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6060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余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Word文件下载.docx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们的理解中,神仙是不能免俗的。

可以从人们给灶神供奉又粘又甜的东西看出,希望神仙吃了甜食嘴会甜,喝供献的酒会少打小报告。

B.按民间的说法,如果送灶神时间是12月24日,那么他在天上汇报的时间(含来回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11天。

C.送灶神的时间只有是12月24日,送灶神时要有祭灶神的仪式,要摆齐供品,焚香祭拜,三杯酒后焚烧灶神像及祭祀之物。

D.人们还要在正月初四把灶神接回来,称为“接灶”。

1.D(原文说提“掌握饮食”“考察善恶”,可没有说他是老好人,没有说“只报告善行”)

2.A(原文说提“这也和当时为母系社会有一定关系”,不能据此推断是“传说”决定了先出现“母系社会”。

因果关系反了。

3.C(C项中“只有12月24日”错,有的人也在除夕当天送。

A项显然是把灶神世俗化了,人们认为灶神受点小财,就能像人一样说好话。

所以是对的。

B农历十二月有时只有29天,有时是30天,所以在天上的时间不一样,故此项是对的。

D项见文章最后一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人一校一国家

1898年7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

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

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

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

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张伯苓是天津人,13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1894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

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

问题在人。

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

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

1904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

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

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73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

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

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

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他定南开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

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

“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

校工惜之,他答道:

“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从此终身不再吸烟。

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

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

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

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

当时人们常说:

“进南开难,毕业也难。

”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50%。

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

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1919年9月创建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女中,1928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

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1923年,到了1924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起听课了。

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

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

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

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国帜三易”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1935年11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1938年12月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

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

“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

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

”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1949年4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

去台湾或去美国,可任其选择。

张伯苓始终不应。

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

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邀请。

1951年2月23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75岁。

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

“伯苓师千古!

学生周恩来敬挽”。

他说:

“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

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从全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

“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

“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

B.南开中学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故意加大考试难度,毕业率只有50%左右。

C.张伯苓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于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学。

当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无法正常上课时,惟独南开中学的学生们能正常学习。

D.四子张锡祜以身殉国后,张伯苓的一番话既表露了对儿子杀敌报国的称许,也隐含了痛失爱子的哀伤,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

5.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

(3分)

6.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国家”为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张伯苓“一人”与“一国家”关系的理解。

(6分)

4、A(解析:

B、强加因果,不是因为“以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旨”才故意让考试很难;

C因果颠倒,“对抗日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错,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率先在成创办学校;

D“还表达了不能亲上战场报国的终身遗憾”错,应该遗憾得偿的欣慰。

5、①变家馆为新式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②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

③重实践,重能力;

④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

(每点1分,答对任意3点给满分。

6、(3)①“一人”字面上指张伯苓,突显他毕其一生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以身报国,矢志未渝的人格;

②“一国家”指的是张伯苓一生强烈热爱的祖国,从决计以教育救国,为国培养人才,开创教育先河,到进行爱国教育,宣传爱国思想,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激励南开学子竭尽所能,建设富强康乐的新中国。

③“一人”“一国家”高度概括了张伯苓和国家的紧密联系,传神地塑造了张伯苓的爱国形象,准确地评价了他一生的贡献、精练地概括了他的爱国精神。

(每点两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夹克衫

王 

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

陈立是理发员,在市政府大楼里的理发室工作。

一天,吃了午饭,陈立坐在沙发上刚要眯眼休息一会儿,一个小伙领着一位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来。

陈立定眼一看,是市长。

以前在电视上见过。

这天陈立下班回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老婆检查发现肺上有块阴影。

老婆哭了。

第二天复查得知,是肿瘤,假不了,但良性恶性要复检才能最后确定。

陈立立马觉得头都大了,无论怎样,手术避免不了。

这一做手术,钱就会像流水般花出去。

陈立的背上像压上了一尊石磨。

祸不单行,女儿所在的饭店经营不善,闭门歇业。

女儿失业了。

陈立有些落魂失魄,拿着推子两眼无神,以至于被剪发的那位科长都看了出来,忙问怎么了?

陈立说没事没事,只是昨晚睡得晚了,精神不好而已。

人家科长不是好糊弄的,非要刨根问到底。

陈立只好如实说了。

科长说,我只负责透个信给你,最近市里一家私企马上要上市,他们那里的待遇非常高。

你女儿如果能进这样的企业就好了。

科长给陈立留下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然后说你找找人帮忙,未必没希望。

陈立说找谁好?

科长说,当然级别越高越好。

就看你的本事了。

可我认识谁呀?

陈立摊开两手说。

远在天边近在跟前啊!

