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513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式创新中的动态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沈阳机床为例马文甲Word文档格式.docx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动态能力;

演化;

沈阳机床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41(201407-0069-10

收稿日期:

2013-11-2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18,71103027

第一作者简介:

马文甲(1984—,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理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OFSCIENCEANDMANAGEMENTOFS.&

T.

第35卷第07期2014年07月

例,从其管理实践活动中归纳与提炼出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的理论关系。

以期对案例所挖掘的企业创新实践及发展模式可对我国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增强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

1文献回顾

1.1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

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研究主要基于由外向内流程、由内向外流程和双向流程[7],其中耦合流程是对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两种流程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Chesbrough和Crowther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8]。

对于企业如何进行由外向内流程,Elmquist等认为,合作或聚合是其主要方式[9],宝洁的“联合与发展”便是这种方式的体现[10]。

同样,Tao和Magnotta提供了一个“识别与促进”的例子,用来解释企业通过与外部供应商合作获取特殊资源以扩大市场以满足顾客需求[11]。

Dahlander和Gann认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可以通过非获利的获取和获利的购买实现,前者涉及到企业如何利用外部创新资源,而后者涉及到从市场上购买许可和专业知识[12]。

由内向外流程的思想源于开源软件,在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尤为普遍,使企业对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技术细节进行免费公开成为开放式创新的一项重要特征[13]。

West和Gallagher指出了四种普遍的开放式创新策略:

汇集研发、剥离、出售互补资源和捐赠互补资源[14],其中,除了汇集研发外,其他三种策略均是由内向外流程的方式。

Dahlander和Gann认为,出售是获利行为,而公开是非获利行为[12]。

此外,外向许可、衍生新公司以及被称为跨行业创新的自我技术在新市场的商品化等均是由内向外流程的方法[15]。

除利用流程作为开放式创新模式划分的标准之外,一些学者还使用开放对象、开放过程是否涉及经济交易等标准。

如Lazzarotti和Manzini从合作者的多样性与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两个维度将创新模式划分为四类:

封闭式创新、完全开放、专门化协作和整合性协作[16]。

根据知识流动方向的不同以及是否涉及经济交易,Dahlander和Gann将开放式创新区分为四类:

内向—获利型、内向—非获利型、外向—获利型以及外向—非获利型[12]。

Huizingh根据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是否开放将开放式创新分为三类:

过程封闭但结果开放的公共创新、过程开放而结果封闭的私有开放式创新以及过程和结果均开放的开源创新[18]。

1.2动态能力的维度和演化路径

Teece等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并确定了它的基本内容构架:

组织和管理过程、位势和路径,之后Teece在2007年又对该框架进一步修正,认为动态能力包括机会感知能力、机会把握能力和资源重构能力[19]。

其他学者虽然对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仍是围绕着上述框架展开的[20-21]。

而Verona和Ravasi改变研究视角,从知识的角度认为,知识的创造和吸收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知识的重新配置能力是动态能力的内在基础[22]。

此外,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23-26],将市场潜力、组织柔性、战略隔绝等内容纳为动态能力的基本维度。

动态能力是组织的常规惯例,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分解、进化,学者将这个过程视为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

Eisenhardt和Martin认为,动态能力的演化是由组织的学习机制产生的,通过不断的实践、编码、犯错、调整塑造其演化路径[19]。

Zollo和Winter、Zott及国内学者董俊武等则认为,动态能力基于组织生态学的“变异—选择—保留”范式演化[27-29]。

江积海指出了后发企业动态能力从吸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到创新能力的演化路径,通过韩国三星电子的案例研究佐证了能力演化的机制和路径[30]。

他在2008年从能力的广度、能力的深度和能力生命周期三个层面探讨能力演化的时间和空间动态性,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企业能力演化的轨迹[31]。

1.3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对于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关系,学者普遍认为能够二者相互促进。

首先,有些学者强调了关于开放式创新对动态能力的促进作用,Nielse认为,动态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变化而变化的[32],知识创新能够促进动态能力的构建与发展,理想的动态能力又必须持续地拥有一种更新的动力,其中包含组织革新[23],而以创新为主旨的开放式创新正为其提供了途径。

Teece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认为动态能力框架对环境分析的目标不是行业,而是由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等组织和个人组成的商业系统,这与开放式创新的广度相一致[18]。

对动态能力而言,它需要具有情境依赖性,而开放式创新正是强调了环境的情境[33]。

其次,有些学者也探讨了开放式创新对动态能力的依赖性。

Lichtenthaler通过对欧洲154个大中型企业集团的问卷调查,将开放式创新的方法总结为依赖企业的动态能力,通过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获取和技术开发实现主要的技术管理任务[34];

