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针对练习十六31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doc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针对练习十六31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针对练习十六31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doc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长江干流与汉江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
(3)①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等②建设商品粮基地,发展林业等
③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④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考点三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3.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地区:
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B.东北地区:
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黄淮海地区:
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D.西南地区:
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
答案D
考点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4.(2007·
上海地理)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
(1)~(4)问题。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
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技术。
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技术获取的。
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颗卫星的信息。
(3)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4)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技术的组合。
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答案
(1)1∶50000000ADBC
(2)RSGISGPS四
(3)①④②
(4)GIS与GPS
甲:
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
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
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
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命题视角1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例1】
(2008·
广东地理)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B
变式演练
1.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植被和气候B.气候和地貌C.地貌和水文D.土壤和植被
命题视角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特征
【例2】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资料四:
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二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三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
图表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答案
(1)共同特征:
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
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
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
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
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
(2)产业结构特征: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
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
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交通便利;
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
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⑤基础设施完善;
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
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
⑨经济腹地广;
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
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
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生态环境;
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
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变式演练
2.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松嫩平原由于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
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据此回答
(1)~
(2)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2)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
(1)A
(2)B
下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2~3题。
“遥感”,顾名思义,就像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千里眼”“顺风耳”所具有的神奇功能。
遥感技术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它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和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订灭火方案
3.有的渔民已经开始利用遥感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
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
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
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
山东文综)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
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
开发水能;
发展旅游。
C支流:
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坡地开垦;
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
湖泊淤积,湖面缩小;
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
河流水文资料;
社会经济资料。
材料展示
材料一2007年9月7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顺利完成了预定的议程,会议明确指出: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黄土高原以淤地坝为重点的水保生态建设目标不动摇。
同时要求流域各省区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以推动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据统计,山西烟尘排放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1%,高出全国平均值的6.5倍。
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全国平均值高了3.9倍。
在煤炭开采中,山西一半多是小煤窑,生产焦炭,其中的4/5是土焦,1400多万吨生铁有1000万吨是土法生产的。
材料三黄土高原局部图
尝试命题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个城市中,属于陕西省省会的是()
A.CB.DC.AD.B
(2)在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能代表泾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①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地区地形是、形成的。
(4)水利枢纽E对④河下游有何有利影响?
(5)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煤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6)图示地区成功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如陕西省的六道沟地区在治理中采取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并推广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其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1)C
(2)B
(3)冬小麦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4)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
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减少河床淤积;
减少下游凌汛灾害;
遏制黄河断流现象等。
(5)地表塌方、陷落,土地资源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小煤窑生产、土法生产,导致煤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的加剧;
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6)工程措施有: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引水灌溉。
一、选择题
(2009·
大同测试)读下图,回答1~3题。
1.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于()
A.东五区至西九区B.东五区至东九区C.东一区至东九区D.东四区至东九区
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3.图中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貌与气候D.地貌与水文
答案1.B2.B3.C
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国情的特点。
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
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
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
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
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
6.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
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
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③落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
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8.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
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全国文综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11.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答案C
12.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13.(2008·
江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
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④⑤
江苏地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CD
15.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答案BC
16.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二、综合题
17.(2008·
广东地理)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
根据图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答案
(1)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
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3)ABD
(4)优势:
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作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
②初春、冬季多寒潮;
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
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
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18.图甲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乙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甲乙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答案
(1)二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
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
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见下表:
开发新能源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
东部地区科技水平商
降低能耗;
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产业转移;
能源跨区域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