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055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思考题Word格式.docx

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颗粒间的自生矿物,多属成岩期产物。

(指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球度:

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圆度:

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

胶结类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镶嵌胶结):

①胶结类型:

指在碎屑岩中,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②基底胶结:

填隙物(杂基)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呈漂浮状,杂基支撑结构。

③孔隙胶结:

最常见的颗粒支撑结构,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④接触胶结:

亦为一种颗粒支撑结构,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少,分布于碎屑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孔隙中无胶结物。

⑤镶嵌胶结:

颗粒之间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线接触。

颗粒支撑。

颗粒支撑结构:

碎屑颗粒占绝对优势,颗粒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杂基支撑结构:

杂基含量高,颗粒互不接触,在杂基中呈漂浮状。

众数:

直方图中突出于周围方块之上的高方块或频率曲线中的高点,亦称峰。

(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

累积曲线:

用粒度分析成果中的累积重量百分比数作成的图。

横坐标表示粒径,纵坐标表示各粒级的累积含量所形成的“S”形曲线。

C-M图解:

应用每个样品的C值和M值绘成的图形。

其中,C值为累积曲线上1%处对应的粒径,C值与样品中最粗颗粒的粒径相当,代表了水动力搅动开始搬运的最大能量。

M值是累积曲线上50%处对应的粒径,M值是中值,代表了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几十个样品各按其C值、M值在图纸上投得一群点,按点群的分布绘出相应的图形,这就是C-M图。

根据所得图形的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图形与C=M基线的关系等特点,与已知沉积环境的典型C-M图进行对比,再结合其他岩性特征,从而可以对该层沉积岩的沉积环境作出判断。

层理:

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成分、结构、颜色及层厚、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纹层:

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层系:

由许多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

层系组:

由两个或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或性质不同成因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

层:

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

它是在较大区域内,在基本稳定的自然条件下沉积而成的。

有清晰的顶底界面(层面),层面代表了无沉积或沉积作用突然发生变化的间断面。

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

交错层理:

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也叫斜层理,它可以由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而成,是沉积介质的流动造成的。

粒序层理(递变层理):

由沉积物颗粒递变而形成的沉积单位,其中无纹理构造。

递变层理多为重力流作用的产物。

床沙形态:

河道底床上松散的沉积物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也叫床沙形体。

波痕:

由流水、波浪、风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波痕指数:

波长与波高之比(即RT=L/H)

继承色:

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

自生色:

取决于粘土质沉积物堆积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

砾岩、角砾岩、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底砾岩、层间砾岩:

①砾岩和角砾岩合称粗碎屑岩,它主要由大于2mm(>

50%)的碎屑颗粒——砾石组成的岩石。

野外将此界限定定为30%,其中砾岩的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

50%。

角砾岩的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

②单成分砾岩的砾石成分单一,同种砾石含量占70%以上;

复成分砾岩的砾石成分复杂,各种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

③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上,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的产物。

其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为长期风化、搬运改造的产物,它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沉积间断,分布稳定;

而层间砾岩则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其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

(还有层内砾岩又称为同生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如竹叶状灰岩)

砂岩:

主要由2~0.0625mm的陆源碎屑颗粒含量在50%以上组成的岩石称为砂岩。

成分成熟度:

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ZRT指数:

屑岩中三种重矿物碎屑锆石(Zircon)、金红石(Rutile)、电气石(Tourmqline)在透明重矿物碎屑中所占的比例。

其中锆石和金红石属于最稳定重矿物,而电气石也很稳定。

因此可以用这三者在透明重矿物碎屑中所占的比例来判别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

(成熟度指数:

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

SiO2/Al2O3,Q/F,Q/(F+R)其中,Z=锆石,R=金红石,T=电气石,Q=石英,F=长石,R=岩屑)

杂砂岩:

富含杂基,粘土基质>

15%(<

50%),分选不好,泥砂混杂的砂岩,(又称瓦克岩(wacke)、硬砂岩(graywacke),其碎屑一般呈棱角状,分选性差,结构成熟度低,属密度流沉积。

)一般富含石英,有不同比例的长石和岩屑,通常含少量云母碎屑。

石英一般有棱角,常有显著的波状消光,通常构成碎屑部分半数左右。

长石主要是斜长石,常常是富钠质的,钾长石少见。

岩屑是丰富的和多样的,主要是泥页岩、粉砂岩、板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燧石、细粒石英岩及多晶石英也可以较丰富。

