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61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二次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2

1.1工程建设概况 2

1.2建筑设计特点 2

二、施工准备计划 3

2.1施工总体计划安排 3

三、主要施工方案 5

第一节R7换热站二次网工程 5

工艺流程 5

3.1、管沟定位放线 5

3.2、管沟土方开挖 6

3.3.管道吊运及安装 6

3.4.管道试压、冲洗施工 13

3.5、管道防腐和绝热工程 15

3.6、管道及附属设备的安装施工要点 17

3.7、管道铺设的质量要求 19

3.8.管沟的回填和阀门井的施工 20

3.9、检查井的施工 21

第二节换热站设备及工艺管道 21

3.21 工艺原理 21

3.22 工艺安装流程 22

3.23 测量放线 22

3.24 水泵及设备安装 22

3.25 工艺管道及附件安装 23

四、施工进度计划 25

五、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等需要量计划 26

5.1劳动力的配置计划 26

5.2施工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 27

六、质量保证技术组织措施和保证体系 28

6.1该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 28

6.3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32

6.4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5

七、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9

7.1、安全管理程序 39

7.2、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措施 41

八.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46

8.1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46

8.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7

九.保证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48

9.1、进度计划管理模式 48

9.2、计划的施行与控制 48

9.3、工期保证措施 50

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51

十一、施工平面图 52

十二、施工进度图 53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1工程建设概况

本次供热管网工程位于襄汾县西城区,集中供热R3、R7、R12换热站工艺和管道安装及R7换热站部分二次管网工程。

1.

   本工程主要是在现有的公路、绿化带上、门面房前及居民小区内以土方开挖、砌井及钢筋砼井、供热管线安装、土方回填为主,工程量大,工序简单,质量要求严等特点。

1.3设备安装设计特点

   本工程采用预制保温管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管线敷设按面向热源方向:

左供右回。

1.4工程施工特点

   

(1)工程开工日期:

2011年10月15日,竣工日期:

2011年11月30日,日历天数为45日。

   

(2)本工程施工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分片施工,确保道路畅通及行人安全。

   (3)本工程施工施工期间应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施工车辆进出途径道路需安排专人洒扫,保持其清洁卫生。

1.5建设地点特征

   本工程全部在现有公路、绿化带上、门面房前以及居民小区内施工,现场土质类别为三类土,地下设施较为复杂,对已有的给水、排水、电缆、通讯电缆等,土方开挖时应注意保护。

当管线中心线距离地面建筑物不足3米或管线挖深超过2米时,均应加支撑,以防坍塌。

综上所述:

只有掌握本工程的自身特点,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时刻把握好,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和施工进度目标。

二、施工准备计划

2.1施工总体计划安排

本工程为管网工程,管沟土方开挖时由机械进行开挖,管道安装按下游至上游的顺序排管。

检查井砌筑与管道基础同时进行施工,管道安装完后即进行试压,然后进行回填土施工,保证工程管道连续施工。

2.2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工程规模、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项目经理部组成一套高效、精干、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分设由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的施工作业队:

1、土建施工队:

负责管沟土方开挖、管沟基础施工、检查井砌筑、管沟土建及管沟土方回填。

2、管道安装作业队:

负责管道的安装。

2.3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接到施工图纸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审图,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了解工程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掌握图纸设计意图,学习有关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和操作规程。

2、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图纸会审,找出并解决图纸设计上存在的的问题,并向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3、了解掌握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运输道路、地下基础、管线等,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排水系统等,为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4、研究制定挖运土方及其它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标高及弃土地点,提出需用的施工机具、劳力等。

(二)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1、办公、生活设施

   办公及生活设施集中布置在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范围内,采用临时用房。

2、生产辅助设施

   材料堆放场:

用于堆放本工程施工所用的钢筋、钢模板、钢架杆等。

   综合仓库:

主要贮存各种小五金、生活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

(三)供水、供电

现场施工、生活用水由建设单位指定水源,施工时用水箱贮水。

施工用电接在建设单位指定的电源处。

(四)现场准备

1、施工用物资材料供应完备并可以进场;

2、施工机械状况良好,可以进场;

3、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完成并已报批,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毕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各类施工用记录齐备;

4、现场三通一平已完善,现场安全、环保、文明施工设施准备齐全,可以进场投入使用。

三、主要施工方案

第一节R7换热站二次网工程

工艺流程

3.1、管沟定位放线

1.1.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对管沟进行定位放线,在管线改变方向处设置转角桩,在变坡点打水平桩。

转角桩、水平桩测量确保准确无误、载地牢固,载桩处设置明显标志。

1.2.由各转角桩设置中心加密桩,中心加密桩的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

设定完中心桩后根据桩的位置在地面上用石灰标明管沟开挖线,然后开挖管沟。

管沟开挖一定深度后,打腰桩或斜度板以控制管沟开挖的深度。

3.2、管沟土方开挖

2.1.根据施工图纸,管沟沟底宽度为3150米。

本工程拟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

2.2.为确保管沟不塌方,管沟开挖需设置一定的边坡,根据施工规范的规定结合现场土壤的情况,砂土:

1:

1;亚粘土1:

0.5;干黄土及粘土1:

0.25。

2.3.为便于管道下沟所挖土方应堆放在管沟一侧,且土方应距离管沟边0.5m以上,土堆的高度不宜超过1.5m。

2.4.清理沟底时应加深150mm,做为回填砂子垫平沟底的砂垫层。

2.5.管沟开挖的要求:

管沟断面尺寸准确,沟底平直,沟内无塌方,无积水、无杂物,转角符合要求。

2.6.管线沟基处理:

对于沟基土质情况良好含水量较少的沟段,管沟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修平沟底,用蛙式打夯机反复夯实直至沟底基础达到压实要求。

水位教浅时,要进行降水处理。

3.3.管道吊运及安装

3.1.管道坡口:

下管前应现将进行坡口处理,坡口形式为“V”形坡口,坡口的角度55~65°为宜。

为保证坡口质量,管端坡口时应采用坡口机或角向磨光机等机具进行机械坡口,然后采用角向磨光机抹去管口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凸凹处打磨平整。

3.2.布管、下管:

由于本工程中的管道管径过大,故选择在沟底固定连接。

3.2.1布管在沟边堆土的另一侧进行,管道的外侧距离管沟不得小于500mm。

3.2.2下管采用起重机下管的方法,下管时起重机沿沟槽边移动,起重机将管道吊起后,转动起重臂,将管段转至沟槽的正上方,然后徐徐的将管子放入沟槽中,在下管的过程中如果防止管子摆动,可将管子的两端用棕绳拴住,分别由两人拉住随时调整管子方向。

3.2.3下管时注意事项:

在布管、下管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管道的保温层及保温的保护层;下管时起重机应与沟槽保证一定距离,以免沟边受力过大而塌方;

3.3.管道连接

3.3.1管道在组对焊接前应将管子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3.3.2管道对口前应将管端30mm范围的油污、水、浮锈清理干净,直至露出金属本色。

组装焊接前管子端口平面,偏斜值应小于1mm,最大不超过1.5mm。

3.4、焊接工艺方案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管道安装的手工氩弧打底、电弧盖面焊接。

(2)施工准备

①材料管理要求

   施上现场应配有符合要求的固定焊条库房(二级库),焊

条的保管、烘焙、清洗、发放应符合《焊条质量管理规程》

JB3223的规定。

焊条、焊丝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大于5℃,且相对湿度小于60%的库房内。

焊丝使用前,应清除表面锈垢和油污,使用的焊材其质量证明书应齐全。

焊条重复烘焙不得超过两次,焊条的烘焙按厂家说明书提供的参数要求进行烘焙。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氩气,其纯度应不低于99.95%。

②焊机机具要求

   焊机为直流逆变焊机、焊机性能稳定可靠,双表指示灵敏,且在校准周期内。

焊工必备的焊条保温筒、磨光机、刨锤、钢丝刷等工具齐全。

   预热及热处理的设备完好,性能可靠,检测仪表在校准周期内,且符合规定要求。

 ③作业条件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并有压力管道焊工考试合格。

合格证项目,应符合相应的施焊项目。

④环境条件要求

   施焊前应确认环境符合下列要求

   风速:

手工电弧焊小于8m/s,氩弧焊小于2m/s;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小于90%。

   采取防风、防雨、防寒等有效防护措施。

2、焊接工艺

管径:

50、70、100

   坡口型式:

“V” 对口间隙1~4mm

   焊接方法:

WS/10

   焊材选用:

WS:

TIG-1210/Φ2.5D:

E5015、Φ3.2、Φ4氩气纯度≥99.98%

   焊接施工

(1)焊件坡口加工

   坡口的制备应以机械加工方法进行,如用热加法(如气割)下料时,切口部分应留有加工余量,以除去淬硬层及过热金属。

(2)焊接施工要求焊工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合格证项目且符合担任焊接项目的要求,否则不准施焊。

   焊接管理建立建全三级检查验收体系,配备专业技术员、质检员,持证上岗。

   焊接前应检查焊机、辅助工具和防护用品,并对工作区域的安全、环境条件措施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施工。

   建立焊工焊接工艺卡,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要求焊接,焊后清理、自检合格后打上钢印标记, 也可在焊口附近处,用记号笔标识。

   焊接项目完成后,技术员应及时做好焊接记录,以便实现可追溯性。

焊接技术员负责管线探伤记录图的编制记录工作,其记录表中内容应包含:

工程名称、管线代号、焊口数、检验数、焊工代号、压力、温度、材质、工作介质、探伤比例、扩探口、检验状态及记录人等内容。

   焊接质检员负责焊接过程控制,并按“标识管理规定”,对焊接状态,按:

待检、合格、不合格做出状态标识,标识要统一规范。

对有热处理要求的焊口、焊缝,在返工(返修)后,应重新做热处理和无损探伤检验。

   本标段的管道焊口,必须两人对把施焊,防止变形。

   禁止在被焊工件表面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

   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的根层焊缝检查后,应及时进行次层焊缝的焊接,及防止产生裂纹。

焊接接头有超标准的缺陷时,可采取挖补方式返修,但同一位置上的挖补数一般不超过3次。

   施焊中应特别注意接头和收弧的质量,收弧时应将焊池填满,多层多道焊的接头应错开。

   对接单面焊的局部错口值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毫米。

(3)焊缝检验要求

完成后的焊口,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表,交上一级检查验收,严格按检验项目和三级检查验收程序进行。

无损探伤结果若有不合格时,除对不合格焊口、焊缝进行返修外,尚应从该焊工当日的同一批接头中,增做不合格数的加倍检验,加倍检验中仍有不合格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