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8705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④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5)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思想上没有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

(2)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标志: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内容

(1)思想上: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组织上: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经济上:

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初步构想

(1)提出:

1980年,邓小平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2)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完善宪法: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确定方略

(1)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构建体系: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轻巧识记]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概念阐释]民主与法制

民主与法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民主是法制的灵魂,同时也没有脱离法制而独立存在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载体,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

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

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不是社会主义的法制;

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民主。

[名师点拨]

1.中国共产党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

(1)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2)这一矛盾所反映的实质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

1.“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这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发展中具有伟大的转折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治生活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造反派纷纷夺权,社会秩序极度混乱。

自1965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你读史]

根据时间“文化大革命”期间,理解“打倒”“砸烂”等信息的含义,指出“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示]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侵犯。

[材料二]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我们现在正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

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邓小平(1980年)

(2)从材料二分析,邓小平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遭受挫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又提出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分为两层:

一层是“过去的一些制度”。

另一层是“现在我们要……”注意从“……历史”中找原因,从“现在……”看措施。

[提示]因素:

封建意识残余的长期存在,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少。

措施: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1)从“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文化大革命”的后果来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

(3)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看,我国长期存在封建专制传统,民主意识缺乏,长期的经济落后也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材料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

……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

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

——1984年《中国正在建立一套

完整的司法制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省略号前后分为两个层次:

注意从“1982年”及“1983年”两个时间节点分别进行归纳。

[提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

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

[材料二]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2)根据材料二,江泽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坚持什么?

目的又是什么?

抓住关键词“逐步发展”“国情”“党的领导”等信息分析。

[提示]坚持: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目的:

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坚持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一、比较中国共产党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项目

中国共产党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文化大革命”结束,但在思想上没有彻底清理“左”倾错误

内容

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提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健全法制

实现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是伟大转折;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进入改革开放和政治建设新时期

二、全面认识依法治国方略

1.含义:

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本质:

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目的: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必要性:

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意义:

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阔步迈入法治时代。

题组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解析:

选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说明了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1967年1月,上海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一事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B.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选A刘少奇受迫害与王洪文在上海夺权没有直接联系。

题组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所做出的决策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A.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

选C在本题中,“创新”是指以前所没有的具有改革、变革、革新意义的重大决策,符合这一要求的是C项。

4.“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选B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事物特征的分析与理解。

题干反映出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的历史现象,依据教材知识,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项正确。

题组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1978年,邓小平曾说: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成‘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①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②民主政治建设亟待加强③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④亟待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选D“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说明当时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

“把领导人说的话当成‘法’”说明民主政治建设亟待加强,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亟待建立和健全。

四个选项都正确。

6.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选A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使中国各项工作都得以“有法可依”,从而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选D“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10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无法行使权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

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展开夺权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

工厂和学校的正常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下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年……

A.一届人大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

B.“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仍能正常召开

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步入正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

选B依据所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故A项正确;

从材料可知,1964至1975年长达十年之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故B项表述错误,1978年以后,基本上是5年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故C项正确;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D项的结论。

所以应选B项。

3.“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运动导致打砸横行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选D“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这些口号反映了个人崇拜、政治混乱、法制机关被破坏,注意题干信息“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

“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遵循客观规律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选B“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故选B项。

5.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

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

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B.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

选B注意题干中“本质上”这一关键信息。

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6.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

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原则的理解。

从材料看,邓小平认为:

“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体现了法律高于一切的精神,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答案为B项。

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邓小平强调必须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等政治体制的弊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首次体现这个构想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选B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实质是强调拨乱反正。

C、D两项是这个构想的实施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

8.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1997年中共十五大

D.2002年中共十六大

选B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

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二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

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材料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

(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

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1)问第一小问,结合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内容作答;

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组织答案。

(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可得出依据;

第二小问,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3)问,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具体史实进行回答。

答案:

(1)“现代的制度支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强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转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

(3)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

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