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282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素养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第五单元 第14课Word格式.docx

概念辨析

“中学”与“西学”

“中学”意为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

“西学”则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化。

3.含义:

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6.意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问题思考

材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郑观应《盛世危言》

思考 材料中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提示 批评:

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思想主张: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说明: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并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①经济上: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

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性: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知识点拨

早期维新派大多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与洋务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期维新派也提倡中体西用。

2.康梁等维新思想

主要

活动

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思想

特点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作用

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深化理解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成因:

①客观原因:

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②主观原因:

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3.实践: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但很快失败。

4.作用: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归纳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的西学东渐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领导者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重点

先进科技

政治制度

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实践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影响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形成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

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

试互证而详论之。

——刘坤一

应用1 材料一反映了洋务派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一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应用2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具体体现是:

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康有为建议:

“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

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

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应用 对比康有为《救亡决定》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

提示 变化:

材料第一段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

而第二段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

“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 陈旭麓认为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针对练 “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

”这说明该思想(  )

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

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

答案 D

解析 该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D项正确。

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针对练 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  )

A.他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他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他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D.他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答案 C

解析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等资料,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2019·

南通学业水平模拟)“该书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

该著作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可知该著作是抵抗派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2.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

这说明林则徐(  )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法律条款证明禁烟的合法性,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与外交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主张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信息,而且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加以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故D项错误。

3.(2018·

泰州高二期末)“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此番言论意在批评(  )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D.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解析 根据材料“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这是在批判洋务派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4.(2018·

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这表明他(  )

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 材料中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兴民权,故A项错误;

材料张之洞强调“旧学为体”,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故B项正确;

材料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

材料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

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

“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魏源B.张之洞

C.康有为D.胡适

解析 依据材料“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以师法日本为长策”等信息可知这位思想家抨击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日本,可知是维新派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项。

6.(2019·

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

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

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解析 依据材料“维新”等词的数量在甲午战后急剧增加,说明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以救亡作为重要旗帜和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项。

一、选择题(1~9题基础达标,10~14题能力提升)

1.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

解析 “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

2.(2019·

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861年,冯桂芬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说明他(  )

A.反对三纲五常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倡导中体西用D.欣赏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 材料中“本”“术”说明是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故C项为正确答案。

3.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  )

项目

政史

商学

教育

理化

技术

军事

数量

8种

3种

28种

90种

39种

A.学习西方制度为先B.重商思想正式形成

C.尚武思潮开始萌发D.科学技术备受关注

解析 从译书数量上看,政史类数量较少,可知西方制度不是此时优先学习的内容,故A项错误;

商学类数量最少,说明当时并未形成重商思想,故B项错误;

军事类数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尚武思潮开始萌发,故C项错误;

技术类数量最多,超过其他类别总和,表明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

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

A.维新变法B.民主共和

C.工商皆本D.中体西用

解析 材料中“纲常政教”“常经”“兵商二途”“广益”等信息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项。

宿迁高二期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

“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

……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该主张(  )

A.认可西学价值,倡导以末辅本

B.提倡本末并举,要求中西并重

C.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面西化

D.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解析 郑观应强调中学为本,西学作为辅助,故A项正确;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并非中西并重,故B项错误;

材料“主以中学”体现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故C项错误;

“辅以西学”没有体现贬低西学价值,故D项错误。

6.(2018·

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该书以历史考证的方式,力辩秦始皇焚书并没有烧毁官府博士所藏六经,西汉立于学官的今文经都是孔门足本,并无残缺;

东汉时刘歆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周礼》《逸礼》等均系伪造……(其)目的,是为王莽篡汉制造理论根据,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没关系。

”材料中的“该书”指的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解析 依据材料“东汉时刘歆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周礼》《逸礼》等均系伪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学伪经考》,故正确答案为B项。

7.(2019·

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康有为认为洋务派的变法只能叫做“弥补”,而弥补并不是真正的变法。

他声称自己所主张的变法是根本的变,即“扫除更张,再立堂构”。

康有为的“扫除更张,再立堂构”旨在(  )

A.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巩固传统伦理纲常D.确立民主共和制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是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8.(2018·

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这一批人是(  )

A.顽固派B.洋务派

C.维新派D.革命派

解析 材料中主张改革,不是顽固派,故A项错误;

洋务派“中体西用”,没有打着孔子旗号,故B项错误;

维新派的康有为等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C项正确;

革命派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跟孔子无关,故D项错误。

9.(2018·

常州高二期末)“政府压制民权,政府之罪也。

民不求自伸其权,亦民之罪也。

西儒之言曰:

侵犯人自由权利者,为万恶之最,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恶亦如之。

盖其相害天赋之人道一也。

”该引文的作者最可能是(  )

A.魏源B.李鸿章

C.梁启超D.袁世凯

解析 据材料“政府压制民权……侵犯人自由权利者,为万恶之最,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恶亦如之”可知强调自由、民主、人权,依所学,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正确。

10.(2018·

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877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

“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

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可见马建忠(  )

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

B.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C.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

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析 材料表明马建忠认为练兵制器是末,这是对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批评,故C项正确。

11.(2018·

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薛福成《筹洋刍议·

商政》记述,“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

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

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

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

”由材料可知作者认识到(  )

A.中国贸易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B.列强经济侵略压制了民族工业发展

C.发展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路

D.筹划洋务可以改变对外交往的困境

解析 材料表明作者主张对外通商,发展工商业,故C项正确。

12.(2018·

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解析 康有为将孔子虚构出改制形象,且说自己的变法主张继承孔子事业,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很强大,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

13.(2018·

苏州高三期初调研)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

C.《变法通议》D.《文学革命论》

解析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与材料中“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相符,故B项正确。

14.(2018·

徐州考前模拟检测)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

“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

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

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

”这表明严复主张(  )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 材料“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体现不是抵抗,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维护清王朝统治,故B项错误;

材料无从体现宣传进化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通知外国事”“早一日转机”体现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5.林则徐编写了《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解析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故题目说法错误。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继承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解析 洋务派面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的局面,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它是对魏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题目说法正确。

三、材料题

17.(2018·

盐城三模)马克思说:

“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学为体中的“体”,不是指身体或形状,而是指国家的本体、主体、政体、基干、准则、法纪,简言之,“体”就是封建社会的政权。

这个“体”,君临一切,高于一切,凌驾于一切人和一切事之上。

“中学”和“西学为用”,都是为了保护和尊崇这个“体”。

所谓西学,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

二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精神文明,主要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

材料三 张之洞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为什么是当时“更好的宗旨”。

分析其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体”和“西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提出的根本动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原因: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国人不易接受新思想;

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策略中庸,便于国人接受,利于西学传播。

特征:

“中体”是根本,是“西用”的前提;

中西文化的交融。

(2)内容:

中体指封建政权的根基,西学是指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

动机:

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3)作用:

促进西学传播;

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

促使思想解放,有利于近代化进程。

但其固守封建制度,抑制了西学作用的最大化,不能推动社会的根本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