总的化学成分在世界各地都很相似,一般富含SiO2、FeO、Fe2O3、MgO、Na2O。

高含量的Na2O反映了长石的钠长石的性质,高MgO和FeO含量是由基质中具有绿泥石所致。

粉砂岩:

主要由0.1~0.01mm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主要矿物成分:

石英、白云母及粘土矿物为主,长石较少,岩屑极少或不存在。

重矿物含量比砂岩多,多为稳定重矿物,含量可达2~3%。

长石多为钾长石,次为酸性斜长石。

填隙物常为粘土、钙质、铁质等。

分选性较好,磨圆性较差——碎屑颗粒常呈棱角~次棱角状。

黄土:

浅黄色、棕黄色、褐色或红色的土状岩石,是一种半固结的泥质粉砂岩,其中粉砂>

50~60%,泥质可达30~40%,砂(<

0.25mm)10%±

粒径:

0.01mm(中国)、0.03-0.06mm(美国)、0.01-0.05mm(荷兰);

碎屑成分以石英(﹥50%)、长石、碳酸盐(20-30%)和粘土(10-20%)为主,重矿物很多,含量可达5%。

成因主要有风成、冰积、洪积、冲积成因等,占优势的观点认为属于河流洪积平原堆积的风成粉砂。

成岩作用:

沉积岩形成作用系指沉积物形成(风化、搬运、沉积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同生作用和成岩作用)及沉积岩的变化直至转变为变质岩(后生作用),以及沉积物抬升到近地表而遭受表生作用的全过程。

碳酸盐岩:

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其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方解石>

50%)和白云岩(白云石>

50%)

异化颗粒:

简称异化粒,又称粒屑。

即异常化学颗粒。

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之一。

指在沉积盆地中形成的一种非正常化学沉淀的碳酸盐颗粒。

这些颗粒既可以是机械破碎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化学凝聚作用形成的。

它们的直径下限是003或005毫米。

异化颗粒包括:

①内碎屑;

②球粒(团粒);

③包粒(包括鲕粒、豆粒、生物包壳颗粒);

④骨粒或骨屑;

⑤核形石及凝块石

内碎屑:

是指盆地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水流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

鲕粒:

指是指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

核形石:

也称为藻灰结核,核心及同心层形状都不规则的颗粒,常由非同心状的藻类纹层围绕一个固体核心组成,通常较大,大于2mm,常为1-2cm

球粒:

或称团粒,是由泥晶碳酸盐组成的颗粒,一般呈卵圆形,不具内部结构;

硬底构造:

在正常沉积中断的间断面上,由于生物作用和同生胶结作用形成的坚硬层即硬底构造,或“同沉积石化层”。

硬底构造可在大陆条件或海洋条件下形成,但典型的是海底的硬底构造。

亮晶:

全称亮晶方解石,又称淀晶。

碳酸盐岩结构组分之一。

方解石晶粒在胶结物通常大于0.005mm,小于0.01mm。

由于晶体清澈明亮,常称作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亮晶。

碳酸盐泥、基质:

(泥晶基质:

直径<0.03mm,是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在碳酸盐岩中起基质胶结,支撑作用和碎屑岩中的杂基相当。

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色较暗。

在孔隙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且多呈白色。

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下部为早期沉淀上部为后期充填,据此,可以判断岩层的顶底。

萨布哈:

起源于阿拉伯海湾,意思是“被盐浸透”,原指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滨岸一片荒芜低平的盐碱地,后来被广泛用于指干旱气候的障壁海岸潮上带有盐壳的盐坪、盐沼和盐碱滩。

典型的萨布哈环境是波斯湾的特鲁西尔海岸,气候炎热而干旱,纯蒸发率高,128cm/y,降雨量3.8cm/y。

在萨布哈,所形成的蒸发岩矿物是石膏、硬石膏、岩盐、天青石和白云石。

萨布哈上的强烈蒸发作用将海水从泻湖侧向抽到潮上带,强烈的蒸发作用也提高了MgO/CaO比值,因而引起广泛的白云岩化作用。

叠层石:

