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843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建瓯二中2020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以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周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

这些主张

A.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

B.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

C.体现了强烈的迷信色彩

D.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尚书》、《周易》是先秦经典,书中把物质称为“五行”有朴素唯物思想,“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是辩证观点,所以A项正确。

“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关心“天、地”等可知古人没有如B项说的那样,C项中的“强烈”于“阴阳”之说是夸大,只是说明当时生产力和科学还不发达,D项的纲常名教是社会伦理,不是物质构成,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分析也是学习史料,补充史实的过程,《五经》在春秋时期,经孔子的整理删减,又通过百家争鸣中运用,对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据《左传》记载:

“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

‘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

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的信息,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大唐西域记》成书于646年,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记录并编集而成。

1837年,英国人亚历山大·枯宁汉姆在印度多地发现了石刻铭文。

他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它们是佛教的遗物。

由此可知

A.唐代高僧玄奘记录的印度历史准确可信

B.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最具真实性

C.《大唐西域记》有助于判定石刻铭文的性质

D.历史文献记录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1837年”用“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石刻铭文”是“佛教的遗物”,可知C项正确;用玄奘等人的著作证实的是石刻铭文和佛教间的关系,不是证明A项所说“印度历史”;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能排除主观性和局限性,不是“最具真实性”的史料。

有些不确定的或有争议的早期历史文献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D项内容指向范围太广,不准确。

4.据学者研究,古代书院的发展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

A.与科举制度的兴废相始终B.反映了专制制度强化趋势

C.总体规模一直在发展壮大D.成为古代教育的主体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官办书院是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降地,官办书院数量增多、占比加重体现专制制度逐渐强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材料不能相证,故A项错误;元代书院发展曾短暂受挫,故C项错误;书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材料无从体现“主体力量”之说,D项错误。

5.明中后期以来,以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的言官队伍,这批人在本朝品位虽卑,但政治地位却很高,他们上则规谏皇帝,左右言路,下则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

大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范围,既威慑百官安分守道、各司其职。

材料反映

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走向完备

B.文官集团的崛起和成熟,逐渐成为影响朝廷政策的强大力量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宰相的废除,中央权力分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明中期以后言官队伍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逐渐加强,对朝廷政策影响较大,故B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明朝言官队伍的监察权力较大,不能得出古代中国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的结论,故A不正确;言官队伍对皇帝有规谏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故C不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加强的信息,故D不正确。

6.下表宋代明州鄞县酒坊

乡名

酒坊名

数量

阳堂

韩奥、天童、东吴、下水、屯棣、大嵩、富浦

7

翔凤

盐场、管江、上水、韩岭、隐学、单步、平水

7

手界

青山、张村、邓桥、郑湾

4

丰乐

道陈、横溪、张濠、板弄

4

鄞堂

甲村、鄞堂、石支、善训、新塘、大狄、茆山

7

总计

29

 

表素材可以用来论证宋代

A.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市坊界限已经彻底打破

C.酿酒业已成为主要行业

D.政府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宋代农村也开设了酒坊,结合所学,宋朝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故选择A选项;市坊界限的打破主要发生在城市之中,农村并没有建立市坊制度,故排除B选项;结合所学,宋代的主要行业为丝织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宋代的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坊界限的打破,需正确掌握时间线再进行作答。

7.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

“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

”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

A.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C.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朱舜水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属于董仲舒的新儒学,错误;B选项属于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错误;C选项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正确;D选项属于李贽的异端思想,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8.乾隆二十年,清廷重申行商承揽茶叶、生丝等大宗出口货的贸易,只有扇、刺绣等八种手工业品允许行外散商、铺商在行商加保的条件下与外商交易,违禁则要受到惩罚。

此举

A.将中国古代朝贡贸易推向了高潮

B.加强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的垄断

C.是大力发展朝贡贸易的必然结果

D.对广州十三行的经营权有所压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行商承揽茶叶、生丝、布匹、绸缎、糖、大黄、白铅等大宗出口货的贸易,只有扇、刺绣、皮靴、瓷器、牙雕等八种手工业品允许行外散商、铺商在行商加保的条件下与外商交易,违禁则要受到惩罚,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十三行对外贸易的垄断,实际上体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正是当时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说明清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对外贸易,故B正确,D错误;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政府行为,是不计利益的贸易行为,目的是宣扬国威,满足皇室对奢侈品的需求,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朝贡贸易”,排除AC。

9.1861年以后,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

晚清关税征收体制变化的结果是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

C.商业税成为清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反映出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一步步地被西方列强控制,使得列强对清政府的国家财政控制日益强化,故选D项;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项;材料中显示清政府失去部分关税控制权,户部和工部还掌握一部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比例,排除C项。

10.中国商办企业最早出现于1865年前后,集中在外贸服务工业、出口加工工业、进口替代工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地域以上海、广东为主。

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A.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高

B.成为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

C.在民族工业中占据主导

D.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最早商办企业从事的行业及其分布地域充分说明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影响,在资金技术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只能从事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选项B正确,选项A排除;1865年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不占据主导地位,选项C排除;中国商办企业限于资金技术,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选项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原因是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西方资本主义利润刺激、洋务运动诱导,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缺陷,生长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

11.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

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

其主张

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

B.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

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

D.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早期维新派“王韬”用“《易》”和天道、人道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说明发展和改变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严复是用“进化论”证明维新的必要性,两者的时代和理论依据不同A项错误;王韬用《易》分析问题,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变革的依据,减少顽固派的阻挠,并不能体现“民众”推崇,B项错误;从洋务到维新,王韬主张变革,并不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C项不符合题意。

12.1923年,吴稚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

但现在清清楚楚,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

这一主张

A.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

B.反对宣传民主与科学

C.意在抨击道德的低劣

D.反思科学思潮的局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

但现在清清楚楚,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可知,论者在反思科学思潮的局限,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主张受到了唯物史观的影响;B选项错误,作者只是认识到民主与科学的局限,并不反对宣传民主与科学;C选项错误,这一主张强调的是引进道德来挽救道德恶劣、世风日下的问题,并非意在抨击道德的低劣。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萨苏在《国破山河在:

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

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

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

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

“好吃吗?

”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

“谢谢!

”。

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

A.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

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

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D.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故事不是说明战争的残酷与苦难,也不是说明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和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而是说明在特殊的条件之下中日士兵的人性超越了仇恨,也就是说明了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