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002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33 第1课时 论厄运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33第1课时论厄运同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

板块三 苦难中的尊严

●主题导读

人生难免有顺境逆境。

怎样面对逆境,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培根说:

“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周国平说:

“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

”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

第1课时 论厄运

●画语导入

人生苦短,风云难测,生命的天空洒满了金色的阳光,也弥散着凄冷的苦雨。

顺境,人之所求,但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

当你尽情奔跑,拥抱碧海蓝天时,你可曾触摸到史铁生在地坛里用泪水镌刻的心灵印迹;当你张开明眸,欣赏花红柳绿时,你可曾听到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用寂寞唱响的生命强音。

当你的青春绽放美丽,幽吐芬芳时,你可曾听见在地震海啸中绝望的呼喊,你可曾看见在饥饿寒冷里挣扎的灵魂。

有人说,人的脸形就是一个“苦”字,此言不谬。

苦难固然无法逃避,生命亦有崛起的尊严。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培根的哲理散文,去品味苦味人生。

●研习梳理

【字词梳理】

1.正音

厄运(  )      汲取(  )     焚烧(  )      显赫(  )

答案:

è,jí,fén,hè

2.辨音

暴露(  )              血肉之躯(  )

 

露马脚(  )             血淋淋(  )

答案:

lù,lòu;xuè,xiě

3.辨形

泊(piāo)取(jí)共难关(dù)

扬(piāo)可危(jí)日如年(dù)

答案:

漂,飘;汲,岌岌;渡,度

●【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羡慕:

看见别人的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征服:

①用武力使对方屈服;②意志、感染力等使人信服或折服。

节制:

①指挥统辖;②限制或控制。

汲取:

吸取。

2.词义辨析

放纵 纵容

“放纵”的对象是人或人的行为,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别人;可以指好的行为,也可以指不好的行为。

如:

作者在诗中放纵自己感情的潮水,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的激情。

“纵容”的对象多是别人或别人的不好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

如:

他明知子女的行为是违法的,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包庇纵容。

锋利 锐利 犀利

“锋利”原指武器、工具等的刃口很快,引申为言论、文笔等尖锐、深刻。

如:

谈吐锋利。

“锐利”原指刃锋等尖而快,引申为目光、文笔等尖锐。

如:

眼光锐利。

“犀利”原指武器      

锐利,引申为言语锋利,含有尖锐的意味。

如:

文笔犀利。

“锋利”“犀利”形容语言时用的是比喻义。

坚韧 坚忍

“坚韧”指坚固有韧性,如:

这件价值不菲的皮革制品的最大特点是质地坚韧。

“坚忍”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如:

真正的英雄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厄运 噩运

两者都指不好的事情。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或命运。

如: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噩运”侧重指坏的运气。

如:

谭友夏终于考中了举人,但噩运很快就笼罩了他,他先是会试不中,接着慈母离他而去,好友钟惺又不在人世,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几乎崩溃。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对于近代唯物哲学及科学的思想方法有重大贡献,马克思曾给予其极高的评价,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传世的代表作有《新工具》《培根随笔》《论人生》等,其中《论人生》是培根穷毕生之力所写就的一部人生随感作品。

2.写作背景

1607年,新任英王发现了培根的才华,将其擢升为法部次官。

培根从此青云直上,最终成了英格兰大法官,并被封为子爵。

这期间,《论人生》又出了两版,使《论人生》增加至38篇文章,原有的一些文章也被大幅度地加以修改。

1621年,培根被控受贿,审判,后被撤销一切官职,并被罚金四万英镑,被监禁在伦敦塔中,但时间不长。

以后,法庭虽然将四万英镑罚金退还给他,但他从此一蹶不振。

1625年,《论人生》最终完成,共收录58篇文章,但问世后不久,培根便与世长辞了。

虽然历代以来,后人对培根在道德方面非议甚多,特别是对他晚年受贿一事,指责他有“伟大的思想、渺小的灵魂”,但培根对此只承认接受过不正当的“馈赠”,却从未有过枉法行为。

培根的行为虽然称不上检点,但还不算犯法,他不过是一位与世沉浮的道德平庸者。

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占有的历史地位,更不会影响今天人们对他的《论人生》的评价。