富藻纹层和富碳酸盐纹层交互出现,呈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

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

①富藻纹层(暗层),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含量高,碳酸盐沉积物少,颜色深;

②富碳酸盐纹层(亮层):

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含量低,碳酸盐沉积物多,颜色浅。

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呈现,形成叠层构造。

叠层石中的藻组分主要是丝状或球状的蓝绿藻。

叠层石的形态多样,但基本形态主要有两种:

层状(波状)和柱状(锥状)

鸟眼构造:

(又称窗孔构造。

是碳酸盐岩中的一种微小的空洞构造,空洞的形状像鸟眼,故名。

鸟眼孔一般高1~3毫米,宽几个毫米,孔内常充填亮晶方解石或石膏,成群或单个出现)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多平行层理排列、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缝合线构造:

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呈锯齿状。

在缝合面上的凹凸幅度-毫米到十几厘米。

淡水渗流:

在地表以下,地下水面以上地带,碳酸盐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充满空气,由于含二氧化碳的大气淡水渗流作用,优先选择文石质颗粒溶解产生粒内溶孔,大气淡水溶解的碳酸钙沿颗粒接触点过饱和沉淀形成新月形的微亮晶方解石胶结物,若沿颗粒表面垂直流动,在颗粒下方形成钟乳状的悬挂式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沉积物呈半固结状态,保存大量孔隙。

海水潜流:

位于地下水面以下碳酸盐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仍充满海水,在活动的海水潜流带中,波浪、潮汐及海流迫使海水通过沉积物,使孔隙水达到碳酸钙过饱和,不断产生文石或镁方解石胶结物;

常在颗粒周围形成等厚的纤状文石或镁方解石环边,胶结物之间构成多边形界线;

或可形成葡萄状或团粒状的文石或镁方解石胶结物;

有时形成泥晶镁方解石胶结物,有时颗粒周围被菌藻类钻孔形成泥晶化边;

颗粒无溶蚀及矿物无转化,可保存部分剩余的原生粒内及粒间孔隙。

在停滞的海水潜流带内,孔隙水为碳酸钙饱和且很少循环,颗粒无溶蚀,亦无矿物转化,很少胶结作用,有时发生泥晶化边。

成岩序列:

是在同一成岩体中各类成岩作用发育和演化的次序。

成岩阶段:

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中,早期成岩阶段指沉积物脱离沉积介质后,进入地表成岩环境直至深埋藏期之前,其中包括同生期成岩作用,其所处的成岩环境既可为大气淡水环境或混合水环境,也可以是海水成岩环境。

在这一阶段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复杂多样,渗流砂结构、重力胶结、世代栉壳胶结、共轴增生、颗粒和晶体铸模及单晶充填、淡水白云石、泥晶化、准同生白云石化、混合白云石化、膏化、去膏化、去白云石化、溶孔、溶洞,以及低Sr,B,Na和富Fe3+,δ13C,δ18O等均可作为区分标志;

中期成岩作用也可称为深埋藏阶段,典型标志为压实、破碎、变形、嵌入、应变重结晶、压溶、调整白云石化、异形白云石、黄铁矿化、硅化及自生石英、长石等。

晚期成岩阶段指构造抬升导致岩石重新回返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常见成岩类型为渗流砂、溶解和淡水方解石充填、混合白云石化、硅化、褐铁矿化、去白云石化、去膏化、膏溶角砾岩、洞缝高岭石充填、低Sr,B,Na和δl3C呈负值等。

早、中、晚成岩阶段各具不同的成岩环境,沉积组构随成岩阶段不同而变化,岩石中的有机成分和矿化物质亦随之转化、迁移或富集。

成岩阶段的研究和划分与有机质成熟度和成矿物质的富集规律直接有关。

胶结世代:

填充孔隙的胶结物有世代关系。

胶结物的世代性,指同一粒间孔内胶结物在成分、结构上的分带性,是孔隙水物化条件发生改变的标志。

论述题

1.叙述研究沉积岩的意义;