科长看了看理发椅笑着说。

开口求市长吧,只有他能帮上这个忙。

陈立又不敢对市长开口。

那天市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但那天市长的声音很大,陈立从言谈中听得出,因为一个属下要市长帮着给他的亲属安排工作,市长正对下属发火。

放下电话,市长又对站在一旁的秘书说,以后记住,凡是找我办这种事的统统给我挡出去。

八项规定说得多清楚了,还抱幻想。

陈立听了,庆幸自己没开口,否则一顿批评是少不了了。

中午市长又来了,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衫。

陈立发现市长很喜欢穿那件夹克衫,除了炎热的夏天,夹克衫几乎不离身。

有一次陈立给市长理完发,拿衣服时发现,衣领都有些发白了。

陈立纳闷,市长怎么就不换件新夹克衫?

突然,陈立的手机响了。

市长被铃声惊醒了,诧异地抬起头来望着陈立。

对不起领导,我接个电话,是女儿的。

陈立边说边按下键盘,秘书想上来阻挡,市长挥挥手让他退到一边。

女儿的哭声传来了,陈立一下子收紧了心。

陈立已经明白,女儿的哭声便是坏消息。

果然,老婆的胃部又发现了阴影。

陈立的手颤抖着,声音也在颤抖,眼里的泪水在打转。

市长见陈立扣上电话,忙问,怎么回事?

陈立强忍着痛苦摇摇头说,没事,没事。

继续拿起剪刀。

好了,先说你的事。

市长一把扯下身上的围巾对陈立说。

真的没事。

陈立的眼圈都红了。

别忍着。

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毕竟是市长,有些忙帮得上。

陈立哽咽着把老婆有病的事告诉了市长。

好了,我知道了。

调车送陈立去医院。

市长对秘书说。

您的头发——秘书迟疑着说。

我的头发怎么了,比病人还重要?

别紧张,也别惊慌。

有句话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有句话叫天无绝人之路。

要有信心。

市长拍拍陈立的肩头安慰道。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是大圆满。

陈立老婆在市里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做了肿瘤切除。

女儿如愿进了那家私企。

这一切都是市长关照的结果。

陈立和老婆商量,无论如何要感谢一下市长。

怎么感谢也犯了难,市长缺什么?

什么也不缺。

陈立想起市长那件夹克衫。

市长坐在理发椅里看着陈立托着那件跟老婆跑了好几家商场买来的夹克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啊,谢谢你们。

我收下了,我喜欢夹克衫。

但要付钱。

这是原则。

你们帮我买来就是情谊,我收了就是领情。

后来陈立发现,市长还是一直穿着那件旧夹克衫。

他悄悄问秘书,秘书告诉他,你知道那件夹克衫是谁给他买的?

市长的母亲。

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市长一直不肯丢弃。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开头写“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说中的科长,是一位细心、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想帮助陈立解决困难,但爱莫能助,便告诉陈立去找市长。

C.市长听陈立接电话、诉说遇到的困难,以及市长叫秘书调车送陈立去医院,并安慰陈立,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D.小说写市长的秘书,虽寥寥几笔,但很好地展现了他的形象,一笔“想上来阻挡”,一笔“您的头发”,写出了秘书的个性。

E.小说写“陈立托着那件……夹克衫”,“托”字很传神,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他毕恭毕敬的神态和自感礼轻的心理。

8.小说中的陈立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以“夹克衫”作标题,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BE(B“他想帮助陈立解决困难”错,小说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另外“便告诉陈立去找市长”也不准确,只是暗示他去找市长。

E“用夸张的手法”错,没用夸张;

另外“自感礼轻的心理”也错,没有表现这种心理)

8.①有责任心,他为妻子的病、女儿的失业忧心如焚。

②有感恩之心,买件夹克衫感谢市长的帮助。

(每点2分)

9.①使小说结构严谨,夹克衫起线索作用。

它把市长来理发室理发、陈立向市长诉说家事买夹克衫感谢市长等主要情节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

(2分)②推动情节发展。

陈立发现夹克衫衣领有些发白,为下文买件夹克衫感谢市长埋下伏笔,再引出一直不肯丢弃它的原因。

(2分)③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市长一直穿着母亲买的夹克衫,表现了市长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丘,光禄卿同皎从兄子也。

父同晊,左庶子。

丘年十一,童子举擢第,时类皆以诵经为课,丘独以属文见擢,由是知名。

弱冠,又应制举,拜奉礼郎。

丘神气清古,而志行修洁,尤善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荐之。

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累迁考功员外郎。

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

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席豫、严挺之为其次焉。

三迁紫微舍人,以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转吏部侍郎。

典选累年,甚称平允。

擢用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皆称一时之秀。

俄换尚书左丞。

十一年,拜黄门侍郎。

其年,山东旱俭,朝议选朝臣为刺史以抚贫民,制曰:

“昔咎繇与禹言曰:

‘在知人,在安人。

’此皆念存邦本,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一日。

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

”于是以丘为怀州刺史,又以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皆为山东诸州刺史。

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

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

丁父忧,去职,服阕。

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将荐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辞,且盛推尚书右丞韩休。

及休作相,遂荐丘代崔琳为御史大夫。

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

俄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寻以疾拜礼部尚书,后致仕。

丘虽历要职,固守清俭,未尝受人馈遗,第宅舆马,称为敝陋。

致仕之后,药饵殆将不给。

上闻而嘉叹,下制曰:

“王丘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

闻其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

持操若斯,古人何远!