【技巧借鉴】

(1)对比手法的运用。

①好运与厄运的对比。

文章第一层引用赛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对比说明战胜厄运更令人惊叹,并举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和基督徒横渡生活之海的例子,加以突出赞美战胜厄运的伟大。

②《新约》《旧约》中对于战胜苦难的对比。

通过对比说明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而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③两种映衬的对比。

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和“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来说明最美好的品质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出来的。

(2)语言简洁、精练。

《论人生》的创作过程几乎伴随着培根一生全部的不幸经历,它最全面地诠释着培根的思想与情感。

培根对这本书特别重视,每篇文章都曾修改数遍,晚年更将其置于枕侧,不时加以增删,所以《论人生》被认为是英语文学中最为经典、最为精练的著作之一。

【图解文本】

《论厄运》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探究 美丑同元同性,相比较而鉴别,相斗争而发展,其实好的运气与坏的运气也是相比较而言的,如果没有坏的运气也就谈不上好的运气,正是因为坏的运气的反衬,才显得好的运气的美妙,所以有了厄运映衬的人生才显得更加美好,而战胜厄运更使人生充满了健康向上的气氛。

2.“《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应如何理解?

探究 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意在强调“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

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苦难和厄运,并战胜它,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取幸福。

3.请从课文中找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再从“论厄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整理作者的观点,最后指出作者在文中主要谈论的是关于“厄运”的什么?

探究 观点句:

(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作者的观点:

(1)战胜厄运是奇迹,令人惊叹。

(2)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质。

(3)厄运不会把我们击垮,反而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质。

本文主要谈的是:

厄运的价值与意义。

4.塞涅卡说: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 “伟人是凡人”,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伟人”,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种“凡人”,一种难能可贵的“无所畏惧”的普通人。

5.培根的《论厄运》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探究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证。

本文在对比方面,运用得恰到好处,好运与厄运对比;《新约》《旧约》中对于战胜苦难的对比;两种“映衬”的对比等,突出了作者对厄运的独特见解。

在比喻论证方面,将“人的美德”比喻为“名贵的香料”,用“烈火焚烧”比喻厄运,生动形象地说明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在引用论证方面,大量引用西方思想史上的先哲及《圣经》中的名言事例,而议论又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有一种典雅的风韵。

6.课文中说,“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

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漂洋过海的。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作者借这一神话传说表达的观点有没有道理?

思路提示 一我认为有道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往往会与厄运相伴而生,我们在这些挫折和厄运面前,不应当畏惧,也不应当逃避。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他多么渺小,不管他面对的苦难、厄运多么恐怖,他都需要不断进击,只有不断地同逆境和厄运作斗争,最后他才能走向成功。

思路提示 二我认为没有道理。

这个故事过分夸大了人的能力。

人生固然充满了厄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赫克里斯那么幸运,厄运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能轻而易举地被战胜的。

所以不应过分夸大人战胜厄运的能力。

思路提示三 我同意观点一,谁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航程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不想受到命运的愚弄。

然而,良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现实,身处逆境之中不要因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或喜或忧。

正所谓得何足喜,失何足忧。

因为生命不可避免遭逢低谷,但生命又是顽强的,往往当人们为之哀伤叹息时它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所以我们要一次又一次的在失败中学会战胜自己,战胜脆弱,学会坚强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

●文苑小憩

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

【含英咀华】

(一)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惋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因而,我们应该学会一笑而过,勇敢面对人生中那不可或缺的起起伏伏。

面对失败和挫折,勇敢面对是一种乐观自信。

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勇于微笑。

我们行走于人生的旅途,在失败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

我们不能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更不能否认成功与失败并存。

黑夜只是太阳的一处盲点,勇敢地面对,随着淡定一路向前,不论成败,总能战胜自己,不向挫折俯首称臣,在失败和挫折中锤炼生命的五彩石,绚丽的彩虹总会在风雨后挂上天空,乌云是遮不住的,是的,遮不住的。

(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正如苏轼所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往往要遭受比常人更多的磨难。

正因为他们在遭遇磨难时,表现出常人所不具有的坚忍,他们才会成功。

在面对磨难时不回避、不抱怨、不自欺欺人,正视磨难,战胜磨难,它就是孕育成功的母体和温床。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

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尼采《偶像的黄昏》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

——琼森《确实可靠》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霍蒂诺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J·雷《英国谚语》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