Lichtenthal-er和Lichtenthaler以知识为基础研究了二者的关系,他们认为,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内外部知识重要能力的一系列知识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动态能力[4]。

Helfat等也强调了动态能力对开放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发展适用性,这种发展适用性指的便是一种动态能力如何使一个企业比较好地通过创造、拓展和更改它的资源库而生存[3]。

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均属于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非常少。

国外研究也仅仅关注到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作用的浅层次关系,缺乏更加深入的作用机理及路径分析。

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

2研究设计与方法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动机和模式

关系。

而案例研究正是解释“怎么样”和“为什么”这两类研究问题的首选研究策略[35]。

同时,现有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体系仍不完备,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因此,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详细描述现实现象是什么、分析其为什么会发生,并从中发现或探求现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指导出研究结论或新的研究命题[36]。

作为探索性案例研究,本文采用了有助于提炼规律的对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

本案例研究对象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

机床作为万机之母,代表着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沈阳机床作为该行业的代表者,经历技术和市场战略重心的转移以及从技术引进到全面开放的过程,符合Pettigrew提出的案例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要求[37]。

2.2数据来源

本文重点介绍沈阳机床1995年以来的开放式创新情况。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采用三角测量法,从多个信息源获取信息。

通过二手资料和一手资料采集两种方式整理成案例分析的原始数据。

二手资料收集方法包括:

(1通过CNKI网站,检索题目中含有“沈阳机床”的文章;

(2外界出版的有关沈阳机床的书籍和杂志。

一手资料主要通过与沈阳机床3位管理者的深度访谈获取。

3位管理者在该企业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2年,对企业创新历程和公司战略非常了解。

2.3数据分析与编码

本研究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定性数据中提炼出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动态能力的主题。

这一过程类似定量数据研究中的因子分析[38]。

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对沈阳机床开放式创新的四个过程分别采用了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编码示例见表1。

3案例背景

根据沈阳机床开放式创新历程中的明显变化,并结合调研访谈的结果,大致可以将其历程分为学习引进、并购重组、共同研发和代工生产四个阶段。

3.1阶段一:

学习引进

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中国仍然有一定的技术封锁,中国机床行业处于模仿、引进和技术“嫁接”阶段,只有很少的联合设计。

沈阳机床亦是如此,使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外部合作的程度较低。

1997—1998年,正是沈阳机床最困难时期,可是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做出了一个超出常人想象的决策:

出资130万美元,抽调30名技术人员到生产制造数控机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

出国前,这批技术人员对国内机床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目的就是了解国内市场行情,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市场急需的产品。

在“走出去”的同时,沈阳机床也采取了“引进

来”的方式。

除了引进技术外,公司还引进了专家。

在数控机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聘请德国机床领域著名专家、德国鲁尔大学原校长迈斯伯格教授作为技术顾问;

在工艺制造技术领域,聘请德国沙尔曼公司原负责工艺制造技术的主任工程师托尼作为专家,以提升沈阳机床现有产品的工艺制造水平;

在产品设计领域,聘请日本著名机床设计专家池田先生,并组建“池田工作室”。

3.2阶段二:

并购重组

在学习引进阶段,沈阳机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公司却停滞在技术突破这一步,仍与国际

阶段 

典型引例 

初始范畴 主范畴 我们在引进之前必须先了解国内需求,然后搜索国外技术情况,以保证技术与需求匹配 

技术搜索 在有目标技术之后,我们便想办法引进这些技术 

技术获取 阶段一 引进技术后,我们都会抽出一批技术人员培训学习,以能够充分掌握该技术 

技术消化 吸收能力 

阶段二 通过与外部的合作,我们可以利用互补资源。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并且在这些资源

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改进和发展 

资源整合 整合能力 为共同开发技术,我们与其他企业、高校进行合作 

关系形成 阶段三 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我们之间需要有充分的沟通、协调 

关系管理 关系能力 我们改变生产方式,面向全球招商,把普通机床代工出去 

重新配置 阶段四 通过代工生产,我们会把一些技术的图纸给它们,这样它们的技术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资源释放 

重构能力  

 

表1

编码示例

图1沈阳机床开放式创新中的重要事件

领先技术有很大差距。

因此,公司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增强了对外部资源的并购与整合。

沈阳机床于2004年10月成功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得到了希斯公司全部资产:

13万平方米土地、2.3万平方米建筑、44台加工设备。

而在这些可量化物资的背后,是与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数控铣镗床、重大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等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这才是并购的战略着眼点。