其俸禄宜全给,式表殊常之泽,用旌贞白之吏。

”天宝二年卒,赠荆州大都督。

(《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

B.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

C.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

D.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

11.下列对文中画虚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庶子:

庶子,指庶妻所生的儿子,即媵、妾所生之子。

而左庶子,则是地位较低的庶子。

B.左丞:

在唐代,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

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

所以右丞更大。

C.知制诰:

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

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D.丁忧:

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丘自幼聪明。

十一岁时就参加童子科考试,而且考上了。

当时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经文应试,只有王丘以文章考中。

B.在王丘的人生当中,他得到多人推荐提拔。

比如左庶子王方庆、御史大夫魏元忠、偃师主簿等。

C.王丘任职考功员外郎后工作尽职尽责。

他请求寄托于皇帝的支持,针对“取士”过多的情况进行了整顿,结果那年登科的只有几百人。

D.因为生病,王丘请求退休,并得到允许。

但是离职后,生活困窘,以致生病药后药物难以为继。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昔咎繇与禹言曰:

’此皆念存邦本。

(2)闻其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

10.D(用句式对称的方法可解)

11.A(左庶子,不能分开为“左”和“庶子”两部分解释,如果是指非嫡子,那就没有“左右”之分,所以是官名。

唐朝“庶子”是官名,太子宫所属官署名,分为“左庶子”和“右庶子”)

12.C(翻译错了“请托大行”,意思是请求开后门,拉关系)

13.

(1)古代咎繇对大禹说:

“在于知人善任,在于使百姓安定。

”这都是说心上想着国家的根本。

(“知人”知人善任;

“安”使……安定;

“念”心里想着,各1分,句意2分)(5分)

(2)听说他医药供应不上,长期做官,竟没有剩余的财产。

像这样持守节操,离古圣人能有多远呢!

(“靡”不,无;

“持操”坚持操守;

“何”反问语气,各1分,句意2分)(5分)

【参考译文】

王丘,是光禄卿王同皎的堂兄的儿子。

父亲王同晊,左庶子。

王丘十一岁时,应童子科考试登第,当时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经文应试,只有王丘独以文章考中,因此知名。

他二十岁时,又应试中举,拜奉礼郎。

王丘神气清古,而且志行修洁,特别善于词赋。

族人左庶子王方庆和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赞推荐他。

长安年中,他由偃师主簿提拔,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年,调任考功员外郎。

原先,考功举人,开后门拉关系盛行,取士很滥,每年达数百人之多。

王丘一一复核材料,登科的仅只有一百人。

评议的人认为,从武则天以后共几十年,没有能比得上王丘的,在他之后的席豫、严挺之也比不上他。

王丘三任紫微舍人,以主管制诰的勤谨,加朝散大夫之职,又调任吏部侍郎。

选拔人才多年,都很公平恰当,他提拔任用了山阴县尉孙逖、桃林县尉张镜微、湖城县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都被世人称为一时之秀。

不久换职尚书左丞。

开元十一年,王丘任黄门侍郎,那一年,山东大旱歉收,朝廷从朝臣中选刺史去安抚贫民,下旨道:

“古代咎繇对大禹说:

’这都是说心上想着国家的根本,光大帝业,小心谨慎,无一日遗忘。

但是长吏中有不称职的,百姓中有不能安生的,朕深思依循良好的政治,来矫正过失,依旧要很重视诸侯的选拔。

”这样就派王丘为怀州刺史,又派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都去任山东诸州的刺史。

到任,皆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只有王丘在职清廉严明,官民又敬又畏。

不久,又分管吏部选拔人才的工作,入台阁任尚书左丞。

父丧去职,期满,拜右散骑常侍,仍管天子的诏书等制诰之事。

开元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书令萧嵩与王丘有老交情,将推荐王丘任宰相,王丘得知坚决辞谢,并且极力推荐尚书右丞韩休。

到韩休做了宰相,便推荐王丘代崔琳任御史大夫。

王丘因不善言辞,奏对多不称皇上的心意。

不久调任太子宾客,袭父爵为宿预男。

不久带病拜任礼部尚书,后告老还乡。

王丘虽然历任要职,但却固守清廉,从不受人馈送,住宅车马,均是很敝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