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0510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济大学城市历史与遗产保护课程Word文档格式.docx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世界各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和法规制度建设;

保护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历史、演进、保护规划的编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

使学习者初步了解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论,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过程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文物保护的内偶然能够和方法建立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初步掌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编制和审批程序,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从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全部内容。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人类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不同文化遗产的态度、保护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和逐渐认识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对可移动文物、文物古迹的珍视

 对城市遗产的人为破坏和认识

第二节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变化

 世界各国的保护法规和制度建设

第三节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性保护宪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定义

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历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

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保护法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概念与登录标准,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2、领会:

文物古迹、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人为破坏,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历史

  3、掌握:

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比建议、华盛顿宪章的主要内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中国名城保护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我国历史城市与欧洲有很大差异,有着丰富的类型和特色。

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开始重视对名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历史城市的特点

 中国历史城市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提出与产生背景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责任与危机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与含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定标准、审批程序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时间、分布、分省分布

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欧洲历史名城的类型

 日本历史名城的分类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方式与类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记:

中国历史城市的特点,总体情况,包括名称、分布、规模特征等,欧洲、日本历史城市的类型

2、领会:

我国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历史背景

3、掌握: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与含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定标准与审批程序,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7种类型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我国历史城市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如何看待名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欧洲遗产保护工作的差异和差距,在保护观念、法律法规建设和保护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第一节城市保护正确观念与保护原则

 城市保护的原则

 对城市文化遗产的理解与重视

 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

 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内容

 非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内容

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特色分析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的方法与程序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历史地段的保护、对城市整体城市环境的保护

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外城市保护的比较

 保护内容、保护方法、保护范围、保护观念、保护体系、保护方法上的差异

现代意义上所讲的城市保护的观念,文物保护的方法、历史地段的保护方法、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方法

我国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构成要素的分析与提炼、典型案例,中外保护工作的差异与差距

城市遗产保护的原则,名城保护的内容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构成要素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城市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既有全局性,又有很明显的专业性特点,应掌握其编制审批程序、编制方法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城市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

 城市规划对名城保护的要求与作用

第二节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成内容之一

 规划层次与专项规划

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的构成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保护区的确定

 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定方法

 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定、层次与划定依据

 划定保护区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建筑高度的控制

 进行建筑高度控制的原因

 建筑高度控制的方法、控制要素

第六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机构

 编制要求

 编制方法,包括深度、内容、资料收集、成果规定

 审批机构、程序

城市规划对名城保护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建筑高度控制的考虑要素、控制方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审批程序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的构成与内容,重点实例、典型案例,保护区划定的考虑因素

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定、层次与划定依据,城市规划法的相关条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

教学教案

《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课程教案(部分)

主讲:

王骏讲师,2004年9月~12月

教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

张松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四大人为破坏

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国际交流与接轨

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法规与制度建设

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

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日本名城的基本分类

眺望景观型

城镇景观型

环境景观型

展示景观型

我国名城的基本类型---本身特点

古都型

传统城市风貌型

风景名胜型

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型

近现代史迹型

特殊职能型

一般史迹型

我国名城的基本类型---保存完好程度

格局风貌比较完整、全面保护

风貌犹存、尚有值得保护之处

格局已不存、还保存有若干历史街区

风貌与街区都已基本无存

名城保护的基本观念和原则

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

从整体出发的保护原则

保护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关系

合理积极利用的原则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采用科学的保护方法

名城保护的内容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

1993年襄樊会议:

“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名城特色分析

把握名城特色是保护工作的关键和基础

名城特色的表现(六个方面)

特色要素分析---方法

含义

要素构成

结构

名城保护的方法

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的分类保护方法

冻结式的保存与重建

修复

文物修复的四个原则

文物古迹的利用方法

关系---恰当的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利用的原则

利用方式

历史地段的保护

博物馆式的保护

拼贴式的保护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整治

保护原则

保护方法

保护内容(六项)

街区建筑的保护---局部、立面、结构保存

街道格局的保护

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基础设施的改造

居住人口及方式的调整

街区功能性质的调整

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城市布局的调整

古城格局的保护

城市环境的保护

中外名城保护方法的比较

保护内容

保护范围

保护观念

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通过专项规划落实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规划法》

保护规划的作用:

更好地确定和落实发展战略

有利于突出城市特色

有助于感知和认识城市

丰富城市环境

制止破坏

保护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必须得到体现

总体规划是基础

相当于总体规划层面、深度

不可分割,专项规划之一

可单独/补充编制、审批

反馈、建议

积极的规划观,不能单纯防御

确定保护框架的目的与意义

分析确定要素,将其组织起来

融合遗产保护与未来发展

城市空间框架

构成:

自然、人文、人工三方面的要素

核心:

城市空间

一般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整体

点:

(古)建构筑物---参照物、标志物

线:

传统街道、河流水道、城墙等---观赏路径

面(区域):

古建筑群、古园林、传统街区、历史地段

保护框架的确立要结合其它规划系统(文化、旅游服务、绿地与开敞空间等)

建立保护框架本身就是整体性城市设计的过程

前提:

保护主题

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定---三级

绝对保护区(本身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环境协调区

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

与上一致!

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的考虑因素:

1、文物古迹或历史建筑的现状用地边界;

2、在街道、广场、河流等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用地边界或外观界面;

3、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环境边界。

4、位于区外的历史建筑/群,按同样要求进行保护。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城市内

周庄---历史城镇

演变---

观念更加明晰

思想更坚定

策略更有针对性

视线所及

文物安全与保护要求

标志物的观赏要求

保护价值评定与取舍

保护、整治与改造、创新方式的选取

必须与力所能及---大与小---规模问题

高度控制的考虑因素

宜人尺度

空间轮廓线

制高点视线与观赏要求

互相通视

远眺---自然背景

高度控制参照物的选取

高度控制的区域

高度控制规划图---综合各分析结果的叠加图

既要考虑现实、又要严格保护---对得起历史

为城市发展创造更有机、从而也更广阔的条件

苏州古城区内高度控制---24米

你的看法?

问题的两面性

高度啊高度!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什么是发展?

建设?

现代化?

先进?

世界上的其它名城

我国控制古城高度的特殊意义

保护规划的编制机构

1994年国家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规划编制深度

编制原则

基础资料收集---历史地段的调研

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

工作内容,具体对待

抓住特点,确定原则与重点

总体安排,协调发展

挖掘内涵(关于住宅设计课程)

突出重点,抢救第一

保护规划的成果

文本---七项主要内容

图纸---现状分布、规划总图、文物古迹点和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界线图、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设计意向

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报告等

审批

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国务院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保护规划规范的编制与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