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8168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访谈0Word格式.docx

1905年拜耳(AdolfvonBaeyer,1835—1917)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年莫瓦桑(HeiMoissan,1852—1907)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

布赫纳(EdwardBuchner,1860--1917)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

1908年欧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

1909年弗里德里希·

奥斯瓦尔德(FriedrichWilheinOstwald,

1853—1932)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

瓦拉赫(OttoWallach,1847—1931)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年玛丽·

居里(MarieCurie,1867—1934)(女)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

居里

1912年维克多·

梅林尼亚(VictorGrignard,1871—1935)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萨巴蒂埃(PaulSabatier,1854—1941)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1913年维尔纳(AlfredWerner,1866—1919)瑞士人,研究分子中原子的配位,提出配位理论。

1914年T.W.理查兹(TherdoreWilliamRichards,1868—1928)美国人,精确测量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威尔斯泰特(RichardWillstater,1872—1924)德国人,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

1916年未授奖

1917年未授奖

1918年哈伯(FritzHaber,1868—1930)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1919年未授奖

1920年能斯特(WalterNernst,1864—1941)德国人,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1年索迪(FrederickSoddy,1877—1956)英国人,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

1922年阿斯顿(FrancisWillianAston,1877—1945)英国人,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3年普雷格尔(FritzPregl,1869—1930)奥地利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4年未授奖

1925年理查德·

齐格蒙迪(RichardZsigmondy,1865—1929)奥地利人,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

1926年斯维德伯格(TheodorSvedberg,1884—1971)瑞典人,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

1927年海因里希·

维兰德(HeiichWieland,1877—1957)德国人,研究胆酸的组成。

1928年文道斯(AdolfWindaus,1876—1959)德国人,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29年哈登(SirArthurHarden,1865—1940)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奥伊勒(SirArthurHarden,1865—1940)瑞典人,研究辅酶

1930年费歇尔(UailsFischer,1881—1945)德国人,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

1931年波施(CarlBosch,1874—1940)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贝吉乌斯(FriecrichBergius,1994—1949)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1932年兰米尔(IrvingLangnuir,1881—1957)美国人,研究表面化学和吸附理论

1933年未授奖

1934年尤里(HaroldClaytonUrey,1893—1981)美国人,发现重氢1935年F.约里奥—居里(FredericJoliot—Curie,1900—1958)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I.伊伦—居里(IrenoJoliot—Curie:

1897-1956)(女)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

性元素

1936年德拜(PeterDebye,1884—1971)荷兰人,研究偶极矩和X射线衍射法

1937年哈沃斯(SirWalterHaworth,1883—1950)英国人,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保罗·

卡雷(PaulKarrer,1889—1971)瑞士人,研究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

1938年R.库恩(RiehardKuhn,1900—1967)德国人,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1939年布泰南特(AdolfButenandt,1903—1955)德国人,研究性激素卢齐卡(LeopoldRuzicka1887—1976)瑞士人,研究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

1940年未授奖

1941年未授奖

1942年未授奖

1943年海维西(GyorgyHevesy,1885—1966)匈牙利人,利用同位素作为化学研究中的示踪原子

1944年奥托·

哈恩(OttoHahn,1879--1968)德国人,发现重核裂变现象

1945年维尔塔宁(AatturiVirtanen,1895—1973)芬兰人,发明饲料保藏方法

1946年詹姆斯·

萨姆纳(JamesBatchellerSumner,1887-1955)美国人,发现结晶蛋白酶诺思罗普(JohnHowardNorthrop,1891—)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斯坦利(WendellMeredithStanley,1904—1971)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1947年罗伯特·

鲁宾逊(SirRobertRobinson,1886—1975)英国人,研究生物碱和其它植物制品

1948年梯塞留斯(ArmeWilhelmKaurin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研究电泳、吸附分析he和血清蛋白

1949年乔克(WilliamFrancisGiauque,1895-1982)美国人,研究超低温下物质的性质

1950年第尔斯(OttoDiels,1876—1954)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阿尔德(KurtAlder,1902—1958)德国人,发现双烯合成

1951年麦克米伦(EdwinMattisonMcMillan,1907—)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锔、锫、锎等西博格(GlennThedoreSeaborg,1912-)美国人,发现和研究超铀元素镅、

锔、锫、锎等

1952年A.马丁(ArcgerMartin,1910—)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辛格(RichardSynge,1914—)英国人,发明分配色谱法

1953年施陶丁格(HermannStaudinger,1881—1965)德国人,提出大分子概念

1954年鲍林(LinusPauling,1901—)美国人,研究化学键的本质1955年杜·

维尼奥(VincentDuVigneaud1901—1978)美国人,合成多肽和激素

1956年谢苗诺夫(NikolaySenyonov,1896-)苏联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欣谢尔伍德(SirCrilHinshelwood,1897—1967)美国人,研究气相反应化学动力学