沉积圈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量资源。

可燃性矿产(石油、天然气、煤和油页岩)、铝土矿、锰矿、盐矿以及钾盐矿等几乎全部为沉积类型;

几大部分铁矿、磷矿亦都属于沉积或沉积变质类型;

在放射性原料、有色金属、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矿产中,沉积类型也占很大的比重;

不少金、铂、钨、金刚石等矿产也来源于沉积的砂矿。

有些沉积岩本身就是多种工业的主要原料或辅助原料。

如石灰岩及白云岩作为冶金工业中常用的溶剂,石灰岩又为制造水泥和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石英岩及石英砂岩可作为玻璃原料。

同时,沉积岩分布地区又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主要场所。

沉积物和沉积岩作为重要的地下蓄水层,,对解决水库、港口和河流的冲淤问题,土壤的侵蚀问题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沉积岩,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2.叙述沉积岩的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

①全面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阐明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②探讨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期后变化的机理。

特别是要研究沉积岩(物)及其中的有用矿产的形成机理、富集和储存规律。

③进行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分析,根据沉积岩的原生特点以及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用以恢复沉积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古地理环境以及大地构造环境。

④全面研究沉积者的基本特征和沉积条件,可作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古地理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油气地质学的基础,并不断地为矿产资源普查和勘探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利信息。

⑤通过《沉积岩石学》的学习,增加对沉积物(岩)形成、演化、分布及其与人类生存等重大问题的了解,紧紧把握“地球科学与灾害预测”,将是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发展的长远主题。

3.试述主要造岩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及其产物。

A.石英:

主要的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B.长石:

稳定性次于石英,风化稳定性由高到低为:

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基性斜长石。

C.云母:

白云母抗风化能力较强.白云母在风化过程中,主要是析出钾和加入水,先变成水白云母,最后变为高岭石.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比白云母差得多。

黑云母遭受风化后,钾、镁等成分首先析出,同时加入水,转变为蛭石、绿泥石、褐铁矿等.

D.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低。

这些矿物在风化产物中保留较少,故在沉积岩中较少见

E.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F.各种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风化稳定性甚小,极易溶于水并顺水转移。

G.各种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等,风化稳定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失走。

H.重矿物:

风化稳定性的差别很大,如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为沉积岩中常见的稳定重矿物。

4.叙述母岩风化带发育的阶段性以及主要特征;

1)破碎阶段:

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形成岩石或矿物的碎屑。

2)饱和硅铝阶段:

其特点是以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将全部被溶解为特点,首先带出Cl-和SO42-。

然后在C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游离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K+,Na+,Ca2+,Mg2+)盐基,其中Ca和Na的流失比K和Mg要快些。

这些析出的阳离子组成弱酸盐,使溶液呈碱性或中性反应,并使一部分SiO2转入溶液。

此阶段中形成胶体粘土矿物—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脱石等。

同时,溶解性较差的碳酸钙开始沉积。

3)酸性硅铝阶段:

几乎全部盐基继续被溶滤掉,SiO2进一步游离出来。

因此,碱性条件逐渐被酸性条件所代替。

Mg2+和K+的再次淋滤出使得上个阶段所形成的矿物(蒙脱石、水云母)又被破坏而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K,Na,Ca,Mg盐基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变埃洛石等。

通常,将达到此阶段的风化作用称为粘土型风化作用。

4)铝铁土阶段:

是风化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硅酸盐矿物被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的元素都被溶液带走,主要剩下铁和铝的氧化物及一部分二氧化硅。

它们呈胶体状态在酸性介质中聚集起来,在原地形成水铝矿、褐铁矿及蛋白石的堆积。

由于它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壤,所以也称为红土。

达到此阶段的风化作用,通常称为红土型风化作用。

5.叙述碎屑岩的碎屑成分及其特征;

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碎屑矿物。

是砂岩和粉砂岩中最常见的矿物,在砂岩中的平均含量为65%,在粉砂岩中可达70%以上。

石英的来源为: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石英的标型特征:

包裹体、消光性质、形状、大小和边缘特征、复晶程度。

A.来自深成岩浆岩的石英:

来自中酸性深成岩的石英,常含有细小的液体、气体包裹体,或含锆石、磷灰石、电气石、独居石等岩浆岩副矿物包裹体。

矿物包裹体颗粒细小,自形程度高,排列无一定方位。

尘状气、液包裹体使石英颗粒呈云雾状

B.来自喷出岩及热液岩石的石英:

火山喷出岩中的石英为高温石英,多为单晶,不具波状消光,不含包裹体,表面光洁如水,具有石英外形和破裂纹、港湾状溶蚀边缘。

来自热液脉的石英常含很多水、气包裹体。

C.来自变质岩的石英:

片麻岩和片岩风化崩解后,会产生大量的单晶及多晶石英。

变质石英表面常见裂纹,不含气液包裹体。

大多数的石英晶粒都具有波状消光。

D.再旋回石英:

呈浑圆状或带自生加大边,以单晶的非波状消光石英为主。

6.斯托克公式及其意义;

长石碎屑在碎屑岩中,长石的含量少于石英。

砂岩中长石的平均含量为10~15%,长石主要分布于巨、粗砂岩中,有时见于中粒砂岩中,在砾岩和粉砂岩中长石矿物碎屑含量较少。

长石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

地壳运动比较剧烈,地形高差大,气候干,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搬运距离近以及堆积迅速等条件,是长石大量出现的有利因素。

在碎屑岩中,钾长石(正长石>

微斜长石)>

斜长石(钠长石>

>

钙长石)

重要的物源标志:

透长石只生成于高温接触变质岩及火山岩中;

而微斜长石广泛分布于深成岩浆岩及深变质岩中,却从不出现在火山岩中。

再旋回长石的特征是微斜长石、正长石或斜长石具有自生加大边。

云母和粘土矿物:

都属于层状硅酸盐,云母作为大碎屑出现,而粘土矿物则属于泥粒级。

绿泥石介于二者之间。

白云母比黑云母抗风化,常与粉、细砂岩伴生。

黑云母易风化为海绿石或绿泥石、磁铁矿,常分布在距母岩较近的砾岩或杂砂岩中。

常见粘土矿物有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等,是砂岩中最细粒的碎屑。

粘土矿物在砂岩中作为碎屑或自生矿物。

长石颗粒常常风化形成高岭石。

重矿物:

在碎屑岩中含量极少,一般不超过1%,在粒级为0.25~0.05mm的范围重矿物含量最高。

按重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可分为:

稳定的重矿物和不稳定的重矿物。

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所以,岩屑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的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在砂岩的碎屑中,岩屑的平均含量为10%—15%,有时也可高达50%左右。

常见的岩屑类型有各类侵人岩岩屑、变质岩岩屑、喷出岩岩屑,以及硅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的岩屑。

5.斯托克公式及其意义;

碎屑物质在静水中的下沉情况可用斯托克斯实验公式表示:

式中v——颗粒下沉速度,cm/s;

d1——颗粒密度;

d2——水介质密度(为1);

μ——水介质粘度(20℃时为0.01cp,1cp=0.1Pas);

g——重力速度(980cm/s2);

r——颗粒半径,cm.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

②碎屑颗粒在静水中的下沉速度与颗粒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6.尤尔斯特隆图解及其意义;

尤尔斯特隆图反映碎屑物质在流水中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

据尤尔斯特隆图解可以说明:

砾石:

起动流速比沉积临界流速大,而且随流速增大颗粒也同样增大,因此砾石很难作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推移前进。

砂:

起动流速最小,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不大,易搬运、易沉积,最为活跃,故砂粒呈跳跃式前进。

泥和粉砂:

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之间差值大。

其是不易起动,一旦起动,就可以长距离搬运,一直到安静的水体中慢慢沉积下来。

(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这是因为始流速度不仅要克服颗粒本身的重力,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吸附力才能发生移动。

(2)0.05—2mm的颗粒所需始流速度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也不大。

这说明沙粒质点在流水中搬运时活跃,容易搬运也容易沉积,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3)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但两者的流速值也都是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故砾石不能长距离被搬运,并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4)小于0.05mm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因而粉砂(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