在国内,沈阳机床也增强了对资源的重组与整合。

2004年12月重组了素有“中国金牌出口基地”之称的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

之后,公司又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协议,正式收购其持有的昆明机床29%的股权,成为昆明机床的第一大股东。

昆明机床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镗铣类机床制造企业,在大型化、精密化镗铣机床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3.3阶段三:

共同研发

沈阳机床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与科研机构进行共同研发。

在国内,公司与多所高校合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2006年和同济大学在上海共建的“数控装备研发中心”。

2008年,在科技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由沈阳机床集团牵头,联合6家科研院所和8家企业正式组建“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围绕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开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引领我国机床行业共同技术进步。

在国外,与柏林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公司还先后派遣了50名工程师赴德国,与德国著名的R+P机床设计院、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开发龙门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等13个系列高档数控机床产品,这些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沈阳机床不仅与科研机构合作,和一些企业也合作共同研发。

例如,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数控系统的应用层面开展更深更广阔的战略合作。

此外还与世界机床的另外两大巨头——德国德马吉和日本森精机和沈阳机床宣布在沈阳合资建厂,共同研制高端数控机

床,生产面向行业新需求的机床新产品。

3.4阶段四:

代工生产

沈阳机床作为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于2010年在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推进组的协调推动下,立足沈阳面向社会进行招商,通过代工生产(OEM方式实现社会化制造。

该举措使公司的经营方式由过去单纯产品经营向产品、品牌、技术、服务等经营一体化转变;

由“大而全”全链条的制造模式向以高精度加工与集成为主的新型制造模式转变。

公司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未来五年将其产品结构进行根本转变——数控机床的产品销售将达到总量的80%。

而且,公司在OEM的过程中,会将部门技术转移给代工方,提高它们的生产水平,从而带动整个机床产业的发展。

4研究发现

4.1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发展相应的动态能力,本文研究了沈阳机床开放式创新的历程,建立了开放式创新中动态能力的演化模型,如图2所示。

Chesbrough在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时便指出,开放式创新的内容既包括“突破封闭边界”的组织间关系,又涉及“创新流动与分享”的流程。

组织间关系通常用“开放度”来表示,表示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开放的程度,主要用于与外部创新源的情况进行衡量。

对于开放式创新的流程,如前文所述,它包括由外向内流程、由内向外流程和双向流程。

沈阳机床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亦是根据开放度和流程而演化,特别注重对开放深度的调整。

最初阶段的学习引进属于低开放度——内向模式,并购重组是高开放度——内外模式,共同研发属于高开放度——双向模式,OEM则是低开放度——外向模式。

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度能力,学者们对其维度划分有多种观点,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价值维度[39]:

一是本体论维度,即在理论架构上着重企业的外部能力或是内部能力;

二是认识论维度,即在理论架构上着重单一主体的“感知创造”抑或不同主体间

“感知给予”这两个概念。

沈阳机床的动态能力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调整内外部能力和感知。

吸收能力是感知给予的内部能力,整合能力是感知创造的内部能力,重构能力是感知给予的外部能力,关系能力则是处理内部与外部之间关系的能力,侧重于感知创造。

从上述分析可见,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维度具有一致性。

高开放度通常涉及客户、供应商、技术中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组织中的多个主体,即动态能力中不同主体间的感知创造。

反之,低开放度与感知给予相一致。

内部能力用于解决由外向内流程中的问题,相应地,外部能力用于解决由内向外流程中的问题。

从沈阳机床的案例研究中发现,动态能力随开放式创新的演化过程如下:

在学习引进阶段,公司需要将引进来的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因此在这一阶段公司更重视吸收能力的发展。

吸收能力是组织评估、取得、整合和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40]。

Zahra和George更进一步利用动态能力的流程观点重新诊释吸收能力,认为吸收能力是组织取得、同化、转换与利用知识的一种潜能,是将所获得的知识经由正式及非正式的社会整合机

制,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能力[41]。

他们强调,吸收能力是一种分析组织知识累积与流动的程序,通过动态能力的培养以创造和维持厂商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此阶段,沈阳机床的吸收能力给创新带来了一定成效。

国外先进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打开了国内设计人员的眼界,半年的“充电”使他们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定式。

他们自行设计的7种数控机床产品参加了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机床展,引起国内外机床制造商和用户的关注。

公司研制开发的TAM-16立式车铣中心,是在引进日本本间公司先进技术基础上,并在特聘日本专家指导下制造成功的。

沈阳机床的并购重组依赖于其整合能力。

并购后整合是并购的重要阶段,Sirmon等指出,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潜力,但只有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它们的资源时才能获得优势,实现价值的创造[42]。

