化、充满矛盾的时代,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极高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性、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他通过比较传统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安全感,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被学生信任。

  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

  

(1)真实,

(2)接受,(3)理解。

  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交朋友等角色。

教师应做到:

(1)教师对学生应当持真诚、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