1957年托德(SirAlexanderRobertusTodd,1907-)英国人,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

1958年桑格(FrederickSanger,1918—)英国人,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

1959年海洛夫斯基(JaroslavHeyrovsky,1890-1967)捷克人,发明极谱分析法

1960年利比(WillardFrankLibby,1908—1980)美国人,发明用放射性碳-14测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1961年开尔文(MelvinCalvin,1911--)美国人,研究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

1962年约翰·

肯德鲁(JohnCowderyKendrew,1917—)英国人,测定血红蛋白的结构马克斯·

佩鲁兹(MaxFerdinandPerutz,1914-)英国人,测定血红蛋白的结构

1963年纳塔(GiulioNatta,1903—1979)意大利人,研究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聚合反应齐格勒(KaflZiegler,1898—1973)德国人,研究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聚合反应

1964年D.C霍奇金(DorothyCrowfootHodekin,1910—)(女)英国人,测定抗恶性贫血症的生化化合物维生素B12的结构

1965年伍德沃德(RobertBurnsWoodward,1917—1979)美国人,人工合成固醇、叶绿素、维生素B12和其他只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物质

1966年米利肯(RobertSandersonMulliken,1896—)美国人,用分子轨道法研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篇二: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篇三: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蔡蘊明譯

蔡蘊明譯自諾貝爾化獎委員會公佈給大眾的新聞稿:

nobel.se/chemistry/laureates/2002/public.html若需要進一步的資訊,請至以下網頁點選:

nobel.se/chemistry/laureates/2002/press.html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是由三位學者所共享,他們的研究涵蓋了兩個重要領域:

質譜與核磁共振。

這三位得獎者是美國VirginiaCommonwealth大學的JohnB.Fenn,日本島津(Shimadzu)公司年僅四十三歲的研發工程師田中耕一(KoichiTanaka)以及瑞士理工學院的KurtWü

thrich,前二者所專精的是質譜方面的研究,而後者是由於在核磁共振方面的研究而得獎。

他們最主要的貢獻,是利用這些工具來解決巨大的生化分子之結構問題,他們的成就代表了一個革命性的突破,使得“化學生物”(chemicalbiology)成為現今的“大科學”(bigscience)。

化學家們現在已經可以快而準確的鑑定一個試樣中含有的蛋白質為何物,他們也能夠繪出蛋白質分子在溶液中的三度空間圖像,也就是說,化學家已有能力“看到”蛋白質並瞭解它們在細胞中如何的作用。

生化分子的革命性分析方法

為什麼要研究生化的高分子

所有的生物體─細菌,植物及動物─都含有相同型態的大分子或高分子,而這些分子與我們所謂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的。

在細胞中所發生的現象是由核酸(例如DNA)來控制的,我們可稱之為細胞的“導演”,而各種蛋白質則是細胞的“主角”。

每一個蛋白質都具有一種功能,並可隨著環境而變化。

例如血紅素將氧氣輸送到人體內的各各細胞。

個別蛋白質的研究並非一項新的研究領域,然而蛋白體學(proteomics),也就是研究不同的蛋白質如何相互的聯合以及合併與其它的物質在細胞中共同運作,卻是一個在過去數年間極速成長的新興領域。

隨著一個個生物體的基因之定序完成,以及相關的尖端研究不斷向前挺進,新的問題亦隨之而產生:

人類約三萬個左右的基因,其密碼是如何的對映到千百來種不同的蛋白質?

如果一個基因損傷或缺少了,會發生什麼狀況?

像阿茲海默症或狂牛症是如何發生的?

上述的新化學領域是否可運用到更快速的診斷出以及醫治好這些威脅到人類的疾病?

要想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化學家不斷的追求有關蛋白質的更多知識,以及瞭解它們如何相互聯合或與其它的分子聯合而在細胞中運作,這是因為它們的結合將會影響其結構,而在蛋白質結構上一點點的變化,就會對其功能有決定性的影響,

因此下一步就是要掌握其活動狀況:

當蛋白質相互作用的那一瞬間,蛋白質分子是何長相?

尤其是在那決定性的一刻又如何?

若想要瞭解,那我們就必須擁有“目睹”的能力。

質譜─一個鑑定分子的方法

質譜現在能讓我們利用分子的質量快速的鑑定出一個試樣中的化合物結構,這項技術早就被化學家運用在小型與中型的分子鑑定工作上,這項工具靈敏到能探察非常少量的分子。

例如在吸毒以及藥物濫用的檢查,食品的控管以及環境的檢測等方面,質譜的運用在現今已是如例行公事般的尋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