整合能力作为动态能力的关系因素,是企业在重整、取得与释放资源的流程,达成组织资源的重新调整,以配合或创造市场上的变动。

沈阳机床并购获取的资源为整合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资源基础,反过来在整合能力的作用下,公司逐步把德国希斯公司世界一流的重大型镗铣设备制造

图2开放式创新中动态能力演化模型

放 

感知 

技术转移到国内,提升了重大机床设备的自主装备能力。

例如,回转直径3.5米以下规格的数控立车和车铣加工中心技术已向沈阳第一机床厂转移,首台设备早在2006年2月的上海数控机床展参展。

此外,公司形成了国内外产业集群,优化了市场结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在共同研发阶段,沈阳机床吸纳众多创新要素,形成了多主体创新模式。

但是,共同研发在给其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因创新要素的差异性使界面高度复杂,面临机会主义、产权、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此时,企业需要构建关系能力,以解决共同研发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企业的网络能力涉及到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其中,正式制度主要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它表示控制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共同研发效果和效率的制度;

非正式制度主要表现在建立认同感等非正式制度来治理信任、价值观等问题以及激励共同研发的热忱。

沈阳机床和外部合作者利用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规定明晰知识产权归属、高层领导对合作项目例行检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等方式来增强公司的关系能力,促进共同研发的顺利进行。

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沈阳机床采用OEM的方式正是其重构能力的表现。

重构能力是动态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新配置程序。

Teece指出,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因其去中心化和可分解化成为构建重构能力的重要方式[18]。

沈阳机床在OEM过程中,将部分技术转移给代工方实质上是对资源的释放,一方面促进了重构能力的形成,使公司聚集更多精力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生产;

另一方面,代工方通过吸收沈阳机床转移的技术和项目,促使一座具备630台年产量的重大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将在沈阳形成。

同时,一个专门为机床基地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机床检测、试验、展示、展销、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信息化交流等服务的沈阳铁西机床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也将适时运转起来。

4.2动态能力演化的关键因素

沈阳机床的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演化,不仅在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企业家、政府和公司激励政策也是推动演化的关键因素。

(1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Schumpeter在界定创新概念之始就将其与企业家联系在一起,认为企业家的远见和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的无形资源。

沈阳机床现任董事长关锡友在公司创新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印证了这一观点。

如关锡友获得201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理由:

“他大胆起用一批年轻人,每年投入1亿元打造自己的研发团队。

”在公关数控系统核心技术开发过程中,每年需要的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但迟迟没有出成果。

很多人对关锡友的做法很不理解,一个中国企业怎么可能研发出超越外国的技术呢?

关锡友面对非议毫不动摇,对技术团队只做两件事:

一是一旦失败所有的风险由他自己承担;

二是等待。

最后终于等到了“飞阳”数控系统的诞生。

此外,关锡友个人的创新灵感也影响着公司的创新举措。

在2005年,受汽车业4S店的启发,在关锡友的主导下,沈阳机床已经开始推行机床4S店的建设。

和汽车4S店一样,人们可以直接到机床4S店,犹如“试驾”般,现场观摩机床的运行,挑选购买。

相应售后服务等事宜也都由4S店来集中处理。

这一营销创新举措,正是关锡友在奥迪4S店修车时突发的灵感。

当这一灵感与沈阳机床管理层对于市场的分析相耦合时,机床4S店的想法就在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床公司中开始试验推行了。

(2政府的推动。

政府支持OEM有双重效益:

一方面提高代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它们的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

另一方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沈阳机床向OEM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沈阳市及铁西区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推动力量。

沈阳机床集团的普通机床OEM项目转移总体上按照主机、部件、零件、铸锻件等四个层次进行规划,形成约22家制造企业,10余家铸锻件企业。

该项目最终形成年总产机床7.8万台,经济规模55亿的普通

机床产业集群及具有20万吨的铸锻件产业集群。

沈阳市及铁西区政府一方面帮助沈阳机床面向全国、全球进行招商,使每个项目拥有至少两家承接制造商。

铁西区在宝马工业园周边规划建设7.3平方公里的机床产业园,重点承接沈阳机床集团普通车床OEM产能转移。

另一方面,沈阳铁西区为代工企业出台了13条优惠政策,并建立了机床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专门为机床基地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可见,政府提供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为沈阳机床OEM的顺利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3激励机制的保障。

沈阳机床不仅建立了适应薪酬市场化的机制,更是通过制定相关创新政策,鼓励员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